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2020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2页
2020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3页
2020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4页
2020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题1.影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播放视频激趣引入,进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2)认识到什么是光源。(3)探究在光的照射下影子形成的条件。(4)通过影子游戏,验证光和影的关系。2、过程和方法采用实验法证明自己的观点。3、价值观与情感态度(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有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点探究影子的形成的条件教学难点怎样使影子发生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学法指导(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约10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师生活动复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语课件展示: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2、找找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影子?3、课件展示影子图片,提问:从图片中,你有什么问题?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板书课题:影子)【设计意图:播放课件,观赏导入首先,利用三年级的学生对直观事物感兴趣这个特点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再次感知影子的魅力。让学生进入探究和影子间关系的学习状态,同时从中培养学生对影子形成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学生实验,验证猜想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口答猜想结果,教师随机板书。教学过程谈话:这是我们的猜想结果。学习科学,不仅要大胆猜想,更重要的是动手验证。下面,我们就用准备的材料进行影子形成的实1、交流运水中注意问题谈话:关闭手电筒,纸屏上还会出现橡皮的影子吗?预设1:不能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实验得出结论吧。交流:不能出现影子。2、拿走橡皮纸屏上会呈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实验验证。交流:不能出现影子。3、根据以上实验,你发现影子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光源、不透明的物体。4、做手影游戏5、观看影子表演视频。(三)、分组实验: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1、分组实验2、交流:光源位置变化、物体形状变化引起影子的变化。三、活动拓展:1、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集体交流:皮影戏,日晷、激光准直。【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不仅巩固知识,而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2、不利的地方是什么?四、全课总结反思评价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回头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五、评价请学生自我评价后,教师整体评价。板书设计:影子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光源(手电筒)不透明物体(橡皮)怎样使影子发生变化?光源位置变化、物体形状变化。板书设计1.影子影子的产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对的不透明的物体教后体会课题2.太阳和影子目标1、知道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2、能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4、了解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点能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难点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准备记录纸、粉笔、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指导(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约10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师生活动复案教学过程一、影子游戏,导人新课师带领生玩手影游戏,回顾上节课知识点,引发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在的灯光下形成的影子。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在灯光下可以看到影子,还能什么情况下看到体的影子?(生交流。)师小结: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会产生物体的影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太阳的影子(板书课题:太阳和影子)。二、回忆生活,模拟探究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样变化的吗?(生交流。)师小结(贴3个太阳):早展,太阳从东方升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慢慢变高;到了中午,太阳在南,位置最高;下午,太阳的位置又慢慢变低;到了傍晚,太阳位置更低了,从西面落下。师提问,带领生回顾知识:现在如果我我们面向早晨的太阳。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面向傍晚的太阳:前后左右叉分别是什么方向?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太阳有什么作用?(生交流。)师小结:利用太阳可以辨别方向。(二)、太阳位置变化引起影子变化的情况师提问:请同学们再回想一下,太阳早中晚的位置变化(指着黑板上太阳贴)会引起同物体的影子发生什么变化。教学过程(生交流)师追问:同学们认为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之间有哪些关系呢生回答。教师板书:方向相反。)师:那早中晚影子的长短是分别怎样的。生汇报,师板书生观点。)师谈话:那么,影子的特点究竟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老师这里有一个模拟场景,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中间是模拟的观测对象。我们设定模拟天空上太阳有3个不同位置(板书上午7:00,中午12:00,下午5:00)。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呢?(生交流实验方案,师强调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师:注意,首先我们要将太阳的位置线和时间线对齐。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记录、观察现象,老师准备了实验记录单,我们先把实验记录单套到观测物体上(套的时候要注意,实验记录单的东方要和模拟天空的东方一致并用夹子固定)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不同时间时影子的长度。除此之外,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小组实验后交流,有序开展实验。)生汇报,师小结: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一)、猜时间,了解古时候的计时工具。师生谈话:动手实验真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短短半个小时,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太阳和影子的知识。说到时间,老师想知道,我们平日里要想知道准确的时间的话一般都会怎么做?(学生回答看手机、手表)师:如果没有钟表呢?学生交流师:老师想考考大家。出示图片.图上分别大约是什么时间出示3张时钟图片,时间分别约为7:0012:05:00)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师:看来真的可以利用太阳知道时间。器。可利用光下晷针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时间的。(二)、探究大阳位置的变化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谈话:太阳除了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了解时间外,它的位置变化还与我们有哪些关系?(学生交流:太阳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教学过程利用影子可以乘凉;太阳能使湿衣服变干.........)师:其实,太阳的位置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这里也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师展示塑料大棚相关影像资料(讲解:中午天气热,卷起草帘;早晚天气冷,就放下草帘。)师展示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站相关影像资料。(讲解:它们都是利用太阳能来工作的,可以帮助人们节约能源。)4.师小结:太阳和影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了太阳和影子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三)、拓展延伸。