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_第1页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_第2页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_第3页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_第4页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

医学检验系《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组

2007-01-01

前言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为供医学检验专业用的全

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主编为周

新教授(武汉大学医学院)与涂植光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参与编写本版

教材的共有12所高等学校的14位教授。

编写宗旨:适应科学技术的进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力

争达到医学检验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突出差不

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便于教与学;也注意反映学科进展和

教学改革成果,适当介绍本学科及有关学科的新进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与第二版比较,本版教材作了较大的更动和补充。新增了四章,删

去了差不多另有教材的诊断分子生物学和实验室治理章节,并对原有的章

节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更新。各章最后均有“小结”,旨在关心学生把握该章

重点。书末还附有要紧参考文献、汉英和英汉索引,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

以及深入了解有关的详细内容。

全书分为二十章:绪论、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差不多技术与治理、

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血浆脂蛋白

及其代谢紊乱、诊断酶学、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体液平稳与酸

碱平稳紊乱、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心脏

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骨代谢专门的生物化

学诊断、红细胞代谢紊乱、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神经、精神疾病

的生物化学、妊娠的临床化学、体液肿瘤标志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自

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介绍

《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介于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本课程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

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有关代谢物

的质与量的改变,进一步从生物化学代谢和分子水平,认识疾病发病机制,

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定、疾病预防

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课程分成"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

学检验"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三大结构体系。

临床生物化学要紧以临床常见疾病机制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重

点介绍糖尿病、专门脂蛋白血症、肝胆疾病、肾脏疾病、胃肠胰疾病、心

血管疾病、骨代谢疾病等要紧疾病和生化检验指标。在探讨疾病生化变化

的同时,力求将生化检验指标与临床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等结

合起来,力求从现代检验医学的高度开拓临床医学的新视野。目的要紧是

加大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本课程与临床医学知识的渗透和交触。培

养学生具有较宽广和活跃的临床分析思维的能力,在与临床大夫沟通中起

到临床咨询的作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要紧以临床生化检验技术为主线,重点介绍电分

离分析技术(电泳、电化学、生物传感等);临床酶学检验技术;临床生化检

验全面质量操纵;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判;临床生化体外诊断试

剂盒的选择与评判;临床生化自动化分析和临床生化诊断试验的诊断性能

评判等专用技术。目的要紧是加大本课程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临床实验室质

量治理技能的有关理论知识。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采取以生化检验技术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开

设了技能性、验证性、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力求与临

床融合,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得和把握人体糖、蛋白质、脂类三大物质在化学

组分,代谢特点和在疾病发生进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一些常见疾病

病理生化的联系;肝脏、肾脏、心肌以及呼吸系统通气障碍四大有代表性

的重要脏器器官功能障碍的不同情形下,机体显现的病理生化改变和疾病

进程的关系;诊断酶学、诊断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诊断的生化标志,加深以

生物化学诊断目标的有关内容的明白得和运用。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为学生

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临床生物化学理论基础和增强实验室动手能力。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教学组织

在教务处的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教学活动分为理论授课、实践教学、

自学和考试四个环节。

(二)教学方法

1.讲课以启发诱导、提咨询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摸索能力。按

照不同章节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形,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除课堂讲

授外,采纳自学、组织讨论、播放电视录像等不同形式。

2.实验课强调学生通过实验明白得临床生物化学的要紧实验技术的

差不多原理、把握注意事项、进行正规操作训练,培养严格的科学作风和

综合分析能力。按规程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写出实验报告,保证90%以上学生能成功完成实验。

3.自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阅读参考书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要注

意对学生的指导,必要时可组织讨论或答疑。

4.考核实行百分制,理论考核成绩占60分,平常实验操作成绩占40分。

参考教材

1.《临床生物化学》一实验室数据与病例分析康格非主编,重庆大

学出版社,1997年

2.《现代临床生化检验学》张秀明、李健、魏明竟、侯振江等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

3.《生物化学检验技术》陈惠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

4.《现代生物化学检验与临床实践》沈霞李定国姚建巫向前等主

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

5.《生物化学》周爱儒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20

04

6.《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王鸿利,叶裕春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

版社,2000

7.《临床实验诊断学》孙荣武,王鸿利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1

课程名目及课时安排

章节序号名目页码范畴课时

第一章绪论1-51

第二章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差不多技术与治理6-4710

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48-743

第四章糖代谢紊乱75-993

第五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100-1355

第六章诊断酶学136-1744

第七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177-1993

第八章体液平稳紊乱与酸碱平稳紊乱200-2284

第九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29-2535

第十章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54-2783

第十一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279-3053

第十二章胃肠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306-3301

第十三章骨代谢专门的生物化学诊断331-3493

第十四章红细胞代谢紊乱350-3752

第十五章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376-4064

第十六章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407-427自学

第十七章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428-4453

第十八章体液肿瘤标志物446-4703

第十九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471-4952

第二十章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496-5154

合计66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ClinicalBiochemistryand

Biochemistryexamination)

