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X村的现状调查探究报告(含问卷)6400字(论文)】_第1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X村的现状调查探究报告(含问卷)6400字(论文)】_第2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X村的现状调查探究报告(含问卷)6400字(论文)】_第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X村的现状调查探究报告(含问卷)6400字(论文)】_第4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X村的现状调查探究报告(含问卷)64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X村的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2"\h\u26970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X村的现状调查分析 127900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X村现状调查与分析 128611(一)村落概况 17515(二)生态环境分析 25622(三)人居环境分析 432364(四)乡村振兴背景下X村现状问题分析 7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X村现状调查与分析山西省X村1990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了多种旅游模式,如观光旅游、田园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等。但是由于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山西省X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到了20世纪,山西省X村委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打造“旅游强村”的目标。2005年打造了抗日根据地旧址,并入选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将X村红色旅游纳入中共一大遗址系列景区,打造上海-吕梁-X村,从中共一大到山西省委一大的经典红色旅游路线。到2020年为止,X村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旅游名县建设战略,开发优质旅游资源和挖掘特色小镇、古村落等形式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景点景区的优化改造,促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多产业联合开发,使X村乡村旅游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村落概况1.区位分析X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西北濒临黄河,海拔673m~750m,X村由三个自然片区组成:古村片区、新村片区和坪村片区。X村古村片区为X村村落格局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片区,兴建于元末明初,坐落在碛口古镇东南方向两公里左右的黄土山坳里,两面依倚着凤凰山。X村新村片区为1987年后,X村古村村民为了营造更加便捷的交通环境便对黄河岸边水浇地的管理,根据每户人口数量及在古村的建筑面积划分宅基地,由村民自行建设。2.交通分析X村沿黄公路向北与碛口古镇相联系,经林家坪镇通向三交镇,三交镇为临县交通枢纽城镇,通过高速及省道实现对外贸易沟通,向南可进入柳林县。位于铁路瓦日线沿线,但无就近的车站,沿黄公路为其临近最主要的交通干道。受沿黄公路的影响,X村交通便捷,是其后期旅游业萌芽的又一要素。目前沟通X村古村片区与周边的主要道路有三条,出口由南向北依次为X村新村片区南段,X村新村片区北段,X村村片区南部,且三条道路均经由另外两大片区连接至沿黄公路,三条道路均为水泥道路,可以车行通过,交通较为便捷。X村新村片区之中沿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3.