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_第1页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_第2页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_第3页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_第4页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一、概述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种新兴研究方向,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关注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及其治疗不同,积极心理学更加侧重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体验以及积极的社会环境对于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它倡导以一种更加开放、乐观的视角来看待人类心理现象,强调人类自身的潜能、力量与美德,致力于提升个体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社会的整体福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关系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等。通过深入探究这些领域,积极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本质,还能为个体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每个人都被视为具有无限潜能和价值的个体。它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发掘自身的内在力量,以更加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同时,积极心理学也强调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认为积极的社会关系和组织环境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人类心理现象。它强调人类的积极品质、力量和美德,致力于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社会的整体福祉。在未来的研究中,积极心理学有望为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1.介绍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它强调人类积极力量和潜力的探索与发展,致力于研究如何让人们更好地生活、成长和发展。与传统的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人类积极的情感和体验,以及人类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它主张以积极的视角去看待人类的心理现象,探索人类内在的力量和潜力,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关系、积极组织文化等方面。它强调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潜力,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类的积极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而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通过发掘和培养自身的积极力量和潜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促进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2.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重点不同。传统心理学往往侧重于研究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人的弱点,强调对问题的解决和修复。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加注重发掘和培养人类的积极品质和潜力,它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积极体验和积极特质,以及这些积极因素如何影响人的发展和幸福感。研究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传统心理学多采用实验法和临床法,关注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方法。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多地采用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经验取样等方法,强调在自然环境下观察和记录人类的积极经验和行为。在教育实践和应用上,两种心理学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传统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关注问题学生的辅导和矫正,而积极心理学则强调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和潜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乐观、坚韧等积极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和教育实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积极心理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人的发展和成长,它强调人类的积极力量和潜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和积极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方式。3.积极心理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与普及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足感。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优点和潜能,鼓励人们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生活。这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增强人们的抗压能力,提升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勇气和毅力。积极心理学关注社会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建设。它提倡积极的社交互动,鼓励人们用积极的方式去理解他人,进而减少冲突和误解,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积极心理学关注环境的积极影响,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末。在此之前,心理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解决心理问题、疾病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类的积极品质和潜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如何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于1998年担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时提出的“积极心理学”概念。他倡导心理学应该更加关注人的优点和积极品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随后,塞利格曼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推动其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影响。他们开始关注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发掘个体的积极特质、构建积极环境等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意义的干预措施和方法。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同时,积极心理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过度强调积极心理学可能导致对消极情绪和问题的忽视,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需要平衡积极与消极的关系,关注个体的整体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经历了从提出到逐渐发展的过程。它在关注人的优点和积极品质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积极心理学有望为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1.积极心理学的起源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当时心理学界主要关注于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等消极方面。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和积极经验,来更好地促进人类的发展和幸福感。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标志着心理学从传统的关注问题的模式,向更加关注人类潜力和积极面的方向转变。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培养个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经验,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发展水平。积极心理学的起源,不仅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幸福和成功的重新定义。