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根据下列溶解度曲线和A物质的部分温度是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204060溶解度/gA物质20284560A.由上图可知,KNO3和NaCl的溶解度均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B.10℃时,将4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C.将30℃时NaCl、KNO3、和A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KNO3>NaCl>AD.20℃时,将KNO3、NaCl和A物质各30g分别配制成恰好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为A>KNO3=NaCl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酚酞试液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三种固体:加水D.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加热3.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C.更换灯泡、移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4.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D.已知:3Mg+N2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水果腐烂 C.榨取果汁 D.冰雪融化6.下列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点燃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B.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C.在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前,先向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D.在使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氢气7.下列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该溶液可能是烧碱溶液B.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C.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D.用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8.请根据表中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食物葡萄汁苹果汁牛奶鸡蛋清pH3.5-4.52.9-3.36.3-6.67.6-8.0A.胃酸过多者多食苹果有益B.牛奶有甜味,呈中性C.表中食物,鸡蛋清酸性最强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9.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SO2+H2O=H2SO3B.用稀硫酸可以除铁锈:3H2SO4+Fe2O3=2FeSO4+3H2O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D.乙醇可以用做燃料:C2H5OH+2O2=2CO2+2H2O10.有关物质的量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微粒的数量,单位是molB.物质的量就是1mol物质的质量C.物质的量越大,表示该物质的分子越大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磷是组成物质的重要元素。(1)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2)蔗糖(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蔗糖中,元素含量最低的是_____元素;1mol蔗糖中约含有_____个蔗糖分子。(3)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4)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可引起_____效应;工业上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O2+6H2C2H4+4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往盛有1.8g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2.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0g溶液.计算:产生气体的质量为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4.请用金属的知识回答问题:(1)将黄铜和纯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出现划痕,这说明______________。(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制门窗却不易锈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将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B。固体A一定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若滤液B为无色,则其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鸣同学特别喜欢化学,经常看一些与化学有关的课外书,有一次阅读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后,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在老师指导下,小鸣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活动Ⅰ:用下图所示的由a、b、c、d组合成的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其他物质?[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其一是氧气,其二是一种化合物。[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小强作出了以下两种猜想:①是一种碱;②是一种碳酸盐。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小强同学的另一个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________________猜想是正确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填名称)。(3)[交流与讨论]小影认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6.如图是超市中某种维生素C冲剂包装上的说明书,当向该冲剂加入水时,发现粉末逐渐溶解消失,产生大量的气泡。据此探究:[提出问题]为什么冲剂加水产生气泡?你认为加水后产生气泡主要是①____________反应造成的。怎样检验冲剂中含有氯化钠?[进行假设]维生素C、B1和其它一些有机物不干扰检验氯化钠的。[设计实验]为了检验粉末中存在NaCl,只要求检验Cl-即可,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冲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后,然后②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冲剂中存在Cl-[交流讨论]维生素C冲剂说明书上贮藏条件是低温、避光,反之,包装袋会鼓起,理由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拓展]市场上的冲剂花样繁多,而在燕麦冲剂中含有痕量(极少量)的Fe粉,冲剂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冲剂食用过多会引发涨肚,原因是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A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B、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将4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C、将30℃时NaCl、KNO3、和A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10℃,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NaCl>A>KNO3,故C错误;D、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KNO3、NaCl和A物质各30g分别配制成恰好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为A>KNO3=NaCl,故D正确。故选D。2、A【解析】

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溶于水之后的热效应等来分析题目。【详解】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正确;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错误;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错误;D、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错误。故选A。3、D【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故正确;

B、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正确;

C、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防止触电,故正确;

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断开电源开关,不应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以防触电,故错误;

故选:D。4、D【解析】

A、燃烧若利用不当会造成火灾,不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故错误;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还有其它的方式,如太阳能、核能、其它的化学反应等,故错误;C、只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才能能燃烧,故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故错误;D、3Mg+N2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正确。故选D。5、B【解析】

