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州市八县初三语文4月中考模拟联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福州市八县初三语文4月中考模拟联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福州市八县初三语文4月中考模拟联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福州市八县初三语文4月中考模拟联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福州市八县初三语文4月中考模拟联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福州市八县初三语文4月中考模拟联考试卷【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2024.4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在阅读材料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实践活动中展现语文的素养;让文化的力量启迪进取的心,让文化的灯火照亮前进的征程。一、读·书(24分)1.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类别古诗文名句出处鉴赏写景浮光跃金,(1)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月光皎洁意境美好(2)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抒怀(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人事全非无限怅惘(4)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知音难觅内心苦闷言志(5)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报效朝廷矢志不渝(6)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闲适愉悦宁静致远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家国情怀①(gèn)古不变地流②(tǎng)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家,为我们提供了()生命的土壤;国,为我们筑起了()风雨的屏③障。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④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建设。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最()的情感共识和最浓烈的精神底色。(1)按要求填写①②③④处的内容。(4分)①(填写汉字)②(填写汉字)③(填写拼音)④(填写标点)(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滋养抵制义不容辞真诚B.滋润抵御义不容辞真挚C.滋润抵制义无反顾真诚D.滋养抵御义无反顾真挚(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3分)3.名著阅读。(6分)文强在阅读时读到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由此,他联想到《西游记》和《简·爱》这两部名著,觉得它们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的思考,请结合其中一部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二、读·思(6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7分)饯别王十一①南游(唐)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②。[注]①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4.请发挥想象,描绘颈联所呈现的画面。(3分)5.古诗词中“泪”意蕴丰富,本诗“泪”与下列诗句“泪”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7分)文天祥字宋瑞,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①。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德佑初,江上报急。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②右丞相,入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至潮阳,见弘范③,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减)[注]①江万里:南宋末宰相。②除:授职。③弘范:元朝大将。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B.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C.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D.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7.根据表格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文言现象原文语句释义方法解释加点词词类活用万里素奇天祥志节结合语境(1)____古今异义吾深恨于此课内迁移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____一词多义使为书招张世杰查阅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选择义项①使者;②命令、让;③出使;④假使。(3)____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4)____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3分)(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3分)9.假如后人读到《指南录后序》,谁会对文天祥所言“悲予志焉”产生共鸣?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作品简要阐述理由。(4分)A.张岱《湖心亭看雪》B.艾青《我爱这土地》(三)阅读下面文学作品,按要求作答。(20分)满坡芒草扬林烁①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有一片温柔梦幻的粉红,悄悄飘扬在秋季的风中。那是在老旧城墙边生长的一片芒草,平时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可是一到了秋季,就生出无边的粉红色的穗子,开尽了整个山坡的花,摇曳在风中,像一个绮丽的梦。②芒草是那样单薄无依,连个主心骨都没有,孤寂地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随风来,随风去,不过是最寻常的样子,与野草一般无二,可是我对它们却有一种不同的情结。那些芒草生长在我初中放学时的必经之路。那时的我学业繁重,每天都被数不清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往往回家时已暮色四合。我望着沉重的天空,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似乎青春不过如此,消磨在笔尖草稿纸上,再无激情可言。③可是,每次路过城墙边,我总会看到那一片芒草,它们生长在乱石嶙峋的斜坡上,摇曳着,在风中似乎有一种自由的味道。(a)那一根细细的小杆子支撑着粉红色散乱的花穗,一次次地挺直腰杆,迎向每一阵风的方向。那么单薄的生命,固然是孤苦的,可是若有自由的灵魂,又何惧风霜雨雪?我常常这么想着,尤其是在秋天的傍晚,看着漫山遍野的粉红色,几乎惊艳了我青春的梦。那是我向往却不可得的自由,我把一腔深情寄托在这些芒草上,心也随之荡漾,胸中浊气随之呼出,前方又是我即将奔赴的旅途……④芒草,芒草,茫然无所依,草根任飘萍。我本不该羡慕它的自由,可是人生中几多束缚,似乎向往的远方,还不如芒草执着坚韧地生长。一年又一年的光阴逝去,物是人非,可山坡上依然是那一片芒草。只不过春风来了又去,芒草已经更新换代了不知多少回。或许它们曾经被践踏,或许曾经被辣手摧残,可是只要根还在,明年的秋天,依旧是一片粉红色的花海。我们于这世间也不过只是一棵芒草,柔弱又孤独,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块巨石,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b)可是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的希望还在,总有执着的力量从巨石下面生出根来,终有一天会顶开巨石露出自己的叶来。⑤读书时代向往的自由,也不过是像芒草一样无拘无束地随风飘扬。