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_第1页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_第2页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_第3页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_第4页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一、应用文的定义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三、应用文的特点第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应用文的定义应用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科研、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和个人事务时所常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某种惯用体势的一类文章总称。它是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工具。第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应用文的定义这个含义向人们揭示了应用文的使用范围、作用、内容及形式上的特殊要求。应用文的使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各种部门、各个阶层;比如,用于科学研究的,就需要学术论文;用于办公的、就需要公文;用于交际的,就需要书信;用于经营的,就需要合同;用于诉讼的,就需要诉状,等等。第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应用文的定义可以说,应用文使用的广泛,甚至达到了无所不在的程度。在社会生活中,一切组织与个人都和应用文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应用文成为推动工作于学习,加强社会联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因而使用频率最高。第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应用文的定义应用文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它用以“处理事务”,用以“交流情况”,用以“传递信息”,用以“沟通联系”。应用文内容、形式上的特殊要求,表现为内容具有实用、真实、针对性强、讲究时效的特点,而形式上则不仅内部结构具有单一、循规的特点,而且其外观式样也具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即规范性。(带着镣铐跳舞)第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应用文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其内容与形式来看,是原始应用文的雏形,可以说在中国应用文史上,甲骨文是是应用文的“祖先”。“应用文”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张侃的《拙轩集·跋陈后山再任教官谢启》一文,他说:“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第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秦汉时期是应用文文种分类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这个时期第一次确立了下行文与上行文的区别与各自文种。下行文有:制、诏、策、戒,这四种文书,均属于指令性的,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上行文有:章、表、奏、议,这四种文书,是大臣给皇帝上书用的。这一时期,首开公务文书文种规范化之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8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应用文在文种上有明显的分类始于西周,周王与诸侯王使用的命令性文件,分为“诰”、“誓”、“命令”。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格式的正式确立始于秦汉,这种格式有着明显的封建等级观念,它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公文的“一文一事”制度,始于唐宋时期。第9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应用文发展的历史上,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曾经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晁错的《论贵粟书》、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都是千古名篇。对于应用文的研究,我们也有传统,刘勰的《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20篇,其中12篇谈到应用文。第10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了一个公文格式条例,专门规定了公文名称和使用范围,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王朝使用的制、诏、诰、刺、题、奏、表、笺等名目,表现了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也是公文制度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第11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1928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对公文程式又作了一些新规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规定公文写作要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建立自己的机关开始,就相应地有了自己的公文,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为以后文书工作的健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1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公文工作十分重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健全工作,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55年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第1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195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对这个办法作了修订,重新发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第1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现在执行的是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有其延续性,应用文写作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应用文在人们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继承、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地发展起来。第1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我们至今尚能从应用文的品类中看到古代文明的渊源。就拿现代人应用最广的信件来说吧,秦汉人称它为“牍”或“尺牍”,古人未发明纸笔时,用书刀将文字刻在木片或竹片上,称“牍”;致送给人的信牍,大约一尺长,故称“尺牍”,这名称现在“尺牍选本”之类上还在应用。第1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有些重要的尺牍或须送递至远地的书信,装入用木制或皮革制的套子匣子里,作用如同后来的信封,这盛器叫“函”,所以、函又成了书信的别称。函若要牢固,便用绳或漆封好,称为“缄”,至今人们在信封上还写某地某人缄等字样。用文字代替结绳,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开端,最初都是出于记载交流生活和生产的实用需要。第1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完全可以证明,从有文字开始,也就有了应用文。新中国成立后,应用文的新形式大量涌现,如倡仪书、挑战书、决心书、喜报、慰问信、公约等,都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顺应万象更新、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产生的。第18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而应用文中的一些旧形式,不适应社会变革后的需要而日益衰落,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了。特别是现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应用文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大显身手。应用文在内容、形式、语言等诸多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第19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从内容上讲,现时的应用文直接为现实服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全方位体现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从形式上,删繁就简,不但摒弃旧时代形式主义的僵化模式而且从“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为灵活、简洁、求实,并与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办公条件相适应;第20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从语言上讲,推陈出新,假话、空话、大话丧失市场,追求语言的规范、严谨、得体、简明,并吸收大量富有生命力的新鲜语汇,语言的力度大为提高。毋需怀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应用文还将继续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第21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应用文的特点1.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根本属性和根本特点。2.真实性。3.程式性。4.时效性5.针对性6.权威性。第2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应用文的特点7.条理性(逻辑性)8.论说性第2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练习一、解释应用文二、填空1.应用文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代___的《拙政集》。2.___是应用文的“祖先”。3.“公文”二字最早出现于___。第2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练习4.应用文的分类始于___,当时分为___、___、___三种。5.第一次确立上行文、下行文是___时期,其中上行文是___、___、___、___,下行文是___、___、___、___。6.公文的“一文一事”制度,始于___时期。7.应用文的特点有___、___、___、___。(至少四种)第2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简答题三、简答题你如何理解应用文的实用性?第2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答案一、略二、1.宋代张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