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6、B【解析】

A、甲烷、一氧化碳为可燃气体,在空气点燃容易爆炸,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实验前需要验证纯度,避免爆炸;B、中和反应中加入酚酞指示剂,便于观察反应的进行状态,利于明显观察;C、在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防止温度较高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直接接触瓶底,集气瓶炸裂,引发安全事故;D、氢气也是可燃气体,在空气中也可爆炸,所以实验前先通入氢气排空,避免爆炸,引起安全事故;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B。故选B。【点睛】可燃气体点燃或者加热前,需要验证纯度,防止爆炸。7、C【解析】

A、向某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该溶液可能是烧碱溶液,烧碱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锌等活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一段时间后氧气耗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8、D【解析】

A、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是显弱碱性的食物;苹果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苹果的pH为2.9-3.3,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D、葡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点睛】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9、C【解析】

A、正常雨水的pH为5.6,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A不正确;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B不正确;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C正确;D、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D不正确。故选C。10、D【解析】

A、物质的量:具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选项错误。B、物质的量不是物质的质量;故选项错误。C、物质的量越大,表示该物质的分子越多;故选项错误。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故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1氢(H)6.02×1023CH4+2O2CO2+2H2O温室H2O【解析】

(1)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主要是利用其两个性质,分别是密度大于空气和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n(H):n(C)=22:11=2:1;蔗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12×12):(1×22):(16×11)=144:22:176,可判断出氢元素为元素含量最低;根据公式N=n×NA,其中n为1,NA为6.02×1023计算可得N为6.02×1023;(3)甲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氢转化为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二氧化碳被认为温室气体,故会导致温室效应;补写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现观察反应前有两个碳原子,反应后也有两个碳原子,故碳已满,反应前有四个氧原子,反应后应该也有四个氧原子,因此补充的化学式中有四个氧原子,反应前有12个氢原子,反应后应该也有12个氢原子,现乙烯中占了4个,还剩8个氢,补充的化学式前面配平系数为4,故该化学式含一个氧和两个氢,故答案为H2O。【点睛】此题难度不大,但(2)和(4)两小题学生需注意审题,很容易出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4.4克(2)5.4%【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4g+2.0g﹣3.0g=4.4g;(2)设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CaCO3+2HCl=CaCl2+H2O+CO2↑211144xy4.4g,x=20g,y=6.2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5.4%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溶质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2Cu+O22CuO(2)薄铜片表面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2CO+O22CO2【解析】(1)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2Cu+O22CuO(2)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生成二氧化碳和铜,铜是红色固体,所以薄铜片表面由黑变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一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有淡蓝色火焰,反应方程式为2CO+O22CO214、黄铜硬度比纯铜片大铝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银硝酸锌【解析】

(1)纯铜片出现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片大;(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覆盖在铝制品表面,氧化铝隔绝铝与外界接触,从而保护铝制品不易腐蚀;(3)金属活动性为锌>铁>银,所以将铁粉与锌粉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时,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硝酸银足量,则锌被消耗完毕后,铁与硝酸银继续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剩余的固体只有生成的银,若硝酸银量较少,则只发生锌与硝酸银的反应,固体中除了锌、铁都有剩余,还有生成的银,若硝酸银量适中,恰好与锌反应完毕,则固体为铁和银,若硝酸银恰好将铁与锌全部消耗完毕,剩余的固体中只有银,不管硝酸银的量多少,金属银都会生成,所以固体A中一定含有银;由于亚铁离子为浅绿色,B溶液为无色,说明铁没有参与反应,锌就将全部的硝酸银反应完毕了,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溶质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①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碱(答案合理均可)取样加入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或取样加入蒸馏水,配成饱和溶液,再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无色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碳酸钾4KO2+2CO2=2K2CO3+3O2【解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物质的推断,由于反应物中无H元素,故生成物中也一定无碱,从而排出①;

[进行实验]碳酸盐的鉴定,可以根据生成物CO2或生成物碳酸盐来确定;

[交流与讨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产物K2CO3和O2,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作出猜想]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①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碱;[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将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取样加入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