师:其实,关于太阳和影子的秘密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以一个月为单位,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周定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板书设计2.太阳和影子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教后体会课题教学目标1、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种仪器。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计时表现出探究兴4、了解到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教学难点正确制作日晷。教学准备记录纸、粉笔、铅笔、卡纸、尺子、指南针、铁钉学法指导(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约10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师生活动复案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现在是什么时间?古时候的人们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是如何知道时间呢?(学生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太阳确定时间的实例。例如:看太阳的位置、看阳光下物体影子推算现在的时间等。)二、学习新课(一)、认识日晷。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日晷的实物模型和相关图片观察。教师出示日晷模型和日晷的图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观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参与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如晷面和晷针以及相关特点,并测量日晷各部分的尺寸、角度等数据。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简单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到: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针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倾斜,与地平面夹角等于当地纬度:人们根据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的变化而进行计时教师进一步出示形式多样的日晷图片,丰富学生认知,使学生进步了解日晷的科学道理。(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晷学习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关于日晷的相关资料,设计自己要制作的日各。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认真倾听教学过程他人的观点,以不断完善设计作品。待学生初步制作完成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事先划定好的校园区域中摆放自己小组制作的日晷模型,学习使用日晷模型进行计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调节日晷的晷面角度,使晷针影子指向正确的刻度,并向学生提问如"现在是上午十点钟,晷针影子应该在哪在什么位置呢?”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三、拓展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古代其他计时的方法。教师可与学生进步交流: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晷计时外,还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呢?古人计时工具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出拓展主题:到科技馆或博物馆进步了解古人的计时工具,或查阅资料了解这些计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计时原理。板书设计3.日暴计时教后体会课题4.怎样加快溶解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和研碎,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来探究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3、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4、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和研碎,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等重的粗盐与细盐各一份,四杯水(三杯学法指导(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对比实验,约10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师生活动复案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出示食盐和水。提问: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如何?(预设:食盐会溶解在水里。)提问:这些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预设:5分钟、6分钟、10分钟)提问:谁有办法使食盐更快的溶解?(预设: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2.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二、探索:加快溶解(预设30分钟)活动一:如何进行实验。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将食盐研碎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提问:要研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冷水、热水)我们提出的问题温度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教学过程我们的推测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两个组相同的条件实验过程与方法2.出示实验记录表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5.介绍实验要求以及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1.小组合作;2.分步进行;3.及时记录。)我们提出的问题温度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在冷水中溶解的慢。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量相同、食盐量相同、同时加盐、都不搅拌实验过程与方法1.准备两份质量一样的食盐;2.将食盐同时加入到两杯一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3.静止不动,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4.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1.提问:要研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水、玻璃棒、秒表)2.出示实验记录表我们提出的问题搅拌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两个组相同的条件实验过程与方法3.组织学生结合上一个实验,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我们提出的问题搅拌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食盐搅拌比不搅拌溶解的快。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温相同、水量相同、食盐量相同、同时加盐实验过程与方法1.准备两份质量一样的食盐;2.将食盐同时加入到两杯一样多的冷水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快慢;4.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5.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活动四:探究研碎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粗细食盐各1份、两杯水、玻璃棒1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1.提问:要研究研碎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预设:粗细不同的食盐、烧杯、水、玻璃棒、秒表)2.出示实验记录表我们提出的问题研碎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两个组相同的条件实验过程与方法3.组织学生结合上一个实验,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我们提出的问题研碎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食盐研碎比不研碎溶解的快。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温相同、水量相同、同时加盐实验过程与方法1.准备质量一样粗细不同的食盐各一份;2.将食盐同时加入到两杯一样多的冷水中;的快慢;4.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6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反馈交流。小结:通过搅拌、研碎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3.提问: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里,还可以怎样做?