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问题_第1页
残疾人社会问题_第2页
残疾人社会问题_第3页
残疾人社会问题_第4页
残疾人社会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残疾人社会问题一、残疾人定义与类型定义:“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中华人民共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第2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类型: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第3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残疾人群体的特征

首先,生理上的缺陷或障碍是残疾人群体的首要特征。第4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其次,经济上的低收入性是残疾人群体的普遍特征。第5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表现为生活必需品的占有量低下,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第6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四,政治上的低影响力。第7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五,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心理特征如下第8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心理特征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在社会生活中缺乏社会支持感对自己本身,则产生人际交往无能、焦虑及社会排拒感。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满、苦闷、焦虑、急躁情绪,难以自我调适,进而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第9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三、所遇到的困难:

受教育难劳动就业难日常生活难择偶和成家难康复难参与社会活动难。1、主要的现实困难第10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残疾人受教育的现状与困难:A、特殊教育按时间段划分:学龄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高等教育。第11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现状分析:大部份的残疾儿童都能接受到教育到2000年底,全国有特殊教育学校1648所,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4567个,在普通班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有45.9万人,在校学生总人数为58.9万人,比1990年增加48.46万人。残疾人普通高中27所,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215个,各级残联举办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1162个。特殊高等教育学院(系)近10个,上线残疾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率达90%。

第12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残疾人教育的主要内容:(1)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以大量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形成为多种办学形式。第13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残疾人职业教育:初步建立职前、职后教育与培训相互结合,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本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第14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高等教育: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1994年制定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明文规定:"高等院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拒绝招收的,当事人或者其亲属、监护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学校招收。"第15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成人教育:函授、广播电视、自学考试和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第16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就业问题

(1)现有的残疾人绝大多数是有劳动能力的,需要进行劳动。第17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就业的形式福利企业就业临时性就业自主就业。第18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残疾大学生就业面临困难。第19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其它一些较深层次的困难(1)残疾人社会角色偏见:残疾人由于其残疾带来的部分能力的减弱和丧失,社会就认为残疾人的功能减弱或者丧失了。第20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异类歧视(标签)A、残疾人由于其身体一部分与健全人有别而被人们因此为标准划分到另一个亚群体当中去。第21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缺乏平等心的关爱我们对于残疾人开展的工作仍然是以“善心”、“关怀”为基础的。这种工作关注的是帮助者“爱心”价值的实现,残疾人的真实感受并不是他们最关注的。虽然残疾人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残疾人没有得到作为人的平等对待。第22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困难的社会原因分析:讨论第23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社会原因观念原因经济结构性原因人口结构性原因产业结构性原因第24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残疾人工作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况:1、残疾人工作的发展过程A、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中国残疾人的生活责任几乎完全落在家庭上。第25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20世纪40年代,我国出现中国盲民福利会、中华聋哑协会等组织。民国26年(1937年),上海群学会聋哑学校聋人教师何玉麟及其学生共同发起成立中华聋哑协会,有会员160余人,办公地点在顺昌路59号。民国31年(1942年),美籍华人费伍生等人在重庆发起成立中国盲民福利会。

第26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1960年成立中国盲聋哑协会。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地方协会和基层组织。第27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D、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康复方面的工作辽宁沈阳市皇姑区则已于1984年,发动街道力量,开始对残疾人进行知识教育、技术培训、医疗康复工程,凡达到康复标准的残疾人,则送到街道的福利工厂。至1987年,皇姑区已形成了一个统筹规划残疾人的“社区康复”的办法。

第28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教育方面的工作1979年,上海开办了第一个弱智儿童学习班1987年,长春市长春大学首次开办了专门招收残疾人上大学的特教部。第29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组织工作1988年,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相继,全国各地省、地、县、乡也成立地方分会,至1989年,全国90%的省市已完成此工程.第30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残疾人问题解决之社会工作方法:1、关于如何对待残疾人的理论:(1)责任论个人责任论社会责任论第31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供养理论在各种社会中,对于残疾人的最初的、甚至认为是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养起来。他们的家人或社会通过对残疾人的供养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爱。分析:尽管对于残疾人,特别是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来说经济上的供养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并不是对残疾人进行关照的全部。仅从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人的需要的多样化的、人是有潜能的来看,简单的供养理论就有不少缺点。在供养理论(观念)的指导下产生了以经济、物质提供为主的残疾人工作的实践。第32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回归社会论

回归社会理论是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一些学者的调查发现院舍式照顾对残疾人、老人生活的消极影响。于是改变院舍照顾这种既昂贵、效果又不好的福利模式的呼声占居上风,让残疾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并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响应。第33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增能理论(empowerment)许多关于残疾人、老人的供养及照顾理论在把服务对象看作是脆弱的一群时

,忽视了人是有潜能的、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增能理论则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残疾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增能不但在于增强其原本丧失的机体的功能,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甚至可以减轻他们对社会的“拖累”。第34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增能理论是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它关注于人的基本价值的实现。按照增能理论的理解,增能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康复可以使残疾人已丧失的功能得以恢复,教育和培训可以发掘他们的潜能,外界生活、活动条件的改善可以减少他们表现自己能力的障碍,等等。第35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6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作为专业残疾人工作,需要达到的目标(1)广泛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并使残疾人的功能丧失减低到最低程度;(2)防止残疾人可能增加损伤;(3)最大限度地提高残疾人的生理功能;(4)增进残障者对于困难情境的自我处理和自我照顾能力以及向他人倾诉和沟通的能力。与此同时,康复社会工作还要使残疾人获得充分的情绪支持,并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5)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发挥其潜能,增强其社会生活能力,并最终使残疾人也对社会有所贡献。第37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残疾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康复:即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38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