它提醒我们,除了关注问题和挑战,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潜力,积极面对生活,追求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2.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当时,心理学家们开始对传统心理学的研究重点进行反思,认为过于关注问题和障碍的研究方式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它以探究人类优势和幸福感为核心目标,旨在帮助人们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和生活质量。在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位重要的学者和研究团队做出了突出贡献。马丁塞利格曼被誉为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他在自己的研究中,不仅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还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了积极心理学在改善个体心理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潜力。其他学者也积极参与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例如,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和斯蒂芬约瑟夫等人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方法。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实践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如今,积极心理学已经涉及到教育、企业管理、心理治疗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心理学研究方向。未来,随着更多学者和实践者的加入,积极心理学有望在促进人类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3.积极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其焦点在于探讨人类优点、潜能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它试图从正面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强调心理学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的优点和积极面,而非仅仅关注问题和疾病。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组织系统等。在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位主要代表人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被誉为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积极情绪、投入和人际关系。塞利格曼强调,积极情绪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投入则是指人们在工作中体验到的充实和满足感,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人们获得支持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另一位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人物是卡罗尔德韦克(CarolDweck)。她提出了成长型思维(GrowthMindset)的概念,认为人们的智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高的。德韦克的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有可能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Fredrickson)也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她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Theory),认为积极情绪可以拓展人们的思维行动范畴,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弗雷德里克森的研究还表明,积极情绪可以促进人们的创造力、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这些代表人物的研究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观点,更在于推动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使心理学更加关注人的优点和积极面。同时,他们的研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关于如何提升幸福感、应对挑战和实现个人成长的启示。三、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新兴分支,其研究领域广泛且深远。它关注个体的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行为,并致力于探索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积极情绪研究:积极心理学关注如何培养和维持人们的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和爱。研究内容包括探索积极情绪对个体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干预措施提升人们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特质研究: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内在的积极品质和特质,如勇气、宽恕、智慧、创造力和乐观等。研究关注这些特质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培养和增强这些积极特质。积极行为研究: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行为,如助人、合作、分享和感恩等。研究内容包括探索这些积极行为如何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机制和社会规范来鼓励人们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行为。积极组织和社区研究:积极心理学还将视角拓展到组织和社区层面,探讨如何创建积极的工作环境和社区环境。研究关注如何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福祉、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式,促进组织和社区的繁荣和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情绪、特质、行为和组织等多个层面,旨在探索和培养人们的积极力量和优势,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这一研究方向不仅为心理学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和支持。1.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将研究的焦点从传统的心理疾病和问题转向了人类积极的力量和优点。在这主观幸福感成为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主观幸福感并不仅仅指的是物质满足和外在环境的优越,更重要的是个体内心对于生活的满意感和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并非依赖于外界的评价,而是源于个体内心的真实感受。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类天生的追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生活的根本目标。它涵盖了人们对情感、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的积极评价,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期望。当个体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从中发现乐趣和成长的机会,那么他们就更可能体验到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还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幸福的人更有可能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积极的社会环境。研究还发现,主观幸福感与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积极心理学致力于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例如,通过培养乐观的心态、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等方式,都可以帮助个体提升主观幸福感。同时,积极心理学也强调在教育和工作中,应该更多地关注个体的优点和潜能,而不是仅仅关注问题和不足。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为我们理解和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深入探索和实践应用。2.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绪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提出积极情绪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历的各种情绪中,积极情绪如喜悦、兴趣、满足等,不仅能让人们感到快乐和满足,还能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增强个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患病风险。