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朝阳区六校联考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长春朝阳区六校联考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长春朝阳区六校联考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长春朝阳区六校联考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长春朝阳区六校联考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朝阳区六校联考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所示图像不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B.向盐酸中不断滴加KOH溶液C.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D.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 D.氧气验满3.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轮胎易爆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子可以再分C.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结构不同4.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是利用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用洗洁精除油污利用的原理是乳化油污C.用完煤气后关闭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清除D.用石墨作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质地坚硬的性质5.如图是一瓶饮用天然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瓶饮用天然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有偏硅酸等,属于化合物B.该饮用天然水的pH为7.3±0.5,一定呈碱性C.该饮用天然水含有钙、镁、钾、钠等金属单质D.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该矿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6.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a表示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和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B.图b表示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C.图c表示向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产生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D.图d表示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7.要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CO、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澄清石灰水②无水硫酸铜③浓硫酸④灼热的氧化铜A.②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②C.②③④②①D.②③④①②8.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时,为了让食盐充分溶解,水的量越多越好B.过滤时,得到较多滤液后即可开始后续操作C.蒸发时,待液体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D.粗盐提纯可以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9.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防腐剂D.为使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10.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正确操作方法是()A.点燃气体,观察气体是否燃烧B.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固体颜色是否变化C.闻气体的气味,是否闻到有特殊气味D.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11.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A. B. C. D.12.如图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13.目前,大部分电动车使用的是铅酸电池,其中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铅的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芯中含有一定量的铅 B.铅原子中有82个中子C.铅的元素符号为Pd D.铅是金属元素14.今年两会最大热点莫过于“救命药进医保”,医保话题随即登上热搜榜。喜树碱是一种植物抗癌药物,用于肠胃道和头颈部癌等有较好的疗效。其化学式为C20H16N2O4,下列关于喜树碱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由四个元素组成B.该物质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与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相同C.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D.该物质是由20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15.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操作A制备FeSO4溶液将Fe2O3与适量的H2SO4溶液混合B除去CO2中的少量CO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粉末C证明BaCO3中混有BaSO4取样,加入适量的稀H2SO4观察是否有固体剩余D分离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1)葡萄糖水能为人体补充能量,葡萄糖水中提供能量的成分是___________。(2)“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牛奶能为人体补充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3)自来水厂生产过程中要加入絮凝剂(如明矾)来净水,其作用是与水生成胶状物,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同学称取10g碳酸钙粉末,如图所示进行实验。(1)计算10g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2)加热一段时间后欲停止实验,应先_____。(3)对加热后的剩余固体A进行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滤液B的溶质是_____;步骤III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剩余固体A的成分是_____。(4)不使用酚酞试液和稀盐酸也可以确定剩余固体A的成分,写出方法、结论及依据_____。18.(8分)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甲、乙、丙三个操作正确的是____;选择其中一个错误的操作进行改正:____。气体的制取是重要实验技能。①某同学选择C、D组成发生装置制取氢气,并采用下图所示方法检査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松手一段时间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_____(填现象代号)。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_______组成发生装置(填代号,下同);反应方程式为______。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某化学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下表。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O2浓度/%79.679.779.890.089.889.3O2平均浓度/%79.789.7Ⅰ: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Ⅱ: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B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无法将空气排尽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伸到瓶口验满,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剩余空气③实验室用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和饱和NaCl溶液制取乙炔(C2H2)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猛烈,为了获得平稳气流,应选_____组成发生装置。用操作甲检验乙炔的纯度时,产生尖锐爆鸣声,说明收集气体__________。下图为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的研究氢氧化钠性质的趣味实验(实验前止水夹K1、K2、K3均关闭)。实验过程:a向下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注入瓶中。b打开K1和K3,C中部分液体流入A。c关闭K1,打开K2,风哨鸣叫,B中部分液体流入C。①实验过程b中C中部分液体倒吸入A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若A中溶液的溶质换成Ba(OH)2,则注液时产生现象是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决定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_____。(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溶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_____猜想一不正确另取少量溶液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_____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3)请你写出一个上述实验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

A、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能继续溶解至形成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增大,直至不变,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钾显碱性,反应生成的氯化钾显中性,向盐酸中不断滴加KOH溶液,pH由小于7,变化到等于7,再到大于7,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时,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为零,不正确,故符合题意;D、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沉淀从零开始逐渐增加到反应停止时的某一定值,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图像题的解题技巧有(1)以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为突破口;(2)把握好“三点一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2、A【解析】

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正确;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与试管口紧挨,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C、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错误;D、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错误。故选A。3、C【解析】

A、夏天自行车爆胎时因为夏天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原因,与分子本身的体积无关,选项错误;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只是将混合在一起的几种物质分离开来,属于物理变化,各物质的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选项错误;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选项错误,故选C。4、D【解析】

