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普洱市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普洱市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普洱市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普洱市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发胖,所以饮食中全吃素食有利于身体健康B.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C.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每人每天都应当通过服用保健品补充各种营养素D.低血糖发作时,吃馒头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2.有关反应2Mg+O22MgO的说法正确的是A.镁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B.每3克镁和2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5克氧化镁C.每2克镁和3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5克氧化镁D.每2份镁和1份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份氧化镁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在燃烧B.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C.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D.聚氯乙烯燃烧: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扑灭用电设备发生的火灾,来不及切断电源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不导电 B.容易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 D.容易气化5.如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NaAlSiPSClArA.在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8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C.上表中所列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6.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选项A.B.C.D.转化关系物质甲FeCl2HClCaCO3CuSO4乙FeH2OCO2Cu丙Fe2O3H2Na2CO3CuOA.A B.B C.C D.D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溶液的pH:B.气体的密度: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D.空气中气体体积分数:8.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横坐标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符合实际的是()A. B. C. D.9.现有25g的KOH和K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K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39∶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20.6g,则烧杯中硫酸钾的质量为A.4.8gB.9.6gC.17.4gD.34.8g10.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A.Ca(H2PO4)2 B.NH4NO3 C.KNO3 D.(NH4)2SO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填空:(1)很多食品包装袋内都装有干燥剂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的小纸袋,能够起干燥作用的反应原理是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2)动物肌肉、皮肤、毛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4)某电解锰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含有硫酸等物质,从经济和效果考虑,可以选用_______进行中和处理除去硫酸。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了石头纸,石头纸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贝壳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盛有12g贝壳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贝壳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请你计算: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20202020烧杯内物质的质量/g30.949.8m87.6107.6(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精确到0.1%);(2)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精确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为了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微溶物不形成沉淀;Na2CO3溶液星碱性]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最后制得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写出一个可使氯化钠质量增加的化学方程式____。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③所得溶液中含有NaOH。(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____14.请用化学知识填空: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的原因是_____。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在炎热的夏天,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是因为_____。生活中炉具清洁剂含有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的原因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和少量氧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过氧化钠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CO2参加反应;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H2O参加反应;猜想Ⅲ: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方法Ⅰ: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甲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其他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同学们的理由是_____。方法Ⅱ:乙同学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现象,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___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丙同学认为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_____的用量。16.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CO2↑+CO↑+4H2O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_(填字母编号)a.浓硫酸b.澄清的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的作用是_____。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①加热前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_____。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铁的质量分数77.8%70.0%72.4%(5)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

A、脂肪属于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摄入不足容易生病,故选项错误;B、煤气中毒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便很难再分离,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的能力,造成中毒,故选项正确;C、大部分的营养元素需要从外界摄入,所以我们每天都需要补充各种营养,但不是每天都服用保健品;故选项错误;D、馒头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转化成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所以低血糖发作时,吃馒头比喝葡萄糖水见效慢,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煤气中毒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便很难再分离,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的能力,造成中毒。2、B【解析】

A、“+”应该读作“和”,“=”应该读作“生成”,应该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48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80克氧化镁,即每3克镁和2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5克氧化镁,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B可知该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48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80克氧化镁,即每3份质量的镁跟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5份质量的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3、B【解析】

A、煤炉中间的碳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又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放出蓝色火焰,故正确;B、尿素中没有铵根离子,故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故错误;C、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溶液不显酸性,故石蕊红色褪去,故正确;D、聚氯乙烯燃烧: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故选B。【点睛】铵根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故氨态氮肥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4、B【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四氯化碳是“灭火弹”,故可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容易燃烧,故选B考点:物质的性质5、B【解析】

A、在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8,即该粒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该选项正确;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镁离子符号可表示为Mg2+,该选项错误;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元素属于同一周期,上表中所列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该选项正确;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该选项正确。故选B。6、A【解析】

A、甲是,乙是,丙是,甲到乙,可以用铝和氯化亚铁置换生成铁,乙到甲,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乙到丙,铁生成锈生成,丙到乙,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丙到甲,氧化铁不能直接生成氯化亚铁,故A不正确;B、甲是,乙是,丙是,甲到乙,盐酸和碱反应,甲到丙,活泼金属和盐酸反应,乙到丙,水通电,丙到乙,氢气点燃生成水,故B正确;C、甲是,乙是,丙是,甲到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乙到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丙到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丙到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故C正确;D、甲是,乙是,丙是,甲到乙,硫酸铜和铁置换,乙到丙,铜和氧气加热,丙到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丙到甲,氧化铜和硫酸反应,故D正确。故选A。7、A【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盐酸显酸性,pH小于7;pH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数轴表示正确,故选项正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错误。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数轴表示不正确,故选项错误。D.空气中,氮气约占其体积分数的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约占0.94%,故选项错误。故选A。8、A【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越快,在坐标中表现曲线越陡,相同质量的铁和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量多,观察反应图象A图象符合以上要求。故选A。9、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5g+100g-120.6g=4.4g.H2SO4+K2CO3=K2SO4+H2O+CO2↑,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17444=x4.4g,x=17.4g,碳酸钾质量为138442KOH+H2SO4=K2SO4+2H2O,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11211.2g=17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0、C【解析】

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此选项错误;B、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此选项错误;C、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此选项正确;。D、(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此选项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合反应蛋白质Al熟石灰【解析】

(1)生石灰起干燥作用即是生石灰(Ca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即CaO+H2O=Ca(OH)2,根据反应的特点“多变一”可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填:CaO+H2O=Ca(OH)2;化合反应;(2)动物肌肉、皮肤、毛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填:蛋白质;(3)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四种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故填:Al;(4)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酸反应,且其价格将为便宜,因此用熟石灰来中和废水中的硫酸;故填:熟石灰。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83.3%10.9%【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详解】(1)第一次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第二次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第四次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第五次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则第四次碳酸钙已反应完全。设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2)设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反应碳酸钙的质量为z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9%。【点睛】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加入过量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钡杂质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取③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解析】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且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钡去除硫酸钠,而碳酸钙、碳酸镁和碳酸钡都是难溶性物质,所以加入过量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钡杂质;(2)最后制得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3)碳酸钠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钡的白色沉淀,可用BaCl2溶液检验碳酸钠的存在,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碳酸钠对氢氧化钠检验存在干扰,所以应先检验碳酸钠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实验方案:取③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14、增大了煤炉中氧气的浓度含碳量不同和混有的其它物质不同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钠能和油脂反应分子构成不同【解析】

(1)促进燃烧的方法有:提高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的原因是增大了煤炉中氧气的浓度;(2)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和混有的其它物质不同;(3)在炎热的夏天,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小,水中氧气的含量降低;(4)生活中炉具清洁剂含有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的原因氢氧化钠能和油脂反应;(5)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从微观角度解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无色酚酞溶液反应物【解析】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详解】[实验探究]过氧化钠在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方法Ⅰ: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甲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其他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同学们的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方法Ⅱ:乙同学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丙同学认为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反应物的用量。【点睛】燃烧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剂)和温度(点火源)。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16、c、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A装置完全吸收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E装置中7.0<m<7.7876.0%偏小【解析】

(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