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2.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两个,你们还想做实验研究其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吗?板书设计4.怎样加快溶解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搅拌研碎教后体会课题5.谁在水中溶解得多教学目标1.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溶解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运用多种物质探究它们分别在水中的溶解情况。4.愿意了解溶解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学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教学准备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法指导(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对比实验,约10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师生活动复案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教学过程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小组1235678食盐小苏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教学过程(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8.学生完成实验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课件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书设计5.谁在水中溶解得多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教后体会课题6.把它们分离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分离两种混合的物体,如分离沙子和白糖(食盐),铁屑和木屑等。2.在教师引导下,会根据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并使用多种方法分离混合物。3.在独立进行分离混合物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探究兴趣。4.了解到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会根据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并使用多种方法分离混合物。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1份食盐、1份清洗干净的细沙、1烧杯。教师准备:过滤过程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学法指导(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分离实验,约10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师生活动复案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袋,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的东西?(学生说出用鼻子闻、用手摸、摇摇等方法。)2.教师请同学们拿出1号材料袋(内含木屑与铁屑混合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判断(学生汇报交流,用手换、借用工具等方法进行判断。)3.师评价并揭示课题;今天老师给带来的是木屑和铁屑的混合物,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怎样“把它们分离”(板书课题).(一)分离铁屑和木屑实验。1.师:请同学们观察木屑和铁屑,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分离木屑和铁屑的实验方案。(学生根据木屑和铁屑的特点,提出分离混合物体的方法,并说明理由。如:利用铁屑能磁铁吸的特点,利用木屑在水中是浮的、铁屑在水中是沉的特点。)3.教师板书学生方案,引导全班学生思考:哪个办法更简单,更快捷?下面请同学们制订方案进行验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并指导。)教学过程5.交流汇报。6.师评价并总结:磁铁可以吸引铁,因此磁铁把铁屑吸引了起来,使木屑留在了盘子里。(二)分离沙子和白糖(食盐)实验。1.初步了解食盐和沙子的特点:食盐和沙有什么特点呢?每组领取食盐和沙,集体交流讨论食盐和沙子的特点,并完成活动手册。2.根据食盐和沙的特点你会怎么样来分离?(引导学生根据食盐和沙不同特点来设计方法/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同现象?)3.方案一:教师演示将食盐和沙混合物倒入装有水的烧杯,并搅拌溶解食盐。方案二:学生领取装清水的烧杯,把食盐和沙倒入搅拌溶解食4.展示烧杯,食盐哪里去了?可以怎样将沙和盐水分开?方案一:5.出示过滤装置,并课件学习过滤操作。6.学生进行过滤操作分离沙和盐水?7.怎样将食盐和水分离?(把水蒸发了)8.展示蒸发装置,并学习操作规程。9.学生进行蒸发实验,分离食盐和水。方案二:5.出示过滤装置,并课件学习过滤操作。6.食盐怎么从水中分离出来呢?7.提供蒸发装置,学习操作要求。8.学生实验操作,先进行过滤实验分离沙和盐水。9.用过滤装置换取蒸发装置分离食盐和水。10.整理器材放回原处,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1.蒸发获得的食盐是混合时的食盐吗?引导分析蒸发获得的食盐和原来食盐之间的异同。2.水再分离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的特点可以分离一些物质。)3.食盐和沙混合后是怎么分离的?追问水到哪里去了?(利用物质之间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离)4.在分离食盐和沙的食盐过程中你还有发现?四、总结所得:在水中,白糖(食盐)容易溶解,沙子不容易溶解。把它们倒人盛有水的绕杯中,白糖(食盐)会溶解在水中,而沙子没有溶解沉人水底。待白糖(食盐)完全溶解,把白糖(食盐)水倒人另个(盐)便会从糖(盐)水中分离出来了。五、课后拓展:1、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的问题,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教师提出问题:老师在家做米饭时,发现大米里混有沙子。根据今天学到知识,我们可以怎样把里面的沙子分离出来?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分离沙子和大米的方法和步教师及时评价指导。4、出示:用渔网捞鱼、用筛子分离豆子和沙子、用扬场机分离麦粒和麦糠的图片,让学生分别描述它们是分离的方法。5、教师总结:科技改变生活,智慧开启未来。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科学的思维探究问题能收获很多科学知识。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在生活中寻找分离混合物体的实例和方板书设计6.把它们分离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过滤蒸发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教后体会课题7.玻璃课型新授一、教材内容分析《玻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以玻璃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玻璃等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会利用材料的优点进行合理的加工与制作,可以针对材料的缺点改进材料的特性,从而体会到我们可以更好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普通玻璃有透明、易碎等特点。2.知道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一样。3.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设计探究玻璃特点的简单实验方案。2.能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玻璃的特点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3.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增进对玻璃的了解,关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乐于用科学技术改变生活。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通过观察等活动认识玻璃和性能,知道玻璃等透明材料的用途。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自主探究+讲解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留心观察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玻璃,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准备:课件,透明程度不同的玻璃片。课时安排1授课时间待定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PPT3.4出示」(用课件呈现图片)窗户密封材料的转变:从纸糊的窗户到玻璃窗。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身边用的材料也在发生变化。2.现在窗子的密封材料使用的是什么?[PPT5出示」师小结,导出课题:玻璃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材料,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一玻璃(板书课题玻璃)。二、探究新知[PPT6出示」(一)探究玻璃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你认为玻璃可能具有什么特点?生:比较容易破碎。生:玻璃是透明的。教师随机板书:易碎、透明……2.设计方案。[PPT7出示」师:玻璃是否真的具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呢?