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_第1页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_第2页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_第3页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_第4页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深学院理工5班关于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弘深学院理工5班催化作用的特征1催化反应和催化剂的分类2固体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3催化剂的反应性性能及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4多相催化反应体系的分析5第2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1.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CatalystandCatalysis)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催化剂是一种可以改变一个化学反应速度物质。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第3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1.2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第4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1.2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关于可逆反应

根据微观可逆原理,假如一个催化反应是可逆的,则一个加速正反应速率的催化剂也应加速逆反应速率,以保持K平不变(K平=K正/K逆)。也就是说:同样一个能加速正反应速率控制步骤的催化剂也应该能加速逆反应速率。第5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1.2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第一,对某一催化反应进行正反应和进行逆反应的操作条件(温度、压力、进料组成)往往会有很大差别,这对催化剂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第二,对正反应或逆反应在进行中所引起的副反应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些副反应会引起催化剂性能变化。问题1:实际工业上催化正反应、逆反应时为什么往往选用不同的催化剂?第6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1.3催化作用改变反应历程而改变反应速度反应难以进行使合成氨实现工业生产第7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意味着1、催化剂参与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2、通过反应历程改变使化学反应的所需克服的能垒数值大大减少。结果:催化反应相对常规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温和得多,甚至常规条件下难以发生的反应,在催化剂参与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问题2:请同学们举二个以上的实例?第8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1.4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第9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1.4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热反应时生成CO2比生成甲醛的能垒小很多甲醇氧化反应的不同能垒变化示意图催化反应时,生成CO和CO2的能垒明显高于生成甲醛的能垒反应产物具有选择性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由于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主反应的活化能,而副反应活化能的降低则不明显CH3OH+O2=CO2+2H2OCH3OH+O2=HCHO+2H2O第10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催化剂选择性理解1、不同催化剂对特定的反应体系有选择性(机理选择性)2、催化剂因催化剂结构不同导致选择性(扩散选择性)。问题3:催化剂的选择性在工业上有何意义?第11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2.1催化反应分类酶催化反应同时具有均相和非均相反应的性质。非均相催化反应是指反应物和催化剂居于不同相态的反应。均相催化反应是指反应物和催化剂居于同一相态中的反应。按催化反应系统物相的均一性进行分类均相催化反应酶催化反应非均相(又称多相)催化反应第12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2.1催化反应分类按反应类型进行分类第13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2.1催化反应分类按反应机理进行分类酸碱型催化反应

酸碱型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可认为是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通过电子对的授受而配位,或者发生强烈极化,形成离子型活性中间物种进行的催化反应。氧化还原型催化反应

氧化还原型催化反应机理可认为是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间通过单个电子转移,形成活性中间物种进行催化反应。第14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2.1催化反应分类第15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2.2催化剂分类元素周期律把元素分为主族元素(A)和副族元素(B)。用做催化剂的主族元素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主族元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卤化物、含氧酸及氢化物等由于在反应中容易形成离子键,主要用做酸碱型催化剂。但是,第Ⅳ~Ⅵ主族的部分元素,如铟、锡、锑和铋等氧化物也常用做氧化还原型催化剂。而副族元素无论是金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由于在反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主要用做氧化还原型催化剂。特别是第Ⅷ过渡族金属元素和它的化合物是最主要的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络合物催化剂。但是副族元素的一些氧化物、卤化物和盐类也可用做酸碱型催化剂,如Cr2O3,NiSO4,ZnCl2和FeCl3等。按元素周期律分类第16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2.2催化剂分类按固体催化剂的导电性及化学形态分类第17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3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固体催化剂主催化剂maincatalyst共催化剂助催化剂载体supportcarrier结构型助催化剂调变型助催化剂扩散型助催化剂毒化型助催化剂又称活性组分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同时起催化作用,缺一不可第18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3.1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助催化作用传热和稀释作用支撑作用稳定化作用分散作用载体第19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3.2固体催化剂的结构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分散度化合态物相初级粒子次级粒子金属单质化合物固溶体晶态非晶态均匀度积聚方式外形表面纹理孔隙构造组分分布固体催化剂的颗粒第20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3.2固体催化剂的结构第21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催化剂的表示方法通常:1、用“/”来区分载体与活性组分如:Ru/Al2O3,Pt/Al2O3,Pd/SiO2Au/C2、用“-”来区分各活性组分及助剂

Pt-Sn/Al2O3,Fe-AL2O3-K2O第22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4.1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剂的稳定性第23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催化活性在理论研究中经常采用:转换频率(Turnoverfrequency)指单位时间内每个催化活性中心上发生反应的次数。作为真正催化活性的一个基本度量。第24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4.1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催化剂的选择性选择性(S%)选择性因素(选择度)第25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4.1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催化剂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热稳定性抗毒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第26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4.2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工业催化剂是指具有工业生产实际意义,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过程的催化剂。一种好的工业催化剂应具有适宜的活性、高选择性和长寿命。工业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寿命除决定于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外,与操作条件也有很大关系。这些条件包括原料的纯度、生产负荷、操作温度和压力等。因此,在选择或研制催化剂时要充分考虑到操作条件的影响,并选择适宜的配套装置和工艺流程。此外,催化剂的价格也是要考虑的。第27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5.1多相催化反应过程的主要步骤第28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5.2多相催化反应中的物理过程外扩散和内扩散外扩散内扩散反应物分子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到颗粒孔隙内部,或者产物分子从孔隙内部扩散到颗粒外表面的过程,称为内扩散过程。反应物分子从流体体相通过附在气、固边界层的静止气膜(或液膜)达到颗粒外表面,或者产物分子从颗粒外表面通过静止层进入流体体相的过程,称为外扩散过程。第29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5.2多相催化反应中的物理过程外扩散阻力:气固(或液固)边界的静止层消除方法:提高空速内扩散阻力:催化剂颗粒空隙内经和长度消除方法:减小催化剂颗粒大小,增大催化剂空隙直径为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应尽量消除扩散过程的影响第30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5.3多相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4321反应物化学吸附生成活性中间物活性中间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产物吸附的产物经过脱附得到产物催化剂得以复原第31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5.3多相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活性中间物种的形成活性中间体吸附作用第32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5.3多相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催化循环的建立4321反应物化学吸附生成活性中间物活性中间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产物吸附的产物经过脱附得到产物催化剂得以复原吸附不能太强吸附不能太弱催化剂始态终态不改变:存在催化循环第33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催化循环图第34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第35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弘深学院理工5班1.5.4多相催化反应的控制步骤化学反应控制催化反应若为动力学控制时,从改善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