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5_第1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5_第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5_第3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5_第4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5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B}}(总题数:50,分数:100.00)

1.提示慢性肾炎晚期预后不良的是

•A.透明管型

•B.细胞管型

・C.脂肪管型

・D.蜡样管型

•E.宽大管型

(分数:2.00)

A.

B.

C.

I).

E.7

解析:

2.脂肪管型尤其多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小管坏死

•C.肾病综合征

•D.间质性肾炎

•E.肾移植排斥反应

(分数:2.00)

A.

B.

C.J

D.

E.

解析:

3.有关管型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A.透明管型可见于心力衰竭

•B.红细胞管型可见于输尿管结石

•C.白细胞管型可见于肾盂肾炎

・D.脂肪管型可见于肾病综合征

・E.蜡样管型可见于慢性肾衰竭

(分数:2.00)

A.

B.V

C.

D.

E.

解析:

4.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可偶见

•A.透明管型

•B.红细胞管型

•C.白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E.蜡样管型

(分数:2.00)

A.V

B.

C.

D.

E.

解析:

5.心衰患者尿中易见

•A.透明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红细胞管型

•E.白细胞管型

(分数:2.00)

A.-J

B.

C.

D.

E.

解析:

6.提示有肾小球病变的是

•A.红细胞管型

•B.白细胞管型

•C.宽幅管型

•D.蜡样管型

•E.透明管型

(分数:2.00)

A.-J

B.

C.

D.

E.

解析:

7.红细胞管型常见于

•A.间质性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慢性肾小球肾炎

•E.急性尿路感染

(分数:2.00)

A.

B.

C.J

D.

E.

解析:

8.白细胞管型常见于

•A.尿道炎

•B.膀胱炎

•C.膀胱癌

•D.急性肾盂肾炎

•E.输尿管结石

(分数:2.00)

A.

B.

C.

D.V

E.

解析:

9.肾小管病变时常见的管型是

•A.透明管型

•B.红细胞管型

•C.白细胞管型

•D.肾上皮细胞管型

•E.颗粒管型

(分数:2.00)

A.

B.

C.

D.-J

E.

解析:

10.尿中白细胞增多主要见于

・A.膀胱结石

•B.急性肾盂肾炎

・C.肾下垂

•D.心力衰竭

・E.慢性肾小球肾炎

(分数:2.00)

A.

B.-J

C.

D.

E.

解析:

11.肾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尿中出现大量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移行上皮细胞

•D.红细胞

•E.淋巴细胞

(分数:2.00)

A.

B.

C.

D.

E.-J

解析:

12.尿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主要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肾移植后排异反应

・D.肾梗死

•E.肾病综合征

(分数:2.00)

A.

B.

C.J

D.

E.

解析:

13.闪光细胞主要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小管肾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尿道炎

•E.膀胱炎

(分数:2.00)

A.

B.

C.V

D.

E.

解析:[解析]急性肾盂肾炎时,在低渗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运动,由于光折射

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故称为闪光细胞。

14.患者MCV、MCH均升高,而MCHC却正常,最可能是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慢性失血性贫血

•C.急性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分数:2.00)

A.

B.

C.

I).

E.V

解析:[解析]根据题目可知患者为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粒细胞性贫血为大细胞性贫血。

15.血细胞比容降低见于

•A.大面积烧伤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严重腹泻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慢性心肺疾患

(分数:2.00)

A.

B.J

C.

D.

E.

解析:

16.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升高最明显的是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B.急性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分数:2.00)

A.

B.J

C.

D.

E.

解析:

17.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降低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以后,造血恢复时

(分数:2.00)

A.

B.V

C.

I).

E.

解析:

18.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见于

•A.良性肿瘤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结核病静止期

•E.心绞痛

(分数:2.00)

A.

B.J

C.

D.

E.

解析:

19.关于血沉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A.风湿热静止期血沉正常,活动期血沉加快

•B.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沉加快

•C.可用于良恶性肿瘤的辅助鉴别

•D.心绞痛时血沉加快,心肌梗死时血沉减慢

•E.血沉减慢意义不大

(分数:2.00)

A.

B.

C.

D.V

E.

解析:

20.可使纤维蛋白降解的物质是

•A.FXD

•B.tPA

•C.凝血酶

•D.纤维蛋白单体

•E.纤溶酶

</UL

(分数:2.00)

A.

B.

C.

I).

E.V

解析:

21.下列关于DIC的叙述,错误的是

oA.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生成病理性凝血酶

oB.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

oC.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

oD.通过内激活途径发生继发性纤溶亢进

oE.纤溶系统被抑制

(分数:2.00)

A.