我们需要想办法进行验证,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玻璃、木锤、塑料袋、书本、玻璃杯等,现在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各小组设计方案。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汇报实验方案。师:你们想验证玻璃的哪个特点?需要什么材料呢?生:我们小组想研究玻璃易碎的特点,需要的材料有:木锤、玻璃、塑料袋。师:具体怎样做呢?生:扔到地上看看是否摔碎?师:危险,容易伤到自己。生:把玻璃装在塑料袋里,用小锤子砸。师:做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呢?生;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玻璃碎片伤到自己。师:有没有保护措施?生:我们可以在玻璃的外面套一个塑料袋,这样砸碎的玻璃就不会崩出来。师:是个好办法!师:你们还想研究玻璃的什么特点?生:我们想研究玻璃透明的特点。师:选择什么实验材料呢?生:玻璃片和书本。师:具体怎样做呢?生:我们透过玻璃观看周围物体、书本上的字,看看是否能看清楚?师:如果能看清楚,说明玻璃具有什么特点?生:透明。师:如果透过玻璃看不清楚景物或书本,说明什么?生:如果看不清楚,说明玻璃透明性不好。师:大家认为他们的方案可行吗?生:可行。4.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老师参与指导。5.展示交流。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把玻璃装在塑料袋里,用小锤子砸,发现玻璃碎了。生:透过玻璃看书本上的字,能看得很清楚。师:由此得到什么结论?6.师生总结:我们常见的玻璃一般具有易碎、透明的特点。[PPT8出示」(二)探究不同玻璃的透明程度。1.刚才我们研究玻璃的特点,用的是最普通的玻璃(出示PPT:平板玻璃)。其[PPT9出示」(课件展示:玻璃分类:平板玻璃、磨砂玻璃、压花玻璃、夹丝玻璃、钢化玻璃2.不同的玻璃,它们的透明程度一样吗?老师出示实验材料:大小、厚度相同的平板玻璃、磨砂玻璃、压花玻璃。(1)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玻璃的透明程度都一样呢?怎样验证不同玻璃的透明程度呢?生:用不同的玻璃片,透过玻璃片看书上的字,以此来验证玻璃的透明程度是否一样。(2)小组探究,老师参与指导。(3)汇报总结:厚度相同的玻璃中,平板玻璃的透明程度最高;磨砂玻璃、压花玻璃的透明度不高。三、巩固应用,拓展创新观察并记录其他透明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检测课外作业板书设计7.玻璃不同性质的玻璃有不同的用途教学反思8、纸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用途,了解造纸术的有关知识,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2、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并想办法制作一只不渗水的纸船。3、懂得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等,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纸张的结实程度和吸水性,懂得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纸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纸张等等。预习要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造纸术的有关资料。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张,初步了解纸的用途以及特点。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张纸,问:同学们,这是一张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见过哪些不同的纸?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各种不同类型的纸。预设:白纸、打印纸、卫生纸、面巾纸、纸板纸、卡纸、彩纸等等。3、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它们的用途各不相同,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纸有哪些用途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纸的用途。预设:写字、制作成书本、剪纸、包装、打印、擦脸、上厕所方便、做各种小制作、做成纸板箱、写对联、做广告等等。4、纸有各种各样的用途,大家知道纸的有关历史吗?二、纸的历史教师引导: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就造出了汉字,可是,有地方写字,因此就把字写在甲骨上,有的写在青铜器上,有的刻在石碑上。后来,我们的祖先们又把字写在布帛上,写在竹简上,可是这些都有很多弊端,不利于文化的传播。直到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出示课本36页下面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蔡伦及其造纸术。教师引导:蔡伦的造纸术究竟是怎样造出纸来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了解一下。出示课本36页下面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古人制造纸张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蔡伦造纸术的神奇,体会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三、探究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同学们,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历朝历代的人们都在不停的改进造纸术,以便造出更加优质的纸张。现在,我们能够使用到价廉物美的纸张,离不开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在此,让我们感谢这些为造纸付出无数劳动的人们。现在我们看到的纸张有各种各样,这些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都一样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研究不同纸张的吸水性教师引导:不同的纸张,吸水性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动手来实验一下。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图片旁边的文字说明,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全班交流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纸张:面巾纸、白纸、卡纸、报纸实验方法:在每一种纸上,滴一滴有颜色的水,仔细观察并比较水的扩散情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在滴有颜色的水的时候,每一张纸上滴的水都要一样多,比较的效果才能更加明显。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以及实验结果。预设:面巾纸、白纸、卡纸、报纸这4种纸的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面巾纸—报纸—白纸—卡纸。教师小结:同学们,不同纸张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纸张吸水的强弱与毛细孔大小、多少有关,纸越柔软、毛细孔越多,吸水性越强。纸张里面有大量的毛细孔,水和纸接触后,因为表面张力,水就会充满纸张内的毛细孔内,书本的纸张毛细孔很小也少些,而草纸的就很大也很多,所以吸水性就有了差别。研究不同纸张的结实程度教师引导:同学们,纸张不同,不仅仅吸水性不一样,而且结实程度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同样经过实验来验证比较。出示课本37页的中间一幅图及旁边的文字说明,学生自由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全班交流实验材料:面巾纸、卡纸、白纸、报纸实验方法:把这4种纸分别裁成长宽一样的纸条,然后相互勾住,再拉一拉,看一看哪种纸不容易断?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预设:面巾纸、卡纸、白纸、报纸这4种纸的结实程度依次为:卡纸—白纸—报纸—面巾纸教师小结:每种纸张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么纸张的结实程度与纸张的什么有关?纸张的结实程度与纸张的强度有关,纸张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和纤维本身的强度。选好造纸用浆的品种和良好的打浆工艺是纸张取得较高抗张强度的关键。另外,添加适量的增强剂,对提高纸张的抗张强度也大有益操作实践题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探究了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下面,我们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想办法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全班交流讨论,想一想如何才能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将学生好的想法板书下来,引导全班同学进行学预设:注意材料的选择。要想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我们可以选择吸水性非常弱的纸注意后期处理,为了使纸船不渗水,我们可以在纸船折好后在底部和外面涂一层不渗水的防护层,如打一层蜡或者刷一层油。学生动手制作不渗水的纸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全班交流,将同学们制作的纸船放在水盆里,比一比谁制作的纸船不渗水。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我们初步了解了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吸水性和结实程度的纸张。四、节约纸张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知道现在造纸的原材料是哪些吗?学生说一说造纸的原料。