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身体会分泌出有益的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如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物质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积极情绪还有助于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还强调积极情绪对于个体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同时,积极情绪也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心理学提倡通过培养积极情绪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寻求快乐、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等方式来培养积极情绪。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方式来帮助个体调节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与传统的心理学关注问题、缺陷和疾病不同,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探索和培养人类的优点、美德和积极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包括但不限于乐观、勇气、毅力、爱、宽恕、感恩、希望等。乐观是一种对未来持有积极期待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帮助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勇气则是指面对恐惧、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和决心,它能够使人们超越自我,实现更大的成就。毅力则是坚持目标、克服困难的能力,是长期成功的重要保证。积极人格特质还包括对他人的关爱和善良,如爱、宽恕和感恩等。这些特质能够使人们建立更加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希望则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理状态,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动力,使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信心和希望。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不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4.积极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探讨,不仅局限于消除负面影响,更注重如何建立、维护和增强积极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在人际关系的研究中,倡导建立和支持那些能带来快乐、满足和成长的关系。积极心理学强调人际间的互助与支持,认为这是构建积极人际关系的关键。当人们在困难时期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他们的心理韧性会增强,更有可能从挫折中恢复过来。同样,当人们在成功和快乐的时刻能够与他人分享,他们的幸福感也会得到提升。积极心理学还关注如何通过积极沟通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有效的沟通不仅包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包括倾听和理解他人。通过积极沟通,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减少误解和冲突,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还鼓励人们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拓展人际关系。社交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结交新朋友,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提高生活质量。积极心理学在人际关系的研究中,强调了建立积极、支持性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关注如何建立和维护这样的关系,积极心理学为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四、积极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更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教育方式强调学生的优点和潜力,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在职场,积极心理学帮助员工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同时也有助于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心理治疗领域,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干预方式。它强调个体的内在力量和潜能,通过激发个体的积极情绪和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这种方式不仅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更着眼于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在社会层面,积极心理学也有其独特的应用。它倡导建设积极的社会环境,通过培养人们的积极情绪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积极心理学也关注全球性的问题,如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通过激发人们的积极行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动力和支持。积极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看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应对挑战和困难的新方法。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期待它在未来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积极变化和积极影响。1.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使得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挖掘。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侧重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和缺陷,而积极心理学则倡导以积极、正向的态度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潜能。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它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如乐观、坚韧、创造力等。这些品质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积极心理学在教学方法上也提出了创新。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积极的互动和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通过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还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专业成长。它认为,教师的情绪状态和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积极心理学提倡通过培训和实践,帮助教师建立积极的教学心态,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未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相信教育领域将会迎来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2.职场领域在职场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传统的职场文化往往过分关注员工的绩效和产出,而忽视了员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积极心理学提倡的积极心态、乐观态度和自我成长的理念,为职场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培养员工的积极心态。在职场中,员工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如工作压力、职业晋升等。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员工可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这种积极心态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还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积极心理学关注员工的自我成长和发展。职场不仅是员工谋生的场所,更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的平台。积极心理学鼓励员工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自我反思和积极行动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种自我成长的理念有助于员工在职场中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积极心理学还提倡建立积极的职场文化和人际关系。在传统的职场文化中,竞争往往被视为推动员工进步的重要动力。过度的竞争往往导致员工之间的关系紧张、缺乏信任。