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嘉兴地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嘉兴地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嘉兴地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嘉兴地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嘉兴地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嘉兴地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减少使用金属材料,加大可降解塑料的生产 B.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家庭轿车使用量C.方便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 D.加速石油的开采,提高人类生活质量2.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3.化学中的很多行为和操作涉及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下有一种变化与众不同的是A.利用石油的分馏制取液化石油气 B.利用煤的干馏制取煤焦油C.旺旺雪饼中放置的生石灰做干燥剂 D.美味的粽子礼盒里放着一小袋铁粉做干燥剂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H2和CH4燃烧观察火焰颜色B将硬水转变成软水加入足量肥皂水C鉴别尼龙线和羊毛线点燃,闻气味D防止实验室金属药匙生锈使用后用水清洗即可A.A B.B C.C D.D5.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健康B.化学与农业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②人体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病变①农药有毒,应禁止施用农药②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用C.化学与生活D.化学与环境①硬水转化为软水,加入活性炭吸附②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①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A.A B.B C.C D.D6.下列生活中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烧制陶器B.黄豆酿成酱油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削开的苹果变色了7.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分离Zn和Cu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Cu(NO3)2溶液,过滤B.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加过量Ca(OH)2固体,过滤C.验证BaSO4中含有BaCO3:取样,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D.制备Fe(OH)3:将Fe2O3与H2O混合,过滤、洗涤、干燥8.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Si+O2SiO2②SiO2+Na2CO3Na2SiO3+CO2↑③SiO2+2CSi+2CO↑④Si+2NaOH+H2ONa2SiO3+2H2↑A.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反应③B.硅原子和碳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④反应中没有体现初中所学的碱的通性D.上述四个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C.钢铁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10.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C.℃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固体甲多于乙D.℃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1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家庭自制冰块B.馒头变馊C.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D.富含淀粉的甘薯酿酒12.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H2 B.2H C.2H2 D.2H+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联合国大会2017年12月20日将2019年指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纪念独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化学元素周期表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号-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3)铝制品材料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故铝制品经久耐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氧化膜的形成:_______________。14.下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核聚变过程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物质,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化学变化。15.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在酒精、汽油、水中,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______(填序号)。a黄铜

b不锈钢

c铁矿石

d金刚石现在很多炊具是不锈钢制品,利用了不锈钢具有的性质是:光泽度好、导热性好、硬度大、______等。有些小食品用生石灰作干燥剂,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一些月饼包装袋内常用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腐败变质,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在野炊时,将柴草架空会燃烧的更旺,其原理是______,野炊结束后,要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主要的灭火原理是______。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又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乙醇汽油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______能→机械能。16.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发展息息相关。空气是我们宝贵的自然资源,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__,氧气能够应用在气割、气焊、航天等工业中,主要是利用了氧气能______________的性质。花生油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是某课外小组自制的净水器,其中小卵石和石英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粉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面粉爆炸事故,生产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编号)。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面粉的着火点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图1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若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到____的现象时,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2)图2实验中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反应。(3)图3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推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小方认为此实验设计不够完善,他对实验方案进一步改进,能充分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方案1)增加对比实验:用同样的装置,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方案2)取反应后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出现的现象是___。(4)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将图l、图2两个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静置后,发现废液缸中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呈蓝色,他判断该蓝色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18.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相关问题。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个实验,实验时发现实验B测量更准确,原因是___。乙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填“a”或“b”)。丙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缓慢通入CO2后,最先变红的是___。(填编号,下同)不变红的是___。丁是探究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无色溶液可能是___(填编号)。①稀H2SO4②FeSO4溶液③Cu(NO3)2溶液④AgNO3溶液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取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10g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反应时CaCl2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解决以下问题:(l)计算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_____。(2)恰好反应完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减少使用金属材料,加大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既能节约金属资源,又能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B、提高家庭轿车使用量,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剧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不符合题意;D、加速石油的开采,会使有限的石油资源枯竭,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解析】

A、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正确;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2=60,故B正确;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故C错误;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D正确。故选C3、A【解析】

A、利用石油的分馏制取液化石油气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B、利用煤的干馏制取煤焦油,有新物质煤焦油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旺旺雪饼中放置的生石灰做干燥剂,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D、铁粉做干燥剂是利用铁生锈吸收氧气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有一种变化与众不同的是A。故选A。【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C【解析】

