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_第1页
语文新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_第2页
语文新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_第3页
语文新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_第4页
语文新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1.通假字(1)然尚恨有阙者同“缺”,缺陷,遗漏。(2)此矢所以志也同“识”,标志,标识。(3)嵩常在围中同“尝”,曾经。2.古今异义(1)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古义:两个词,成,成就、达成;功,功业。今义:①获得预期的结果(跟失败相对);②指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2)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古义:深知,深入了解。今义:①把事项告诉人知道。②通知事项的文书或口信。(3)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古义:计算着日子,知道死期已近。今义:几天。(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古义:从,跟从;而,表顺承的连词。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5)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古义:而,而且、并且,表递进;且,将要。今义:递进关系连词。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6)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古义:从,跟从;事,做事。今义:①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②(按某种办法)处理。(7)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古义:到处。今义:表推测,副词。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8)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古义:感动,激动。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9)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古义:时,当时;尚,还。今义:①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②合于时尚。(10)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古义:读过的书籍。今义:①看着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②指学习功课。③指上学。(11)巡就戮时,颜色不乱。古义:脸色,面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3.一词多义(1)穷eq\b\lc\{\rc\(\a\vs4\al\co1(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困顿,绝望,欲穷其林:走到……尽头))(2)虽eq\b\lc\{\rc\(\a\vs4\al\co1(云虽欲独食:纵然,则虽欲长侍足下:虽然))(3)卒eq\b\lc\{\rc\(\a\vs4\al\co1(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副词,最终,以千百就尽之卒:名词,士兵))(4)少eq\b\lc\{\rc\(\a\vs4\al\co1(少依于巡:小时候,则其至又加少矣:少,跟“多”相对))(5)于eq\b\lc\{\rc\(\a\vs4\al\co1(月日后于巡:介词,比,有于嵩者,少依于巡:介词,引出后面的“巡”,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介词,在))(6)以eq\b\lc\{\rc\(\a\vs4\al\co1(必以其言为信:介词,把,以千百就尽之卒:介词,凭借,因乱抽他帙以试:连词,来))4.词类活用(1)翰以文章自名:名词作动词,称。(2)贼以刃胁降巡:使动用法,使……降服。(3)屡道于两府间:名词作动词,取道。(4)操纸立书:名词作动词,书写。5.文言句式(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2)何为久读此: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前置。(3)为所杀:“为所”,固定句式,表被动。6.翻译下列句子(1)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译文:人在将死之前,他的内脏一定有先得病的地方。(2)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译文: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吃完,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计算日子而知道自己的死期。(3)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译文:当其危难之时,抛弃所守的城池而逃跑求生的人,绝不是少数;掌握着强大的兵力而见死不救的人,睢阳城四周都是。(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译文:(他们)坚守一座睢阳城等于捍卫了整个天下,他们凭借越来越少的士兵,抗击百万一天比一天强大的敌人。一、结构图解《张中丞传》后叙eq\b\lc\{\rc\(\a\vs4\al\co1(\b\lc\\rc\}(\a\vs4\al\co1(一、引子:评李翰传文,讲立传缘由,二、为许远辩诬,三、为睢阳之战辩护))议论,\b\lc\\rc\}(\a\vs4\al\co1(四、南霁云乞师,就义,五、补叙张巡、许远、于嵩轶事))叙事))二、中心主旨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为国为民抗击安史叛军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人民安危,嫉贤妒能,拥兵谋私的军阀,驳斥了那些小人造谣中伤的流言蜚语,抒发了自己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补叙了轶事,澄清了事实,伸张了正义。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请划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部分(第一段)是引子,借评论李翰的《张巡传》,交代本文写作的缘起。第二部分(二、三段)为许远辩诬,展示许远宽厚磊落的人格品性。(议论为主)第三部分(四、五段)展开对英雄人物南霁云和张巡的轶事的描写。(叙事为主)2.课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概括出各自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张巡——具有从容镇定的气度、视死如归的品质、博闻强记的禀赋。许远——具有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忠贞不畏死的崇高品质。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贺兰进明——善妒、自私、爱才。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然尚恨有阙者B.此所以志也C.远虽材若不及巡者D.嵩常在围中答案C解析A项“阙”同“缺”。B项“志”同“识”。C项“常”同“尝”。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B.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C.