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tù)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sāi)灌呢!B.男孩儿蹲(dūn)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wěi)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C.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xiāo)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hóng)毛还轻。D.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púfú)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疆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B.我张惶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C.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D.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详的脸。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为所欲为、优哉游哉。B.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C.同学们都围上来,有人送我一本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书。他们的热情,使我热泪盈眶。D.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B.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C.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D.他们相互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要学好文化知识,才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B.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C.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6.下列各项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食,即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或106天,清明节前1-2天,古代习俗要禁火,只吃冷食。B.《那个星期天》选自《务虚笔记》,作者史铁生,其代表作有散文《命若琴弦》,小说《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C.《竹石》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燮的七言绝句,竹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D.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生动地赞美了济南的景色之美。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②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③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④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⑤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⑦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在除夕之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如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⑧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⑨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⑩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城北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⑪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晨,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张了,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⑫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⑬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⑭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7.对“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句话说明吃粥时的场面非常热闹。 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粥比作展览会,形象地说明了粥的原料之丰富。C.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各种干果去参加展览会,生动地展现了粥的原料之丰富。D.这句话略带讽刺,意思是煮粥原料太过丰富,已经不像是煮粥,而像在进行农业产品展览。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大量描写了吃食,体现了作者对丰收的骄傲,对春节习俗的看重和由衷的喜爱。B.“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说明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对小年的淡漠。C.文章写元宵节时,提到了春节,将元宵节与春节对比,突出元宵节既热闹、体面又壮美的特点。D.文章对庙会比赛的描绘,反映了人们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9.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结合第⑥段简要分析。(3分)10.有人说,传统节日的习俗太繁琐。你认为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要不要舍弃?为什么?(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8分)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暗示诗人仕途失意、不懈抗争的艰难历程。B.“若等闲”写出了石灰的态度,不论是“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被看作是平常、轻松的事;同时这也是诗人的心声:要从容面对碰到的严酷考验。C.“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粉碎成石灰粉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隐含着不怕牺牲的精神。D.“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总结,既是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的根本原因,也是诗人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字面上是吟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B.本诗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C.全诗采用描写手法来间接抒情,赞美石灰品格。全诗风格豪迈,气势坦荡。D.全诗笔法凝练,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感染力很强;通篇运用象征手法。13.“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中“清白”一词有什么含义?(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0分)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惟弈秋之为听惟:(2)思援弓缴而射之援:(3)为是其智弗若与为:(4)非然也然: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交代了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下文写两个人跟他学习下棋做铺垫。B.文章使用了对比手法,将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及不同的学习结果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心,也暗含了作者的态度。C.同样是学习下棋,一人专心致志最终学有所成,另一人三心二意最终技艺平平,不是因为智力差异,而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同导致的。D.文章叙议结合,最后一句运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五、(20分)17.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每小题1分)(1),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2)大漠沙如雪,。(《马诗》)(3),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4)树欲静而风不止,。(《韩诗外传》)(5)君子务本,。(《论语》)(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论语》)(7),患不知人也。(《论语》)(8),思而不学则殆。(《论语》)(9),不知其可也。(《论语》)(10)家齐而后国治,。(《大学》)18.综合性学习。(10分) 某校六年级开展以“话说千古英雄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共赴“群英会”】请根据所给的提示写出这些英雄的名字。(4分)①三过家门而不入()②草船借箭显智谋()③慷慨舍身炸暗堡()④毅然献身堵枪眼()(2)【众口“说英雄”】擦亮记忆的星空,你会发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闪烁的群星。请举一位你最喜欢的英雄人物,并说说你喜欢他(她)的原因。(不少于30字)(3分)(3)【立志“做英雄”】了解古今英雄事迹,继承英雄品质,要从小有英雄梦。请用一段话说说你有怎样的英雄梦。(要求:说出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7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肖复兴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窗外那爬山虎。我不知那一刻老先生想起的是什么。我非常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在我的眼中,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有删改)19.将本文的题目改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可以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20.根据提示,概括“我”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故事情节。(4分)“我”在作文比赛中获奖——()——()——“我”望向爬山虎深有感触21.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1)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加点词语“居然”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3分)(2)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22.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赞美、崇敬、鼓励、传承、温暖……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想。(3分)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5分)不要对那个人叫嚷①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②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③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④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唤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⑤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来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⑥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⑦“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⑧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⑨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⑩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啰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匐地走了。⑪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⑫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⑬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4分)24.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谁?(3分)25.文中画线的语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母亲的形象?谈谈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4分)26.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读了此文后,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4分)八、作文(50分)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你的家里,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对你严厉苛刻,一点儿也不和旁人的父亲一样;你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同学,他被人忽视却又热情待人,把自己的全心全意都捧了出来;你的心里,有这样一处风景,它留着你和伙伴真诚相伴的一片友情;你的回忆里,有这样一只小猫咪,每想到它,你的情绪就会得到舒缓……请以“这样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D2.C3.A4.C5.D6.B.7.B8.B(24分)9.①京味语言通俗易懂,如“一擦黑儿”。②风趣幽默,雅俗共赏,如“彩排”“用糖粘住灶王的嘴”。(3分)10.示例:我认为不要舍弃。因为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其中有很多具有纪念意义、传递正能量的节日习俗在今天仍然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言之有理即可)(3分)11.A(3分)12.C(3分)13.“清白”表面上指石灰的颜色,实际上指诗人高尚的情操。(2分)14.(1)只(2)引,拉(3)因为(4)这样(4分)15.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3分)16.C(3分)17.(1)日暮汉宫传蜡烛(2)燕山月似钩(3)千磨万击还坚劲(4)子欲养而亲不待(5)本立而道生(6)敏于事而慎于言(7)不患人之不己知(8)学而不思则罔(9)人而无信(10)国治而后天下平(10分)18.(1)①大禹②诸葛亮③董存瑞④黄继光(4分)(2)示例: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是岳飞。岳飞是抗金英雄,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