课程类不:必修课

教学对象: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

学时:总学时126,理论66,实验60

学分:5.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得和把握人体糖、蛋白质、脂类三大物质在化学

组分,代谢特点和在疾病发生进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一些常见疾病

病理生化的联系;肝脏、肾脏、心肌以及呼吸系统通气障碍四大有代表性

的重要脏器器官功能障碍的不同情形下,机体显现的病理生化改变和疾病

进程的关系;诊断酶学、诊断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诊断的生化标志,加深以

生物化学诊断目标的有关内容的明白得和运用。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为学生

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临床生物化学理论基础和增强实验室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临床生物化学进展简史

二.熟悉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

三.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现状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

一.临床生物化学进展简史

1.“临床化学”名词的由来

2.体液生物化学组分的分析应用及“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固(homeostas

is)”概念

3.比色法和光度法在临床生化实验室中的应用

4.血清酶活力测定作为细胞与组织损害的重要指标

5.治疗性药物监测成为临床生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6.超微量的仪器分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等技术在

生物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

7.自动化装置与电子运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临床生化国际性、全国性及

地点性学会和出版刊物

二.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

化学病理学及临床化学或诊断生物化学

三.临床生物化学的现状及其作用

1.在医疗保健、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2.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3.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面临的任务

四.本书概要

1.绪论

2.以物质分类介绍疾病时的临床生化(糖、脂、蛋白质、体液平稳、

钙、磷、镁、微量元素)

3.以器官、组织病损分类(心、肝、肾、骨)

4.诊断专题(血清酶、肿瘤、妊娠、药物监测)

5.诊断技术(仪器、免疫、酶、分子生物学)

学时:1

第二章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差不多技术与治理

目的要求:

一.了解常用免疫分析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技术及酶蛋白分离

纯化技术

二.熟悉常用临床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及实验标本的采集与治理。

三.了解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试验的性能评判及临床生物化学诊断

试剂盒的选择和评判;熟悉临床生物化学方法学性能判定;把握临床生物

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评判(重复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方法

比较试验)。

四.熟悉全面质量操纵的概念及要紧内容、熟悉室间质量评判方法和

目的、熟悉能力比对分析及实验室认可和认证评审的概念;把握室内质量

操纵的要紧方法、结果讲明及失控处理措施。

重点难点:

临床生物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评判及全面质量操纵的要紧内容

教学内容:

一.常用临床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光谱、电泳、离心、层析、电化学)。

二.常用免疫分析技术(自学)。

三.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技术(自学)。

四.酶蛋白分离纯化技术(自学)。

五.实验标本的采集与治理。

1.血液标本的采集。

2.阻碍血液标本成分变化的因素。

3.其他的采集与治理。

六.临床生物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评判。

(-)实验方法的选择

1.方法和标准品的分级及相互关系:方法的分级(决定性方法、参考

方法、常规方法)、标准品的分级(一级标准品、二级标准品、操纵物)。

2.实验方法选择的要求和步骤:要求(有用性、可靠性)、步骤(广泛

查阅文献、选定侯选方法、进行初步试验)。

(二)实验方法的建立

1.方法原理确定。

2.方法条件选择。

3.方法建立后的临床观看。

(三)实验方法的评判:评判实验与分析误差类型的关系、评判实验

的目的

1.重复性试验。

2.回收试验。

3.干扰试验。

4.方法比较试验。

(四)临床生物化学方法学性能判定

1.性能标准一一承诺分析误差及医学决定水平。

2.使用单值判定指标判定。

3.使用可信区间判定指标判定。

(五)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试验的性能评判

(六)临床生物化学诊断试剂盒的选择和评判

七.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全面质量操纵

(一)全面质量操纵的要紧内容。

(二)分析前的质量。

(三)分析后的质量操纵。

(四)室内质量操纵

1.质控品。

2.设定质控图的均值和操纵限。

3.Levey—Jennings质控图。

4.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

5.失控处理及缘故分析。

6.室内质控数据的治理。

(五)室间质量评判

1.室间质量评判组织形式。

2.室间质量评判目的和作用。

3.开展室间质量评判活动的条件及方法。

(六)能力比对分析

(七)实验室认可和认证评审

学时:10学时

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一.了解氨基酸代谢紊乱,血浆蛋白质的参考值范畴。

二.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把握疾病时血浆蛋白质变化的

图谱特点。

三.把握血浆蛋白质的测定和临床意义、把握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

及临床意义、把握血浆TP和Alb参考值范畴。

四.熟悉嘿吟核甘酸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重点难点:

重要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和临床意义;疾病时血浆蛋白质变化的图谱特

点;血浆蛋白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一.血浆蛋白质及其专门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分类。

2.蛋白质电泳图谱分析。

3.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与临床意义(前白蛋白、白蛋白、a1

-抗胰蛋白酶、al-酸性糖蛋白、al胎儿球蛋白、结合珠蛋白、a2-巨球

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62-微球蛋白、C反应蛋

白)。

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二.氨基酸代谢紊乱

1.苯丙酮酸尿症。

2.酪氨酸血症。

3.含硫氨基酸分解代谢紊乱。

4.氨基酸与临床营养。

三.核甘酸代谢紊乱

喋吟核甘酸代谢紊乱一一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四.实验室检查及方法学评判

1.血清(血浆)TP和Alb测定。

2.血清蛋白电泳。

3.免疫化学法测定个不蛋白质。

4.氨基酸测定。

学时:3学时

第四章糖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一.了解低血糖症的分型。

二.了解糖代谢先天性专门的种类。

三.熟悉糖的重要生理作用。

四.把握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及其浓度的调剂、糖尿病(DM)的定义及

分型、要紧代谢紊乱及实验室检测(以血糖、尿糖、OGTT为主,其他指

标熟悉)。

重点难点:

糖尿病血糖代谢专门的机制及生化检测意义

教学内容:

一.血糖及其浓度的调剂

1.糖的重要生理作用。

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3.血糖浓度的调剂:神经系统、激素和肝的调剂作用。

二.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1.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专门类型糖尿病、妊

娠期糖尿病。

2.糖尿病的要紧代谢紊乱: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急、

慢性)。

3.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血糖、尿糖、OGTT、GHb或果糖胺、酮

体、C肽、胰岛素、乳酸和丙酮酸测定。

三.低血糖症

1.空腹性低血糖。

2.刺激性低血糖。

四.糖代谢的先天专门。

1.糖原贮积病。

2.半乳糖血症(自学)

3.果糖代谢专门(自学)

学时:3

第五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一.了解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和治疗、血浆脂代谢有关蛋白与酶的测

定、脂质有关蛋白基因突变分析。

二.熟悉血浆脂蛋白分类、载脂蛋白ApoAI、ApoBlOO的要紧功能及

脂蛋白LDL受体代谢途径、脂代谢有关酶类(以LPL、LCAT为主)的生

理功能、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判。

三.把握脂蛋白代谢(外源性脂质代谢:CM是运输外源性TG的要紧

形式,内源性脂质代谢:VLDL和LDL代谢、HDL代谢)、脂蛋白代谢紊

乱(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AS的脂蛋白:脂蛋白残

粒、变性LDL、B型LDL、Lp(a)]□

重点难点:

血浆脂蛋白的化学特点和正常代谢,载脂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一.血浆脂蛋白

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脂蛋白分类法有两种: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

2.要紧脂蛋白分为四大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前B-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尸B-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HDL)=a-

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和脂蛋白(a)Lp(a)]

3.血浆脂蛋白的特点:组成与结构

二.载脂蛋白

1.载脂蛋白的蛋白组成与特点

2.载脂蛋白的要紧功能

3.载脂蛋白基因结构与表型:ApoAI、ApoB、ApoE、ApoC族、Apo

(a)

三.脂蛋白受体

1.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LDL受体结构、LDL受体功能、LD

L受体代谢途径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受体:VLDL受体的结构特点、VLDL受

体功能

3.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结构(清道夫受体I、II型均由六个区域

部分组成包括胞质域、跨膜域、间隔域、a-螺旋域、胶原蛋白样域、C端

侧特异域)、清道夫受体配体、清道夫受体功能。

四.脂代谢有关酶类与专门蛋白质(结构特点、生理功能)

1.参与代谢的要紧酶类有降解TG的脂蛋白脂肪酶(LPL)、肝脂酶(H

TGL)o

2.参与胆固醇酯化和胆固醇合成的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

ACAT、HMGCoA还原酶。

3.参与HDL与LDL、VLDL之间CE交换的专门蛋白质-胆固醇酯转

移蛋白(CETP)o

五.脂蛋白代谢

1.外源性脂质代谢:CM是运输外源性TG的要紧形式。

2.内源性脂质代谢:VLDL和LDL代谢、HDL代谢。

六.脂蛋白代谢紊乱

1.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WHO分型(I、Ha、Hb、III、IV、V)、

高HDL血症、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肥胖、甲状腺机能低下、Cu

shing综合征、肾病及肾病综合征、药物)