其老人往往说巡、远之事D.翰以文章自名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古今异义词。3.下列句子中,句式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不可为不义屈B.何为久读此C.所欲忠者,国与主耳D.疑畏死而辞服于贼答案B解析A项“为”是被动词,是被动句。B项“何为”即“为何”,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6题。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于嵩者,少依于巡依:跟着、随着B.贼缚巡等数十人坐缚:捆绑C.巡怒,须髯辄张辄:就D.吾于书读不过三遍三:约数,多答案D解析三:确数,三。5.下列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月日后于巡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B.呼巡为兄为文章,操纸笔立书C.好学无所不读因诵嵩所读书D.以为巡偶熟此卷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答案C解析A项介词,比;介词,在。B项动词,是;动词,写。C项“所”字短语。D项认为;同“而”,表修饰。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嵩从小就追随张巡,并曾和他一起处在叛军的包围中。B.张巡平时不常读书,但记忆力过人,过目不忘,令于嵩赞叹。C.许远相貌慈善,宽厚待人,与张巡同年生,死时视死如归,镇定自若。D.于嵩在亳、宋的田产被人抢夺占有,他将到州里诉讼,被人杀害在亳、宋间。答案C解析“死时视死如归,镇定自若”是写张巡的。文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梓人传(节选)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B.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C.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D.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答案B解析“怒而退之”是“不胜任者”的谓语,“盈尺而曲尽其制”不能断开。原文标点为: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大官的住宅。指古代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也通称上等房屋为“第”。B.“栋宇”,房屋的正中和四垂,泛指房屋。后来也比喻在组织或群体中起中坚作用的关键人物。C.“京兆尹”,中国古代的官名。封建社会,官位官职等级分明,称谓不同,“京兆尹”泛指地方官吏。D.“上栋”,即“上梁”之意。古代盖完房屋后,在上梁要写上修建房屋的主要头领的姓名。答案C解析“京兆尹”指京官三辅(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此话说明梓人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中的“笑”字,说明作者看不起梓人,有讥笑嘲讽之意。C.作者在叙写梓人的事迹时,先抑后扬,逐层展开,因而具有曲折深细的特点。D.“余圜视大骇”,一个“骇”字写出了梓人的妄自尊大。答案C解析A项是作者在不了解梓人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B项在文中没有依据。D项“骇”字写出了梓人技艺的高明非凡。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舍我,众莫能就一宇。译文:如果没有我,他们连一间房子也造不成。(2)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译文:我觉得非常好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什么本领而只知道贪钱爱财的人。(3)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译文:一会儿众工匠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眼色。参考译文裴封叔的住宅,在京城光德里。一天,有一个木匠敲门求见,希望裴家给他间空屋居住,他将以做工来报偿。他所从事职业的工具只有量尺寸的寻引、画方圆的规矩和弹墨线的墨斗等,家中不备磨刀石和刀斧之类的用具。问他会干什么活,他说:“我擅长测算材料,根据房子的规模、高深,选用各类圆方得体、长短合适的木料,指挥工匠们干活。如果没有我,他们连一间房子也造不成。所以到官府里干活,我所得到的工资等于一般木匠的三倍;给私人干活,我拿的工价要占众人工资的一大半。”有一天,我走进他的卧室,见他的床缺了一条腿,他却不会修理,他说:“我打算请别的木匠来修。”我觉得非常好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什么本领而只知道贪钱爱财的人。后来,京兆尹要修理官署,我到过那里。见那儿已堆放着许多建筑材料,聚集了许多工匠。他们有的手握斧子,有的拿刀操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那木匠左手拿着引绳,右手拿着一根木杖,站在中间。他测量好栋梁的长短大小,又看准木料是否能用,然后挥起木杖说:“用斧子!”那拿斧的工匠立刻奔向右边;他回过头指着另一段木料说:“用锯子!”那拿锯的工匠立刻奔向左边。一会儿众工匠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眼色,等他的号令行事,没有一个敢自作主张的。有些不能胜任的工匠,被他怒喝退在一旁,也不敢恼恨抱怨。他又在墙上画了房子的图样,虽然只有一尺见方却全面周详,根据图上缩小的尺寸比例而造出的高楼大厦,竟完全合乎设计而不增减分毫。房子造成后,他在大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这某某就是他的姓名,而凡是执斧锯操作的众工匠的名字却一个也不写上。我在房子周围审视一番以后不禁大吃一惊,这才知道这木匠的技艺确实非常高明。(2018·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答案C解析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根据语法特征断句。解答此类题,可对比各选项的不同之处,用排除法。“芝坐爽下狱”意思是“鲁芝也受到曹爽牵连而被关入监牢”,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和D项。“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是对称句式,中间要断开,排除B项。故选C项。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答案C解析C项践:踩,践踏。阼: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践阼”指古代帝王即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答案B解析B项“蜀地饱受侵扰”错误,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译文: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解析(1)以:凭借。率:率领。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履正:行为端正。素:一向,平素。“为”后省略“之”。作:建造。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鲁芝家族)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谋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专心研究经史典籍。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郭淮)将他举荐为孝廉,并提升为郎中。其后,(鲁芝)担任骑都尉、参军事、兼任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鲁芝)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