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

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不完整)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不完整)及详解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

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

整)

一、名词解释

1.

2.发展故事的问话

3.临床督导

4.服务介入

5.结构式访谈

6.区群谬误

7.入户抽样

8.中心极限定理

二、简答

1.行为主义理论的四中学习形态。

2.小组工作中的沟通。

3.简述内容分析以及举例说明。

4.一幅图,让描述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三、论述

1.论述社会个案工作在我国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意

义。

2.分析十八届五中提出的理念、目标等,对社会工作发展前景的

影响。

3.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

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预估

2.家庭治疗

3.解构式问话

4.社会支持网络

5.赋权

6.效度

7.立意抽样

8.详析模式

二、简答

1.简述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2.简述社会小组中心模式。

3.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评估的类型与方法。

4.简述实地研究中实验方法的应用特点。

5.一个民意调查,简述分析方法。

三、论述

1.依据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开展社区社会工

作。

2.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3.质性研究中的现场进入的重要性。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

硕士]考研真题(不完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

1.案主自决

2.成长小组

3.概念操作定义

4.社会康复

5.抽样框

6.语义差异量表

7.罗斯曼

8.延伸个案工作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

1.小组工作发展过程模式。

2.社区社会工作基本原则。

3.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的基本原理。

4.缺。

5.缺。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

1.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并分析如何建立专业关系。

3.试述面访调查、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的利与弊。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

硕士]考研真题(不完整)及详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

1.案主自决

答:案主自决即案主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服务中,由于地位关

系,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决定,犯越俎代庖的错误。案主自决是社

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

自我决定的权力。

案主自决有两个前提:①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在这两个前提下,社会工作者

尊重案主的自决权,就是尊重案主的自由人权。

2.成长小组

答:成长小组是小组工作的一种类型。成长小组致力于为成员提供

一定的机会使他们的意识得以觉醒,其最终目的是帮助成员最大限度地

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促进增长健康的社会情绪。

3.概念操作定义

答:概念通常是由抽象定义界定的,但作为对概念的测量是出现在

经验层次的,要进行测量,就需要将抽象定义转换为操作定义。概念操

作定义就是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

4.社会康复

答:社会康复指社会工作者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

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及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的活动,

其目的是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

目的。社会康复的实现,一方面依靠残疾人自己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

则依靠社会对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社会康复的措施有的是针对残疾人

个人的,有的是对社会整体的。

5.抽样框

答: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从中抽取样本的抽样单位名单。在

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的。

6.语义差异量表

答:语义差异量表是用一组意义相反的陈述或形容词构成一份评价

量表,以用来测量人们对某一特定概念或事物的不同意识和感受。它是

社会心理学家奥斯古德、萨西和坦南鲍姆l957年首先提出的。

7.罗斯曼

答:罗斯曼是美国著名的社区学者,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社区工

作,他将社区工作的目标概括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两大类。并于

1979年将美国社区工作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社区工作三大模式:

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罗斯曼的模式在西方社区工作的实践

理论当中较为典型。

8.延伸个案工作

答:延伸个案工作不仅要收集和调查个案本身,而且要将个案产生

的社会脉络或情景也纳入考查的范围,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个案

的“前历史”以及个案平息的社会后果。由于考虑了个案的前历史、延伸

后果和个案出现的社会-文化情景等等,裁决者不能仅仅针对“个案”本

身作出裁决,而所谓依据“情景”做出的裁决往往是以社区的社会关系长

久维护为价值取向的。延伸个案工作从司法过程来说,它是一种社区性

司法权威采用的对社区成员间的纠纷进行调查和裁决的“司法工具”。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

1.小组工作发展过程模式。

答:小组工作的发展过程模式1965年最先在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

院提出,之后不断发展完善。该模式的核心是认为小组的发展有可以被

清楚表明的阶段,强调时间、过程和发展阶段,以及小组成员与发展的

关系。

(1)阶段I——前属期阶段

①这是小组的开始。小组成员刚刚开始进入小组,试图尝试与素不

相识的他人建立初步的关系,但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观察和探求身外环

境,对他人既接近又回避地保持着戒备,处于矛盾的困境。

②社会工作者的鼓励会有助于促进成员考察、改善外部条件,帮助

他们尽快适应。工作者鼓励成员表达他们对小组和其他人的期望。社会

工作者在这时可通过组织一些有助于成员们相互了解的项目,帮助他们

成为熟人,但成员之间还比较难以合作。

(2)阶段Ⅱ——权力和控制期

①成员们与其他人慢慢熟悉之后,开始发现在小组中如何得到安全

感和回报,将试着通过权力竞争与控制的过程,认识和确立自己在小组

中的角色。

②在这个过程中成员间的互相影响增大,会形成小组成员在小组中

不同的角色、地位、关系,并形成小组组织的初步结构。

③个别成员如果不能从小组中感受到安全和满足就会在这个阶段退

出。但同时,对成员来说,无论在心理上或生理上,考察和斗争、有意

或无意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的机会也都会增大。

(3)阶段III——亲密期

这个阶段,小组成员开始更为亲密了。他们更开放,关心小组,关

心其他成员,投入增强。成员们开始公开地比较小组生活与家庭生活,

会出现同胞式的竞争,也会发生从家庭成员到小组成员的移情,同时开

始意识和承认小组的经验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小组的目

标。

(4)阶段Ⅳ——分辨期(差异期)

