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mcm2011B-吴孟达-110警车的配置及巡逻方案-数模讲座26_第1页
cumcm2011B-吴孟达-110警车的配置及巡逻方案-数模讲座26_第2页
cumcm2011B-吴孟达-110警车的配置及巡逻方案-数模讲座26_第3页
cumcm2011B-吴孟达-110警车的配置及巡逻方案-数模讲座26_第4页
cumcm2011B-吴孟达-110警车的配置及巡逻方案-数模讲座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数模竞赛09年D题

“110警车的配置及巡逻方案”

解题思路解析及论文点评

国防科技大学吴孟达青岛中科院研究生院

2010年7月22日1目录题目命题思路解题思路论文点评综合评述2目录题目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

110警车在街道上巡弋,既能够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降低犯罪率,又能够增加市民的安全感,同时也加快了接处警(接受报警并赶往现场处理事件)时间,提高了反应时效,为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考虑某城市内一区域,为简化问题,假定所有事发现场均在下图的道路上。该区域内三个重点部位的坐标分别为:(5112,4806),(9126,4266),(7434,1332)(见下图红点部位,蓝色部分为水域,道路数据见附件,相邻两个交叉路口之间的道路近似认为是直线)。

3题目4题目某城市拟增加一批配备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及先进通讯设备的110警车。设110警车的平均巡逻速度为20km/h,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为40km/h。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要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D1.

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比例不低于90%;而赶到重点部位的时间必须在两分钟之内。

D2.

使巡逻效果更显著;

D3.

警车巡逻规律应有一定的隐蔽性。5题目

请回答以下问题:一.若要求满足D1,该区最少需要配置多少辆警车巡逻?二.请给出评价巡逻效果显著程度的有关指标。三.请给出满足D1且尽量满足D2条件的警车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四.在第三问的基础上,再考虑D3条件,给出你们的警车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五.如果该区域仅配置10辆警车,应如何制定巡逻方案,使D1、D2尽量得到满足?六.若警车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提高到50km/h,回答问题三。七.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哪些情况需要考虑?给出你们相应的解决方案。6题目命题思路“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是一个根据现实问题简化改造而成的数学建模问题,其背景知识较单纯,容易理解,初看起来比较容易上手,但是随着对问题分析的逐步深入,会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难找到最优解的问题。如果只考虑警车的静态分布,要使之分布尽量均匀,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要考虑十几辆或者二十几辆警车在巡逻中的动态分布的“均匀性”,由于道路的限制,车辆不能随意行驶,则问题的难点就显现出来了。本题目希望同学们解决的问题就是警车巡逻时如何保持“动态均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给出一个优化算法,使得由此算法计算得出的所有警车的巡逻路线分布越“均匀”越好。7命题思路在命题时,我们针对前些年竞赛中发现的有部分参赛队“凑结果”的现象,设置了结果验证环节,并在题目中明确告知结果需要验证,对结果输出格式也有严格要求。我们认为,作为将要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严谨不苟的工作作风,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也应该纳入本项竞赛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8命题思路解题思路题意理解(1)关于“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比例不低于90%”,可以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我们称之为“空间覆盖”,即一天内警车巡逻覆盖(三分钟内能到达)过的道路占所有道路的比例要不低于90%。另一种称之为“时间覆盖”,即一天内任意时刻警车覆盖的道路占所有道路的比例要不低于90%。

(2)关于“警车巡逻规律应有一定的隐蔽性”。9解题思路-题意理解解题方法第一问

着重看如何理解“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比例不低于90%”,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通常可以考虑区域划分的方法解决此问,例如采用聚类方法、集合覆盖算法、启发式搜索算法、遗传算法等算法作区域划分。静态处理也可以接受。严格说来,最少车辆数不少于17辆。10解题思路-第一问第二问

题目第二问要求给出“评价巡逻效果显著程度的有关指标”,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指标(或类似指标)需要加以考虑:(a)平均覆盖率;(b)瞬时覆盖率达标比例;(c)到达率(或见警率);(d)覆盖次数方差(或警力分配均匀度)。对此四个指标的含义解释如下。11解题思路-第二问(a)平均覆盖率:警车巡逻覆盖(三分钟内能到达)过的道路占所有道路的比例。按照题目要求,这一比例应不低于90%,这是一个硬指标,必须要达到。(b)瞬时覆盖率达标比例:覆盖率达到90%的时刻占所有时间的比例。这是针对“时间覆盖”情形提出的指标,大部分参赛队未考虑,评阅时是作为一个软指标来评价模型优劣的。12解题思路-第二问

(c)到达率(或见警率):警车巡逻到达过的道路占所有道路的比例。由于警车巡逻的目的不止是为了能够及时处警,增加对企图作案者的震慑作用也是目的之一,所以仅有覆盖率还不足以度量巡逻效果的显著性,见警率也是度量巡逻效果的显著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这一指标越大越好。(d)覆盖次数方差:道路上各点被覆盖次数的方差,用以度量警力分配的均匀度。此指标与平均覆盖率联合使用,方能较全面地反映覆盖率的真实效果。评阅时主要考察关于度量巡逻效果显著性的指标的考虑是否全面,对每一指标的理解与解释是否准确到位。以上考察反映建模者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其对问题是否有全面且深刻的理解。13解题思路-第二问第三问

本问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要求二十几辆车在“动态巡逻”条件下保持“分布均匀性”,求最优解的计算复杂度太高,因此,寻找可接受的计算复杂度与结果的优化之间的平衡点,是本问的关键所在。本问的求解充分体现了建模方法的多样性,为参赛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主要解题方法概述如下:14解题思路-第三问

