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设计标准+CJJT+308-2021》详细解读_第1页
《湿地公园设计标准+CJJT+308-2021》详细解读_第2页
《湿地公园设计标准+CJJT+308-2021》详细解读_第3页
《湿地公园设计标准+CJJT+308-2021》详细解读_第4页
《湿地公园设计标准+CJJT+308-2021》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湿地公园设计标准CJJ/T308-2021》详细解读目录contents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水系设计6生境营造与种植目录contents7园路与场地8标识与解说系统9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常规设施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011总则123湿地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具有重要作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确保湿地公园的设计质量和水平,避免无序开发和破坏。规范设计行为湿地公园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1.1标准目的和意义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湿地公园设计工作。包括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适用范围适用对象1.2适用范围和对象湿地公园设计应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前提,确保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不受损害。生态优先原则设计应基于充分的科学调查和研究,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的布局、分区和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原则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原则湿地公园设计应注重景观美学和视觉效果,打造宜人的游览环境和生态景观。美观性原则1.3设计原则和要求设计内容包括湿地公园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水系规划、植被恢复与配置、游憩设施与配套服务设施规划等。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包括总平面图、分区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管线综合图等必要图纸以及设计说明书、材料表等。1.4设计内容和深度022术语定义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类型湿地公园按照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可以分为国家湿地公园、地方湿地公园等类型。2.1湿地公园湿地资源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具有生态、经济、科研、文化等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湿地资源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等多种类型。2.2湿地资源分类定义湿地生态系统是指由湿地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具有独特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定义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植被、湿地土壤、湿地水体、湿地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部分。组成2.3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是指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保护和管理,以维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定义湿地保护措施包括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推广湿地保护理念等。措施2.4湿地保护033基本规定01023.1适用范围湿地公园设计应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湿地公园设计。3.2湿地公园分类湿地公园按照重要程度、管理级别和功能定位分为国家湿地公园、地方湿地公园和社区湿地公园。不同类型湿地公园的设计应体现其特色和功能需求。3.3设计内容与要求湿地公园设计应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游憩体验、管理服务等内容。设计应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设计应注重科普宣教设施的建设,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设计应满足科研监测需求,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游憩体验设计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提供多样化的游憩体验方式。设计前应充分调研湿地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条件,明确设计目标和定位。设计过程中应广泛征求相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评估阶段应对设计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实施阶段应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湿地公园设计应遵循“调研-规划-设计-实施-评估”的流程。3.4设计流程044总体设计明确湿地公园现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状况、人文资源等,为设计提供基础资料。调研目的包括湿地类型、植被分布、水文条件、土壤状况、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要素,以及周边社会经济状况、文化历史背景等人文要素。调研内容采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访谈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调研。调研方法4.1现状调研根据湿地公园的特点和需求,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功能区域。各功能区的用地面积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其中,生态保育区应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较大比例。功能分区用地比例4.2功能分区与用地比例地形设计根据地形条件和景观需求,进行地形塑造,包括山丘、水系、洲岛等元素的布局和设计。竖向设计结合地形设计,确定各功能区的竖向标高和排水系统,确保场地排水顺畅,避免内涝等问题。同时,考虑游客的游览需求和舒适度,合理设置游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的竖向标高。4.3地形和竖向055水系设计湿地公园水系设计应遵循自然、生态、可持续的原则,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并满足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需求。水系设计应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地域特色。水系设计应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5.1一般规定水形态设计应注重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的有机结合,模拟自然水体的流动、扩散、渗透等特性,创造丰富的水景观。岸线设计应采用生态护岸、植物护坡等生态工程技术,减少硬质护岸的使用,保护岸线生态环境。湿地水系布局应根据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合理规划水系走向、水面形态和岸线设计。5.2湿地水系布局及水形态123水源选择应优先考虑使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减少对优质水资源的消耗。水量设计应根据湿地公园的规模和功能需求,合理确定水面面积、水深等参数,保障水体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水质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水质标准要求,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保障水体的清澈度和透明度。5.3水源、水量及水质03水位控制设施应安全可靠,易于维护管理,保障水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01水位控制应根据湿地公园的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合理确定常水位、洪水位、枯水位等参数。