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考点1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原卷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房[注]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臣光曰: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而终不能寤,悲夫!《诗》曰:“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孝元之谓矣!(《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注]房:京房,西汉学者,东郡顿丘人。汉元帝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后任魏郡太守。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2)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蓄积粮食,三军之体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赵人勠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起来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赛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赛乎?武安君曰:“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臣人一心,上下同力。攻其列城,必未可拔。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顿首曰:“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观诸侯之变。”王不答而去。(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院之,是足以死。”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②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①,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宣子②骤谏。公患,使鉏麑贼。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天赘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盾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盾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盾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选自《左传》,有删改)【注】①溜,房顶瓦垅滴水处,指屋檐下。②宣子:指赵盾。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②“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赞曰: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注】①累绁:本意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文本二: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文本三: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省略号部分不翻译)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使官员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此倘有乐工杂类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②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学考序【清】姚鼐六艺者,小学之事,然不可尽之于小学也。夫九数①之精,至于推步天运,不差于毫末,此术家之至学,小子所必不能也。夫六书之微②,其训诂足以辨别传说之是非,其形音上探古圣初制文字之始,下贯后世迁移转变之得失,此博闻君子好学深思者之所用心,小子所不能逮也。至于礼乐,则固圣贤述作之所慎言,尤不得以小学言矣。然而谓之小学者,制作讲明者,君子之事,既成而授之,使见闻之端于幼少者,则小子所能受也。今夫行万里穷山海者纪其终身之所履艰危劳苦之所仅获以告于居不出于室中者可以一日而尽得也。夫小学者,固亦若是而已。秀水朱锡鬯,尝作《经义考》,载说经之书既备,而不及小学。今南康谢蕴山方伯,以为小学实经义之一端,为论经始笔之事。且礼、乐则言之大广,射御今士所不习,九数则诚术家专门之所为。惟书文固人人当解,学者须臾不能去,非专门之事也。前世好古之儒,固多究心于斯;至于今日,其书既众,或因旧闻而增深,或由创得而遇古,皆不可泯也。因辑汉以来言文字训诂形音之书,至于今日英才博学所撰,举载于编,凡若干卷,名之曰《小学考》,以补朱氏之所未备。其言笔势八法者,乃弃不录,以其无关于经学也。《考》成,以其书示某。某诚嘉方伯有不遣众善探辑之美意,又以为能尽大人君子之心,乃能授其教于小子。方伯之用心如此,异日助成国家礼乐之修,其亦有望也与!嘉庆三年八月,桐城姚某序。(选自《惜抱轩文集》,有删节)【注】①九数:古算法名。②微:深奥,微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惟书文固人人当解,学者须臾不能去,非专门之事也。②方伯之用心如此,异日助成国家礼乐之修,其亦有望也与!文言文阅读考点1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解析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房[注]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臣光曰: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而终不能寤,悲夫!《诗》曰:“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孝元之谓矣!(《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注]房:京房,西汉学者,东郡顿丘人。汉元帝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后任魏郡太守。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2)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答案】①面临乱世的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使国家危险灭亡的君主呢?②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入手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临”,面对;“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能;“令”,假如;“寤”通“悟”,明白;“安”,怎么。②“明”,昌明;“虽”,虽然;“竭忠”,竭尽忠心;“何自”,“自何”,从何;“入”,入手。参考译文:中书令石显独揽大权,石显的好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联合执政。京房曾经在闲暇时进见皇上,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巧言谄媚之人。”京房又问:“君王是明知奸佞而仍用他们,还是认为贤能才用他们?”元帝回答说:“是认为他们贤能。”京房说:“可是,现在为什么我们却知道他们不是贤能呢?”元帝说:“根据当时局势混乱,君王身处险境便可以知道。”京房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任用贤能时国家必然治理得好,任用奸邪时国家必定混乱,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轨迹。为什么幽王、厉王不觉悟而另外任用贤能,为什么终究要任用奸佞以致后来陷入困境?”元帝说:“面临乱世的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使国家危险灭亡的君主呢?”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经知道周幽王、周厉王的故事,并讥笑过他们;可是,齐桓公任用竖刁,秦二世任用赵高,以致政治日益混乱,盗贼满山遍野,为什么不能用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测验自己的行为而觉悟到用人的不当?”元帝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而预测将来。”京房于是脱下官帽,叩头跪拜说:“《春秋》一书,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天变灾难,用来给后世君王看。而今陛下登极以来,出现日食月食,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季降霜,冬季响雷,盗贼制伏不住,受过刑罚的人充满街市,《春秋》所记载的灾异,已经俱备。陛下看现在是治世,还是乱世?”元帝说:“已经很乱,这还用问?”