预设: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辨析题有人说,现在纸张那么便宜,我们不用节。你们认为这位同学说的对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预设:看法1:尽管现在纸张很便宜,我们也应该节约纸张。看法2: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们也应该节约纸看法3:每一张纸都是工人们辛辛苦苦造出来的,耗费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我们要节约纸张,不应该浪费。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纸张虽然不值钱,但是它关系到我们的森林资源,关系到我们的环境,也关系到人们的劳动,所以我们要注意节约纸张。那么,你能想到哪些节约用纸的办法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节约用纸的办法。预设:没写完的本子要写完,不要乱扔掉。正面用过的打印纸反面可以用来做草稿纸。平时我们用过的旧书旧本子可以收集起来,卖到废品收购站,进行回收利用。有的时候我们可以买一些二手书来看,再把我们用过的书放到二手网上去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的书本。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的造纸术,了解了纸张的用途,并且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纸张。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牢记节约用纸,保护环境。教后记课题课型新授一、教材内容分析《多变的纸》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从玩纸游戏中,让学生发现玩纸的过程中发现,纸的形状或大小等发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是形成物体的基础。着的东西。科学探究目标:物质没有改变。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物质变化的探究兴趣。处理问题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物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自主探究+讲解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纸张、皮筋、易拉罐、铁丝、剪刀等。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课时安排1授课时间待定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青蛙、美丽的折纸花、各种各样的纸飞机2.教师提出问题:它们都是用什么做成的?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纸制作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纸的变化。二、活动过程(一)做一做,观察纸发生了哪些变化。(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折纸飞机的方法。(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折纸飞机的过程中,纸发生了哪些变化。(4)教师总结:在折纸飞机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1)教师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纸的玩法。(2)[PPT5出示]学生动手做一做,做好记录。(3)观察思考,在玩的过程中,纸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没有改(4)教师总结:在玩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纸的物质本身没有改变。(二)说一说,哪些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1.[PPT6出示]教师出示彩泥和泥塑、玻璃和玻璃碎片、蜡烛块和融化的蜡油等几组图片,指导学生对比观察它们的变化。2.学生交流、汇报。重点指导蜡融化、水和冰的变化。但是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三)试一试,探究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1.[PPT8出示]教师出示皮筋、易拉罐、铁丝等图片,指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特点。2.学生小组讨论方案,这些物体可以发生哪些变化?6.教师出示更多生活中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的例子及应用。三、拓展活动成面粉的物质没有变化,只是形状等发生了变化。课堂检测课外作业板书设计9.多变的纸纸的形状与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纸的物质没有变化教学反思10、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材料是人造材料。2、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点,初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为什么现在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教学重点1、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他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比较,了解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棉花、晴纶棉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我们身边的物品,想一想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初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各自的特点。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33页的一首小诗:爸爸用木头,给妈妈做小桌子,那木头是哪来的?妈妈用布,给我做花裙子,那布是哪来的?我用纸,给洋娃娃折扇子,那纸是哪来的?2、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木头、花布和纸张分别是从哪里来的?3、教师引导:同学们,木头、花布和纸张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探究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4、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材料的分类板书课题: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二、探究生活中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探究建造房子的材料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座大房子里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吗?学生说一说造房子需要用到的材料。预设:沙子、水泥、砖头、木料、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大理石、灯具、塑料等等。教师相机出示这些材料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属于天然材料的有:沙子、木料、石料、大理石。属于人造材料的有:水泥、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灯具、塑料等等。三、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概念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材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呢?出示课本35页上面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预设:天然材料是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人造材料是指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者是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根据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材料是人造材料呢?天然材料:木头、石料、棉花、羊毛、沙子、蚕丝。人造材料:纸张、玻璃、塑料、钢筋、水泥、布料。四、体会人造材料的加工处理教师引导:同学们,人造材料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得来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造材料是如何通过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出示课本35页纸张、玻璃、塑料这三种人造材料的制造过程。图1:木质纤维通过浆化形成纸张。图2:沙粒与其他矿物质发生反应而制成玻璃。图3:石油通过加工制成塑料。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知道哪些人造材料是怎样制成的呢?学生列举生活中人造材料的制作过程。预设:铁矿石经过加工形成铁,再经过提炼形成钢。人造石(又称“人造大理石”)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是用不饱和聚脂树脂与填料、颜料混合,加入少量引发剂,经一定的加工程序制成的。人造皮革,它是在纺织布基或无纺布基上,由各种不同配方的PVC和PU等发泡或覆膜加工制作而成。五、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它们的异同之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木板与复合板、棉花与晴纶棉等等,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来找一找他们的相似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出示棉花与晴纶棉,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要想比较棉花与晴纶棉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呢?