A、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是利用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A正确;B、用洗洁精除油污利用的原理是洗涤剂能乳化油污。B正确;C、用煤气热水后关闭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正确;D、用石墨作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错误。故选D。5、D【解析】

A、该瓶饮用天然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有偏硅酸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饮用天然水的pH为7.3±0.5,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饮用天然水含有钙、镁、钾、钠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镁、钾、钠”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该矿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6、B【解析】

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固体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元素的质量分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B。7、C【解析】

根据氢气、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验证方法分析。【详解】要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CO、水蒸气,需要先证明有水蒸气,故先通过②,然后再通过③浓硫酸,把其中的水蒸气除去,然后利用H2和CO的还原性,通过④灼热的氧化铜,转化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需先证明水的存在,所以再通过②无水硫酸铜,最后通过①澄清的石灰水溶液。故选C。8、D【解析】

A、溶解时,若加入太多水,则蒸发时就需要大量时间,故A不正确;B、过滤时,得到较多澄清滤液后即可开始后续操作,故B不正确;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时就应该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液体,故C不正确;D、粗盐提纯可以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故D正确。故选D。9、C【解析】

A、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正确;B、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食用适量海带可以预防缺碘性疾病,正确;C、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不能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它也可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正确。选C。10、B【解析】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只含有少量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无法燃烧的,无法鉴别,错误;B、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如果混有一氧化碳,黑色的氧化铜会被还原成红色的铜,故可以鉴别,正确;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法鉴别,况且一氧化碳有毒,最好别闻,错误;D、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故无法确定是否有一氧化碳,错误。故选B。11、C【解析】

CO2和O2的密度都大于空气,故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选C。12、C【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乙中含有三种元素;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甲、和两个乙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两个丙、和一个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故选C.考点:反应的微观示意13、D【解析】

A、铅笔芯中没有铅,主要含有石墨、黏土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中子多于82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铅的元素符号为Pb,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铅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4、C【解析】

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B、该物质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6:4=4:1;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所以该物质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与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相同,故错误;C、该物质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4×2)=4:7,可见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正确;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故选C。15、B【解析】

A、氧化铁和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会生成硫酸亚铁,故A错误;B、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除去CO2中的少量CO气体,可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粉末,故B正确;C、碳酸钡会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会与硫酸反应,无论是否存在BaSO4,取样,加入适量的稀H2SO4后都有固体剩余,故C错误;D、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所以分离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故D错误。故选B【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加入试剂除杂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主要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葡萄糖元素蛋白质吸附水中的小颗粒悬浮物沉降下来【解析】

(1)糖类是人体主要能量物质,所以葡糖糖水中提供能量的物质为葡萄糖;(2)宏观物质中“钙”应该以宏观概念回答,此时应该指的是钙元素;牛奶富含蛋白质,所以可为人体补充的基本营养素为蛋白质;(3)絮凝剂在水中水解形成胶体,吸附水中小颗粒的悬浮物为大颗粒物,从而从水中沉降下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0.1mol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Ca(OH)2CaCO3+2HCl=CaCl2+H2O+CO2↑CaO、CaCO3称量剩余固体A的质量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m为10g,剩余固体A成分为CaCO3;若5.6g<m<10g,则为CaO、CaCO3;若m为5.6g剩余固体是氧化钙(合理即可)【解析】

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设10g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故10g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加热一段时间后欲停止实验,为防止水倒吸,应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3)对加热后的剩余固体A进行实验,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滤液B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故滤液B的溶质是氢氧化钙(Ca(OH)2);步骤III中生成气体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滤液B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剩余固体A加入水,生成滤液B和白色固体C,碳酸钙不溶于水,说明A中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钙,故剩余固体A的成分是氧化钙和碳酸钙(CaO、CaCO3)。(4)不使用酚酞试液和稀盐酸也可以确定剩余固体A的成分的过程:称量剩余固体A的质量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m为10g,剩余固体A成分为CaCO3;若5.6g<m<10g,则为CaO、CaCO3;若m为5.6g剩余固体是氧化钙(合理即可)。【点睛】剩余固体A加入水,生成滤液B和白色固体C,碳酸钙不溶于水,白色固体C,碳酸钙不溶于水,加稀盐酸生成气体,说明A中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钙。18、试管甲用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CABCE2KMnO4K2MnO4+MnO2+O2↑瓶口有气泡逸出AACF不纯2NaOH+CO2=Na2CO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

(1)仪器C的名称是试管。(2)甲操作是氢气的验纯,方法正确;乙操作是蒸馏,要将试管插入装有丙的烧杯中;丙操作是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要用漏斗添加;故甲正确。丙的改正方法是用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3)①该方法检测装置的气密性时,手对集气瓶中的气体加热,瓶内气压增加,水中有气泡冒出,当手松开后,集气瓶中的气体温度降低,气压降低,故导管中的液面上升,故选C。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固固加热型装置,故选ABCE组合来制取。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Ⅰ:用排水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