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云龙示范区实施专项方案_第1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实施专项方案_第2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实施专项方案_第3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实施专项方案_第4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实施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依据《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株洲市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精神,结合株洲云龙示范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及基础标准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着眼国际水准,利用现代理念,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法,为“两型社会”建设扛起先行先试大旗,为科学发展树立改革创新典范,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探索新路。基础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跨越;坚持改革创新,发挥示范作用;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基础先行;坚持科技驱动,重视产业支撑;坚持环境优先,实现友好发展。(二)发展目标及发展任务坚持“统筹计划、分步实施”方针,打好基础,关键突破,根据世界一流标准、代表城市发展方向要求,编制建设计划,搭建运作平台,到,完成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到,完成10平方公里区域开发建设,示范区初具规模;到,把示范区建设“低碳、活力、宜居、开放”生态新城、文化新城、旅游新城,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长株潭东部现代服务区、株洲产业升级引领区。——国家两型社会示范区。突出能源、生态、交通、水、城镇统筹、土地利用六大示范领域,形成有机疏散新空间模式、富有活力新产业形态、高效集约新交通结构、生态实用新技术应用和健康友好新生活方法,打造成为含有国际影响力生态新城。基础形成节省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增加方法和消费模式,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长株潭东部现代服务区。借助空港、绿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职教园四大动力,关键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科教研发和金融创新四大现代服务业。关键吸引外包型文化创意企业和中小型创业型企业,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打造园区品牌。依靠中国外现代服务业著名品牌和企业,建设大型文化专题公园、体育专题公园、大型游乐场,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主导地位和集聚辐射效应,建成一批功效性集群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株洲产业升级引领区。经过云龙示范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崛起,推进老工业基地株洲传统产业升级,引领全市加紧发展方法转变,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成为带动长株潭、乃至全省产业优化升级关键引擎。二、构建城镇建设新体系示范区建设空间布局整体上形成“两带合一、三湖共兴”功效结构,即南北向产业经济功效带和白石港景观休闲风光带合二为一,成为贯穿云龙示范区功效景观脊梁。结合白石港水系形成三大湖面,结合三大湖形成三大不一样特色功效片区:南部龙升湖片区以科教研发为专题,关键包含职教园区、千亿元产业带、轨道科技城、大丰生态工业园及城市小区,关键打造科教研发城;中部云龙湖片区成为中央活力区,以公共休闲服务、商务金融、创意产业及综合配套、居住等功效园,关键打造服务创意区;北部龙首湖片区,关键包含运动和休闲娱乐专题组团、管理、配套居住等综合功效,关键打造旅游休闲谷。在推进城镇建设中,必需围绕资源节省和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关键建设能源、生态、交通、水、土地利用及城镇统筹等方面两型综合体系,探索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1、建立健全建设节能体系。建立新建项目能评制度,新建企业(项目)开展能耗评定,施战略环评、计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凡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予准入或强制性退出。建设示范区节能减排科技展示中心,深入开展绿色生活方法全民行动,主动提倡两型生活理念和绿色生活方法。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制订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规范和监督体系,完善发展绿色建筑体制机制及经济激励政策,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材料。主动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开发,对含有条件新建城市住宅,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同时设计、施工、验收和投入使用。2、建立健全两型交通体系。形成资源节省、环境友好城市空间布局,全方面形成便捷公交换乘系统,舒适独立自行车系统,多重宜人步行体验街区。按人步行3分钟240米为基础单位塑造城市肌理,按人步行10分钟600-800米为城市功效组团舒适尺度,按自行车出行10分钟2500米为城市片区最大规模,形成生态廊道和城市空间交错基础格局。主动探索绿色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率先开展低碳公交城区改革试点,以安全、快速、舒适、绿色为目标,推进公交优先战略,构建以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多层次、集约型、一体化、换乘方便城市公共交通体系。3、建立健全城镇生态体系。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许可制度,实施排污许可,形成统一、开放、有序资源初始产权有偿取得机制。率先建立区域生态赔偿机制,设置生态赔偿专题资金,形成“谁受益谁付费、环境同治、责任共担、结果共享”区域环境保护格局。争取建立长株潭“绿心”保护区生态保护和污染修复赔偿机制。4、建立健全水循环体系。建立多级雨水搜集体系,激励中水回收用于绿地浇灌和部分生活用水,全方面构建屋顶雨水搜集、小区雨水搜集和中央汇水雨水搜集多级雨水搜集系统。争取白石港流域综合治理纳入国家长江中下游污染治理计划。建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全方面实施乡村清洁行动,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大力推广实施零排污生态养殖技术工程。