渐渐长大,自由更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东西。肩上有责任,人生须担当,少年时以为长大即可触碰到自由的光,却不想当年的拘束已经是快乐一场,像是芒草粉红色的绽放。如今的渴望,更加遥不可及,心里曾经的理想,只能掩盖在泥土之下,永远不可能像芒草一样在阳光下飘扬。⑥芒草或许能随遇而安,我们的人生却不能没有方向,但我们要比芒草更加坚强。自由是人生最高贵的理想,可退一步,责任却是人生最重要的担当。就像我当初无数次走过那片城墙,心中无比的向往,但我却明白学业是我人生必须经过的门槛,我从芒草中获得自由的力量,却始终不会松开握着笔的手掌。如今的我会站在山坡之上,看满坡的芒草随风起伏,枝叶所交织成的舞蹈,在我心底跳动着。那时我仿佛有飞鸟的翅膀,能够飞向我所向往的天堂。可是当风散去,我踩在坚实的土地上,我却明白芒草的坚韧生长,根永远紧紧抓住这片贫瘠的土壤。⑦人生或许都是矛盾的,有所得必有所失,万全之事恐不可得。可只要能够在灰暗的日子里想起那满坡的粉红色芒草,能够在压抑的日子里找到自由的想望,我们就有喘息的窗口可以大哭一场,也终会迎来太阳的曙光。⑧我不愿说来生做一棵芒草,只愿今生像芒草一样飘扬……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芒草自由自在满坡飞扬,是因为它的根紧紧抓住这片贫瘠的土壤。B.文章采用倒叙的写作顺序,叙述我对“芒草”有着一种特殊情结的原因。C.文章第⑤段叙写自己读书时代也像芒草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D.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先突出“芒草”的平凡,再表现作者的情愫。11.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内容补充完整。(3分)芒草生长环境(1)__________特点单薄无依、自由、杆子特点细细的花穗颜色粉红色(3)___________风中姿态(2)__________12.批注式阅读是深含中国文化意蕴的文学作品赏析手法,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切中要害。请对文章画线的a、b句加以分析。(5分)(a)那一根细细的小杆子支撑着粉红色散乱的花穗,一次次地挺直腰杆,迎向每一阵风的方向。(从语言赏析角度批注)(2分)(b)可是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的希望还在,总有执着的力量从巨石下面生出根来,终有一天会顶开巨石露出自己的叶来。(从句子含义角度批注)(3分)13.学习小组在交流本文的阅读体验时,有组员对文章的内容提出了疑问,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小文:我觉得文章反复提到芒草在风中的样子,显得有些多余。小语:我觉得这是作者特意为之,不是多余的。14.“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想表达的情思。(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1分)留有余地马军①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画虾,享誉世界画坛。虽寥寥几笔,却灵动绝妙,神韵天然。正是余下的“飞白”之地,给予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和强烈艺术感受。②艺术如此,其他领域何尝不是这样呢?③孔子观于鲁桓公庙,见一特别之物,名曰欹器。其静止不动时呈倾斜之状,水至一半,恰器正端平。而满则立覆,滴水皆无。遂感慨不已:“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推而极之,不留余地,必然事与愿违,到头来,不但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是连已经得到的也会失去。④因此,先贤不厌其烦,以肺腑之言告诫后人“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抓住这个“尽”字,从四个紧贴人们生活的方面,反复陈说万万不可以“尽”。凡事须留余地,不能把事做绝,不可把话说满,那样,就等于自己把自己置于困境。而势焰熏天,享尽奢华,尚以为不足,待势尽之日,必是不期而至的噩运之时。“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种说法早已千古不爽。⑤宋代官员张知白,深知此理。据《训俭示康》记载,他有一句名言深得司马光叹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只有常将有日思无日,方不至无日成末日。宋代大儒邵雍,有洞彻天地之机,他对“尽”字也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⑥历代先贤无不深谙此道,范蠡、张良于大功告成之际,拒绝享受无限风光,急流勇退。曾国藩一生奉“花未全开月未圆”为人生最高境界,书斋即名“求缺斋”。立大功而不居,处高位而不富,总是谦而又谦,退而又退,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回旋余地,成为善始善终功德圆满的“中兴名臣”。⑦留有余地就要适时止步,特别是进取或攫取之心太盛,抑或“余地”之处诱惑太强时,要能当止则止,为身后留下余地以做转圜空间。这样,终身都不会被动和受辱。墨子谓“止”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⑧据《增广贤文》记载:“十分聪明用七分,留将三分与儿孙。若将聪明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七分即是不尽,三分即是余地,如此自可游刃有余,绵绵不尽。反之,“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到那时,则进退维谷,悔之晚矣。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在鲁桓公庙见到欹器,发现水至一半刚好端平,据此孔子得出了与“留有余地”相似的结论。B.第④段“尽”就是不留余地,往往是把事做绝,把话说满,就像是强弩之末、凋零之花,这样容易把自己置于困境之中。C.第⑤段引用宋代官员张知白的名言,意在证明为人应勤俭持家、俭以养德的道理,并进一步论证良好家风的必要性。D.本文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用丰富的事例和名言证明“留有余地”的观点。16.请根据文意,判断下面一段话应放在本文哪个位置?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也遵循“宁可不够,不可过头,恰到好处,留有余地”的艺术原则,也正是这“余地”,让他创作出大量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作品,将相声这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推向了又一高峰。17.朱光潜曾在课文《无言之美》中以文学、音乐、雕塑等为例,阐述了“留有余地”在艺术作品方面内涵,请结合本文和《无言之美》分析两文的异同,谈谈你对“留有余地”的理解。(5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材料一:新课标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的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至三部文学名著,但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是闽侯县青平乐青少年志愿者团队所做的该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材料二: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特别是像《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这时不妨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先把小说读完再说。速读可以从平时开始训练,做到以下几点: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默读为主,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至少400字;读的时候视域要宽,不回视,眼睛扫视范围要随训练扩大;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的目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如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就要精读。如一些渲染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与情节“游离”,可以略而不读。阅读长篇著作时可以将精读和跳读结合运用,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材料三: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了,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