2.低脂蛋白血症:病因(原发性和继发性)

继发性低脂蛋白血症:多见于内分泌疾患(甲状腺机能亢进血症、Addi

son病等)、重症肝病、各种营养不良、恶性肿瘤如癌、白血病、淋巴瘤等。

原发性低脂蛋白血症要紧有以下几种类型:家族性低B-脂蛋白血症、

家族性无B-脂蛋白血症、家族性低a-脂蛋白血症(LCAT缺乏症、家族

性ApoAI/CHI缺乏症、Tangier病)。

3.参与HDL与LDL、VLDL之间CE交换的专门蛋白质-胆固醇酯转

移蛋白(CETP)o

七.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和对人体的损害

2.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依据与危险因素(三类: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

素,如年龄、性不及遗传倾向;②可人为改变的因素,如饮食适应、吸烟

等生活方式;③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所致脂代谢专门)

3.引起AS的脂蛋白:脂蛋白残粒、变性LDL、B型LDL、Lp(a)o

4.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抗AS功能:血HDL水平与AS性心脑血

管疾病的发病率呈负有关。

5.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高胰岛素血症、高TG血症、低

HDL-C和高血压等四要素同时显现称为代谢综合症。代谢综合征涉及糖、

脂及能量代谢等多方面障碍,受遗传因素的阻碍较大。

八.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1.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目标值:我国治疗目标值、国际治疗目标值、

高甘油三酯血症治疗目标值。

2.高脂蛋白血症的饮食与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3.儿童高脂蛋白血症的监测(高脂水平及监测方法)。

九.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判(血浆脂质和脂蛋白测定是临床生

物化学检验的常规测定项目,包括TC、TG、HDL及其亚类胆固醇、LDL-

C、Lp(a)及载脂蛋白AI、B等。)

1.血浆脂质测定(总脂质、TC、TG、PL、FFA)o

2.血浆脂蛋白测定:超速离心分离纯化法、脂蛋白电泳、血浆静置实

验、脂蛋白胆固醇测定(HDL-C、LDL-C和VLDL-C、Lp(a)-C)o

3.载脂蛋白测定:血浆载脂蛋白常规检测项目包括ApoAI、AU、Bl

00、CII、CIILE和(a),测定采纳免疫化学法。

4.血浆脂代谢有关蛋白与酶的测定(自学)。

5.脂质有关蛋白基因突变分析(自学)。

学时:5

第六章诊断酶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命名、分类及编号、酶促反应动力

学。

二.熟悉血清酶的来源及分类,血清酶的生理变异,血清酶测定的方

法及标本处理对测定结果的阻碍。

三.把握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在

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清酶及其同工酶;重要血清酶的测定、原理及评

判。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2.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

二.酶促反应动力学

1.米-曼公式、Km与Vmax、阻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反应条件的选择。

2.测定方法及标本处理。

3.同工酶及亚型的测定。

三.血清酶

1.血清酶的来源及分类、血清酶的去路。

2.血清酶的生理变异、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四.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和应用

(一)在诊断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1.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酶类(ALT、AST、ChE)o

2.反映胆道梗阻的酶类(ALP、GGT)O

3.反映肝纤维化的酶(MAO)。

(二)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应用

心肌酶(LDH、CK、AST、a-HBD)及同功酶:CK-MBLDH1(HB

D)

(三)在诊断骨骼肌疾病中的应用(CK、AST、LDH)

(四)在诊断骨疾病中的应用(ALP)

(五)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应用(ACP)

(六)在诊断胰腺疾病中的应用(AMY和LPS)

学时:4

第七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一.把握重要微量元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

二.把握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三.熟悉维生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

四.了解维生素的检测方法;

重点难点:

微量元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维生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

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重要微量元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

二.维生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

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检测方法;

学时:3

第八章体液平稳紊乱与酸碱平稳紊乱

目的要求:

一.了解血气分析仪原理及结构。

一.熟悉正常体液、电解质、酸碱平稳的调剂,血气分析、钾、钠、

氯测定(ISE)及方法学评判

二.把握体液平稳紊乱、酸碱平稳紊乱的类型及其判定和临床病例分

析,把握AG的定义、运算及临床意义,把握钾、钠、氯及常见血气分析

指标的参考值范畴。

重点难点:

脱水与钾钠紊乱及四种单纯型ABD的缘故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剂,

血气检测特点。

教学内容:

一.水平稳紊乱

1.水平稳及其调剂。

3.水平稳紊乱:脱水、水肿的机理和表现。

二.电解质平稳紊乱:体液中的电解质:分布及平稳、AG、体液的交

(一)钠平稳紊乱

1.体钠平稳。

3.钠平稳紊乱: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的机理和表现。

(二)钾平稳紊乱

1.钾平稳。

2.阻碍细胞内外K+分布的因素。

3.钾平稳紊乱: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机理和表现。

4.体液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判。

三.酸碱平稳紊乱

1.酸碱平稳及其调剂:血液缓冲作用、肺的呼吸调剂、肾的调剂。

2.血气分析及血气分析仪:血液气体运输和阻碍因素、血气分析仪的

原理及结构、血气分析的质量操纵。

3.酸碱平稳紊乱的诊断指标

4.酸碱平稳紊乱的类型及其判定:单纯性酸碱平稳紊乱(呼吸性及代

性酸、碱中毒)、混合性酸碱平稳紊乱

5.酸碱平稳紊乱临床病例分析

学时:4

第九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肝细胞的正常生理机理及功能

二.熟悉肝细胞损害时的物质代谢变化、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某些

肝脏疾病时生化机制以及肝功能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三.把握生物转化的定义、胆红素的代谢和黄疸的鉴不诊断、胆汁酸

的代谢和与疾病的关系。把握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重点难点:

肝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选择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肝脏的组织结构特点。

2.肝脏的物质代谢功能(糖、脂、蛋白质、激素、维生素代谢)。

3.肝脏生物转化功能(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的类型与特点、生

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4.肝脏分泌与排泄功能(胆汁酸、胆红素、氨)。

二.胆红素代谢与高胆红素血症

1.胆红素正常代谢:胆红素的来源、胆红素的生成、胆红素的运输、

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摄取、结合、转化、排泄)、胆红素在肠道的变化及

其肠肝循环

2.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黄疸的概念与分类、黄疸的发生病因与机

制(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的排泄障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黄疸的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一一①判定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②协助鉴不黄疸类型③反

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定预后④3胆红素测定意义)

三.胆汁酸代谢和胆汁酸代谢紊乱

1.胆汁酸的类型(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和三级胆汁酸、结合型和

游离型)

2.胆汁酸代谢及其肠肝循环

3.胆汁酸的生理功能:促进脂类消化吸取、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调剂胆固醇代谢。

4.胆汁酸代谢紊乱:先天性疾病、肝胆疾病、肠道疾病、高脂血症时

的胆汁酸代谢。

5.血清胆汁酸的测定临床意义:空腹血清TBA测定、餐后2小时血

清TBA测定、血清胆酸/鹅脱氧胆酸(CA/CDCA)比值

四.肝脏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

1.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概念、病因、发病机制、肝纤维化指标检查(III

型前胶原肽、IV型胶原、层连粘蛋白、透亮质酸)

2.乙醇性肝损害: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乙醇氧化体系和微粒体乙醇氧

化体系)、乙醇代谢对机体的阻碍(乙醛毒性作用、NADH/NAD+比值改变、

引起糖、蛋白质、水电解质、维生素D及药物代谢的紊乱)、乙醇性肝损害

与胎儿性乙醇综合征(乙醇性肝损害包括乙醇性脂肪肝、乙醇性肝炎及乙

醇性肝硬化三种形式即三个不同进展时期。孕妇酗酒对胎儿的阻碍)、乙醇

性肝病的生物化学检查(常用的检测指标、血液乙醇浓度测定)

3.肝性脑病(肝昏迷)的临床生物化学:肝性脑病的生物化学机制(氨

中毒学讲、假性神经递质学讲、胰岛素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讲、短链脂肪酸

中毒学讲)、肝性脑病的生物化学诊断(①肝功能严峻受损的指标②血氨测

定③血浆氨基酸测定④血液pH,PCO2等)

4.胆石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生物化学机制(胆汁的

胆固醇呈过饱和、胆汁中胆汁酸的改变、胆汁中磷脂含量减低、胆汁微胶

粒8电位降低、遗传倾向)、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机制、胆石症实验室检查。

5.肝癌的临床生物化学:肝癌的致病机理(免疫介导肝细胞损害、H

BV直截了当致癌、病毒癌基因的表达及细胞癌基因的激活)肝癌时机体代

谢的变化(糖代谢专门、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的专门、脂类代谢的专门、

其他改变)、肝癌的生物化学标志物检查(①甲胎蛋白(AFP)及异质体;②与

肝脏代谢有关的血清酶类,如GGT及同工酶、醛缩酶同工酶A、岩藻糖甘

酶、5核甘酸二脂酶同工酶V、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等;③其它标志物:

专门凝血酶原、铁蛋白和酸性铁蛋白等)。

五.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1.肝脏分泌与排泄功能试验:内源性物质的分泌与排泄(胆红素、胆

