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甲骨文字“宰”,字从宀,从辛,最初意为家庭内从事执役的奴隶罪人,负责王室贵族的饮食、车服等杂役,由此引申出主管、主持等意。到了西周时期“宰”地位不断提高,逐步成为百官之长,例如周公曾任大宰。这一变化反映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等级制度日益崩坏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家和国具有共通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宰”字的身份变化,从贵族的家内奴隶,内臣,演变为国家高级官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方面的共通性,即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征,故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礼乐等级制度,B项中“崩坏”表述错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没有确立官僚政治体制,官僚政治体制在秦朝时期建立,排除C。2.“(汉惠帝时)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同时,“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于是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繁荣景象出现的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B.重商主义政策的实行C.抑商政策的放宽 D.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复驰商贾之律”“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说明抑商政策松动,于是出现“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即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故选C,排除A;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重视商业发展,鼓励出口等,而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说明此时的抑商政策侧重于抑制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D。3.晁福林认为:“在先秦时期,(他)对于宇宙本原及其运动规律的思考最为深刻,他对于以贵柔为核心的辩证法的阐述,开辟了我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纪元。”材料中的“他”在政治方面主张A.以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无为而治 D.选贤任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先秦时期”“对于宇宙本原及其运动规律思考”“辩证法”,结合所学可知,老子主张世界的本源是道,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还主张无为而治,故选C;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墨家主张选贤任能,排除ABD。4.美国学者钱存训认为“到公元3或4世纪时,书法已成为一种自觉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这是建立在“平滑和有吸收力的书写表面”基础之上的。由此可知,书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A.开始于盛唐时期 B.得益于造纸技术进步C.归功于印刷技术的进步 D.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直接推动力【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3或4世纪”属于我国的汉代,此时期造纸术已经发明。材料“平滑和有吸收力的书写表面”是指一种纸,有利于书写,根据“这是建立在‘平滑和有吸收力的书写表面’基础之上的”可知,书法成为一门艺术与造纸术的发明密不可分,故B正确;魏晋时期书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排除A;印刷术出现于隋唐以后,排除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魏晋时期书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故D项中“直接推动”表述错误,排除。5.元朝廷若直接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控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情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控制,就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了。由材料可知A.元朝为控制边远地区而实行行省制度B.行省制的实行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C.行省制便于朝廷有效控制全国税收D.路、府之下设置行省是元朝的一大创举【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在行省建立之前收税比较难,利用行省进行收税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说明行省制度的设立便于中央控制地方的税收,故C正确;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排除A;行省设置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排除B;行省是路、府之上的行政区划层级,排除D。6.明朝仇英所绘《南都繁会图》描绘了明朝晚期南京城市商业兴盛的场面,堪称明朝版的《清明上河图》。下列有可能在如图中出现的场景是A.出售珐琅彩的瓷器行 B.市中为表演京剧专设的戏台C.徽商居住的会馆 D.张贴日中为市的的交易规定【答案】C【解析】【详解】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明朝晚期会出现会馆,故C正确;珐琅彩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排除A;京剧是清朝时期出现的戏剧形式,排除B;宋朝时期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排除D。7.1862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致上海道台的信函中称:“历年以来,本领事馆与贵官廨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上述材料表明A.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 B.上海即将被开放为通商口岸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答案】A【解析】【详解】租界是英国在中国境内租借的地区,“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说明英国在租界内要获得行政管理权,显然租界成了“国中之国”,故A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已经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排除B;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8.“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对以上材料的论述理解正确的是A.农民战争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唯一动力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的实践证实了这种观点C.材料观点体现了革命史观D.农民阶级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等信息可知,毛泽东强调了农民起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运用了阶级斗争的史观,即革命史观,故选C;A项中“唯一动力”表述错误,排除;洋务运动不属于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排除B;在近代社会、现代社会,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排除D。9.10日,《汉口日报》曾以《革命机关之暴露·炸弹与革命宣传品已被查获·楚望台军械库被革命党占领》为题,报道了发生在本地的一起革命事件。该革命事件的意义是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C.是中共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是对武昌起义的描述,武昌起义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这次革命后成立了南京临时国民政府,临时政府采取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正确;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A排除;南昌起义是中共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C排除;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排除。故选B。10.下表反映了1895—1910年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时间厂名创办人资本关系1897年苏州苏纶纱厂陆润庠(国子监祭酒)苏州商务局筹款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张謇(翰林院编修)领用官机,征集商人资本1905年无锡振新纱厂荣宗敬(钱庄主)张石君(洋行买办)1910年上海公益纱厂祝大椿(怡和买办)后改制为中英合资A.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国人的办厂热情B.创办者皆为儒学士大夫出身C.这一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占据主导【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伴随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C正确;此时临时政府还未成立,A排除;民族资本家祝大椿是买办出身,B排除;此时仍然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排除。故选C。11.1937年8月22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8军少将旅长的蔡炳炎从常州奔赴前线前,写信给妻子:“殊不知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此时A.淞沪会战激战正酣,中国军队在上海奋力抗战B.日军攻陷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屠杀C.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军队远赴缅甸作战D.日本正筹备全面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年8月22日”、“国民革命军第18军少将旅长蔡炳炎从常州奔赴前线”可以判断出当时淞沪会战激战正酣,中国军队在上海奋力抗战,A正确;日军攻陷南京是在1937年12月,B排除;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在1942年,C排除;日本正在筹备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D排除。故选A。12.毛泽东在1949年11月发表的《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中说:“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此外,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该指示A.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B.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C.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D.