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哀时忧国的千古

歌陆游南宋诗人《凤头钗》越州山阴人中兴四大诗人唐婉《示儿》字务观

号放翁文学家“铁马冰河入梦来”抗金战士爱国才子1125年——1210年长寿老人史学家打虎猛男

武艺高强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雠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南宋第一猫奴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赠猫其一》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赠猫其三》只想上阵杀敌的写诗狂魔

高产诗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梁启超陆游存世的诗有九千三百多首,现在收录最全的《全宋诗》,规模是24万多首,两宋11万诗人,他一人就独占了4%左右,而这九千多首,还是他晚年一再删剔的结果。题目解读“书”:动词,书写。“愤”:愤懑、悲愤。“书愤”:写一写“我”心中的悲愤之情。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初读全诗nǎ(1)节奏(2)重读(3)情感“那知”重读,“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空”重读,“已先斑”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朗读指导思考诗人所“书”何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之高。“书”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思考诗人为何而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思考诗人为何而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125——陆游出生,1126——靖康之难,父亲被罢官,全家开始逃亡;1141——岳飞死,第二年与金议和,划淮水为界(18岁);1153——进士考试名列第一,由于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秦桧孙子的前面,所以复试被刷(29岁);1155——秦桧死,前途光明;1163——赐进士出身,主和派掌握话语权,北伐失败被贬为布衣(39岁);1172——入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48岁),但同年十月朝廷否定了王炎的作战计划,幕府解散;1186——62岁的陆游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山阴已闲居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直到作此诗时,才被再起启用,任严州知州。1190——又因谋划北伐事宜,受人弹劾,再次罢官。1207——北伐彻底失败,忧愤成疾,卧床不起;1210——卒。陆游主要年表思考诗人为何而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愤”报国无门世事艰1.奸臣当道2.仕途多舛3.屡遭罢黜思考诗人所“书”何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战役特点环境地理位置争夺瓜洲渡水战夜雪/酷寒凛冽东南收复大散关陆战秋风/萧瑟肃杀西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白描:指描写事物时不用形容词或修饰语,只是简单地用平实朴素的文字去描述事物的外貌或情景,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思考诗人所“书”何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塞上长城”用典。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道济在死之前愤怒地说:“乃复坏汝万里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思考诗人为何而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空”:徒劳地、白白地,体现了陆游徒负才华、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怅惘。“愤”壮志难酬思考诗人为何而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空”:徒劳地、白白地,体现了陆游徒负才华、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怅惘。“愤”壮志难酬时过境迁,夜里的寒雪与风的秋意最终落到了陆游的两鬓,变成了斑白的发。现在的陆游,只是一个两鬓斑白、衰衰朽矣的老人。“愤”年华空老思考诗人所“书”何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名显于世,千百年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书”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之愿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思考诗人为何而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皇帝:亲贤臣,远小人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尽忠职守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血战沙场朝野上下:团结一心《出师表》南宋皇帝:亲小人,远贤臣侍卫之臣:苟且偷安,荒淫无度忠志之士: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朝野上下:主和派(根源)VS主战派思考诗人为何而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愤”收复无望“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诗句所书何事?为何而愤?如何书愤?(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1.国家: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

壮志未酬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金人入侵

国土沦丧

被迫迁都2.朝廷: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3.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比喻、夸张、直抒胸臆白描用典用典借古讽今思考诗人如何抒愤?对比: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的愿望无法实现;二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是用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又放翁古今体诗,每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绝无鼓衰力竭之态。”——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