汁酸检测等)、外源性物质的清除能力检测。

2.代谢性肝功能实验:肝细胞损害时蛋白质、糖及脂类代谢变化的指

标及临床意义。

3.肝胆疾病时酶学检查:肝病时血清酶学检查按临床用途可分为三类:

①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为主的酶类(要紧有ALT、AST)②反映胆汁郁积

为主的酶类(要紧有GGT、ALP、5'-NT等);③反映肝纤维化为主的酶

类(要紧有单胺氧化酶、B-脯氨酸羟化酶等)。④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的酶

(假性胆碱酯酶CHE、LCAT等)。

4.肝脏疾病专门检查(自学)

六.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与评判

1.肝脏实验室检查的目的。

2.肝功能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与组合:选择原则、实验项目的合理组

合与选择。

3.肝脏功能实验的评判:实验结果的局限性、非特异性、不灵敏性、

不准确性。

学时:5

第十章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肾脏的正常生理机理及功能。

二.熟悉肾功能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三.把握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及评判,把握常见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物

化学。

重点难点:

肾脏疾病的生化测定方法和评判

教学内容:

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1.肾脏的差不多结构和差不多功能。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阻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3.肾小管的重吸取功能及机理。

4.肾小管、集合管的排泄作用。

二.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及评判

L肾脏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及评判。

2.肾功能试验的原理与方法:肾清除试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肾

血流量测定、肾小管、集合管功能检测。

3.早期肾损害的生化诊断及评判。

4.尿蛋白(肾小球微量蛋白、低分子量蛋白)、尿酶的检测。

5.肾小球-肾小管损害标志物的组合分析及评判。

三.常见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临床表现、检测及评判)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肾病综合征。

3.糖尿病肾病。

4.肾小管酸中毒(I型、n型、in型、w型)。

5.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典型表现及分期。

6.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学时:3

第十一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目的要求:

一.了解正在探究中的新标志物、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

变。

二.熟尽心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冠心病危险学讲、实验室检测方法。

三.把握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损害的生物化

学标志物。

重点难点:

心脏疾病的生化测定方法和评判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心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心脏的解剖、心肌的超微结构、心脏的功

能。

2.心脏的病理:冠状动脉硬化与狭窄(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型、心绞

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和心源性猝死型五种临床类型、急性

冠状动脉综合症)、心肌疾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脏功能不

全)

二.冠心病危险学讲

(一)概述

1.危险因素的概念。

2.危险因素的认识与进展。

(二)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1.血脂专门:目前公认与冠心病有关的是高TC、高LDL-C及低HDL

-C,TG可能也对冠心病的进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而最近较多的研究提示L

p(a)也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2.炎症:炎症与冠心病、CRP与冠心病、多因素分析。

3.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D和PAI-1。

三.急性心肌损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急性心肌梗死的酶类标志物:AST、LD及其同工酶(LD1/LD2比

值、HBDH)、CK和CK-MB临床应用评判(CK-MB/CK总酶比值、巨型

CK)o

3.心肌肌钙蛋白生化特性、作用机制、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总肌钙

蛋白(Tn)、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cTnl)。

4.心肌肌红蛋白生化特性、作用机制、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肌红蛋

白的评判。

5.正在探究中的新标志物:肌球蛋白轻链和重链、糖原磷酸化酶BB、

脂肪酸结合蛋白(自学)

6.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粥样斑块形成及冠状动脉血

流减少(应用危险因素评估冠心病、hsCRP)、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期(P-选

择素、D二聚体和血栓预示蛋白)、心肌缺血标志物(CRP、血栓预示蛋白、

P-选择素、糖原磷酸化酶BB、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应

用中的几个咨询题(AMI的诊断、血标本的采集时刻、缩短TAT、标志物

选择及检测频率、心脏标志物的决定限及应用原则、判定再灌注成效、围

手术期观看、了解梗死面积、在普查中的应用)。

四.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

1.心力衰竭与B钠尿肽的特性、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2.高血压病和(盐类物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上腺素

能神经)、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有点(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

辂细胞瘤、库欣综合征)。

学时:3

第十二章胃肠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目的要求:

一.了解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

二.把握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有关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难点:

胃肠腹疾病的生化测定方法和评判

教学内容:

一.胰腺炎:急性胰腺炎

(-)病因

(二)爱护机制

(三)病理机制

二.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检查方法

(二)临床意义

学时:1

第十三章骨代谢专门的生物化学诊断

目的要求:

一.了解骨的组成与代谢、钙、磷、镁在体内的分布及生理功能、血

浆中钙、磷、镁的存在形式。

二.熟悉镁代谢及其专门、骨代谢标志物及代谢性骨疾病的临床生物

化学、骨代谢有关指标的实验室检查。

三.把握钙和磷代谢及骨代谢的激素调剂(PTH、CT、1,25(OH)2D3

对骨的作用、对肾脏的作用、对小肠的作用)。把握钙和磷代谢紊乱。

重点难点:

血清总钙和离子钙,血清无机磷,血清镁的检验及其方法学评判

教学内容:

一.钙和磷代谢及调剂

(一)钙和磷的生理功能

1.钙的生理功能:细胞内钙、细胞外钙。

2.磷的生理功能:细胞内磷酸盐、细胞外磷酸盐。

(二)钙和磷代谢

1.钙的吸取与排泄:年龄、肠道pH、维生素D3、血钙、钙经肠道和

肾脏排泄。

2.磷的吸取与排泄:磷的吸取要紧在空肠、磷的排泄要紧经肾脏、血

磷。

3.血钙和血磷的关系:正常人钙磷的浓度(mg/dl)积为35〜40,若小

于35,表示骨骼钙磷的释出增加,骨盐溶解,会引起佝偻病,大于40,则

表示钙磷的沉积过度。

(三)钙和磷及骨代谢的激素调剂(对骨的作用、对肾脏的作用、对

小肠的作用)

1.甲状旁腺素(PTH):PTH总的作用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酸化血

液,促进骨吸取。

2.降钙素(CT):CT总的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

3.1,25(OH)2D3:1,25(OH)2D3总的作用是使血钙、血磷升高,调剂

骨盐溶解和沉积的对立统一,促进骨的生长和更新。

4.甲状旁腺素有关蛋白(自学)

二.钙和磷代谢紊乱

(一)钙代谢专门

1.低钙血症: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维

生素D缺乏、电解质代谢紊乱。

2.高钙血症:常见疾病包括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恶性肿瘤异位

分泌、嘎嗪类药物、维生素D中毒、变形性骨炎、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二)磷代谢专门

1.低磷血症:常见的病因(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高PTH、呕吐、腹泻、

维生素D缺乏、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急、慢性低磷血症要紧表现。

2.高磷血症:常见的病因(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

D中毒、酸中毒、白血病化疗)、高血磷对机体的阻碍。

三.镁代谢及其专门

(一)镁的生理功能

1.细胞内镁的功能。

2.细胞外镁的功能

(二)镁的代谢:镁的的吸取与排泄

(三)镁代谢专门

1.低镁血症:要紧缘故(胃肠道病症、肾脏丢失)。

2.高镁血症:要紧缘故(严峻肾功能衰竭、含镁制酸剂、灌肠剂)。

四.骨代谢专门的临床生物化学

(一)骨代谢标志物

1.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0C)、骨性碱性磷酸酶(B-ALP)、I型前胶原

肽。

2.骨吸取标志物:胶原交联(脱氧嗽唳酚和嗽唳酚、交联区N-端肽和

C-端肽)、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尿羟赖氨酸糖甘(羟赖氨酸葡萄糖昔和羟

赖氨酸半乳糖葡萄糖昔)、尿羟脯氨酸。

(二)代谢性骨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

1.骨质疏松症:病理生理、常见缘故(内分泌紊乱、营养障碍、遗传

因素、免疫功能专门、骨髓瘤、白血病、吸烟、过度饮酒等。)、临床表现

(疼痛、不适、易骨折)、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紧应结合临床表现和骨量测

定,生化检查通过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取标志物的监测来确定骨质疏松症

的类型以协助诊断)。

2.骨质软化症和佝偻病:病因(维生素D缺乏是最常见的缘故,也可

由磷酸盐缺乏引起)、临床表现(肌无力和张力过低,“0”型或“X”型腿、

躯体矮小,肋骨肋软骨的连接处肿胀形成串珠,方颅等。成年人为骨痛)、

实验室检查(ALP活性升高、低钙血症、低磷血症)。

3.Paget's病:临床表现、受侵袭部位、实验室检查(血清ALP、B-

ALP、尿脱氧毗唳酚和羟脯氨酸增高)。

4.肾性骨营养障碍:发病机制(包含各种缘故所致的肾衰竭引起的骨

骼专门,如纤维性骨炎、骨软化症、骨发育不全以及骨骼淀粉样变。)、临

床表现(骨痛)、实验室检查(ALP活性升高、低钙血症、低磷血症、血清

PTH水平增高和1,25(OH)2D3浓度降低)。

五.骨代谢有关指标的实验室检查

(一)钙、磷、镁的实验室检查

1.钙的测定:总钙测定(分光光度法、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离子钙

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2.磷的测定:要紧测定的是无机磷酸根(H2P04-、HPO42-)o