是新时期基层民主的发展的有力保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可知材料认为应从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选拔并任用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这样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排除A项;1947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排除C项;题干与发扬基层民主政治无关,且此时中国处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并非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B。13.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对材料中“规定”理解正确的是A.“规定”旨在变革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目的是建立高度公有化的人民公社C.“规定”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是对工农业生产中急躁冒进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于是我国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材料中的政策符合国民经济调整的措施,故D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出现于1958年,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排除C项。故选D。14.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先后发表过五次《告台湾同胞书》,(下表)据此可知次序时间内容摘录11950年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台湾人民)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共同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21958年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31958年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41958年其他一切地区的军事目标,逢双日都不开炮,炮战一律于单日行之……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有一天甩掉美国人那只钳制魔手,派出代表,举行和谈。5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希望台湾当局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A.中美关系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B.和平统一方针一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式C.一国两制方针的正式提出是策略转变的原因D.武力解放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策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五次《告台湾同胞书》内容均涉及到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不论从中美关系对立还是到中美关系缓和,在台湾问题上均体现了我国对武力或和平方式统一台湾的愿望,故A项符合题意;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倡导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排除B项;解决台湾问题策略转变的原因在于中美关系与自身国家实力,“一国两制”为统一台湾提供了可能性,排除C项;我国并不完全坚持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排除D项。故选A。15.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办法”主要是指A.平分土地,国民共享,消灭私有制 B.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C.社会革命,共同富裕,打击资本家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他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故D项正确;孙中山并不主张消灭土地私有制度,排除A项;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属于太平天国的土地纲领,排除B项;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代表,其政策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排除C项。故选D。16.读《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三次建交高峰解读正确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49年第一次建交高潮形成的主要原因B.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建交是重要推动因素C.第三次建交高潮出现时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D.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都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建交高潮处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此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于1953年中印会谈期间,排除A项;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原因在于中国重返联合国及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始于1979年,排除B项;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80年经济特区设立,排除D项。故选C。17.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神舟一号”首飞,2003年“神舟五号”圆了国人首个飞天梦,2008年“神舟七号”让中国人迈步太空,2016年“神舟十一号”刷新了中国人在太空生存的纪录。下列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A.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提高是航天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B.1999年“神舟一号”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C.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D.航天事业发展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4年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故B项表述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航天事业得以长足发展并跻身世界前列,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民族自信大大提升,故ACD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8.“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英国政府的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打击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北美殖民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航海条例》内容的准确理解。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英国在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了荷兰控制世界的时代,A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打击了荷兰的海上霸权,B符合题意;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C不合题意;D北美殖民地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航海条例》内容19.英美两国在金融、科技、艺术等领域均有紧密合作,英国将英美关系定为英国的“最重要的国家关系”,美国也将英国视为美国最重要,最持久的伙伴。下列关于英美两国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在决定对英政策方面不受制约B.拥有战时独裁大权的英国国王是决定两国关系走向的关键人物C.二战结束前后在国际货币问题上两国有过竞争D.二战后美英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了欧洲的分裂【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实力上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头号强国,并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中心,冲击了传统英镑体系,英国力图维持英镑体系,但最终失败,故C项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总统行政权受到司法与立法权的制约,排除A项;国家利益决定两国国家关系的发展,而非关键人物,排除B项;战后建立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排除D项。故选C。20.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有些经济学者就提议实行财政扩张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公共工程,甚至不惜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曾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说明罗斯福A.一直不赞成干预经济的做法 B.当时未理解该提议的积极意义C.出任总统时美国经济高度繁荣 D.出任总统前已总结出完整的干预经济理论【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和认识。据题干可知,担任总统之前,罗斯福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公共工程”的提议并不理解,甚至反对,当时并未理解其积极作用,故B项说法正确;罗斯福就任总统之后,积极实行干预政策,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罗斯福出任总统时美国的经济已经陷入困境,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题中材料反映当时罗斯福不同意干预理论,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21.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反映了苏俄农民对政府剥夺土地所有权的强烈抗议②反映了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不满③该政策为苏俄政权的巩固提供了物质保障④小说中描述的情景纯属虚构,苏俄历史上并未出现此种现象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据材料可知,土地仍然是农民的,故①说法错误;农民对政府的做法是不满的,原因是余粮收集制,故②说法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③说法正确;题中的现象是真实存在过的,故④说法错误;根据选项设置,故A项正确;B项中多了①,排除;C项中多了④,缺少③,排除;D项多了①、④,排除。22.1870年,洛克菲勒组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资金100万美元。他勾结铁路部门控制运价,打击竞争对手。美孚公司发展很快,1880年,它提炼的石油占全美的95%。1882年,美孚石油托拉斯成立。它掌握了14家公司所有权,控制着26家公司的多数股票,垄断了美国石油工业。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的发展体现了A.