用地分析X村以北的山间平地多为枣林,隔咸沟相对的南面丘陵同样为枣林,咸沟内有不足十亩的玉米地。村内多为居住用地,因山地窑洞的特有建筑空间组合形式,交通用地较平原村落要多,部分用于蔬菜种植的小块农业用地与建筑用地交错,无大面积农业用地。X村用地与古村大为不同,新村用地以沿黄公路为界,农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泾渭分明,沿黄公路以西的麒麟滩为X村最为主要的农业用地,因其为黄河滩地开垦,水源便利,土壤肥沃富饶,多种植蔬菜、瓜果、玉米、五谷等。村东原有大片土地种植枣林,随着村落人口扩张,古村人口的持续下迁,村东的林地变为居住用地。X村正对黄河支流湫水河的河流汇入口,整个村落位于沿黄公路以南,村北为大片农田,以蔬菜种植为主,包括露天种植和大棚种植两种,村内枣树种植较少,林地少。(图1-1)图1-1X村用地现状图(二)生态环境分析1.土壤植被分析X村属基岩裸露丘陵区,土壤侵蚀十分严重,沟谷下切很深,基岩大量裸露地面,部分形成岩石坐底,黄土带帽的特有景观。严重的土壤侵蚀,影响了土壤的发育,土体中母质特征明显。山地耕地耕层土壤发育不良,呈现出土地贫瘠,肥力水平水平低下。土壤有机质含量0.67%上下,全氮含量0.045%左在,速效磷7.0ppm左右。水地耕地土壤熟化度一般,结构一般,肥力水平普通,有机质含量1.08%,全氮含量0.065%,速效磷9.1ppm左右。X村自然植被属暖温带森林草原灌丛植被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华北特征,早年间因大量被垦为农田,自然植被已部分破坏,植被覆盖率低,除自然生长的灌丛类植被外,多为裸露的黄土地貌。目前X村现存自然植被中基本无大面积的自然林木植被,而多为丘陵沟壑地区广泛分布的草原灌丛植物群体,主要有针茅、黄背草、刺儿菜等草本植物,这些草本植物种类意味着X村为自然植被覆盖差且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X村这种常年不合理的开发下造成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同样蕴藏着其野生资源潜力,在X村连绵的山林间,多有野生枸杞等野生药材的生长,且品质极高,虽不成规模而导致无人采摘,但是其土壤及环境却决定了其种植潜力。2.农林资源分析X村地广人稀,从其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来看土地资源富足,但是综合考虑其土壤特性,以及耕地面积和林木植被的覆盖情况,X村的土地利用率极其低下。除X村新村片区麒麟滩地以及X村坪片区村北的耕地外,在X村古村片区连绵的山间以及沟谷区域,仅有不足30亩的耕地,山间小面积开垦的农田多为小米、绿豆、马铃薯、红薯、芝麻,种植面积小,产量低,再加之山林鸟雀啄食,仅能自给自足。X村绵延的山地正是林木生长的最佳环境,虽然受早年农耕经济的影响,山地环境改变,但是其地形地貌及气候决定了此地的林业潜力,也成为现如今X村古村片区经济收入的支柱。村落周边的红枣经济林面积占总红枣经济林面积20%左右,但因路程较近,村民定期施肥、除虫之故,果质较好,产量较高,占红枣经济林总产量的60%左右。X村在具有相对充裕的林业资源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山间的农田随着土壤肥力的下降,愈垦愈荒,山间开垦的大片农田多已荒废。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不足,大面积林地退化成灌木林,多数草被破坏,土地裸露,山地生态环境脆弱。村落内小块农田的开垦破坏了村落边坡的自然植被,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部分已发生坍圮,村落沿沟谷建筑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3.自然景观分析X村三个自然片区间有着大片连绵的山地,其间枣林、天然林、灌木、五谷种植自然及人工的生态景观交错出现,山间时有野生石鸡滑翔、山鸡飞扑、雀鸟鸣虫。村北和村西被黄河及黄河一级支流湫水河环抱,黄河水面宽阔,河水混浊,大气磅礴,河鱼鲜美,湫水河蜿蜒流淌,多砂石滩地,可踏水嬉戏。沿河有大片的农田人造景观,不同的蔬菜,瓜果,五谷在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植株高度,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观感,丰富多变的山地地形和多样的农林业的交织,塑造了X村丰富的四季风貌,生态景观资源丰富(图1-2)。图1-2X村生态景观分布(三)人居环境分析1.