3.镁的测定:血清总镁测定(分光光度法、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离

子镁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二)钙和磷及骨代谢调剂激素测定

1.甲状旁腺激素(PTH)测定:免疫法

2.维生素D测定:放射受体测定法和RIA法较为常用

3.降钙素(CT)测定:免疫化学发光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测定方法。

4.甲状旁腺激素有关蛋白测定:免疫法

(三)骨代谢标志物测定

1.骨形成标志物测定:骨钙素(OC)测定(免疫法)、骨性碱性磷酸酶(B

-ALP)测定(电泳法、免疫法)

2.骨吸取标志物测定:此唳酚和脱氧叱唳酚测定(HPLC、免疫法)、

C-端肽和N-端肽测定(ELISA法)、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P)测定(免

疫法)、尿半乳糖羟赖氨酸测定(多采纳反相HPLC法)

学时:3

第十四章红细胞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一.了解红细胞结构和功能代谢

二.了解红细胞代谢专门的检测

教学内容:

一.红细胞结构和功能代谢

二.红细胞代谢专门的检测

三.关于自由基专题讲座

学时:2

第十五章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目的要求:

一.了解生长激素及其代谢专门、催乳素瘤的生物化学诊断。

二.熟悉内分泌功能的调控、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内分泌疾病常

用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及价值、常见下丘脑一垂体一内分泌腺激素的英文缩

写。

三.把握甲状腺激素的化学及生物合成、运输、代谢及分泌调剂,甲

状腺功能紊乱的特点及生化诊断;肾上腺(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皮质)功

能紊乱的特点及生化诊断;性激素紊乱的特点及生化诊断。

重点难点:

内分泌疾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内分泌功能的调控。

2.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肽及蛋白质类激素、类固醇类、氨基酸衍

生物类、脂肪酸衍生物类)。

3.内分泌疾病常用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及价值(激素生物效应及其生化

标志物的检测、激素或其代谢物的直截了当测定、动态功能试验)。

二.下丘脑一垂体内分泌功能及调剂

1.垂体分泌的激素(英文缩写、要紧作用)。

2.下丘脑激素(英文缩写、要紧作用)。

3.生长激素及其代谢专门(自学)。

4.催乳素瘤的生物化学诊断(自学)。

三.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1.甲状腺激素的化学及生物合成。

2.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代谢及分泌调剂。

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生化功能:促进能量代谢、调剂物质代谢、促进

骨骼、神经系统发育及坚持正常功能。

4.甲状腺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和甲状腺功能减

退症的概念及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包括血清TSH、

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测定方法及在评估甲状腺功能紊

乱疾病中的作用。

5.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测定的临床意义、甲状腺功能动态试

验(TRH兴奋试验、1311摄取试验及T3抑制试验)的临床意义、自身抗

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四.肾上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一)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功能紊乱

1.肾上腺髓质激素(茶酚胺类激素)概念、代谢与调剂、要紧的生理

生化功能。

2.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代谢专门与嗜辂细胞瘤:要紧临床表现、生物化

学诊断方法(血浆和尿儿茶酚胺的检测、尿香草扁桃酸VMA的检测、动态

功能试验的临床意义)。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功能紊乱

1.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糖皮质激素要紧的生理

生化功能、代谢与调剂。

2.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Cushin

g'ssyndrome)、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Addison'sdisea

se)要紧的病因、要紧的临床表现。

3.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生物化学诊断方法:血皮质醇测定、尿、唾液

游离皮质醇测定、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皮质类固醇测定、动态功能

试验(ACTH兴奋试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临床意义。

4.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检测中血浆ACTH及N-POMC

测定的临床意义。

五.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1.性激素的生理与生物化学:性激素的化学、生物合成、运输及代谢、

要紧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剂。

2.性激素的代谢专门与临床表现:性发育专门(性早熟、青春期延迟

及性稚嫩症)、青春期后性功能减退症及继发性闭经、酶缺陷性性功能紊乱、

其它性激素紊乱性疾病(多毛症)。

3.性腺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血清性激素测定、性腺内分泌功能的动

态试验(GnRH兴奋试验、hCG兴奋试验、氯米芬间接兴奋试验、雌激素-

孕激素试验)的临床意义。

六.激素测定方法及阻碍因素。

学时:4

第十七章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正常妊娠、妊娠期的母体疾患。

二.熟悉妊娠中的胎儿疾患、常见胎儿先天性缺陷及常用筛查指标、

妊娠有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评判。

三.把握妊娠期的生物化学变化、妊娠的生物化学诊断(hCG)o

重点难点:

妊娠期的生化诊断;妊娠有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评判。

教学内容:

一.正常妊娠:胚胎和胎儿的发育、胎盘、羊水(自学)

二.妊娠期的生物化学变化

1.妊娠期的代谢变化(糖代谢、脂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