B.

C.

D.

E.J

解析:

22.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oA.血浆约占血液的55%

oB.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oC.血液离体后可自行凝固

oI).造血系统的疾患可通过血液影响全身

oE.血液检验只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

(分数:2.00)

A.

B.

C.

D.

E.J

解析:

23.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oA.缺铁性贫血

oB.溶血性贫血

oC.失血性贫血

oD.再生障碍性贫血

oE.巨幼细胞性贫血

(分数:2.00)

A.

B.

C.

D.

E.V

解析:

24.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

oA.骨髓涂片检查

oB.血液片检查

oC.染色体核型分析

oD.细胞培养技术

oE,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数:2.00)

A.J

B.

c.

D.

E.

解析:

25.在干细胞培养中,加入EP后可形成下列何种集落

oA.CFU-G

oB.CFU-M

oC.CFU-E

oD.CFU-Meg

oE.CFU-GM

(分数:2.00)

A.

B.

C.J

D.

E.

解析:[解析]红细胞生成素EP可刺激造血多能干细胞,使形成红细胞系统的祖细胞,在干细胞

培养中加入了EP后可形成BFU-E和CFU—E两种集落。

26.下述不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的是

oA.胞体由大到小

oB.染色质由粗糙至细致

oC.核仁从有到无

oD.颗粒从无至有

oE.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分数:2.00)

A.

B.J

C.

D.

E.

解析:[解析]血细胞发育过程形态演变规律中染色质变化为:由细致到粗糙,由疏松到紧密。

27.冷凝集素测定不增高的疾病为

oA.人支原体肺炎

o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oC.多发性骨髓瘤

oD.再生障碍性贫血

oE.肝硬化

(分数:2.00)

A.

B.

c.

D.V

E.

解析:[解析]冷凝集素为IgM类完全抗体,在低温时,可使自身红细胞、0型红细胞或与受检

查血型相同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凝集反应的高峰在0〜4℃,当温度回升到37℃时,凝集消失,

阳性常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肝硬化、淋巴瘤、多

发性骨髓瘤等也可增高,但VI:1000。

28.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涂片可发现较多的细胞是

oA.大单核细胞

oB.中性粒细胞中毒变性

oC.异型淋巴细胞

oD.幼稚单核细胞

oE.幼稚粒细胞

(分数:2.00)

A.

B.

C.J

D.

E.

解析:[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良性淋巴细胞增多性传染

病,WBC正常或轻度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随后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异型淋巴细

胞在发病4〜5天出现,7〜10天达高峰,多数>10%〜20%,1〜2个月后消退。

29.凝血时间测定主要用以反映

oA.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

oB.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

o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状态

oD.抗凝血系统功能

o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抑制物含量

(分数:2.00)

A.

B.J

C.

I).

E.

解析:[解析]凝血时间测定是测定血液离体后,XD因子被异物表面所活化,在血小板因子及

Ca"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纤维蛋白而凝固,即为凝血时间。用以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

的凝血功能。

30.出血时间测定延长可见于

oA.VII)、IX、XI因子缺乏

oB.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减少

oC.止血初期缺陷

oD.X1I因子活化

oE.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U

(分数:2.00)

A.

B.

C.V

D.

E.

解析:[解析]出血时间延长表示止血初期缺陷,可见于: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血小

板量及功能异常、血管性假血友病、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31.体内抗凝血系统包括

■A.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B.单核吞噬细胞的清除功能

■C.抗凝血酶产生

■D.肝素的合成

■E.上述4项共同作用

(分数:2.00)

A.

B.

C.

D.

E.V

解析:[解析]在生理情况下,血管壁也可发生局限性损伤,也可有某些促凝物质或促

血小板凝集物质进入血液,激发血管内凝血,导致纤维蛋白沉淀,但机体尚有一系列抗

凝措施可以阻止凝血进行,清除活化的凝血因子或使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机体的抗

凝血系统包括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单核吞噬细胞的清除功能、抗凝血酶产生、肝素的合

成。

32.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A.前活化素转变为活化素

■B.血浆素原转变为血浆素

-C.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a2巨球蛋白对凝血酶灭活

■E.抗活化素抑制血浆活化素

(分数:2.00)

A.V

B.

C.

D.

E.

解析:[解析]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前活化素转变为活化素;②纤溶

酶原转变为纤溶酶;③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33.出血时间延长可见于下列疾病,但哪项除外

■A.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B.血小板无力症

■C.血友病

■D.血管性假血友病

■E.抗凝物质过多

(分数:2.00)

A.