积极心理学强调通过积极的人际互动和合作来推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建立信任、尊重和合作的职场文化,员工可以更加愉快地工作、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积极心理学在职场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员工的积极心态、关注员工的自我成长和发展以及建立积极的职场文化和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创造力和绩效表现,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重视并积极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来优化职场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体验和效率。3.心理健康领域在心理健康领域中,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往往侧重于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加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潜能和力量,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行为来促进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个体优点和积极特质的关注和培养,提倡以积极的方式来看待问题和挑战。它鼓励人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通过积极应对来增强自身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这种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积极心理学还关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强调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提倡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通过互相支持、理解和关爱来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同时,积极心理学也关注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为个体和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它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提倡以积极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五、积极心理学的挑战与展望尽管积极心理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心理学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个体差异和情境因素如何影响积极情绪、意义和成就。例如,有些人可能更容易体验到积极情绪,而有些人则可能更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了解这些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促进积极心理的发展。积极心理学需要更多地关注跨文化的研究。不同文化对积极心理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跨文化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积极心理的本质。积极心理学还需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和环境因素对积极心理的影响,例如社会支持、社区参与和环境保护等。未来,积极心理学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职场领域,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同时也有助于创建更加积极的工作环境。在心理健康领域,积极心理学可以为心理治疗和干预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为我们理解和促进人类积极心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方法。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更加深入地研究个体差异、跨文化因素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对积极心理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人类的幸福和成长。1.积极心理学面临的挑战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探索人类的积极力量和优点,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的整体福祉。这一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积极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理论框架的完善。虽然积极心理学已经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如自我决定理论、流体验等,但这些理论在解释和预测人类积极行为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进一步完善理论框架,使其更具普适性和解释力,是积极心理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在实证研究方面也存在挑战。尽管积极心理学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往往集中在个体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上,对于积极品质和积极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控制实验条件、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也是积极心理学需要面对的挑战。积极心理学在推广和应用方面也面临一定的困难。虽然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障碍。例如,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教育、企业管理等领域,如何培养人们的积极品质和积极行为,这些都是积极心理学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积极心理学还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积极和消极的定义和认知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积极心理学需要更加关注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为了推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理论框架、加强实证研究、拓展应用领域、关注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工作。2.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展望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新兴分支,其独特的视角和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理解人类潜能和幸福感的途径。展望未来,积极心理学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社会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积极心理学将进一步揭示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通过深入研究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关系等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共同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幸福,我们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多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手段。积极心理学将在教育和职场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在职场领域,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员工建立积极的工作心态,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还将在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和推广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例如,通过实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我们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韧性,提高他们的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关注人类潜能和幸福感的心理学分支,其未来展望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我们期待着通过更多的研究和实践,让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六、结论1.积极心理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积极心理学正是应对这一需求而生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强调通过挖掘和培养个人的内在资源和潜力,帮助个体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韧。它不仅仅关注问题的解决,更强调如何在面对问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这种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还关注社会的积极因素和积极变革,旨在通过提升整个社会的积极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激发社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的积极变革。积极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不断提高,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2.