公共设施配套X村基础设施配套总体来说分布相对分散,用度不足(图1-3)图1-3X村公共配套分布从建筑设施配套来说,村北小商铺(仅有针对游客的饮料小零食兜售),村东南有一官庙,村中东财主院西部有一小学(目前已无人就读,被翻修后预做民宿)。村内停车场有一公共卫生间,其余均为私人旱厕,旱厕多位于院内,也有部分旱厕位于院外,上方多数无遮蔽物,仅石墙简单围合。李氏宗陵位于山顶之上,占地面积较少。从排水方面来说,X村目前全部通有自来水,水塔位于村北山上,储水量约60立方米,但是供水时长不稳定,故多数人家自修有小型塑料储水罐,供水仅能满足日常所需,作物灌溉无法满足。排水系统沿用X村旧时的排水沟及道路排水,修缮了部分损毁的沟渠,部分地下增设了陶瓷排水管道(仅小段),形成屋面汇水至庭院,庭院经管道排至院外道路或水渠,通过陶瓷排水管道及水渠排向咸沟的排水方式(图1-4)。图1-4X村排水设施从道路及其配套来说,村北入村处有一停车场,村内连接至村外的三条车行道路均为近四年内修建的水泥路,村内西沟西侧及东侧,东沟西侧道路均为石材铺路,东沟东侧道路未修缮,仍为传统羊肠土路。村内西沟西侧及东侧有路灯,东沟西侧也有少量路灯分布,东沟东侧则无路灯配套(图1-5)。图1-5X村道路设施2.产业分析(1)X村产业现状分析现如今,X村产业主要有农业、林业、旅游业三种形式。X村的农业主要分两部分(目前X村的农业种植多为自给自足不划入产业范畴),一部分为X村位于麒麟滩的杂粮种植,一部分为坪村的蔬菜种植。麒麟滩土地肥沃,浇灌便捷,受吕梁山区干旱气候影响小,产量较为稳定,因杂粮近些年来价格波动不大,且杂粮经晾晒处理后,相对好保存,依托碛口古镇,绿色杂粮可作为特色农产品出售。坪村的蔬菜种植由于有着多年的种植经验,蔬菜质量上乘,加上地势平坦,大棚栽培技术的辅助,蔬菜供应也成为冬季创收的一种手段。X村的林业主要为X村的红枣林和少量的酸枣,红枣种植方式较为粗放,基本为靠天吃饭,在X村山丘陵区大面积种植。因为位于沿黄旅游线路之上,作为碛口古镇的旅游线路的一个节点,X村的旅游业基本集中在X村古村,自吴冠中老先生发现X村以来X村逐渐为艺术群体所知,X村的古村片区因其特色的“黄土高原的布达拉宫”的村落分布格局而具有特色吸引力和旅游潜力,但是因其村落与碛口古镇的衔接未做好,丰富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旅游业为目前X村现居人口的主导产业,村内旅游旺季(除五一、十一的春夏两季)时周六日客流量约4-6辆中巴,加10-20私私家车,约150人次。村民每日通过兜售鲜枣及讲解收入约30-50元,部分小杂粮及蔬果售卖可收入约10-20元。住宿收入为每人60-80元(两餐一晚),午餐15元一人,旅游淡季基本无收入(图1-6)。图1-6X村农家乐(2)X村各产业利弊分析①农业:农业产业链中,农民仅仅参与了播种、育苗、种植这几环节,收购及贩卖则由其他人来完成。优势:蔬菜及杂粮受地形因素限制,在区域范围内不可大面积种植,同时作为相对及时性消费的食品,价格波动不大,产量波动也不大,收入较为稳定;劣势:耕种面积不便,其总产值历年涨幅不大,因只涉及生产的前几项环节,获取利润少,可满足温饱,但无法获得更多的收益。②林业:林业产业链中,农民仅仅参与了播种、育苗、种植这几环节,收购及贩卖则由其他人来完成。优势:枣果成长期间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仅需在收获时节辛劳。劣势:产量和枣果的品质多取决于气候,受气候影响较大,同时因枣果的品质不稳定,其收购价格波动也很大。2019年前,干红枣的收购价格为1.2-1.3元/斤,到了2021年红枣收购价格则降至0.2-0.4元/斤。③旅游业:旅游业中,村民参与程度不一样,部分因其家族底蕴参与了利润较高的食宿环节,其余则只参与了一些边缘配套,相关旅游配套不足,价值开发不完善。优势:依托碛口古镇的旅游业,在旺季为农民创造了大量的收益,为X古村的中老年村民提供了收入的途径。劣势:受益群众少,仅古村村民可因旅游业获得较大的收益,收益多少取决于家族底蕴,贫富差距拉大,受旅游业行业波动影响较大。接待中心位于游客不会抵达区段,设置位置不合理,且长期处于关闭状态,未能起到相应作用。同时X村并未像西湾村一般被纳入碛口镇的游览车停车点,入口不明显,旅游主体仅在山顶村落之内,可游览性较弱,游客驻留时间较短,不足半小时。(四)乡村振兴背景下X村现状问题分析针对X村现状详细分析,将其现存问题归类整理,可发现在现行乡村振兴背景下下,问题主要归属于三个方面:1.“产业兴旺”方面存在问题(1)农林资源有限,开发效率低,无矿产资源X村三个片区范围内目前农业资源、林业资源较少,农耕以杂粮类农作物为主,蔬菜种植为辅,麒麟滩以及河南坪前大面积平坦地面为其主要的农耕区,农业耕作小范围开垦,人工粗放种植,产量低下。林业以红枣经济林为主,枣林密度稀疏,粗放式经营,鲜少修建、除虫、施肥,产量完全“靠天吃饭”,同时区域内无可直接开采的矿产资源。