蒸汽时代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 B.大萧条期间企业盲目扩大生产C.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为19世纪末期,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材料中是美孚石油公司的发展状况,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导致的垄断组织产生的体现,这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故D项符合题意;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此时不是经济的大萧条期间,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3.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A.康德——建立以社会契约思想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B.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C.孟德斯鸠——反对君主制,主张建立总统制共和制政体D.卢梭——提出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选B;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故A错误;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C错误;马克思提出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错误。24.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A.推动关贸总协定成为常设性国际组织B.彻底消除国际贸易的不平等的状况C.保障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的最大受益者D.减少贸易壁垒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可知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之间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贸易自由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故选D;关贸总协定一直没有成为常设性国际组织,A错误;“彻底消除”过于绝对化,国际贸易的不平等不会彻底消除,B错误;关贸总协定是调整和规范缔约国的关税水平和贸易关系,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对待,C错误。25.《苦难的历程》三部曲,是俄国大文学家阿.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描写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俄国的社会生活,著作反映了沙皇政府的腐败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再现了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等重大事件中的场景。下列与《苦难的历程》属于同一风格的是A.《等待戈多》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格尔尼卡》 D.《巴黎圣母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苦难的历程》属于现实主义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绘画,符合题意,故选B;《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作品,A错误;《格尔尼卡》是立体画派,C错误;《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作品,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26.国家结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帝国建立了单一制的郡县制统治,但是实际上,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分突出。材料二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郡县制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2)根据根据二,指出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变化(3)根据根据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哪些措施使“使汉帝国走向强盛”?(4)除了观念和传统之外,治国主导思想的不同也对国家结构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汉武帝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变化。【答案】(1)挑战:旧国家观念的存在;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保守势力的阻挠;文化地域性差异。(2)从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到郡县制逐步成为国家结构的主体(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秦:法家思想;汉初:道家思想;汉武帝时期:独尊儒学(儒学成为正统)【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可知旧国家观念的存在;根据材料“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可知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保守势力的阻挠;根据材料一“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分突出。”可知文化地域性差异。(2)根据材料二“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可知从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逐步过渡到郡县制成为国家结构的主体。(3)根据材料三“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结合所学从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回答。(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治国思想为法家思想;汉初治国思想为道家思想;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思想是独尊儒学。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美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其海上贸易可谓全球化了。如1758~1767年的10年间,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而1828~1837年的10年间增至784864050(两)。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但对外贸易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1764年,欧美诸国对华海上贸易总值为白银5545847两,1805年达23517102两,40年间增长了3.2倍,中国对外贸易常处于出超地位。——摘编自易能武《明清时期中西对外贸易比较》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材料三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由97.5亿美元增加到12180.1亿美元,进口额由108.9亿美元增加到9558.2亿美元;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7.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8.1%,进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6.7%,尤其是2001年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摘编自李坤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答案】(1)贸易特征:数量大、范围广,对外贸易空前发展;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中外贸易中,中国居主导地位,以出超为主;以朝贡贸易为主。(2)特点: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动性增强;贸易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成因: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3)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体制进一步发展和世贸组织的保障。【解析】【详解】根据“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美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但对外贸易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常处于出超地位”等内容可从贸易数量、范围、政策、贸易中的地位和贸易方式等方面总结特征。(2)根据“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等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主要从中国卷入世界市场、被动性增强、贸易扩大、贸易的内容等方面总结。成因结合所学从中英两国的经济特点以及中国市场逐渐开放等角度进行总结。(3)综合材料三中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主要与中国改革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贸易体制发展以及世贸组织的保障有关。28.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四始于1915年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尽管在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上存在弱点,但是,如果没有它对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孔学的批判,人们就不能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就不能为以后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准备适合的土壤。请回答:(1)“中体西用”是近代哪一派别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能被改革派和保守派接受的理由。(2)材料二是近代那一派别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政治上的主张。(3)材料三中“民为贵,君为轻”是先秦时期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主张的“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在近代中国的哪部法律文件中得以体现?(4)根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产生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答案】(1)洋务派;改革派:有利于学习西方科技,有利于减轻兴办洋务的阻力(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保守派:维护了封建伦理纲常。(2)维新派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3)孟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解析】【详解】(1)派别:根据所学可知“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理由:改革派:从改革派的角度看主要利用“中体”为源来宣传“西用”即有利于学习西方科技,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保守派:保守派看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