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哺乳神经、感觉脊椎动物学_第1页
(36)-哺乳神经、感觉脊椎动物学_第2页
(36)-哺乳神经、感觉脊椎动物学_第3页
(36)-哺乳神经、感觉脊椎动物学_第4页
(36)-哺乳神经、感觉脊椎动物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神经系统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尤其大脑变得更复杂,爬行动物出现的新脑皮道哺乳动物得到高度发展,形成高级神经活动中枢。(一)中枢神经系统1、大脑

(1)体积增大,皮层高度发达。大脑外层呈灰白色(灰质)叫大脑皮层(新脑皮),皮层下方呈白色(白质)叫髓质。由于新脑皮的发展,将原脑皮推挤到侧脑室中成为一弯曲白色宽带状隆起叫海马,古脑皮推移到大脑后腹面成为近三角形的隆起叫梨状叶。大脑表面形成沟回增加了表面积(人:2000平方厘米,平均厚62.5px,10亿神经元)。兔大脑表面平滑。(2)两大脑半球之间有带状横行白色神经纤维连接叫胼胝体。(哺乳动物特有)(3)纹状体退化,位于侧脑是腹侧,为白质中的灰质团(基底神经核)。(4)嗅脑位于大脑前腹方,包括嗅球、嗅囊、梨状叶、海马。2、间脑由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第三脑室组成,其中大部分被大脑覆盖。丘脑(视丘)成对的椭圆形体,斜位于终脑和纹状体之间,为第三脑室的侧壁。为皮下感觉中枢,除嗅觉外各部传来的感觉兴奋在到达大脑皮层前先终止丘脑,换神经元后再传向大脑皮层。丘脑上部(上丘脑)间脑顶部为第三脑室顶壁,有一带长柄的松果体。丘脑下部(下丘脑)间脑底壁,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脑下垂体。是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控制糖、脂肪代谢;体温调节;性活动;睡眠等。一些神经核具分泌功能,分泌物可影响脑下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影响其他内分泌器官活动。3、中脑背侧被大脑半球覆盖,包括四叠体和大脑脚,其内腔为导水管。四叠体:由四个圆形隆起组成,前二叶叫前丘为视觉反射中枢,后二叶叫后丘为听觉反射中枢。大脑脚:中脑底部加厚形成,由下行运动纤维束构成。4、小脑小脑发达,体积增大,形成小脑半球(哺乳动物特有)。小脑蚓部两侧发达形成小脑半球,半球两侧再分化出小脑卷,小脑半球是与新脑皮平行发展的。小脑腹面突起形成脑桥,是小脑与大脑之间联络中间站。小脑有维持肌肉张力、保持身体正常平衡姿势、运动协调机能。5、延脑位于脊髓之前,背面正中有背正中沟,两侧有纵形索状隆起,腹面有腹正中沟。内腔为第四脑室,前接导水管,后接脊髓中央管。延脑具有传导兴奋和反射活动功能,神经纤维与相英的感觉运动器官相联系,构成脊髓与高级中枢的联络通鹿。延脑内有许多内脏活动中枢:消化、呼吸、汗腺分泌及防御反射(咳嗽、呕吐、眨眼)等,又称“活命中枢”。6、脊髓位于椎管内,前接延脑,后端变细呈圆锥状,圆锥后部延长成终丝。脊髓有二个膨大:颈膨大和腰膨大(兔颈膨大不明显)。脊髓功能:传导兴奋和实现反射活动,脊髓反射中枢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活动的。7、脑室、脑脊膜、脑脊液脑室:大脑半球中有二个侧脑室,之间有室间孔。间脑—第三脑室;中脑—大脑导水管;延脑—第四脑室;脊髓—中央管。脑脊膜:硬脑膜位于表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坚韧有光泽。紧贴颅腔内壁和椎管内壁,硬膜下边为硬膜下腔。蛛网膜位于硬脑膜下面,透明薄膜,蛛网膜下边为蛛网膜下腔。软膜位于蛛网膜下面,紧贴脑和脊髓,薄膜,富有血管和神经。软膜与蛛网膜紧贴,仅在脑沟处分离。脑脊液:来自脉络膜滤出的血液,充满脑室及中央管,延脑市集蛛网膜下腔流动,通过脑硬膜静脉窦回到颈内V.。脑脊液流动为细胞提供营养,带走代谢废物,调节颅内压力。(二)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7-38对,颈8对,胸12对,腰7对,荐4对,尾6对。胸5-8与腰1合成臂丛,腰5-8与荐4对合成腰荐丛。(三)植物性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为内脏运动神经,分布于内脏、血管平滑肌、心肌、腺体。特点:1、分布与机能: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运动;内脏运动神经分布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在中枢神经控制下调节内脏活动。