02水位控制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5.4水位控制066生境营造与种植湿地公园设计应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湿地公园的生境营造和种植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域特征、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湿地公园的设计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1一般规定湿地公园应划定保育区,对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实施重点保护。采取必要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加强对湿地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确保湿地生态需水量。6.2湿地保育根据湿地公园的立地条件和生态特征,营造多样化的生境类型,包括沼泽、湖泊、河流等。通过地形塑造、水系设计、植被配置等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注重生境的连通性和整体性,促进不同生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6.3生境营造湿地公园的种植设计应遵循适地适树、乡土优先的原则,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搭配,营造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体现湿地公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6.4种植设计077园路与场地园路与场地的设计应遵循安全、舒适、美观和环保的原则,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和生态保护要求。园路与场地的布局应与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相协调,形成完善的交通和游憩体系。园路与场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体现地方特色。7.1一般规定园路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和游客容量,合理确定宽度、线形和坡度,保证游客通行顺畅。园路的路面材料应选择环保、防滑、耐磨损的材料,确保游客行走安全。园路两侧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和泥泞现象。园路绿化应注重生态效应和景观效果,选择乡土植物进行搭配,形成优美的绿色通道。010203047.2园路铺装场地与平台应根据使用功能和游客容量进行合理布局,满足集散、休憩、娱乐等需求。场地与平台周围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和滑倒现象。铺装材料应选择环保、防滑、耐磨损的材料,确保游客使用安全。场地与平台的绿化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注重生态效应和景观效果。同时,考虑设置遮阳、避雨等设施,提高游客的舒适度。7.3铺装场地与平台088标识与解说系统010203标识与解说系统应纳入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与湿地公园的景观、游憩、科普、生态等功能相协调。标识与解说系统的设置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安全便捷的原则。标识与解说系统的内容应准确、科学、通俗易懂,符合公众的审美习惯。8.1一般规定8.2标识系统景点标识应设置在景点的醒目位置,标明景点名称、特色、历史背景等信息。导向标识应设置在主要出入口、道路交叉口、景点入口等关键位置,指明方向、距离和目的地。湿地公园的标识系统应包括导向标识、景点标识、设施标识、安全警示标识等。设施标识应设置在公共服务设施附近,标明设施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安全警示标识应设置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湿地公园的解说系统应包括现场解说和非现场解说两种形式。非现场解说应通过宣传资料、多媒体展示、网络平台等方式,向游客提供湿地公园的概况、特色、历史文化等信息。8.3解说系统现场解说应在主要景点、游憩场所等设置解说牌、解说栏等设施,提供有关湿地生态、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解说内容应注重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教育性,激发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满意度。099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常规设施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风格应与湿地公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生态、野趣的特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局应合理,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9.1一般规定科研与监测类建筑应满足湿地公园科研、监测和宣教工作的需求,具备相应的实验室、观测站等设施。科研与监测类建筑的设计应体现生态、环保的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设备。科研与监测类建筑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隔音等条件,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9.2科研与监测类建筑景观小品包括雕塑、座椅、灯具等,其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与湿地公园的整体环境相融合。构筑物和景观小品的选材和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其安全性和耐久性。构筑物包括桥涵、栈道、观景平台等,其设计应与湿地公园的景观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的特点。9.3构筑物和景观小品

9.4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护栏、警示标识等,其设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安全和便利,避免对游客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安全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应急避险设施包括避难场所、应急通道等,其设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应急避险设施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湿地公园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和风险,为游客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和逃生通道。应急避险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9.5应急避险设施给水系统应满足湿地公园内生活、生产和消防等用水需求,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给水系统应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器材,减少水资源浪费。给水系统应设置完善的水量和水压调节设施,确保供水稳定可靠。9.6给水9.7排水排水系统应满足湿地公园内生活、生产等排水需求,排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排水系统应采用雨污分流制,减少污水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排水系统应设置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供电系统应满足湿地公园内各类用电设备的供电需求,供电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供电系统应采用节能型设备和器材,减少能源消耗。供电系统应设置完善的防雷、接地等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供电安全可靠。9.8供电10本标准用词说明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湿地公园指在设计湿地公园时应遵循的技术准则和要求,包括湿地公园的布局、设施、植被、水体、道路等方面的规定。设计标准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的术语和定义应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相协调。本标准中出现的术语,如未在本标准中给出定义,则具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赋予的含义。本标准中的用词准确、严谨,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例如,"应"、"不应"、"宜"、"不宜"等用词,表示规定的严格程度不同;"必须"则表示强制执行的要求。用词规范本标准中使用的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在设计图纸和文件中,应使用规定的符号和单位,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例如,长度单位采用米(m),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m²)等。符号和单位11引用标准名录《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试行)》该导则提供了湿地公园设计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