B.

C.J

D.

E.

解析:[解析]出血时间延长表示初期止血缺陷,可见于:血管结构功能异常,如血小

板减少性紫瘢;血小板量和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假血友病;严重的凝血

功能障碍,但一般凝血因子缺乏,BT并不延长。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因子皿、IX基因

缺陷、突变、缺失、插入等导致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凝血酶原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出

血性疾病。

3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见于下述疾病,但哪项除外

■A.严重肝病

■B.维生素K缺乏症

-C.纤维蛋白原缺乏

■D.阻塞性黄疸

■E.血友病

(分数:2.00)

A.

B.

C.

D.

E.V

解析:[解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主要见于因子H、V、VII、X减少及纤维蛋白原明显

减少和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如肝脏病(肝脏是合成上述凝血因子的场所)、维生素K缺乏

(因子H、明、X合成需要维生素K)、使用双香豆素(维生素K拮抗剂)和肝素等抗凝物

质以后、DIC(凝血因子消耗,抗凝物增加)。血友病患者APTY延长,BT、PT、TY均正

常。

35.使血钙浓度升高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抗利尿素

■C.甲状旁腺素

■D.醛固酮

■E.降钙素

(分数:2.00)

A.

B.

C.J

D.

E.

解析:[解析]甲状旁腺素和维生素Da功能是使血钙浓度升高。

36.当某溶液的pH由7改变为4时,氢离子浓度增加了多少倍

-A.0.001倍

■B.3倍

■C.30倍

■D.100倍

■E.1000倍

(分数:2.00)

A.

B.

C.

D.

E.J

解析:[解析]pH值即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37.还原型辅酶I(NADH)的最大吸收波长是多少

■A.220nm

■B.280nm

■C.293nm

■D.340nm

■E.410nm

(分数:2.00)

A.

B.

C.

D.J

E.

解析:[解析]NADH在340nm紫外区域有最大吸收峰。

38.完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质分子量大小是

■A.1万〜2万

■B.2万〜3万

■C.3万〜4万

■D.>7万

■E.4万〜5万

(分数:2.00)

A.

B.

c.

D.J

E.

解析:[解析]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包括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分子屏障是指分子量小

于7万的蛋白质一般能够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3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酶是一种催化剂

■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C.酶反应前后没有结构和性质上的改变

■D.酶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E.酶可以改变反应平衡点

(分数:2.00)

A.

B.

C.

D.

E.J

解析:[解析]酶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但是不能改变反应平衡点。

40.建立一个实验方法时,常做回收率试验。其主要目的是验证实验方法的

■A.准确度

■B.灵敏度

■C.精密度

■D.特异性

■E.偶然误差

(分数:2.00)

A.J

B.

C.

D.

E.

解析:[解析]回收率试验主要是检测方法准确度实验。

41.以下哪种不是维生素

■A.抗坏血酸

■B.核黄素

■C.维生素B

■D.甲状腺素

■E.口比哆醇

(分数:2.00)

A.

B.

c.

D.J

E.

解析:[解析]甲状腺素属于激素类物质,其余则为维生素类物质。

42.下列关于肌酸激酶的论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肌酸激酶属于转移酶类

■B.镁离子是CK的激活剂

■C.轻度溶血对结果影响很大

■D.剧烈运动,肌肉注射可轻度升高

■E.CK含有三种同工酶

(分数:2.00)

A.

B.

C.V

D.

E.

解析:[解析]由于肌酸激酶细胞内外分布差异不是显著,轻度溶血对结果影响不大。

43.火焰光度法测定血清中的K\Na'是应用何种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法

■B.紫外光谱法

■C.荧光光谱法

■D.红外光谱法

■E.发射光谱法

(分数:2.00)

A.

B.

C.

D.

E.J

解析:[解析]火焰光度法测定血清中的<、Na'的原理就是利用其受激发到不稳定状

态,产生各自独特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

44.可见波长范围是

■A.340~600nm

■B.340~760nm

■C.400〜760nm

■D.440〜700nm

■E.500〜720nm

(分数:2.00)

A.

B.

C.J

D.

E.

解析:[解析]人眼能够感觉到的光的波长是由400nm的紫色〜760nm的红色,因此将

400〜760nm称为可见光。

45.危险品试剂有多种,指出下列搭配不当的组合

■A.易燃品----乙醛

■B.剧毒品----氟化钾

■C.强腐蚀品一一硫酸

■D.易爆品----苦味酸

■E.强氧化剂----叠氮钠

(分数:2.00)

A.

B.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