这是形成良好小组的时期。小组成员彼此熟识和聚合,能接纳其他

成员的个性、实力、态度和需要,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家庭式的情感

减弱,小组的规范和标准成为行为的参考。成员之间权力的竞争和情感

波动趋于缩小,能够相互支持,自由地沟通。成员们更联合、更客观、

更合作,以至能提出更现实的建议或计划,并实施大型的方案、项目。

(5)阶段V——分离期

这个阶段小组进行到终结并且小组目标已经实现。成员们面临分

离,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新资源以满足他们自己社会的、娱乐性的和职

业性的需要。在转移和打破已经建立的成员间的默契关系中会出现许多

焦虑,如内聚、反对小组解散、情绪反复、逃避现实等。

2.社区社会工作基本原则。

答: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如下:

(1)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

社区工作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必须充分考虑社

区的利益主体——社区居民自身的权利和需要,积极促进社区发展,提

高社区福利水平。其本质要求是以社区自身需要而不是其他群体或组织

的需要来制订首要的工作方案,以是否能推动社区的进步为评价工作绩

效的标准。

(2)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

社区工作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或社会行动,必须根据特定的社区背

景和条件制订工作策略。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需要和发展目标,不同社

区居民的职业背景、活动能力及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因此社区工作者

应当充分了解社区的状况,因地制宜选择工作方式。

(3)强调居民参与

社区工作作为一种有计划的集体行动的方法,必须重视居民参与。

居民参与是社区工作的灵魂,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也就无所谓社区工

作,社区工作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居民参与既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目

标,也是社区工作的基本手段。居民参与是个人社会权利的体现,可以

促使个人态度与行为的改变,以及社会及政治环境的改变。

(4)尊重社区自决

①在社区工作过程中,尊重社区自决有两个基本涵义:

a.由社区组织和居民自主选择或确定社区发展方式和行动策略;

b.由社区自主管理属于自治范围内的事务。

②社区自决原则的依据是:

a.社区具有特定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任何外部组织不能以自己的

价值观控制社区居民的行动;

b.只有听取社区组织和居民的意见,才能够了解社区成员的切身

需求和具体利益,依靠民主动员开发社区内资源;

c.增强社区自主能力是社区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要在工作

过程中始终尊重社区组织和居民的意愿。

(5)开展广泛合作

社区发展需要广泛的团结合作,协力解决非少数人所能解决的问

题。这不但包括与社区组织和居民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与社区内政府部

门的合作,也包括社区同外在环境的协调,特别是同资源占有者的合

作。社区工作者需要从共同利益和共同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社区内

的居民与组织共同参与,合理地利用社区的资源和外来的援助,改善社

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状况。

3.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的基本原理。

答: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1)研究所涉及的总体往往非常大,因而很难对其中所有的个体都

加以研究,因此研究者们就通过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具有代表

性的样本加以研究,然后再从有关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或推断未知的总体

参数。

(2)从理论上讲,如果能严格遵照随机原则和抽样程序,并提高回

答率与问卷回收率,就可以得到一个无偏即准确性很高的样本来代表总

体。

(3)虽然在现实调查中,很难做到完全无偏的抽样,但是我们可以

通过严格设计、执行抽样计划,从而可以控制和估计系统误差和抽样误

差,从而最大的限度的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4)一旦样本足够具有代表性,那么样本所计算得到的统计量,就

很大程度的反映了总体的真实情况,哪怕就是存在误差也是可以计算

的,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统计值,在一定的置信度的水平下去推断总体的

参数值。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

1.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答: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

(1)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价值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不是部分的界定,而是总体的界定。它不仅

决定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和意义,而且决定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和伦理原则以及机构和

社会工作者的关系,总之,价值是贯穿社会工作实践始终的东西。

①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被认为是社会工作定义

的基础,同时被看作是社会工作的唯一基础或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它

还被认为是社会工作技术的源泉,是对某些人进入某种职业的动机和社

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互动的特征、关系的解释。总之,在社会工作的结

构中,价值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②社会工作者被描述为“充满价值的人”,在精神上,他是被价值所

武装和充满的;在行为上,他是为价值所指导的和驱动的。

③社会工作技术产生于价值,除非价值被界定、被评估和被实施,

否则事情就是瞎搞。价值给予技术以见识、眼光和辨别力。没有实施方

法的价值将是不幸的价值。价值和方法是互动的。

(2)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作用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包括社会的价值观、案主的价值观、机构的价

值观、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

①社会的价值观指一个社会由于共同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及

经济环境等而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取向。社会的价值观的形成必然会影

响到其他方面价值观的形成。

②案主的价值观,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必须面对不同的案

主,而这些案主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人价值观体系,所以了解案主的价值

观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更好的与案主互动和进行服务。

③价值是机构最重要的“金科玉律”,它指导着机构的策划与管理活

动,并常常反映在机构的政策声明、行政管理程序及方案内容之中。所

以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机构的价值观。

④社会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这是社会工作专业训练中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社会工作者拥有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

(3)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要求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立

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具有西方

特色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这对我们中国建立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具

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中国需要建立中国社会

工作价值体系,并且以此来促进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

2.举例说明并分析如何建立专业关系。

答: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

它通过双方内心感受与情绪的动态交互反应,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

案主的个人能力。所以建立专业关系对于社会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1)专业关系建立的技巧