学生讨论,预设: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水浸一浸、用火烧一烧、看一看他们的保暖性、再看一看它们的弹性等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同学们,下面大家就可以用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法,来比较一下全棉花与晴纶棉,找一找他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记住:同小组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还要注意做好活动记录。出示活动记录表比较方法棉花晴纶棉看一看摸一摸浸一浸烧一烧保暖性相似之处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活动过程及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完成活动记录表的填写。比较方法棉花晴纶棉看一看白色白色摸一摸有弹性有弹性浸一浸吸水性强吸水性弱烧一烧燃烧时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粉末状灰烬燃烧时呈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有黑色固体灰烬保暖性保暖性好保暖性好相似之处弹性较好、蓬松性好、保暖性好、手感柔软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刚的比较,我们发现棉花与晴纶棉比较相似。其实,不仅棉花与晴纶棉,其他的一些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也都有一些不同之处。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学会辨别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全班交流讨论:同学们,现在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却越来越多,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以塑料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塑料?包装袋、塑料盆、碗筷、桌子、凳子、学习用品、电线、家用电器外壳等教师引导:可以这样说,塑料制品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制品有哪些优点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塑料制品的优点:颜色鲜艳、轻便、价格低廉、可塑性好等等。教师小结;正因为塑料制品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越来越多的地方使用塑料制品。与塑料制品一样,有很多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且,随着人们需求量的增加,天然材料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者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就是人造材料。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使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更多的了解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的特点。教后记11、植物开花了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番茄花和黄瓜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会分辨番茄花上的雄蕊和雌蕊以及黄瓜的雄花和雌花。2、了解雄花和雌花的作用,知道植物的雌花要经过雄花的授粉,才能结出果实。3、知道植物有多种传粉的方式,初步了解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人工辅助授粉等一些传播花粉的方式。4、了解什么是人工辅助授粉,知道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和作用,并动手操作,学习人工辅助授粉。教学重点学会辨别植物的雄花和雌花,以及雄蕊和雌蕊,了解植物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等一些传粉方式。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知道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粉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植物的花,初步了解雌花和雄花以及雌蕊和雄蕊。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一、导入新课芽,然后慢慢长大,等到长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就会开花。那么植物的花是什么样子的?由哪几部分组成?又有什么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花。2、板书课题:3、植物开花了二、比较番茄花与黄瓜花的不同之处1、教师引导:同学们,很多植物都会开花。这些植物开出的花会相同吗?其实,每种植物开出的花都不一样。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番茄花和黄瓜花的不同之处。2、多媒体出示番茄花和黄瓜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番茄花和黄瓜花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大小等各方面比较两种花的不同。3、引导学生观察番茄花的雄蕊和雌蕊。出示课本第6页番茄花的放大图,引导学生认识雄蕊和雌蕊。引导学生观察黄瓜花,分辨黄瓜的雄花和雌花。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番茄花的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而黄瓜花的雄蕊和雌蕊不在同一朵花上,拥有雄蕊的花就是雄花,拥有雌蕊的花就是雌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插图中的黄瓜花,辨别哪一朵是雄花,哪一朵是雌花。4、拓展教师引导:同学们,其实,不单是黄瓜花有雄花和雌花,其他的很多花都分雄花和雌花,大家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别列举一些例子。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雄花和雌花。预设:黄瓜、南瓜、丝瓜的雄花和雌花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些植物,就像番茄花一样,花的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这样的例子,你们能够列举出来吗?5、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花的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的植物。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的植物,如郁金香、月季花、桃花、白菜、萝卜、樱花、蔷薇、百合、油菜、西红柿等。6、花粉的作用同学们,植物开花了,并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结出果实,那么怎样才能结出果当雄蕊上的花粉受到雌蕊上,或者雄花上的粉授到雌花上的时候,植物就会结果。那么,植物又是怎样传授花粉的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三、植物的传粉方式1、教师引导:在自然界,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粉方式,总的来说,有这样几种方式。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第7页“植物有多种传粉方式”这一部分的内容,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预设: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3、昆虫传粉什么是昆虫传粉?顾名思义,就是依靠昆虫传播花粉。哪些花依靠昆虫传粉?桃花、油菜花等等。这类花有鲜艳的花瓣、芬芳的气味或者甜美的花蜜吸引昆虫,因此被称为虫媒花。这类花依靠哪些昆虫传粉?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等。出示蜜蜂采蜜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讲解:同学们,蜜蜂采蜜对于蜜蜂来讲是采集花蜜,蜜蜂在采蜜的同时又将花粉传播到别的花朵上,这样就,实现了植物的传粉工作。4、风力传粉什么是风力传粉?风力传粉,顾名思义就是依靠风力传授花粉,这一类花被称为风媒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花是风媒花呢?玉米、杨树等等。风媒花一般有哪些特点呢?风媒花一般都很小,花粉多而轻,没有花香,也没有花蜜,风力越大,花粉传播的距离越远。当风吹起的时候,这些花的花粉就随风飘扬,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教师出示风媒花的一些植物,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植物的风力传粉方式。5、自花传粉教师引导:在自然界,除了依靠昆虫和风力传粉之外,神奇的大自然让一些植物还拥有了自己给自己传粉的能力,就是不需要风和昆虫的帮忙,自己给自己传粉,这种方式叫自花传粉方式。教师出示自花传粉方式的一些植物,比如番茄花、银杏花等等。学生看一看,同时弄明白这些花是既有雄蕊,也有雌蕊,也就是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前面我们讲到的番茄花,就是自花传粉的方式。6、人工辅助授粉什么是人工辅助授粉?为什么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呢?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第7页的最后一幅图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人工辅助授粉的原因是为了解决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的问题,懂得人工辅助授粉就是人为的给这些植物传授花粉。