京房说:“陛下现在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然而幸运的是现在被任用的石显比竖刁、赵高他们贤明,朝政的昏乱责任不在他。”京房说:“前世的那些君王,也是陛下这种想法。我恐怕后代看现在,犹如现在看古代。”元帝过了很久,才说:“现在扰乱国家的是谁?”京房回答说:“陛下自己应该知道。”元帝说:“我不知道。如果知道,哪里还会用他?”京房说:“就是陛下最信任、跟他在宫廷之中共商国家大事、掌握用人权柄的人。”京房所指的是石显,元帝也知道,他对京房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京房告退,后来汉元帝还是不能让石显退职。臣司马光曰: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入手呢?观察京房对元帝的劝导,可以说是把道理说得十分清楚透彻了,而最终仍不能使元帝觉悟,可悲啊!《诗经》说:“我教导你是那么的恳切细致,而你却漫不经心,听不进去。”这说的就是汉元帝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蓄积粮食,三军之体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赵人勠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起来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赛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赛乎?武安君曰:“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臣人一心,上下同力。攻其列城,必未可拔。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顿首曰:“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观诸侯之变。”王不答而去。(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院之,是足以死。”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②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答案】①(赵国)修缮铠甲,操练士兵来使军队更强大,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坚固。②武安君拔剑就要刎颈自杀,说:“我对苍天(犯)什么罪过而到这个地步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缮”,修缮;“增”,加高;“益”,更加;。②“引”,拔,举,拿;“何罪于天”,状语后置,即“于天何罪”,对苍天(犯)什么罪过。参考译文:秦昭王(在)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修缮兵器(之后),又想进攻赵国。武安君说:“不可以(进攻赵国)。”秦昭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挨饿,您不估量百姓的能力,要求增调军粮来消灭赵国。现在(国家)蓄积粮食,三军将士的俸禄对比以前超过一倍,但(您却)说‘不可以(进攻赵国)’,这种说法是为什么呢?”武安君说:“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赵国人尽力共同分担忧患,加紧耕作来谋取资财。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国内国力充实,在外外交成功。正当这个时候,赵国是不可以攻打的。”秦王说:“寡人已准备好来发兵了。”于是派五大夫王陵率领军队进攻赵国。(结果)王陵作战失败,损失五校军队。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想派(他)代替王陵,武安君借口称病不出战。秦王就派应侯前去探望武安君,责备他说:“您曾经以少攻多,取得胜利像神兵一样,何况(现在是)以强击弱、以多击少呢?”武安君说:“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不前往趁着赵国恐惧万分的时机来灭掉赵国,(看到赵国)畏惧就放弃灭赵,使(赵国)能够抓紧耕种来增加储备,抚养遗孤让幼儿长大来扩充军队,修缮铠甲,操练士兵来使军事更强大,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坚固。国君放低身段来亲近大臣,大臣不惜生命来亲近效死力的士兵。臣民一心,上下共同努力。攻打它的城邑,一定不能攻下。臣下(只)见到攻打赵国的坏处,没有看到攻打赵国的好处。(臣下)又有病,不能出征。”应侯惭愧地退出去,把(武安君的话)转告给秦昭王。秦昭王说:“没有白起,我不能灭掉赵国了吗?”又增派军队,围困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众多,但没有攻克(邯郸)。武安君说:“不听我的计策,现在结果怎样?”秦昭王听说这话后大怒,于是去见武安君,强逼着让武安君起床,说:“您虽然身体有病,(也得)勉强替寡人抱病带兵。(如果您)有战功,(完成)寡人的愿望,(寡人)将会重赏给您。如果您不肯出战,寡人(就会)怨恨您。”武安君叩头至地,说:“(臣下)只是希望大王接受我的愚见,放弃(攻打)赵国给百姓以休养生息之机,来应付诸侯之间(局势)的转变。”秦王没有答话就离开。(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改)应侯(前去)动员他,也不就任。于是罢免武安君,降为士兵,让他移居阴密。秦昭王跟应侯等大臣们商议说:“白起迁居(的时候),他的心情还是郁郁不服气,有怨言。”秦王就派使者赐给他剑,(让)他自杀。武安君拔剑就要刎颈自杀,说:“我对苍天(犯)什么罪过而到这个地步呢?”过了很久,说:“我固然该死。长平这一战役,赵军士兵投降的几十万人,我用欺骗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应该死了。”他就自杀而死。秦国人怜悯他,城乡百姓都祭祀他。(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①,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宣子②骤谏。公患,使鉏麑贼。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天赘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盾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盾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盾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选自《左传》,有删改)【注】①溜,房顶瓦垅滴水处,指屋檐下。②宣子:指赵盾。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②“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答案】①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②(《诗经》中说)“我怀念祖国,反而带给了自己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贼”,残害,杀死;“弃”,违背;“信”,讲信用;“有一于此”,状语后置句。(2)“怀”,思念;“诒”,给;“戚”,忧患;“其我之谓矣”,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晋灵公不行君道,加重赋敛并图画城墙(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经》说:‘没有谁(向善)没有开始的,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如果像这样,那么能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感到厌烦,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抱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赞曰: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注】①累绁:本意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文本二: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文本三: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省略号部分不翻译)【答案】(1)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2)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予先,周室之太史也”,判断句;“尝显功名虞、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调整补充后为“(于)虞、夏显功名”;“显”,取得;“典”,主管。(2)“凝滞”,束缚;“于”,被;“自令”宾语前置,应为“令自”;“见”,被。参考译文:文本一: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十岁时已能识读古文著作。二十岁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疑山,泛舟沅水、湘水间;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之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还在邹峄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的地区,巡视邛、莋、昆明之后,回到长安向朝廷复命。