①共情

共情就是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地体会案主的内心感受,达到对案主

境况的心领神会。社会工作者能够运用倾听的技巧,理解案主的内心体

验并且表达这种理解,并且工作者还会运用自我揭示、解释等技巧来对

案主表示共情。

②积极关注

社会工作者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案主,相信他身上总有一些积

极因素,相信他有改善和成长的潜力。社会工作者选择性地注意案主言

语和行为中积极的方面。

③尊重与温暖

尊重体验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案主的某些反应给予肯定和赞赏,二

是欣赏不同意见,即对案主与自己不同的看法表示理解和尊重。

④真诚

真诚不仅可以为案主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而且社会工作者本

身的真诚也为案主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帮助案主更真诚的表达自己。

⑤具体性

具体性是使会谈话题指向事实和细节,使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双方所

讨论的内容得到准确、清晰的理解。

⑥即时性

即时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帮组案主注意此时此

景的经验和感受,二是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回应。

⑦对峙

其实是正视的意思,社会工作者不掩盖、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并且

帮助案主将问题和矛盾挑明,还积极做出回应。

(2)专业关系是一种职业关系,在建立专业关系的过程中还要对一

些不利于专业关系建立的情况进行,比如移情和反移情。

移情是案主对社会工作者非现实的态度与反应。反移情是工作者对

案主产生非现实的态度和反应。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要采取转介等方

法进行处理,避免专业关系的破坏。

(3)社会工作者要避免专业关系中的不当行为,如获利、剥削、发

展亲密关系或性接触、滥用职权等。

3.试述面访调查、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的利与弊。

答:对面访调查、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的利与弊的论述如下:

(1)面访调查

①优点:

a.它是一种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问者与被访者的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贯彻调查过程的始终,并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能

够获得更多的有关访问对象的非语言信息。

b.面访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能够获得更丰富的资料,实行起来

也更灵活,弹性更大,应用范围更广泛,还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

探索。

c.环境可控是访谈法的另一大优点,当访问对象对问题不理解或

误解时,访问者可及时引导和解释,当被访问者的回答不完备或不准确

时,访问者可以当面追问,当回答出现明显错误时,可以当场进行纠

正,而且可以确保访问者独立回答问题不受干扰。因此访问法可提高调

查工作的可靠性,并可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效度和信度的评估。

d.它还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训练和培养他

们的想象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新

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②不足:

a.面访具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问者的

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访问技巧的熟练程度以及对访谈过程的有效控

制,所以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掌握,对访问员要求也较高。

b.访问是一个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双方具有不同

的价值观、社会经验、社会地位及思想方式,这些主观因素会导致访问

误差,因为双方都无法做到完全客观,互不影响。

c.对于敏感性问题、尖锐问题和隐秘问题,被访问者一般不愿当

面回答,或者不作真实回答,这些都会对访问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d.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经验、情感过程,如同情、厌恶、回避等,

以及许多人的互动资料、心理经验、身体的动作以及场所与速度的变化

等社会测量的资料等都不宜或无法用访问法获取。

e.访问调查的费用较高、费时较长、需要的人力较多,这就限制

了它的规模。

(2)电话调查

①优点:

a.取得调查资料的速度最快;

b.节省调查时间和经费;

c.覆盖面广,可以对任何有电话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

d.被调查者不受调查者在场的心理压力,因而能畅所欲言,回答

率高;

e.对于那些不易见到面的被调查者,如某些名人,采用此方法有

可能取得成功;

f.采取计算机辅助电话系统,更有利于访问质量的监控;

g.访问人员的管理更为系统规范、达到管理集中,反馈及时之

效。

②不足:

a.电话调查通常受到通话时间的限制,调查内容的深度远不及其

他调查方法;

b.电话调查的结果只能推论到有电话的对象这一总体,因而存在

着先天母体不完整的缺陷,不利于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c.没有办法提供直观的教具;

d.电话调查是通过电话进行的,调查者不在现场,因而很难判断

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等。

(3)邮寄调查

①优点:

a.费用低,与其他访问方法相比,减少了访问员的劳务费,邮寄

调查是原始资料调查中最为便宜、最为方便、代价最小的资料收集方

法;

b.调查空间范围大,扩大了调查范围,增加了样本量。邮寄调查

可以不受被调查者所在地域的限制,没有访问人员偏差;

c.邮寄调查可以给予被调查者相对更加宽裕的时间作答,问卷篇

幅可以较长,并且便于被调查者深入思考,可以避免被调查者可能受到

调查人员的倾向性意见的影响;

d.邮寄调查的匿名性较好,所以对于一些人们不愿公开讨论的敏

感性问题或者隐私问题进行调查时,邮寄调查法无疑是一种上选方式;

e.邮寄调查适用于从那些难以面对面访问的人远离获得信息,包

括由于“看门人”(门卫、保安、秘书)阻碍无法进行面对面访问的人和

封闭式社区的居民。

②不足:

a.问卷回收率低,因而容易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b.问卷回收期长,时效性差;

c.缺乏调查对象的控制;

d.由于问卷或许是由指定地址之外的其他人填写,可能会出现错

误的答复或不真实信息;

e.要求被调查者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f.难以甄别被调查者是否符合条件;

g.对文卷设计要求高,问卷不能太困难又要能够引起被调查者兴

趣。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

硕士]考研真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增权

2.社会目标模式

3.自我的强度

4.回归社会论

5.常人方法论

6.时间序列分析

7.置信区间

8.应答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

2.简述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

3.简述社会行动模式的目标及关注问题。

4.简述“社会赞许性”是什么?在问卷设计时应该怎么处理会引

起“社会赞许性”的题目。

5.为什么分层抽样会提高样本代表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运用优势和复原力观点论述如何进行社区灾后重建。

2.论述传统文化中儒家、墨家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的影响。

3.论述入户调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

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增权

答:增权源自增权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

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

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中产生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