1)单车分区法:按照覆盖率要求作区域划分,每个区域固定一辆警车巡逻。此方法主要特点是计算简单,但是其代价是需要车辆数较多。例如静态时17辆车即能满足覆盖率要求,如果分成17个区域,每个区域1辆车,则在动态时要保持满足覆盖率要求就非常困难了,所以不得不增加划分区域。此种方法通常要求配置35辆车以上,才能达到覆盖率要求。15解题思路-第三问

2)多车分区法:为了改进以上单车分区法的缺点,可以考虑每个区域设置若干辆警车共同巡逻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一些车辆,但代价是计算难度的增加,且每一区域配置的车辆越多,计算难度就越大。16解题思路-第三问

3)动静结合法:有的参赛队单纯从满足车辆数最少的目标出发,让有的车静止不动,这样即能满足覆盖率要求,车辆数又少。但这样做,见警率指标就很差了,于是就再安排一些车跑见警率。从覆盖率与见警率效果来看,此方法很不错,车辆数还不多(大约22或23辆),计算也相对简单,似乎是一种好方法。但是这样做,违背了问题本身的实际意义,所以未能得到评委们的认可。数学建模不是解数学题,一定要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不能为了追求指标的好看而罔顾其实际背景。17解题思路-第三问

4)软分区法:此方法由方法1)延伸而来。与方法1)一样,本方法先划分区域,每个区域配置一辆警车,与方法1)不同的是,每个区域配置的警车并不是一定不能跨区域巡逻,而是设置了一个跨区域因子,此因子随着周围区域警车的位置以及其本身的位置关系而变化。再设置一个区域中心引力因子,以保证该车不会离开自己的区域中心太远。此方法的思想有创意,但在实现时由于各个因子之间较难平衡,所以效果改进不大。18解题思路-第三问

5)蚁群算法:此方法属于启发式搜索算法,在此次竞赛中成为主流解法,其思想是:在道路上设置一个“气味因子”,某段道路上跑过的车越多,则该段道路的“气味”变大,并且“气味”随时间变长而衰减。巡逻车每到一个路口,根据路口其它各段道路的“气味”大小,朝“气味”最小的方向前进。想法蛮有创意,在具体实现时还要处理好多辆车的协同问题等细节。如果细节处理得好,此方法所需要的车辆数大约为25辆左右,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19解题思路-第三问

6)引力场方法:此方法与上一方法有类似之处,即每段道路依据走过的警车多少有一个“引力因子”,走过的车辆越多,则“引力”越小;同时,任两辆车之间依据距离远近有一个“斥力因子”,距离越近,则斥力越大。对每一辆警车而言,道路对它的“引力”与其它车辆对它的的“斥力”共同构成了一个“引力场”,它将向着“合成引力”最大的方向前进。这也是一种挺有创意的想法,难处在于细节的处理(例如引力与斥力的合成)及计算上的复杂性,对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20解题思路-第三问

7)切片叠加法:由于静态时车辆数较少,并且车辆可以达到“均匀分布”状态,因此一种想法是对时间进行“切片”处理:每一时刻为一个切片,在一个切片上给出所有车辆的一个“均匀分布”,构造出充分多(例如:1000张)的不同切片,并且通过筛选使这些切片上的车辆分布点尽量分散,这是出于提高切片“叠加”后的车辆到达率指标的考虑。然后对这些切片按照“择近”原则进行排序,再对排序后的切片依次叠加,便得到一个班次(4小时或8小时)的巡逻方案。21解题思路-第三问这个方案的特点是车辆在巡逻时的速度可以不同,但每辆车的平均速度仍为20公里/小时,其难点在于对切片的“择近”排序的计算量很大。这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方法,效果也不错。大约需要24辆车,可以使覆盖率及到达率指标都比较令人满意。可惜此种解法在本次竞赛论文中未发现使用。22解题思路-第三问

有的参赛队试图用整数规划方法解决此问,以车数最少为优化目标,但一则覆盖率及到达率约束条件不易表达,模型不好建立;二则无法求动态解,所以在此问题中这不是一种现实的方法。其它几问的解法较简单,从略。23解题思路-第三问论文点评24解题思路综合评述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在参赛论文中体现得较充分,这是竞赛命题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样,参赛者的创造性才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25综合评述有过半的参赛队评价指标(第二问)部分完成的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指标考虑不全面及讨论不深入,反映出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不足,对理解题意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充分。事实上,对问题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往往是好的创意的出发点,应有足够的重视。26综合评述计算能力不足成为制约许多参赛队成绩的主要因素。从参赛论文可以看出,有些参赛队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无法实现这些想法。据我们所知,有的研究生过于依赖现成软件,导致编程实践缺乏,编程能力下降,这是否当前研究生的一种较普遍的状态,值得所有关心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人们的关注。27综合评述验证结果之差,超出了我们事先的预料。针对前些年竞赛中发现的有部分参赛队“凑结果”的现象,我们刻意设置了结果验证环节,并在题目中明确告知结果需要验证,对结果输出格式也有严格要求。有近半数的参赛队没有按要求提供巡逻方案数据或甚至没有数据,在按题目要求提供了结果数据的参赛队中,又有相当部分的验证结果与其论文中给出的结果有较大差异。这些现象至少说明了在严谨求实的作风方面,是存在问题的。28综合评述如何求得本问题的最优解,是一个可以继续研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