A、H2和CH4燃烧,火焰均为淡蓝色,无法区分,选项A不符合题意;B、加入肥皂水搅拌,只能鉴别硬水和软水,无法将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分离出来,要将硬水转变为软水应采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选项B不符合题意;C、尼龙线属于合成纤维,燃烧后有特殊气味,羊毛为羊毛纤维,燃烧后有烧毛发的气味,通过燃烧可以区分,选项C符合题意;D、金属生锈与氧气、水等有关,因此,用水清洗金属钥匙会加速钥匙生锈,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

A、化学与健康: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病变,符合题意;B、化学与农业:农药有毒,不合理使用会污染水资源,应当合理使用;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产生氨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降低肥效,不符合题意;C、化学与生活:硬水转化为软水,最理想的方法是蒸馏,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煮沸;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棉织物有烧纸的气味,毛织物有烧毛发的气味,不符合题意。D、化学与环境:赤潮和水华,是因为水体含有氮、磷元素等太多,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不符合题意。故选A。6、C【解析】

A、烧制陶器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黄豆酿成酱油,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属于物理吸附,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削开的苹果变色了,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7、C【解析】

A、加适量Cu(NO3)2溶液,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过滤得到铜,但是无法得到锌,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加过量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除去了盐酸,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C、取样,碳酸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故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钡,符合题意;D、将Fe2O3与H2O混合,三氧化二铁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不能用于制备Fe(OH)3,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8、D【解析】

A、反应③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硅原子和碳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B正确;C、碱的通性中没有碱与单质、水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通性,反应④反应中没有体现初中所学的碱的通性,故C正确;D、反应①中硅元素由0价→+4价,反应②中硅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反应③硅元素由+4价→0价,反应④硅元素由0价→+4价,上述四个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没有都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故选D。9、C【解析】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10、D【解析】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正确;

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4.3%,故错误;

故选:D。【点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1、A【解析】

A、家庭自制冰块,把水降温到0℃,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B、馒头变馊是馒头中的淀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是葡萄糖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富含淀粉的甘薯酿酒,是甘薯发酵生成酒精,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把握它们的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来进行判断。12、C【解析】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Al+3O2=2Al2O3【解析】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密切,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3)铝制品材料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故铝制品经久耐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Al+3O2=2Al2O3。14、①②③有不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①②,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③,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2)核聚变过程有生成新物质,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子的重新组合。点睛∶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子的重新组合,有关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15、水ab耐腐蚀CaO+H2O=Ca(OH)2氧气和水蒸气因氧气浓度增高,所以火会越烧越旺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2H5OH+3O22CO2+3H2O内【解析】

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详解】(1)配制溶液时,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水作为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2)a、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故a正确;b、不锈钢是铁和碳的合金,故b正确;c、铁矿石中含有的是铁的化合物和杂质,不是合金,故c不正确;d、金刚石是碳单质,不是合金,故d不正确。故选ab。(3)很多炊具是不锈钢制品,利用了不锈钢具有的性质是:光泽度好、导热性好、硬度大、耐腐蚀等。(4)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所以市场上销售的月饼包装袋内常用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月饼变质,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5)将灶内木柴架空是氧气与木材充分接触,氧气浓度增高,所以火会越烧越旺。用沙土盖灭火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6)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乙醇汽油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16、氮气或N2支持燃烧(助燃)油脂过滤BC【解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氧气能够应用在气割、气焊、航天等工业中,主要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2)花生油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油脂。(3)如图是某课外小组自制的净水器,其中小卵石和石英沙能除去一部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故它们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过滤。(4)粉尘爆炸有三个条件:可燃性粉尘以适当浓度悬浮于空气、充足的空气、有火源或强烈震动与摩擦。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这使人也无法在此工作,此选项错误;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可避免粉尘爆炸,此选项正确;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可避免粉尘爆炸,此选项正确;D面粉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此选项错误。故选BC。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复分解气球鼓起等体积的水产生气泡CuSO4Na2SO4【解析】

(1)图1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若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符合“两交换,价不变”特点,是复分解反应;

(3)图3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推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二氧化碳被消耗,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出现的现象是:气球鼓起;

[方案1]增加的对比实验是用同样的装置,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蒸馏水,通过对比气球膨胀的程度可以判断二氧化碳能否和氢氧化钠反应;

[方案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取反应后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出现的现象是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静置后,发现废液缸中有蓝色沉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