排。

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相信,个人之所以与环境间存在障碍以至于无

法实现自我,主要是源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与限制,社会工作的干预应

该着眼于增进与充实服务对象的权利与能力,以挣脱环境的束缚。

2.社会目标模式

答: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

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出现功能

失常或问题,与社会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而人和群体的行为又会

影响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

径来实现。

社会目标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

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这种工作模式利用小组

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

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小组被看作

是一个统一体,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达致社会变迁,社会责任得到鼓

励,领导能力得到发展,民主的概念在小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实践。

3.自我的强度

答:自我的强度是指永远处于改变中的一种应付挫折、控制冲动及

合理使用自我防卫机制的能力。一般说,个人年龄、早年经验都会影响

自我的功能。当帮助具有“儿童需要”问题的案主时,就需要评估是在早

年性心理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受过挫折,有过哪些心灵伤创以便帮助案主

增加自我领悟及增强“自我”的功能。

4.回归社会论

答:回归社会理论是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

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院舍式照顾使被照顾者处于不良的同伴关

系和“关护”关系之中,这里所指的不良同伴关系是被照顾者之间的长期

的共同生活、他们之间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互动。“关护”关系是指院舍

中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被照顾者的消极的、冷漠的态度和严格管制

的行为。由于这些互动的刺激,被照顾者的病情可能会加重。于是改变

院舍照顾这种既昂贵效果又不好的福利模式的呼声居于上风,让残疾

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让他们在一般的社会中过

正常的生活成为对老人、残疾人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社区照顾是使残

疾人、老人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5.常人方法论

答:常人方法论的代表人物是加芬克尔,常人方法论所研究的基本

问题,不是传统社会学乐此不疲的那些抽象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问

题,而是普通人看待社会的方式、方法,或者按照加芬克尔的术语,常

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推理实践。

在常人方法论看来,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受过社会学训练的

普通行动者,而他们才是现实社会的真正建构者和诠释者。社会并不需

要社会学家的分析、观察和评论,早已按大多数人的普通观点和方法

论“客观地”、“现实地”存在和运行了。社会学的任务不过是观察日常生

活中早已存在的面目和运作机制,发现“日常实践活动的形式特征”。

6.时间序列分析

答:时间序列设计是对相关设计的扩充,它也是一种交互分类设

计,不过,它的前测和后测包括多个时点,由此组成了一个较长时间序

列的观测值,从这些因变量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发现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和

影响过程。

时间序列设计又称为趋势研究,它一般用于研究较长时期内人们的

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此

外,它还有两个缺点:①它无法断定所假设的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有主

要影响,因为在很长的时期内,会有许多其它因素导致因变量的变化。

②测量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是很困难的,由于趋势研究是要不断地观测

社会发展变化和新的社会现象,它很难利用现有的量表或标准问卷,因

此无法确定测量工具的效度。

7.置信区间

答:置信区间是指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即

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在统计学

中,一个概率样本的置信区间是对这个样本的某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

计。置信区间展现的是这个参数的真实值有一定概率落在测量结果的周

围的程度。置信区间给出的是被测量参数的测量值的可信程度,即前面

所要求的“一定概率”。这个概率被称为置信水平。

8.应答率

答:应答率是指调查对象中能做出回答的人所占的百分数。应答率

低增加调查结果的偏性,为提高应答率,应分析无应答的题目,并予以

补救,尽可能使被调查者回答调查项目。如果仅有75%的被调查者回答

问题,则此调查结果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结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

答:莫拉尔斯和西弗提出了三个能帮助工作者提高工作技巧的主要

方式:

(1)做工作全程记录

记录是发展技巧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在记录工作的过程中,工作

者有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助人过程,反思与案主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详

察使用的技巧和所作的回应是否正确。通过这些,工作者能够了解到什

么类型的技巧有效。

(2)督导

督导涉及机构的行政程序,工作者的工作技巧能通过督导员所输入

的教育元素而得到发展和改造。从这一点来看,个案工作者应有意识地

自觉运用和更积极地看待督导,发展一个好的督导关系,并在督导中获

得技巧的发展。

(3)顾问与咨询

顾问与咨询是指在某一领域有资深经验和知识的专家与个案工作的

新手之间有时间限制、有目标、有契约的一种工作关系。它可以使工作

者在资深专家帮助下增进为案主谋福利的助人过程中使用的技巧。

2.简述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

答: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是:

(1)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

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出现功能失常

或问题,与社会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而人和群体的行为又会影响

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

实现。

社会目标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

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这种工作模式利用小组

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

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小组被看作

是一个统一体,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达致社会变迁,社会责任得到鼓

励,领导能力得到发展,民主的概念在小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实践。

(2)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又称临床模式,小组是一种为治疗个人问题或矫正个人

有问题的行为或态度的手段,治疗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

基础。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在

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的转变。

治疗模式关注的是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其介入的

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为个人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

导,帮助小组成员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

(3)互动模式

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论,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

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

本身。互动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

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小组被看作是

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

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

3.简述社会行动模式的目标及关注问题。

答:社会行动模式的目标及关注问题主要包括:

(1)社会行动模式的目标

①总的目标

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

②任务目标

争取权益及资源的重新分配。通过行动争取利益,获得应得的资

源,改善环境,伸张居民权益,并加强其参与决策的能力。

这个目标通常也是边缘群体的切身需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为贫

困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为残疾人士争取社区康复设施等。

③过程目标

a.提高自我意识:在争取的过程中,让参与者意识到社会的不公

平,了解自己应有的权益,学会争取的技巧。

b.提升社会意识:通过行动的过程,提升参与者自我的社会意

识,改变其无能和无助感,加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c.认识团结的重要性:通过集体行动,使参与的居民感受到团结

的重要性及居民组织的作用;行动过后,继续将他们组织起来,关注其

自身面临的问题。

(2)社会行动模式关注问题

①关注的现象

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与剥削现象。

②关注的人群:

a.经济上最缺乏市场价值的人,如贫困者和失业者;

b.政治上最缺乏自我组织的人,他们参与公共活动不积极,不善

于运用合法途径维护和表达自己的利益;

c.社会上最缺乏选择权利的人,他们在教育和择业上缺乏主动选

择的机会;

d.文化上最受身份歧视的人,他们经常被别人贴上标签。

4.简述“社会赞许性”是什么?在问卷设计时应该怎么处理会引

起“社会赞许性”的题目。

答:社会赞许性的含义以及问卷设计中“社会赞许性”的题目的做法

如下:

(1)社会赞许性的含义

社会赞许性是指某一行为是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大

多数人越喜欢的行为,其社会赞许性也越高。人们一般都有这样的信

念,每个人的行为都想迎合社会的需要。因此,那些合乎社会规范或社

会期望的行为很难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特质。

(2)问卷设计中对“社会赞许性”题目的处理

①在问卷设计中,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即问题的提法和语言不能

使被调查者感到应该填什么,或者感到调查者希望他填什么。这也就是

说,问题的提法不能对回答者产生某种暗示或诱导,应保持中立的提问

方式,使用中性的语言,应尽力避免可能引起“社会赞许性”的题目。

②如果无法避免该类题目,可以换种提问方式或换下题目顺序,又

或者对被调查者再次申明调查的匿名性,降低其主观倾向的影响。

5.为什么分层抽样会提高样本代表性?

答:分层抽样会提高样本代表性的原因主要包括:

(1)分层抽样的含义

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几个子总体(类、

群),每一个子总体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

将它们合在一起,即为总体的样本,称为分层样本。

(2)分层抽样可以提高样本代表性的原因

①当一个总体其内部分层明显时,分层抽样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

的缺点。

由于它是按群体的特征分布从不同层获得尽可能均衡的样本数,使

样本与总体更相似,从而改善了样本的代表性。

②分层抽样可以提高总体参数估计值的精确度。

由于它可以将一个内部差异很大的总体分成一些内部比较相似的子

总体,从每一子总体内抽出一个小样本就能较好地代表总体,因此,在

样本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层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的精确度高;或在同样

的精确度要求下,分层抽样的样本规模较小。

③有些研究不仅要了解总体的情形,而且还要了解某些类别的情

形,分层抽样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因为我们可以将每一类(层)

看作一个总体。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运用优势和复原力观点论述如何进行社区灾后重建。

(1)优势和复原力观点

①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立足于对病态模式的反思和批评。优势视角的概念框架是

基于对缺陷模式的挑战而建构起来的,它的核心概念是围绕洞见到案主

的优势和资源而形成的。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

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

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

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胡应对生活

中的挑战。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全新工作理念,着重于挖掘案

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

问题

②复原力观点

复原力是指个体面对逆境、悲伤、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

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它包括两个因素:内在自我特质

和外在环境。它有接受并挑战现实的能力、在危机时刻寻找生活的真谛

的能力和随机应变想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三个基本特征。

(2)运用优势和复原力观点进行社区灾后重建

①对社区资源进行评估

a.个人资源。

第一,面对压力时所产生的一些诸如思想、能力、特征和动机之类

的东西,这些对于受灾群众在寻找更好的生活时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个人所拥有的经验、天赋。才能、资源和技巧等,对于个人

走出困境,满足自己的需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除了以上个人资源外,还有社区的领袖人物,可以起着上传

下达的中间作用。

b.社区内的资源。

第一,邻里资源;

第二,社区内的政府资源,如安置点内的管委会、居委会等;

第三,安置社区内的配套资源设施。

c.社区外的资源。

第一,社会各界志愿者;

第二,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的社工力量。

②整合各方面资源,安排重建工作

社会工作者通过评估社区内外的资源,整合资源并对资源进行配

置,安排工作,使每份资源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协调各部分工作。

③开展灾后心理辅导

为社区居民开展灾后心理辅导,让居民接受现实,安抚居民情绪,

给他们以信念,发掘居民的优点和长处,为他们选择适合的重建工作,

让他们参与到重建工作中,发挥积极的向上力量,达到助人自助。

④维护社区稳定的环境

社区环境对灾后重建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影响着社区居民的自

我调适,社工应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社区环境,使参与重建的人都能发

挥其优势。

2.论述传统文化中儒家、墨家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的影响。

答:对传统文化中儒家、墨家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的影响的论述如

下:

(1)儒家、墨家的思想

①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其“礼说”和“仁论”出发,

构建了理想的“王道”、“仁政”社会的福利观,成为社会福利史上最具影

响力的思想学派。

儒家主要的福利思想有:

a.重礼与贵仁,“礼”为行为规范和表层结构,“仁”是思想核

心,“义”是价值准绳。

b.惠民与利民,济众助人、均无贫、薄赋敛、使民以时。

c.性善说与仁政学说,建立仁政王道的理想社会,制民恒产,救

济穷弱(救济对象界定)。

d.在社会福利方面,儒家是主张政府积极介入和提倡民问互助互

济(“大同”)的,而且很明显,其目标在于社会控制。

②墨家思想

墨家主要的福利思想有:

a.兼相爱,交相利。“自爱”导致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兼相爱可减

少天下大乱,人间“相爱”与“相利”不可分。

b.利民、惠民、爱民思想。给百姓以实际的“衣食生利”,反对苛

税重役,主张轻徭薄赋,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c.墨家“兼爱”思想的重点是民间的互助互济,是最具“社会性”的

福利思想。

(2)儒家、墨家的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的影响:

①在这些民本、德政思想的影响下,历代政府都以赈灾济困为己

任,并建立起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当时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福

利思想的实践主要是以丰补歉的储粮度荒。种种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在

中国一直延续到近代,儒家的官方干预和民间互助并举的思想基本得到

贯彻,但在不同的朝代或年代间或有不同的偏重。在儒家思想中,所有

的这些福利思想和实践的目的都强调“大一统”,并重在社会控制。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社会福利进行了重新界定,逐渐形成了一