出示人工辅助授粉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人工辅助授粉的必要性,懂得人工辅助授粉,能够使植物更多的结出果实。7、学习人工辅助授粉同学们,下面我们也来学习对黄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出示课本第7页最后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人工辅助授粉的做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黄瓜花的雄花和雌花的模型学习人工辅助授粉的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人工辅助授粉的实践情况,并相机对错误的动作进行纠正和指导。8、教师小结:同学们,人工辅助授粉在一些情况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在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的时候,使植物顺利的传粉,从而结出更多的果实。四、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观察同一朵花的雄蕊和雌蕊,也学会了分辨同一种植物的雄花和雌花,了解了植物传授花粉的方式,知道了植物有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等几种传粉方式,特别是人工辅助授粉,能够解决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有必要的,运用也比较广泛。教后记4、植物结果了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观察自己种的番茄或黄瓜,填写种植记录表,并能够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种植记录表进行评价。2、比较番茄和黄瓜的生长过程,说一说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特3、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4、能够区别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知道我们平时吃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植物资源的。教学重点1、认识植物的果实,学会辨别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2、了解植物资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能够学会区分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知道我们平时吃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利用身边的植物资源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种植记录表等等。预习要求观察自己种植的黄瓜或者番茄,完善好自己的种植记录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利用植物资源的。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的番茄或者黄瓜应该结果了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大家的种植感受。2、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种植的番茄,引导学生看一看。3、教师引导:这盆番茄是一位同学辛辛苦苦种植的,他叫小铭。谁来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这盆番茄?小铭同学不仅成功的种植了番茄,而且还坚持做种植记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种植记录表。4、出示课本第8页的种植记录表,学生认真阅读小铭同学的种植记录表,了解小铭同学种植番茄的整个过程。师生共读这份种植记录表,边读边引导学生了解番茄种植过程中的变化和小铭同学在种植过程中的处理方法。5、全班交流三个月。小番茄在哪段时间里生长速度是最快的?米变成了50厘米,增长了足足40多厘米。在整个番茄生长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在小番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日照,要保持土壤湿润,在必要的时候还要给小番茄施肥,加强营养。6、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小铭同学的番茄种植记录表,小铭同学经过三个月的仔细观察和护理,终于使自己种植的小番茄结出果实,成熟了。下面我们也来交流交流自己的种植记录表,虽然我们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时间不长,番茄或者黄瓜还没有成熟,但是我们也可以分享一下种植的感受。7、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种植记录表,并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种植活动进行评价。全班交流,教师有选择性的指3-4名同学分享自己的种植记录表。8、全班交流讨论,比较番茄和黄瓜的生长过程,说一说他们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特征?9、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种植记录表。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很多同学都了解了自己种植的黄瓜或者番茄生根、发芽、长叶的经过,希望大家继续照顾我们的番茄或者黄瓜,争取使他能够早一点结出果三、植物的种子1、教师引导:同学们,每种植物都要繁衍后代,他们都有种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各种植物的种子在哪里?出示课本第9页番茄和黄瓜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分别在哪里?教师小结;是的,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就在它们的果实里,番茄和黄瓜上结出来的果实里面就包含他们的种子。2、出示课本第9页中间一段话: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学生认真读一读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种子究竟在哪里,植物的种子有什么作用,植物的繁殖器官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齐读这一段文字。3、出示课本第9页下方的九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九幅图片中画的分别是什么植物?这些图片中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是植物果实的有:四季豆、豌豆、南瓜、花生、香蕉。不是植物果实的有:胡萝卜、菠菜、芹菜、甘蔗在这9种植物中,我们吃的又是这些植物的哪个部分呢?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我们吃的有可能是某种植物的多个部分。胡萝卜——我们吃的是它的根。四季豆——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豌豆——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甘蔗——我们吃的是它的茎。花生——我们吃它的果实。菠菜——我们吃的是他的茎和叶。香蕉——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芹菜——我们吃的是它的茎和叶。南瓜——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南瓜子是他的种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吃很多植物,那么请大家说一说,我们吃的又是这些植物的哪个部分呢?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吃的是哪些植物的哪些部分?吃茎:甘蔗、莴笋、竹笋、芦蒿、姜、莲藕、荸荠、慈姑、马铃薯吃根:萝卜、胡萝卜、甘薯、木薯吃叶:青菜、白菜、包菜、韭菜吃花:黄花菜、花菜吃果实:各种瓜类(冬瓜、西瓜、南瓜、丝瓜、黄瓜等)葵花籽、各类水果(苹果、梨、桃、李、山楂等)、豆类(扁豆、豇豆、四季豆等)吃种子:西瓜子、白果、芝麻、豆类(红豆、绿豆、黄豆等)5、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有的是他们的根,有的是他们的茎,有的是他们的叶,课后大家可以去仔细观察。四、植物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植物都是我们的食物,不仅如此,在生产生活中,很多植物还有很多的用处。2、出示课本第10页的6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植物资源的?图1:棉花可以用来制成长绒棉与全棉内衣。图2:贝母可以用来生产化痰止咳药。图3:橡胶树的汁液可以是制作轮胎的材料之一。图4:蓝靛的果实分泌出蓝色的颜料,可以用来印染布。图5:种植的甘蔗可以用来生产白糖。图6:种植的玉米可以用来加工乙醇汽油。3、其实,植物还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多的联系。请大家想一想,除了书上提到的这6种之外,植物资料还在哪些地方有着广泛的运用?各种各样的中草药可以用来制作中药,为人们治病。种植的大豆、油菜可以用来榨油。菖蒲可以用来编草席。竹子可以用来编织各种各样的器具。树木的木料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打家具、造纸等等。4、教师小结:同学们,大自然中的植物数不胜数,这些植物有的为我们提供食物,有的为我们提供生产原料,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正是有了这些植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方便、丰富多彩。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教后记13、种子发芽了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了解番茄和黄瓜种子的外形特点。2、指导学生动手种植番茄和黄瓜,了解一些番茄和黄瓜种植的知识。3、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不同植物的种子,并观察它们的特点。