积极心理学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在个人层面,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优点、长处和积极情绪,鼓励人们从自身内在的资源中寻找力量和动力,从而提升个人的自尊、自信和幸福感。通过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态,积极心理学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提高心理韧性,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在社会层面,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社会互动和关系,强调社会支持和社区参与的重要性。通过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包容和富有活力的社会环境。同时,积极心理学还关注社会的积极变革和发展,致力于通过培养积极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积极心理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关注个体的优点和积极情绪,以及促进积极的社会互动和关系,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和谐度,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积极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一,跨学科的融合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开放、包容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和方法涉及多个领域,如生物学、社会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等。未来的积极心理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探索人类积极心理现象的深层机制和应用路径。第二,实证研究将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方法的创新,积极心理学将能够采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手段,如大数据分析、神经影像技术、元分析等,以揭示积极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同时,研究也将更加注重精细化,对积极心理现象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第三,应用领域的拓展将更加广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教育、企业管理、心理咨询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积极心理学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如健康、环境、社会政策等,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第四,个性化和定制化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积极心理学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例如,通过心理测评和干预手段,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积极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实证研究多样化与精细化、应用领域拓展以及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这些趋势将推动积极心理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心理健康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资料: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旨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当今社会,人们面对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恰到好处,为心理健康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个性特质、关系以及应对方式。积极情绪体验是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感受,包括幸福感、满足感、自豪感等。个性特质包括勇气、恢复力、乐观等。这些特质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和乐观的态度。关系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等之间的关系。积极的亲密关系可以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时采取的措施和策略,包括积极应对、回避和寻求帮助等。积极心理学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人类积极的品质和力量,以及这些因素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该学科认为,人类的天性是积极的,具有自我修复和成长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还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带来更好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具有积极心态的老年人在记忆力和语言能力方面表现更好。另一项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增强个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患疾病的风险。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通过积极的品质和力量,以及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性。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广义指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狭义相当于当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即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当时一些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对记忆和思维这类认知过程作过思索。除了哲学思想的影响外,还可以从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及与邻近一些学科交叉渗透的影响来考察。认知心理学是最新的心理学分支之一,从1950至1960年代间才发展出来的,到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56年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几项心理学研究都体现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如Chomsky的语言理论和纽厄尔(AlanNewell)和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认知心理学”第一次在出版物出现是在1967年UlrichNeisser的新书。而唐纳德·布罗德本特于1958年出版的《知觉与传播》一书则为认知心理学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础。此后,认知心理取向的重点便在唐纳德·布罗德本特所指出的认知的讯息处理模式--一种以心智处理来思考与推理的模式。思考与推理在人类大脑中的运作便像电脑软件在电脑里运作相似。认知心理学理论时常谈到输入、表征、计算或处理,以及输出等概念。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相反,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来加以推测。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出结论。而认知心理学研究通常要实验、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多方面的证据的共同支持,而这种多方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青睐。认知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脑本身,想来揭示认知活动的本质过程,而非仅仅推测其过程。最常用的就是研究脑损伤病人的认知与正常人的区别来证明认知加工过程的存在及具体模式。认知心理学家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即对从刺激输入到反应这样的全过程进行分解。他们常常使用反应时法。即通过测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以此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和与其他过程的关系。假定一个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E,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是瞬时的;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是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E还是F或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的辨别。由此人们就可以确定完全辨别、部分辨别或刚刚看出有东西所需的时间。这一切表明,知觉是累积的,它包括几个特定的阶段。反应时研究法也是一种会聚性证明法。认知心理学家使用较多的是选择反应时,而不是简单反应时。因为选择反应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有关内部状态的信息。