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理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

助、社会福利、优抚保障、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和社会互助6个方面。儒

家、墨家的“相爱”“大同”等思想在这几个方面仍有所体现。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制度有了相应改革,社会福利的发

展也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但无论如何变化,儒家、墨家的以人为本、博

爱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3.论述入户调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答:入户调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包括:

(1)入户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入户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①难以进入调查户内,因为陌生或不了解而不接受访问员。

②被调查户配合程度不高,认为调查与自己关系不大,漠不关心,

防范意识强,不愿透露真实信息。

③访谈过程中主题偏离,调查信息有效度低。

④由于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地位不平等,产生不自然感。

⑤调查员提问方式或问题本身等让受访者难以理解,访谈难以得到

有效答案。

⑥调查员不了解受访者的习惯或习俗,产生尴尬现象。

⑦时间掌控度不好,访谈过早结束或迟迟结束不了。

(2)解决方法

解决入户调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方法包括:

①调查前的准备

a.对于结构式访谈,访问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弄懂统一设计的问

卷及访问手册,了解访问目的、要求、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

办法等。

b.对于无结构式访问,准备访问提纲及相关问题。为了访问的成

功,在准备工作中还要对被访人的社区特征有所了解,拟定实施访问的

程序表,对要做的工作与时间进行安排。

②进入调查

a.在实地访问之前,有必要与调查对象所属的省、市、区、乡等

政府机关或派出所、街道这样的地方机构取得联系,在获得对方的允许

后,才能着手进行访问。有些调查如果能取得当地机关、团体或单位的

支持,并派人参加联合调查,则效果更佳。这时,调查力量可以增大,

并可得到许多便利条件,群众亦容易给予支持。

b.在入户时,首先要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说明来访目的以及为什

么要进行此项研究,请求他的支持与合作。此外,还要告诉被访者,他

是如何被选出来的,根据具体情况有时告诉他是依据科学方法随机抽样

的,无特殊目的,他的回答将给予保密;有时则告诉他是因他在社区和

这次研究中的重要性而特意挑选的。

c.有了利于调查的气氛后,就可以详细说明要调查的内容,提出

第一批问题,因为这时被访者的意识尚未转向问题题目,他必须有一个

预先心理上的酝酿过程,因此开始切忌提出一些大而复杂的问题。经验

证明,开始问题回答顺利能使被访者信心增强,双方互动协调到这时才

可以深入进行访问。

③访问的控制

a.提问控制

第一,题目转换。即从一个题目突然转换到另一个题目的做法。被

访者有时会跑题,这时就需要调查者进行引导性提问。

第二,对问题的追问。当被访者对问题的回答含糊不清时就要进行

追问,以期引导调查对象作更准确更充分的回答。

第三,合适的发问与插话。这是一种访问员根据具体情况对访问过

程灵活处理的方式。

b.表情与动作控制

访问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情与行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从而达

到对访问过程的控制。但在运用表情时要注意防止:

第一,毫无表情。作为被访问者,总是希望自己的话能受到对方的

注意,如果他看到的始终是一张毫无表情的脸,他谈话的兴趣就会降

低。

第二,用表情控制人,即访问员要控制自己的表情。

④结束访问

访谈结束应掌握两个原则:

a.适可而止。即访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2小时为宜。

b.把握住结束谈话的时机。例如有时调查对象仍然很有兴趣,还

有其它重要的话要说,而他自己又要求转换话题时,调查者乘机插话,

就可能圆满结束。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

硕士]考研真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

1.人本治疗模式

2.互动治疗

3.社区发展

4.微观社会工作行政

5.科学环

6.纵观研究

7.非抽样误差

8.内容分析法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

1.简述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

2.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3.简述影响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因素。

4.简述实验方法的思想。

5.简述观察法的类型。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

1.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2.论述社区工作的目标、功能,以及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3.论述调研方案设计的过程步骤,以及每个部分的内容。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

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

1.人本治疗模式

答:人本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的个案工作

模式,其理论分析模式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非指导性治疗阶

段、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的条件阶段和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①人本治疗模式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治疗

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其主要的理论假设包括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求助者

的主观经验世界、自我概念以及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失调等。

②人本治疗模式不注重工作者的具体辅导技巧,而以创造和谐、接

纳和真诚的合作辅导关系为中心。罗杰斯认为工作者在辅导过程中不是

治疗求助者的问题,而是关注求助者本身的发展;工作者不应以专家身

份自居,而需要协助求助者,帮助求助者开发其内在的资源,促进求助

者逐渐成熟。因此,人本治疗模式的辅导技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

工作者的品格和态度;注重个案辅导关系;注重个案辅导过程;注重非

指导性影响技巧。

2.互动治疗

答:互动模式又称互惠模式,这个模式的主张者是施瓦茨,他认为

在助人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域理论,互动和沟通理论也

对此模式有影响。它主要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

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同时它也关注小组成员

彼此的沟通和互动。

②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

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

放。小组的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通过这样的互相影响,个人和社

会的功能都将得到增强。小组工作的目标可能是预防性的、补充性的和

复原性的。小组通过成员的交谈和讨论来决定它的具体目标。

3.社区发展

答:社区发展是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

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

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的

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确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

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

4.微观社会工作行政

答:微观社会工作行政是指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

的行政活动。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

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

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

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

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

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

畴。

5.科学环

答:科学环是指社会学家华莱士1971年提出的社会研究的逻辑模

型。

①在这一模型中,华莱士用方框表示五个知识部分:理论、假设、

经验观察、经验概括、被检验过的假设。用椭圆表示研究各阶段中使用

的六套方法:逻辑演绎方法;操作方法,它包括研究设计,概念的具体

化和操作化,测量方法、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等等;量度、测定与分析

方法,指观察的记录、资料的整理、分类、评定、统计及分析的方法;