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去。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在这时出使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太史公抓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里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啊。况且孝,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中间经过侍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这是孝中最主要的。天下称颂周公,是说他能够歌颂周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召的遗风,使人懂得周太王、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刘的功业,以使始祖后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落,礼乐损坏,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文献典籍,振兴被废弃了的王道和礼乐。整理《诗》《书》,著作《春秋》,直到今天,学者们仍以此为法则。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子虽然不聪明,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太史公死后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摘抄了石室金柜收藏的图书档案。于是按次序论述和编写其书。写作的第十年,遭受李陵之祸,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长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废没有用了。”事后仔细思量道:“《诗》《书》的文义之所以含蓄隐约,是作者借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深沉思想。”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于是搜集天下散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对帝王兴起的业绩,追本溯源,探究始终,观察朝代盛衰的原因,依据事实进行论述考订。略述三代,详录秦汉,从黄帝写起,直到当朝皇帝,著十二篇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全书总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这就是《太史公书》。司马迁死后,他的书渐渐流传开来。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平通侯杨恽最先开始陈述司马迁的著作,于是得以公布开来。到了王莽的时候,有人请求封司马迁的后人,于是封其后人为史通子。评论说:从刘向到扬雄,这些人博览群书,他们都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佩服他善于序说事物的道理,明辨而不华丽,质朴而不鄙俗,他的文章秉笔直书,他所记述的史事真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称作实录。(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文本二: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怎样呢?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大义,什么地方不可以勉励自己去死节呢?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稍微懂得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说奴隶婢妾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是遗憾我内心的志愿有未达到的,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这些人都是(因为)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让自己的著作流传后世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文本三: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波逐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我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于是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使官员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此倘有乐工杂类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②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答案】①从今以后,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②近来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却不见你有所行动。天下的事情如此繁重,你应当为我分担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倘”,如果;“侪辈”,一般人;“超授”,越等授官。②“比来”,近来;“贤”,人才;“宜”,应当。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使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在于审慎。衡量人的才能高低授给相应的官职,务必减少职官的定员。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让官员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和朝廷的栋梁之才并肩而站,同桌而食,让士大夫引以为耻。”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得到合适的人才。近来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却不见你有所行动。天下的事情如此繁重,你应当为我分担忧虑,你不向我推荐贤才,那我又能向谁询问呢?”封德彝回答说:“下臣虽然不才,怎么敢不尽心尽力呢?只是现在我还没有发现出类拔萃的俊杰。”唐太宗说:“过去圣明的君主很善于使用人才,从众多的人才中选拔杰出者加以重用,不一味地依靠前朝的遗老遗少。哪里像商代的国君武丁在梦中见到了他以后的丞相傅说,周文王占卜找到了将要辅佐他的姜太公,然后才开始治理国家呢?况且哪一个朝代没有贤才,恐怕是被遗漏不被发现罢了。”封德彝听后,惭愧地退了下去。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言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德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虽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但是对老百姓已经造成了伤害。那么,如何才能够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呢?”杜如晦说:“西汉和东汉选择的官员,他们的美德闻名乡里,州郡推荐他们,这样以后他们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每年所选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上书请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编成文集。唐太宗说:“我的诏书和命令,如果有益于百姓的,史书都已经记载了,足以流传千古了。如果我的命令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这不是我所需要的。仅仅像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他们都有文集传世,可是他们的行为大都不可取,最后,社稷江山统统断送在他们手中。君主圣明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品性和行为,何必一定要有文章流传后世呢?”太宗最终不许编文集。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太平之后必然天下大乱,大乱之后,必然又复归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要想使国泰民安,只有任用贤才。你们既然不知道贤才,我又不可能一一加以考察,这样下去是永远得不到贤才的。现在我下令让人才自我推荐,你们看怎么样呢?”魏征回答说:“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明智。了解别人很不容易,了解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