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认知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把某种认知理论表现为计算机程序就叫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首先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发现其缺陷,从而加以改进。计算机模拟所提供的输出可以与人类行为相比较。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输出就应当类似于人类解决同样课题时所给出的输出;如果程序的输出与人的不一样,那么找出差别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论的依据。计算机模拟还可以预测复杂的行为。虽然我们理解一些概念,并能把它们按步骤变成程序,但是当步骤的系列很长,很复杂,需要大量联系时,我们往往不能预测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模拟有时可得出惊人的结果。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口语记录(出声思考)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特别是研究思维的认知心理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与其他客观方法相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广义上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心理主义心理学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processingpsychology),它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等研究人的接受、贮存和运用信息的认知过程,包括对知觉、注意、记忆、心象(即表象)、思维和语言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和计算机模拟法。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纽厄尔(AlanNewell,1927)和美国科学家、人工智能开创者之一的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1916)等。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有:他们认为人脑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受器(receptor)、反应器(effector)、记忆(memory)和处理器(或控制系统)(processor)四部分组成。环境向感觉系统即感受器输入信息,感受器对信息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信息在进入长时记忆之前,要经过控制系统进行符号重构,辨别和比较;记忆系统贮存着可供提取的符号结构;反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强调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有决定作用认知理论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来自环境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也就是知识。完整的认知过程是定向——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比较等一系列循环过程。知识是通过图式来起作用的。所谓图示(schema)是一种心理结构,用于表示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已经内化了的知识单元。当图示接受到适合于它的外部信息就被激活。被激活的图示使人产生内部知觉期望,用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索特殊形式的信息。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另一方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前后关系很重要。它不仅包括人们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关系,客观事物的上下、左右、先后等关系,还包括人脑中原有知识之间、原有知识和当前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产生式系统(productionsystem)的概念来源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1970年开始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它说明了人们解决问题时的程序。在一个产生式系统中,一个事件系列产生一个活动系列,即条件——活动(C—A)。其中的条件是概括性的,同一个条件可以产生同一类的活动;条件也会涉及到某些内部目的和内部知识。可以说,产生式的条件不仅包括外部刺激还包括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反映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概括性和内在性。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尔强调演绎法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康德的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概念。认知心理学也继承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19世纪赫尔姆霍茨和东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研究法,今天是认知心理学家广泛采用的方法,并已有了新的发展。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与他的观点很接近。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是意识内容,方法是控制条件下的内省。有些心理学家说,认知心理学又返回到冯特的意识心理学上去了,所不同的是方法更加可靠,更加精巧了。詹姆斯关于两种记忆,即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提法,今天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基础。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很明显。它以知觉和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著称,强调格式塔的组织、结构等原则,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有重大影响,如认知心理学把知觉定义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强调信息加工的主动性等。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的生活经验,主张把直接的生活经验材料与实验资料结合起来,如重视观察者对自己知觉内容的直接描述,并把这个方法称为现象学方法。这种观点,既不同于冯特和铁钦纳只承认经过严格训练的被试的内省,也不同于行为主义只重视实验室实验的做法,却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认知心理学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认知心理学从行为主义那里接受了严格的实验方法、操作主义等。认知心理学已不专注于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为的研究。一般认为,人们使用从环境得来的信息,结合记忆内存储的东西,指导未来的行为,并塑造生活环境。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时间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Clark和Chase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以“KENC+4”为例,4个刺激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下键就可以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接着被试作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再按键来看第二个字母(E),再作转换,如此循环直至4个字母全部呈现完毕并作出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出声转换的开始和结束均在时间记录中标出来。根据该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1)从被试按键看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时间为编码阶段,被试对所看到的字母进行编码并在记忆找到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2)被试进行规定的转换所用的时间即为转换阶段;(3)从出声转换结束到被试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为贮存阶段,被试将转换的结果贮存于记忆中。每次给被试听觉呈现3个辅音字母,如KBR;为了阻止复述,在呈现字母之后,立即听觉呈现一个三位数,如684,要求被试从这个数中迅速地作连续减3的运算并说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即要报告675等,直到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才识记的3个字母。字母呈现与回忆的时间间隔,也即被试进行连续减3的作业的时间分为6种:3s、6s、9s、12s、15s和18s。但每次被试事先并不知道要进行多长时间的运算。这是一个不同时距的延缓回忆测验,在延缓期间进行额外的干扰作业。试验进行多次,每次应用的字母和数字都不同,试验的被试是大学生。结果:当延缓时间仅为3s时,被试的平均正确回忆率高达80%,几乎都能记住3个字母,但随着间隔的时间延长,正确回忆率急剧下降,当延长到6s时,正确回忆率降到约55%;而当延长到18s时,被试的正确回忆率就只约为10%了。该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短暂,如未得到复述,将迅速遗忘。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如16个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最后一个数字称为探测数字,它在前面只出现过一次。