检验假设的方法,如统计检验;逻辑推论方法,如统计推论;建立概

念、命题和理论的方法。

②各个知识部分通过各种方法转换为其它形式。箭头表示知识形式

转换的阶段。中心线的右边是理论演绎的过程,即把理论应用到现实

中,在这一过程中是运用演绎法。中心线的左边是理论建构的过程,它

首先是运用归纳法由经验观察概括出研究结论,然后再上升到抽象的概

念和理论。在横剖线的上方属于理论研究,它们处于抽象层次。横剖线

的下方则属于经验研究。

③这一模型是对社会研究中各种逻辑过程的概括,它表明了科学研

究是从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这样一个周而复

始,无限循环的过程。它的优点在于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研究工作可

从任何一点开始。具体的研究工作只是整个科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许多

研究往往只包括其中一个或几个阶段。

6.纵贯研究

答:纵贯研究是指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

象。纵贯研究包括三种类型:①趋势研究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

生的变化进行研究。例如,每隔一年或半年就调查一次人们对政治改革

的态度。②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

发生的变化的研究。③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

的变化的研究。纵贯研究的特点在于,它能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

较不同时期的变化,此外,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因此容易作

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但纵贯研究的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型

的比较。

7.非抽样误差

答:非抽样误差是指除抽样误差外,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引起的误

差。非抽样误差存在于各种抽样和调查中,而且不能通过增大样本量而

得到控制。非抽样误差的类型可分为:①从抽样调查的环节来看,可分

为:调查设计过程中引起的误差;调查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数据汇

总和处理过程中引起的误差。②按非抽样误差的来源、性质和处理方法

不同,可分为: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

8.内容分析法

答:内容分析是指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

统的和定量的描述的一种研究技术。“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意味

着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决定的计划,采

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而“定量的”描述则说明内容分

析方法的基本性质。它意味着,在内容分析中,其主要目标通常是决定

内容中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

等。此外,还对这些定量的结果进行分析。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

1.简述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

答:社会工作理论中将社会小组工作一般技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

面:

(1)建立关系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与成员

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促进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2)观察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能够灵敏、细致地观察和判断个

人、小组所面临的环境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确定适合的小组目标和解

决问题的方案。

(3)组织和介入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能够组成小组,介入小组出

现的问题、冲突、突发事件等,把握和推进小组工作进程,在目标实现

后结束小组。

(4)领导的技巧。小组工作者有时是以小组领导的角色出现的,因

而要适当地运用专业技能与权威,主导和推进小组的进程。

(5)沟通的技巧。小组工作者是促进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桥梁,

自身要与成员沟通,也要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并且与小组外部的环

境,如机构、社区、人员等进行沟通。

(6)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小组成员自己设计了各种活动方案,小

组工作者要愉快地投入其中。

(7)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为实现小组的目标,小组工作者要善于

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的、机构的、新闻媒体的以及社区的资

源。

(8)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给小组各种的活动订立指

标,并做出评估。

2.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答: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

度中的服务发送或传递体系。通常来说,社会福利作为一个改善公民的

社会功能与减轻人类痛苦的资源和服务体系,包括社会行政系统与社会

服务体系。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重要的实施社会助

人的行动系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水平在很

大程度上体现了其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或成熟的程度。

(1)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①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最早是从民间慈善事业

发展而来,它的发展和演进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发挥着解决不同层

面社会问题、改善人的社会功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服务的组织、传递与评估等都需要

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来完成,从而保证社会服务本身的效率与公

平。社会工作是同社会福利系统联结最紧密的专业,它通过受过专业训

练的社会工作者来推行各种各样的助人服务。作为一门专业和特定职

业,社会工作可以有效地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有效联结,在需要和服务

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促成政府和各种专业组织对社会问题的有效干预。

③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方面:

a.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

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中解

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

b.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

残疾人等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

象。

c.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

成,而这一行动必须以专业实践来达到,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

d.社会是不断变迁与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做出

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社会福利模式下运作的一门助人专业,它深受

社会福利制度理念、政策和组织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各国社

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

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普惠主义模式、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和混合福利

模式。

①在普惠主义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

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

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

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

②在实行剩余主义福利模式的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比较发

达,专业服务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简述影响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因素。

答:影响社会行政体制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

平、福利资源募集方式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等。

(1)国家政治制度

最早提出“福利体制”概念的丹麦社会福利研究专家艾斯平一安德森

在解释不同福利体制差异的原因时,提到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阶

级动员的性质(尤其是工人阶级),阶级政治联盟的结构,福利国家体制

制度化的历史传承。这三个因素的核心就是阶级结构,正是阶级结构的

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福利体制类型。

(2)经济发展水平

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形式和社会福利待遇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

水平有关。

(3)福利资源募集方式

当前各国政府为谋求有效推动社会行政,以实现社会福利的目标,

对于筹集经费无不全力以赴。其来源有四种:

①政府按年度编列财政预算;

②政府为举办某种社会福利事业而开征特别税,专款专用;

③政府拨付特定税收的全部或部分,作为社会福利基金,专款专

用;

④政府制定有效办法奖励国内民间机构团体及热心人士的捐赠,并

建立志愿服务完整体制,有效结合民间力量配合政府推广社会服务。上

述不同的福利资源募集方式对一国福利体制也会产生影响。

(4)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社会服务即社会工作就与政府的社会政策有着

直接和密切的联系。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组织的社会服务一般是在政府的社会政策框架内进行的;

②社会福利服务活动是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

③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政策的“检验器”;

