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人与环境_第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人与环境_第2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人与环境_第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人与环境_第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人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与环境练习一、选择题1.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大B.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生态足迹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体中放射性物质属于水体污染物B.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C.人类活动可能会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D.氟氯烃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酸雨形成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红树林具有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潜在价值也将逐渐展现4.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5.为了改善环境,向某降雨量少的地区移栽大量杨树,结果造成杨树生长不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事例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该事例违背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C.不适宜栽种当地的适应环境的树种D.生态工程建设时设计好适宜的栽种树种后,栽种量越多越好6.锚定“美丽中国”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辽宁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填补了全省山水项目的空白,开启了辽宁省生态保护修复新篇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馈调节是辽河流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辽河流域气候适宜,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长时间保持不变C.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该生态系统,遵循了整体原理D.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会提高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增强7.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对废渣山治理建议中最合理的是()A.放养多种禽畜 B.引入热带速生植物C.取周边地表土覆盖 D.修筑混凝土护坡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9.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D.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10.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城市公园类型植物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物种数量41526338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B.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二、非选择题11.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回答一点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和等。12.城市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即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偏高从而形成效应。科研人员通过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煤能源,突出的优点是。(2)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原理。(3)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答案:1.A解析: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故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小,A错误;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B正确;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说明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越大,对于资源的利用越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C正确;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减少了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降低了生态足迹,D正确。2.D解析: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作水体污染物,A正确;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B正确;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会使大气圈上层的臭氧量减少,使臭氧层遭到破坏,C正确;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硫氧化物有关,D错误。3.A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A错误;红树林具有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这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潜在价值也将逐渐展现,D正确。4.B解析: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A错误;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B正确;长江保护应在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经济发展,C错误;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D错误。5.A解析: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该事例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A正确;该事例没有违背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B错误;当地树种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为改善当地环境,适宜栽种当地树种,C错误;处理好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并不是栽种量越多越好,D错误。6.C解析: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错误;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长时间保持不变,即使气候适宜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类活动等,B错误;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过程中既要考虑生态环境也要考虑当地的经济问题,故要遵循整体原理,C正确;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工程会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负相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D错误。7.C解析:由于当地的土壤结构被破坏,不适宜植被生长,热带速生植物不能适应当时气候和土壤条件,且当地的植被不能为多种禽畜提供食物,无法形成稳定复杂的食物网,不利于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A、B不符合题意;矿区生态修复首先是要复绿,而复绿的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土壤微生物、土壤小动物和植物根系共同具有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因此取周边地表土覆盖,有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C符合题意;修筑混凝土护坡不利于植被生长,不利于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8.D解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可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使抵抗力稳定性得到提高,A正确;一体化保护、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实现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B正确;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缩小生态足迹,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C正确;运用自生原理无法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还需要遵循整体等原理,D错误。9.B解析: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促进CO2的吸收以及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水生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吸收有机碳,并将一部分有机碳转化为自身的物质,但是其呼吸作用、遗体残骸的分解过程中仍然存在碳的排放,并未缓解碳排放,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分解者的分解活动增强,故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加剧,C正确;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有助于碳的固定,D正确。10.A解析:植物园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其中的鸟类不是由于易地保护而迁来的,A错误;森林公园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B正确;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C正确;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D正确。11.(1)草→牦牛→雪豹或草→岩羊→雪豹(2)灭绝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使雪豹无法正常生存(3)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或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雪豹繁育中心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可以写出食物链:草→牦牛→雪豹;草→岩羊→雪豹。(2)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使雪豹种群面临灭绝的风险。(3)生物多样性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雪豹的栖息环境,建立雪豹繁育中心等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12.(1)温室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减少了污染(2)协调整体(3)分解者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合理即可)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