被试一旦听到声音,就要把这个探测数字在前面出现位置的后面一个数字回忆出来。如呈现的数字系列是3917465218736528*(星形表示纯音),则探测数字是8,它在前面的系列中出现在第10个位置上,被试应当将这个位置后面的一个数字7报告出来。从应被报告的数字的后面一个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称为间隔数字,也就是其干扰作用的数字,呈现这些间隔数字所用的时间称作间隔时间,该实验利用不同数量的间隔数字和间隔时间。应用两种数字呈现速度:快速呈现为每秒4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1个数字。这样就可以在间隔数字不变的条件下,来改变间隔时间;同样可以在间隔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来改变间隔数字。结果:无论是快速还是慢速呈现数字,正确回忆率都随间隔数字或干扰项目的增加而减少,这就是说,正确回忆率并未因数字呈现速度不同所导致的间隔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该结果支持干扰说,证明短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Podgoray和Shepard视觉定位实验--验证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实验分为3组:(1)知觉-记忆组,实验材料为一个5×5栅格,用黑色将其中的一些方格涂成某个英文字母,如I、L、F、E,或字母组合IF;另有一个同样的5×5栅格,在其中的任一方格内画有蓝色圆点作为测试点。在正式实验时,先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一个涂有某个字母或字母组合的栅格,然后呈现一个带有一个测试点的栅格,要求被试在保持高度精确的同时,尽快地判定该蓝色的测试点是落在所呈现的字母之内或之外,分别用左手或右手作出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要试验多次,测试点在全部25个方格中至少出现一次,其顺序是随即的,测试点安排在字母之内和之外的次数也是相等的。(2)带栅格的表象组,这个组的实验程序与知觉-记忆组基本相同,但有一个重大差别。在这组实验里,上述的字母和字母组合不是利用某些方格涂黑而构成的。实验时先用速示器呈现一个同样的、然而是空的5×5栅格,同时实验者给被试以口头指示,让他利用某些特定的方格想象出某个英文字母或字母组合,这些字母及其在栅格中的位置与知觉-记忆相同,并且要求他不要变更字母在栅格中的位置。待被试想象出字母后,再用速示器呈现一个带测试点的同样栅格,其余实验程序同前。(3)不带栅格的表象组,这个组的实验与带栅格的表象组只有一点不同,即带测试点的栅格只画出最外边的轮廓,内部的方格不画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被试在测试点呈现之后推论出字母在栅格中的位置,其他程序同前。Paivio的实验--验证表象是与言语相平行和联系的两个认知系统给被试看一些卡片,在这些卡片上有一对图画或一对打印的字词(图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P212图7-6两个图对和两个字对),要求被试判定所画的一对东西或打印的字词所标志的一对东西中,究竟哪一个在原来印象上是较大的(不是指画出来的大小,而是指人的原来印象中的两个东西的实际大小),记录反应时。Paivio作出如下假设:如果长时记忆中只含有语言编码的信息,那么被试对图画材料作出判定要慢于对字词作出反应,因为在作出判定之前,需要将图画转换为语词;另一方面,如果长时记忆也包含视觉表象或视觉编码的信息,那么被试对图画的反应就不会慢于对字词的反应,因为视觉表象可以直接从记忆中得到,无须再作转换。该实验不仅为表象的存在提供了实验证据,而且提出了表象表征不同于语言的一些特点。实验材料是画有图形的卡片,图形的形状、颜色、数目和边框数是构成每一特定卡片的4个维量。每个维量又分3个水平,即各有3个属性或值。如形状维量有十字、圆形和方块3个属性;颜色有绿、黑、红;图形数和边框数也各有3个值。每张卡片都具有这4个维量的各一个属性,因而每一张卡片都与任何其他一张卡片在1-4个维量(属性)上有区别。这样就有81张(3×3×3×3)不同的卡片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者事先规定某个维量的某一属性(如红色)或几个维量的属性(如红色圆形)为某个人工概念的特有属性,即以这些维量和属性构成某个人工概念,它们被称作有关维量和有关属性,其他的则称作无关维量和无关属性。凡具有所规定的全部有关属性的卡片则为概念实例或肯定实例,否则为否定实例。但实验者事先并不将某个人工概念(即其有关属性)告诉被试。实验开始时,主试告诉被试:本实验有一个特定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由具有某一属性或某些属性组成的,要求被试通过实验过程来发现这个概念;然后由主试首先取出一张肯定实例卡片给被试看,并明确告知这是肯定实例,被试则要从摊在他面前的所有卡片中,根据他自己的想法来选取属于这个概念的其他肯定实例,一次选出一个,每次选取之后,主试都要给予反馈,指出他选得对或错。实验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被试发现这一概念,即表现为能正确地选择全部肯定实例并能说出这个概念是什么。给成年被试看4张卡片,其中两种的正面各有一个字母,一张卡片有元音字母(E),另一张卡片为辅音的字母(K);另两张卡片的正面各有一个数字,一张卡片为偶数(4),另一张卡片为奇数(7)。同时告诉被试,每张卡片都有一个字母在一面,有一个数字在另一面,并提出一个规则:“若卡片的一面为元音字母,则另一面为偶数”。要求被试说出为了证实这个规则的真伪而必须翻看哪些卡片。认知心理学也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语言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乔姆斯基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所创立的心理语言学,可以说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产生了一门边缘学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关系极为密切,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找到了分析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的新途径。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心理主义方向被行为主义切断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今天,认知心理学延续了这一方向,同时又保持了新行为主义的严格的假设演绎法,增加了机器模拟法。这就在认识过程的分析方面扩大了研究课题。图灵于30年代发表后来称为“图灵机”的数学系统,对心理学也发生了影响。数量逻辑和图灵机使人们想到,人类的认知系统也可以视为符号运用系统。人类的某些观念可以用符号来代表,而且这些符号可以通过确定的符号运算过程加以变换。这些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具体研究上对认知心理学都有重要的作用。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可以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计算机接受符号输入,进行编码,对编码输入加以决策、存储、并给出符号输出。这可以类比于人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编码和记忆,如何决策,如何变换内部认知状态,如何把这种状态编译成行为输出。计算机与认知过程的这种类比,只是一种水平上的类比,即在计算机程序水平上描述内部心理过程,它主要涉及的是人和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是性能方面的类比,而不是计算机和人脑硬件及操作方法的类比。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巨大变化。有些人说它是一个新学派,有些人说它是一个新方向,更多的人则赞同库恩的观点,说它是一个新“范式”。库恩把科学中新旧范式的更替称为科学革命。一些美国心理学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是美国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行为主义的兴起)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明,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这样的基本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行为主义统治美国心理学长达四十年之久,其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而认知心理学则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而不管内部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内部心理过程。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强调严格的实验室方法,排斥一切主观经验的报告;认知心理学则既重视实验室实验,也重视主观经验的报告。对于认知心理学家来说,改变外部条件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揭示知识结构的辅助手段。认知心理学企图把全部认知过程统一起来,它认为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很可能会发现人类认知过程的统一加工模式。认知心理学不仅要把认识过程统一起来,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学各个领域统一起来,也就是要用认知观点研究和说明情绪、动机、个性等方面。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还进一步扩展到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领域。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而回忆就像从鸟舍中捕捉出这只鸟进行检查一样。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独立出来。冯特提出,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叫内省的技术,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冯特的仔细的严格的方法,在很多方面类似于今天的认知研究。冯特特别指出,象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心理学家的是威廉·詹姆斯,他出版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