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诗词鉴赏专项练习一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魄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B.“殷勤问我归何处”,

“问”字与下片“报”字相呼应,天帝关心词人想要回到哪里去,问答之间,语气衔接,联系紧密。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生动传达出作者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D.本词先写入梦前所见云涛如涌的景象,再写梦中与天帝对话,最后写梦醒后希望前往“三山”的美好愿望。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景象壮丽。写天、云、雾、星河、千帆、风、大鹏、三山等,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千帆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B.化用古句。作者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C.想象丰富。这首词是记梦之作,把真实的生活融入梦境,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展现了词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进取精神。D.风格豪放。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意境壮阔雄奇,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的一面。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谁?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4.下列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B.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溢于字里行间。C.尾联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这离群的马嘶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D.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5.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较这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五送客之江西【唐】郑锡乘轺①奉紫泥②,泽国渺天涯。九派③春潮满,孤帆暮雨低。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更有高堂④处,知君路不迷。【注】①轺(yáo):使者乘坐的车辆。②紫泥:这里指诏书。③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④高堂:指父母。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写得轻快流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B.首联记叙友人此行的使命是“泽国渺天涯”,去向是“乘轺奉紫泥”。C.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春潮”“孤帆”“暮雨”这些景物中。D.颈联通过“草深”“莺断续”“花落水”等细节描写,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颔联中“满”“低”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满”字写出______,一个“低”字写出友人乘着一叶小舟孤单地在暮雨中缓缓漂浮的画面。六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本诗是以“耳闻”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暮—夜—夜久—天明)来叙事的。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从侧面反映了老妇的命运。D.诗人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不满那场平叛战争。9.把诗句中的“捉人”改为“征兵”好不好?请说明理由。七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对于颔联两句,金圣叹有如下阐发:“先生望岳,直算到未有岳以前,想见其胸中咄咄。割昏晓者,犹《史记》云日月所相隐辟为光明也。一句写其从地发来,一句写其到天始尽,只十字写‘岳’遂尽。”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11.此诗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诗的最后两句,说一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八杨柳枝词①(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注释】①此诗约做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诗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12.诗中描绘的柳枝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13.诗中诗人借“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具体分析。九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指庾信,世称庾开府,其诗有清新之气。鲍参军:指鲍照,世称鲍参军,其诗有飘逸之风。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诗坛地位、风格情趣两个方面,对李白的诗歌给予高度的赞誉。B.颔联以庾信、鲍照对比,反衬李白诗歌风格的清新俊逸,洒脱飘逸。C.最后两联以“渭北-江东”空间之隔、“何时”之盼,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D.“忆”字为题眼,虽全诗无一“忆”字,但“忆”之深情蕴含在字里行间。15.有人说,“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一句中的“细”字,最能体现李白、杜甫情趣之投、友谊之深,请加以赏析。十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句“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以明丽清爽的秋景烘托词人愉悦兴奋的心境。B.词中“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表明词人为国家命运而担忧。C.“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现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D.下片运用对比和反衬,写出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17.词中的“知音”怎么理解?请结合“知音”一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题思想。十一行香子·秋与苏轼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注:绍圣元年(1094年)时苏轼被贬惠州,于次年七月痔疾发作,八九月间始愈,时已至深秋。

1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这首词中“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C.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

《左传·昭公三年》D.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李贺《将进酒》)19.结合这首词的内容,赏析“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修辞角度)

20.对这首词的情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哀而不伤,一种是悲凉凄婉。请结合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十二别叶侍御杨廷麟浑水桥边寺北田,行滕①东去雨绵绵。桑村古渡沙移路,茅屋人家鸟就烟。江左衣冠②悲楚泽③,淮西烽火接秦川④。更闻群盗郊原遍,欲下浔阳万里船。【注】①行滕:行囊,随身所带行李。②衣冠:士大夫,官绅。③楚泽:楚国泽地,此句暗指江南沦陷。④秦川:陕西中部,泛指西北。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离别的地点、天气,“雨绵绵”渲染了分别时悲凉、伤感的氛围。B.颔联描写栽种桑树的村落、古老的渡口、茅屋、人家等景物,描绘出一派宁静的村野风光。C.颈联另辟一境,写士大夫对于江南次第沦陷之悲恸,刻画出战火纷飞的残酷现实。D.尾联写原野上盗贼四起突出了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告知去向,与开头的“东去”呼应。22.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本诗揭示了怎样的主旨?试简要分析。十三千里思郑锡①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2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24.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十四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5.(1)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题中的“送别”二字,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另一说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目中“送别”二字可删去。结合全诗内容情感,你更赞同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十五浙江小矶①春日范成大②客里无人共一杯,故园桃李为谁开?春潮不管天涯恨,更卷西兴③暮雨来。【注】①小矶:杭州东南钱塘江边的一个石矶,隔江面对西兴。②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是其青年时期游杭州时所作。③西兴:相传春秋吴越交战,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将入吴为臣仆,越人在此和他痛哭饯别,谈论国事,坚定了勾践复仇雪耻的决心。

24.(1)这首诗首句写诗人客居浙江无人共饮,内心______;次句写故园春色无人欣赏,流露出______之情。

(2)陈祥耀教授如此评价这首诗:“‘天涯恨’泛指客恨,但诗中又有比客恨更广的意思在,泛言不泛,反觉更能表现诗中意味。”请联系南宋的时代背景,理解“天涯恨”的意味。十六关雎《关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现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B.“君子好逑”写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向往,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理想的伴侣。C.诗中的人物是有修养、有高雅兴趣的“君子”和有美好内心的贤良“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婚姻理想。D.这首诗和《蒹葭》一样,都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借大自然的景物起兴,直接抒发对心中理想对象的强烈思念和执着的追求。28.《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结合诗中女子劳动的内容说说这种形式的作用。十七《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诗歌,描写了边塞的景、人、事,整体格调激昂、雄壮。B.本诗画面感强,使人仿佛置身于边塞肃杀的秋色中,听号角响彻天空,看将士厮杀疆场。C.“半卷红旗”写我军兵败之际的溃退之态,“声不起”写经过激烈厮杀将士们气力耗尽。D.结尾两句用典,借用战国燕昭王建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达以身报国的决心。30.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从本诗中选择一个表示色彩的字词,分析其表达效果。十八赠少年【唐】温庭筠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注】淮阴市,暗用“淮阴市井笑韩信”的典故,韩信,早年生活贫困,曾受到他人的歧视和侮辱。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在淮阴市集上受到的胯下之辱。

31.(1)本诗描写了诗人与一少年相逢又别离的情景,其中“秋风叶下洞庭波”有何作用?

(2)有人认为此诗主要抒写离恨别情,也有人认为作者主要写“不遇”之感和“侠气高歌”。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简述理由。十九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①见履痕②。白云依静渚③,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