5、建立健全城镇计划建设体系。改革城镇计划分离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和完善城镇一体计划体系,实现全区域范围内各类计划全覆盖。推进城镇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计划、投融资、建设、功效、管理等一体化。对计划集中居住区,基础参考城市居民小区标准建设;对农业基础设施根据现代化、园田化、城郊化要求加大投资建设力度。6、建立健全城镇土地节省集约利用体系。推行示范区土地投资强度分级控制,调整实施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建立工业园区节省集约用地考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实施节省集约用地考评结果和用地指标相挂钩。主动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降低挂钩改革试点,争取和炎陵、茶陵县对口实现耕地总量和质量动态平衡。主动推进土地立体开发等多个节省集约用地方法。创新城市绿地用地形式,城市绿地、湿地、公园用地、白石港景观用地保持原有土地性质。探索土地综合整理新模式,编制土地综合整理计划,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投资体系,关键对云田(云田村、高福村、马鞍村)、交通(交通、鸡嘴山、郭家塘)两大片区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改,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三、转变产业发展方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法为关键,重视产业结构高端化,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坚持现代服务业主导发展,造就区域优势,不停增强产业关键竞争力,着力构建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现代产业体系。1、建立产业发展导向机制。探索加紧发展“两型产业”新机制,对符合“两型”要求产业,从财税政策、项目准入、土地供给、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关键建立机砖、矿石、水泥、电石、化工耗能性资源性产业退出机制,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和搬迁异地集中治理,强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逐步退出。2、加紧优异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制订加紧工业园区建设和促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方法。依靠电力机车、时代集团等关键企业、加紧田心高科园发展,建设轨道科技城,打造株洲优异制造业集群区,培植千亿元产业带。借鉴成全部“蛟龙模式”,坚持“村为主体、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农民入股”运作方法,努力把大丰工业园打造为民营型、生态型机械加工园。政府部门负责向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和公共管理服务;园区企业负责园区内农民拆迁安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租用厂房或代建厂房、招商引资工作;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及管理,获取稳定土地收益。3、推进现代服务业主导发展。以整个中南地域为覆盖范围,以打造长株潭东部现代服务区为目标,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科教研发产业为关键现代服务业,关键计划职教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创新和结果转化基地和大型游乐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体育休闲、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整体提升株洲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停提升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比重,推进株洲产业升级。加紧科技、商务和信息等其它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全省一流现代服务业体系。4、提升景观花木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白石港流域城市湿地景观带,经过计划、整改和提升,打造集生态、景观、产业于一体城市绿色走廊。花木产业关键建设一带一场一中心。一带即开发集垂钓、游乐、休闲、度假10里花木风光带;一场即占地80公顷鲜花广场;一中心即计划建设6万平方米中南花卉物流中心,成为长株潭花卉主产区及最大花卉交易市场。加大休闲农业扶持引导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休闲观光产业基地,关键打造云田综合休闲产业集群发展。四、实现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省率先开展统筹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在城镇基础设施一体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基础上,关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争取经过5-努力,全方面消除城镇差异。1、建立城镇统一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开启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施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实施乡镇改街道、行政村改小区试点,推进镇(乡)街合一、村社合一。2、建立健全城镇统一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功效完善、平等竞争、城镇统一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镇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城镇一体就业登记、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立即帮助失地农民和零就业家庭处理就业困难。3、建立城镇统一社会保障体制。完善覆盖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率先建立覆盖全区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基础生活保障,根据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政策推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建立和完善城镇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全员覆盖、应救尽救、应保尽保。4、建立健全城镇统一教育服务体系。