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树人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份物理测试卷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树人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份物理测试卷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树人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份物理测试卷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树人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份物理测试卷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树人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份物理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023.12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估测合理的是()A.南京冬天正常年份最低气温约为 B.老师上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C.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是 D.小华家吃饭的碗的直径大约为2.如图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点播歌曲、了解天气等,也可以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打开窗帘、设置空调温度等。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第2题图A.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C.当接收“大点儿声”的指令后,纸盘振动加快D.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3.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冰的形成是升华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5.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哪个现象相似?() A.小孔成像 B.平面镜成像 C.分解太阳光 D.视力矫正6.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C.研究真空不能传声时,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密封瓶中的气体时,听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7.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改变物体位置,当光屏放在距凸透镜12厘米处时,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厘米 B.15厘米 C.10厘米 D.7厘米8.如图所示,、是凸透镜的焦点,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是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四个关于所成像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C. D.9.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矫正图 B.近视眼矫正图 C.远视眼成像原理 D.近视眼成像原理10.凸透镜甲的焦距为,凸透镜乙的焦距为,把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前处,则通过两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透镜成的像较大 B.乙透镜成的像较大C.甲、乙透镜成的像一样大 D.甲、乙透镜成的像的大小无法比较11.如图所示是小明参加升旗仪式的场景。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从处冉冉升至旗杆顶部。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是。根据图中情形,估算红旗上升的速度约为()第11题图A. B. C. D.12.甲、乙两辆玩具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第12题图A.由图(b)可知,乙车的速度为B.由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C.由图(b)可知,在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D.由图(a)可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的路程所用时间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3.(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2)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______(选填“”或“”)的测量方法正确的,该木块的长度是______;(3)如图丙所示的秒表读数为______。第13题图14.(1)如图,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烛焰、三个小孔、眼睛在______;(2)如图,利用“纸锅烧水”,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用纸折叠的纸锅,纸锅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利用水的______达不到纸的着火点;(3)如图所示,把温度计放在______(选填“红光”或“紫光”)的外侧,会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的更高;(4)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选填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教室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上,水珠会出现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第14题图15.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名扬世界,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茶农在炒制茶叶时,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杀青”;泡茶时,杯中倒入开水,通过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变化便可知茶水即将倒满;缕缕茶香随着杯口的“白气”在室内升腾扩散,“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绿茶看起来是绿的,是因为茶叶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透过玻璃,叶片变大了,是因为加水后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叶片处于______(选填“内”、“外”或“大于,小于”)范围。第15题图16.在我们做实验时,由于方法不同或措施不当都会导致测量过程中难以观察到现象或测量结果不准确。请写出遇到下列问题时你的做法。(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发现平面镜内棋子所成的像比较暗,看不清楚。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红外线的存在,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你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选填“快”或“慢”)。17.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______。(2)1节课的时间是______。(3)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40______。18.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点沿直线运动到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点到点是做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点到点共运动______的路程,小球从点到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第18题图19.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患者的心电图如图甲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的心率为80次。则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______;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______。第19题图三、解答题(作图每图2分,共8分,26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39分,总计51分)20.(1)请在图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2)装有水的烧杯底部有一枚硬币,眼睛在处看到硬币的像在处,请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3)请画出图中对应的折射光线。第20(1)题图第20(2)题图第20(3)题图21.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水进行实验探究。第21题图(一)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 B.酒精灯; C.纸板和温度计; 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2)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加热时间时间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969899999999(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4)撤去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____________。(二)在探究影响水凝固点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丙所示。(5)从图丙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_____;从图像中可知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6)通过该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水中加盐后凝固点变______(选填“高”或“低”)了。(7)如果将一个装有盐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试管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2.如图a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透明薄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两支相同的蜡烛、竖直立于玻璃板两侧直尺上,以蜡烛为成像物体。第22题图(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在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玻璃板的______(的一侧/的一侧)观察。(2)在实验中点燃蜡烛,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也不能使蜡烛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3)小明解决上述问题后,进一步观察、两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4)完成以上操作后,小明应多次改变______,重复上面的实验,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小明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回家观察到他家里的餐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b所示,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填“改变”或“不变”)。(6)小明还设计了一个“巧测距离”的木箱,如图桌面上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是______(选填“平面镜”或“透明薄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到侧面的距离.方法如下:①把蜡烛放到箱子侧面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②移动蜡烛,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就等于到的距离。2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第23题图(1)小明让一束光紧贴着垂直于镜面的纸板沿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束沿方向射出,并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结果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小明应该多次改变____________方向,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才能得出“____________”的普遍性规律。(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一束光仍紧贴着纸板沿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则看到的图像应为丙图中的______(选填“①”、“②”或“③”)。24.小周同学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第24题图(1)实验前,小明先想办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绘出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然后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分別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在透镜的______上。(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丙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刻度线处、如图丁所示。则人眼在图中的______(选填“”或“”)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戊中的______(选填“1”、“2”、“3”或“4”)。(4)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一只苍蝇飞到了凸透镜上,此时光屏上______(选填“A”、“B”或“C”)。A.会有苍蝇的像 B.会出现苍蝇的影子 C.发光体的像完整且暗了一些(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6)她又利用该装置研究视力的矫正问题,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己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在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④将蜡烛靠近透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小周又在一圆柱形水杯后面,紧靠水杯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如图庚所示,现将泥娃逐渐远离水杯,看到的小泥娃像______(选填“变瘦”、“变高”、“先变胖后变瘦”或“先变高后变矮”)。25.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第25题图(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______(填“乙”或“丙”)所示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______,则、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为______。(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同学研究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因素。取三个形状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纸锥并编号为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2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4)对于图2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