(2)产业类型多样,均不成规模X村产业总体来说有农业、林业、旅游业三种,三种产业均只参与了基础环节,收益低,产业类型虽多,但是规模均只限于以户为单位,无一项产业可以成为村落财富的来源的支柱产业(表1-1)。表1-1X村各产业人均年收入农业(元/人)林业(元/人)旅游业(元/人)青壮年(男)1000-20002000-45004000-22000青壮年(女)1000-2000/1000-6000老年(男)/1200-2100<200老年(女)//<500(3)荒山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X村内山地面积中40%左右的土地为荒山,上仅有少量灌木植被覆盖,土地面积大,但是利用率极低,林业类型单一,多数面积为自然生长的林木,不能够成为村落的经济来源。2.“生态宜居”方面存在问题(1)生态环境处于被破坏的进程中X村主体山区部分,随着道路修建、大型农家乐庄园建设等大型工程的实施,山间平坦区域农田开垦-荒废-再开垦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且无明确的指导性规划,咸沟、东沟、西沟沟谷中树木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重,丘陵之上的枣林无人打理,山体荒颓,村落内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2)部分传统建筑安全性不足,村落建筑空置率高X村古村片区中传统建筑分布较为密集,但是因其历史悠久,多数依山而建,受雨水的长期侵蚀,部分窑洞建筑结构遭受破坏,有的完全坍塌,多以一炷香窑洞建筑为主,有的部分坍塌,多为靠山窑建筑,少部分锢窑建筑局部破损,多数木构建筑破损严重。结构的破坏导致窑洞建筑安全性降低,安全性的降低使得古村片区内窑洞空置率急速升高(表1-2)。表1-2X村建筑使用情况。完好破损5%以内破损5%-20%破损20%以上空置率古村片区20%60%10%10%80%新村片区90%8%/2%5%坪片区80%5%/15%15%(3)村落内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且分布不均X村内基础设施配套中古村片区道路、路灯、给水、排水、电信、商业配套不完善,无医疗卫生、教育、村史馆等文化娱乐配套,新村及坪片区内道路、给水、路灯、电信配套完善,排水系统正在铺设,存在着商业配套不足、医疗为生配套不足的问题,同样缺乏文化娱乐设施配套,整体来看,新村配套相较古村完善,但总体依旧不足(表1-3)。表1-3X村基础设施现状道路及配套覆盖率(%)其他基础设施覆盖率(%)水泥路石板路土路路灯电力给水电信古村片区16%60%25%60%6.3kV/0.4kV1006%新村片区100%100%6.3kV/0.4kV10095%坪片区90%10%90%6.3kV/0.4kV100100%3.“乡村文明”方面存在问题X内原有4座古庙用以传承文化,但是在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夕相继被破坏,现仅存一座天官庙,一座“古庙”,作为节日祭祀的主要场所,现只有天官庙可以传承此项功能,现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古庙”内戏台损毁,庙宇前荒草丛生,而李氏宗陵这一丧葬传承的空间同样面临着忽视,久无人打理。本章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对山西省X村区位、交通、用地等村落概况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对村落的生态环境、农林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生态景观等自然环境,其建筑分布、基础设施配套以及经济产业等人居环境的分析,明晰X村这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方面已有的资源优势及其不足。最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X村面临的问题。对其现状及问题详细分析和记录,将其价值文字化、图像化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马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2]梁小丽.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陕西农村电商上行物流渠道优化[J].物流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