优化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主动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寄宿制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3年内全方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任务,5年内实现城镇教育资源均等化,率先普及义务教育制度。5、建立健全城镇统一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镇街中心卫生院、小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完善区、乡(镇、办)、村(小区)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紧城镇统一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城镇卫生资源公平分享和人人享受基础卫生保健目标。五、推进制度创新(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经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着力建设全省项目审批步骤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理程序最简,工作效率最高,外商评价最优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打造全省“五最”环境品牌。1、实施大部制行政管理模式。根据“授全权、负全责”和“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少层次”标准,工作部门实施职能有机统一大部门体制,示范区管委会下设综合管理部、发展计划部、国土建设部、招商合作部、财政金融部和社会事业部六个部门,行使行政经济管理权限。市发改、物价、科技、建设、计生、人防等14个部门所负担52项行政许可和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职能由示范区直接实施。2、建立统一行政许可制度。遵照“精简、统一、效能、便民”和审批和管理、监督相分离标准设置。着力构建行政审批新机制,对负担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重新规整,降低审批步骤,全方面优化审批步骤,变过去部门独立审批时“串联审批”为技术审查中心单一窗口“并联审批”。3、推进行政扁平化管理。率先开展降低行政管理层级体制改革,加紧并村建小区进程,实现示范区直管小区两级管理体制试点。实施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创新,推行雇佣制、聘用制等多元化用人机制和岗位制、绩效制、年薪制等多个用工、薪酬形式。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从起,凡政府直接投资项目符合代建条件均实施代建制。探索部分公共服务社会化,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部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推进政府服务外包或向市场购置公共服务。探索将部分专业性、技术性、事务性工作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给其它组织机构负担。(二)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坚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相结合、依法依规和大胆创新相结合、加强行政管理和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保障农民利益和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相结合标准,关键探索土地管理四大机制。1、创新土地征转机制。示范区全部土地由土地贮备中心统一征转、统一贮备、统一安置赔偿、统一供给土地,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实施统一区域征地综合地价。主动开展探索推行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改革试点,采取“先征后转、先安置后拆迁”措施,先行给予征收,再按建设时序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实施农用地转用。职教园建设及配套建设用地征转分离改革试点在大丰村率先试点。2、探索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新机制。争取省政府对示范区农用地转用指标单列。参考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做法,编制示范区专题土地利用计划,报请省人民政府依据专题计划确定各项控制指标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一次性审批给管委会,由其在计划期内统筹安排,在总指标不变前提下给予先导区农用地转用数量调整权,即依据“一次审批,计划期内平衡”标准审批用地计划。3、实施拆迁安置房和村民新建房“两房”集中建设。根据“村为主体、统一计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综合配套”标准,采取统一选址、集中建设形式,有组织地引导农村居民房屋建设从无序分散向规范集中布局过渡,把安置小区和居住小区建设为公共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新小区,提升广大村民居住水平。争取在兴隆山、云田村率先开展集中安置试点工作。4、开展农村土地使用权权能改革。建立“归属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农村产权制度。许可集体土地使用权采取出让(出租)、划拨、转让、抵押等形式,实施使用权有偿、有限期流转,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交易。推行农民以宅基地换住宅,以承包地换社保;推行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宅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利益赔偿新机制,对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地、自留地和宅基地进城生活,许可其承包地、自留地和宅基地有序有偿转让。(三)创新金融财税体制1、创新资本运行手段。组建株洲云龙新城投资,打造一流融资平台。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新机制,经过区域内水、电、路、气及土地开发集中打捆整体融资,在中央商务区率先取得突破。制订促进企业上市融资扶持政策,加紧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激励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或采取股权出资和质押等方法扩大融资。推进发行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帮助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争取兴隆化工、天桥起重、大众传动等工业企业试点发行中长久企业债券。2、建设金融生态体系。率先开展金融生态建设试点,以创建金融生态模范区为目标,全方面推进金融生态环境暨金融安全建设。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绿色信贷”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