④社会工作的效果有可能反过来成为推动社会政策改进的力量。

4.简述实验方法的思想。

答:实验方法的思想主要有:

(1)首先以一个理论假设为起点,这个假设是一种因果关系的陈

述,它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

(2)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实验开始时对因变量(y)进行测试(即前测);

②引入自变量(x),让它发挥作用或影响;

③在实验结束前再测量因变量(即后测);

④比较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值就可以检验假设。如果没有差异,就说

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影响,从而推翻假设。如果有差异,则可证实原

假设,即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

(3)为了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通常将受试者分为两个组:实验组

与控制组。这两个组是随机选派的,它们的所有特征和条件都相同,只

不过在实验中,实验组受到自变量的影响;而控制组则未受到这种影

响。分两个组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要考察自变量X引起的变化E。因为即

使不引入自变量,由于某些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后(几小

时、几天或一年)后测的数值也肯定不会与前测的数值相等。外部因素

的影响由u表示。实验组所受的影响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

是由于外部的因素,另一部分是由于新引入的自变量,即de=U+E。由

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构成是采取随机分派的原则进行的,因此实验组所

受到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与控制组所受的影响相等(即都等于u)。这

样,实验组真正受到的自变量的影响E应该为:E=de—U=de—dc。

5.简述观察法的类型。

答:总的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观察的方式进行分

类:

(1)从观察的场所来看,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两大

类。

①实验室观察通常在具有单向透镜、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的实验

室中进行。有时,这种“实验室”也可以是某些自然场所,如教室。但这

些自然的场所事前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控制,比如预先设置某些观察工

具,规定好观察的程序和内容等等。总之,要使它尽可能接近实验室的

条件。

②实地观察则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即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进

行的观察。这种观察不需要(实际上也不可能)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

行控制,而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对实际所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

(2)从观察者的角色来看,观察法可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

类。

①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置身于所观察的现象之外,“冷眼旁观”研

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比如,实验室观察就是典型的局外观察,在实地

观察中,有些也是以局外观察的形式进行的。

②参与观察则是指观察者亲自投身到所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

中去,在自身成为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一员的同时所进行的观察。比

如到工厂和农村,边参加实际劳动边进行观察。当然,根据观察者在参

与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参与观察中还有不同的形式。

(3)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可把观察法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

观察两大类。

①结构式观察往往事先要对观察的范畴详细分类,对各项内容的观

察和记录方法逐一规定。因此,结构式观察常将注意力集中到若干具体

的、明确的、许多还是可以计数的行为和特征上。这样,结构式观察的

结果通常可以像问卷调查的结果那样进行定量的处理和分析。

②在非结构式观察中,研究人员事先并不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和

特征,在观察过程中也不只是期待这种行为的出现。他们只是当行为发

生时进行全面的观察并记录下来。因此,非结构式观察的资料通常不能

像结构式观察所得资料那样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处理,它通常只能从定性

角度用来描述所研究的对象和行为。

(4)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又可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

大类。

①直接观察即对那些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人们的行为所进行

的观察。即研究者当时亲眼目睹人们的行为举止,目睹正在发生的各种

事件和过程。

②间接观察的对象通常不是正在活动着的人们,不是人们当时的行

为和表现,也不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和活动,而主要是人们行为以后、事

件发生以后所留下的各种痕迹。比如通过观察不同的展览会的地板的磨

损程度,可以比较哪个展览会更受欢迎。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

1.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答: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虽然专业社会工作最初产生于西方,但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

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2)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许多

有关社会福利的思想。

①《礼记·礼运大同篇》记述了孔子提出的社会福利主张:“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能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也,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同。”短短数语就道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它希望能超越一家一户,在

经济上互助互利,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正当合

理的生存,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幼而壮而老,从男到

女,到鳏寡孤独废疾者,都能生活下去,都过着没有欺诈,没有盗窃的

安宁的社会生活。这一大同思想对我国后来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实践有着

极大的影响。徐震认为,大同思想不但已将理想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

亦为我国立国建国之最高准绳,近世福利思想,并未能越其境界,其中

提及“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数

句,对我国早期的福利措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我国古代福利思想的

代表,同时也就是现代所实施的主要社会福利措施。

②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他提出了“仁政”的政治

主张,为了实现这种“仁政”,孟子提出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以德服

人,而不是以力服人。孟子的这种“仁政”思想无疑是孔子思想的延续,

同样对我国后世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实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③墨子是一位富于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他在揭露和批判当时不合理

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要使广大人民能够生存,能够活下去,进而提

出和平康乐的理想社会图景。墨子的理想社会是和平、非攻的社会,

是“兼相爱”的社会,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

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的理想社会还是康乐的社会,交相利的

社会,除了维持最低的生活条件外,更需要人民之间的互助协作,亦即

交相利。虽然墨子的这些思想是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中引发出来的,但

无疑是建设性的,对我国后来社会福利思想及实践的影响同样不可低

估。

可以说,包括孔子、孟子和墨子在内的许多古代思想家为我们留下

了丰富的思想遗产,而这些思想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古代的社会

福利措施。

(3)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

①保息六政

a.我国的救贫措施,在殷周时代已趋于完备。《周礼》记载大司

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赈穷,四曰恤贫,五曰

宽疾,六曰安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保护儿童,赡养老人,扶助穷

人,社会救助,医疗保健,社会安全。

b.周代还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微宫室,二曰族坟墓,三曰联兄

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住

宅修建和精神伦理建设。福利的真义应是物质与精神兼有,整体与个体

兼顾,政府与民众并举,为使民众能够生得其所,活得愉快,死得安

详,不仅要慈幼、养老,而且还要赈穷、恤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