2、发出部位:躯体神经自脊髓全长和脑发出;内脏神经由衷脑、延脑、脊髓的胸、腰、荐部发出。

3、从中枢到效应器的路径:躯体神经:中枢神经元——效应器;内脏神经:中枢神经元—节前纤维—节后神经元—节后纤维—效应器。

4、纤维结构:躯体神经纤维粗,内脏神经纤维细。节后纤维无髓鞘。5、双重支配:内脏器官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二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是相反相成的。交感神经系统:脊柱两侧的二条交感干和交感神经节。特点:中枢位于脊髓胸、腰段,节后纤维的神经元在交感干中,节前纤维短(位于白交通支中),节后纤维长(位于灰交通支中)。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枢位于中脑、延脑(III、IX、X中,III:睫状肌、瞳孔,IX:腮腺,X:气管、心脏、消化道);脊髓荐部(第2-4神经节:大肠后段、膀胱、生殖器官)。节后神经的神经元在效应器附近的组织内。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十.感觉器官1、嗅觉啮齿类、反刍类、食肉类嗅觉敏锐,水栖种类嗅觉退化。鼻腔扩大,鼻甲骨复杂化,鼻甲骨为鼻腔内复杂卷曲的薄骨片,附着在筛骨、鼻骨、上颌骨上,其上附着粘膜,筛鼻甲上的粘膜有嗅神经末梢及嗅觉细胞。头骨中有一些空隙与鼻腔相通叫鼻窦,如上颌骨中的上颌窦,颌骨中的颌窦,窦内面有粘膜但无嗅觉作用,可使空气加温湿润。2、听觉外耳:耳壳(耳廓)传动收集声波;外耳道(底部为中耳的鼓膜)。夜间活动或旷野活动的种类外耳廓发达,水生、穴居种类则退化。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耳咽管组成。

鼓室:由第一咽腔发育而来,与鲨鱼喷水孔铜元。鼓室外侧有鼓膜封闭,内侧有两个薄膜小窗(卵圆窗、正圆窗)与内耳相隔。

听小骨:锤骨来自关节骨,砧骨来自方骨,蹬骨来自耳柱骨。锤骨与骨膜相连,蹬骨与卵圆窗相连。声波振动鼓膜经锤、砧、蹬传至卵圆窗使薄膜震动。

耳咽管:一端通中耳室,一端通咽部。通常关闭,打开时可使鼓膜内外压力相等。内耳: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耳窝管。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合称内耳前庭为平衡器官。耳窝管由瓶状囊延长螺旋形成,内壁有构造复杂的柯蒂氏器,其上有纤毛听觉细胞接受刺激。声波振动卵圆窗引起内耳中淋巴液振动,由于有正圆窗存在,其薄膜外突、回弹,有利于淋巴液流动,刺激纤毛细胞,产生听觉。3、视觉眼球: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有保持眼球外形和保护功能。角膜位于前部,无色透明。巩膜位于后部。中膜:即脉络膜,含大量血管、神经和色素细胞。脉络膜在眼后部紧贴巩膜,前缘变厚成为睫状体,有睫状突和睫状肌组成。前者产生房水,后者调节晶体曲度。哺乳类睫状肌为平滑肌。脉络膜前缘有一片黑褐色环形膜位于角膜与晶体之间叫虹膜。虹膜内有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肌,前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瞳孔缩小。后者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瞳孔散大。色素细胞决定眼的颜色。功能:输送营养物质、吸收分散的光线保证视物清晰。内膜:即视网膜,位于眼球最内层,后部紧贴脉络膜后部,为感光部位。分为二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细胞层。神经细胞层最外侧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与色素上皮接触,感光。视锥分布于中央部位感受强光,分辨颜色,感觉图像清晰,在明亮处视物时起作用。视杆分布于周边感受弱光,分辨黑白,所得图像模糊,在暗处视物时起作用。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角膜无色透明,有密集感觉细胞分布;房水由睫状突上皮分泌和血液渗出,充满眼房中。晶体双凸透镜状,无色透明,无血管和神经,晶体纤维排列成复杂的同心圆状,形状稳定具弹性。受睫状肌控制改变曲度,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曲度增大,折光率增大。视远物时睫状肌舒张,晶体曲度变小,折光率变小。玻璃体为透明胶状物,充满眼球后内腔。眼的辅助装置:眼睑:覆盖眼球前面、能上下运动的皱褶,上、下眼睑。内部有腺体分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