4、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特点,并动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2、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懂得种子发芽的条件一是温度,二是水分。教学准备黄瓜和番茄等各种植物的种子,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花盆、土壤、水等等,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材料:玻璃瓶、种子、水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第1页的小诗:用你勤劳的双手,播下一颗种子吧!然后像妈妈一样,细心照顾它。看着它生根发芽,盼着他快快长大……你的心里呀,定会乐开了花!2、学生朗诵这首小诗,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3、教师引导:同学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是植物的一生。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探究植物的一生。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种子的发芽。板书课题:1、种子发芽了二、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1、出示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种子)2、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吗?学生分别说一说哪一个是番茄的种子,哪一个是黄瓜的种子。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看一看这两种种子有什么不一样。4、学生仔细观察两种植物的种子,然后说一说这两种种子不同之处。5、教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厚薄等各方面说一说番茄和黄瓜种子的不同之处。6、教师小结:刚刚大家比较了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其实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种子,这些种子在颜、形状、大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课后大家可以去仔细观察比较。1、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种下去,然后结出小番茄和小黄瓜呢?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种番茄,种黄瓜。2、全班交流:种植黄瓜和番茄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说一说种植黄瓜和番茄需要准备的东西——花盆一个,盆中放一些土壤,准备一些黄瓜和番茄的种子,还要准备一些水和肥料。3、了解了这些,下面我们就来种番茄或者黄瓜吧。出示课本第2页的种植番茄的步骤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种植番茄的步第1步:在花盆土中挖一个小坑,在里面放两粒种子。第2步:盖上一层薄土,浇上水。4、教师引导:同学们,种植番茄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简单,不过操作起来,也需要大家认真仔细哦。特别提醒:大家可以种植番茄,当然你也可以种植黄瓜。课后大家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将自己的番茄或者黄瓜种植下去。5、同学们,番茄或者黄瓜种植下去是不是就没有事情了呢?不是的,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事情很多,这才刚刚开始。种完之后,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第1件事情:做好栽种记录。出示栽种记录表:日期生长情况高度种植处理教师提醒:同学们,番茄或者黄瓜种植下去,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仔细观察他们。第2件事情:要想让我们的小番茄或者小黄瓜更好的生根、发芽、长大,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的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知识,对我们种植的小番茄或者小黄瓜进行仔细护理。出示课本第2页种植番茄的小知识。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除了书上提到的这些,大家还了解哪些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知识呢?全班交流,分享更多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知识。可以了,土壤如果不够疏松,长得会很慢,我们需要翻土处理。没有阳光的话,那样番茄是很难生长得很好的,而且番茄会长得很小。这是有利于番茄结比较大的果实,如果番茄的分枝特别多的话,那样结出来的果实会比较小。6、教师小结:同学们,种植番茄或者黄瓜并不是把它种下去就没事了,我们还要认真护理他们,不懂的话我们还要请教他人或者上网查阅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有关知识,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小番茄或者小黄瓜护理得非常好。四、观察植物种子的特点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不同植物的种子,他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2、教师分别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苹果、蚕豆、红松、冬瓜、枣子等5种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分别看一看,观察他们的特点。3、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这5种植物种子的特点。4、教师引导:同学们,自然界中还有很多植物的种子,让我们也来看一看5、教师相机出示黄豆、绿豆、油菜、稻子、麦子、高粱等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让学生认识更多植物的种子。五、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1、教师引导:同学们,种子在土壤中会发芽生根,长叶开花。那么,种子发芽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2、实验材料:4个带盖子的瓶子(分别标上1号、2号、3号、4号)、纸3、实验过程:出示课本第3页下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图,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过程。4、实验步骤:第1步:在4个瓶子里各放入两张纸巾,撒上同样多的种子,将1号瓶的瓶盖拧紧。第2步:分别在2号、3号瓶里洒一点水,将4号瓶里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然后拧紧2、3、4号瓶的瓶盖。第3步:将1号、3号、4号瓶放在常温下,将2号瓶放在冰箱里,5到6天后观察4个瓶里的种子。5、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注意实验中的不变量,如每个瓶里都放两张纸巾,都洒同样多的水,都要拧紧瓶盖。还要注意实验中的变量,1号瓶中只有纸巾和种子,没有水,放在常温下。2号瓶有纸巾、种子,并洒了一点水,放在冰箱里。3号瓶有纸巾,洒了一点水,放在常温下。4号瓶有纸巾和种子,洒的水很多,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放在常温下。6、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及实验注意点分小组开始实验操作,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且对学生操作不当的行为加以纠正。7、展示学生操作好的实验瓶子,引导大家进行比较,看一看各小组有没有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教师将各小组做好的实验瓶贴好标签,摆放在教室的实验桌上,并且将2号瓶放入冰箱里。教师引导:同学们,本次实验时间跨度比较长,要一个星期左右,因此大家要耐心等待,等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大家的实验结果。(一个星期之后)8、教师将各小组的实验瓶分别发放给各小组,引导各小组同学观察本小组的实验瓶,看一看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并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学生实验记录情况。9、教师有选择的指1-2组学生汇报本小组的实验记录,教师相机展示这两小组的实验瓶。10、全班交流问题一: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种子发芽的条件有两个,第1个是温度,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过冷或者过热都不适宜种子发芽。因此放在冰箱里的种子很难发芽。第2个是水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水分,水分过多或者过少,种子都很难发芽,第1个瓶子里没有水,种子无法发芽,第4个瓶子中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水分过多,种子也无法发芽。11、全班交流问题二:在寒冷的冬天,种子会发芽吗?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六、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种子发芽的条件,懂得了种子发芽,需要两个条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水分,水分过多或过少,种子也不易发芽。课后,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我们周围各种植物的种子。教后记课题14、植物的分身术课型新授一、教材内容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植物除了利用种子繁殖以外,还可以利用哪些方式来繁殖。教材提供了一组材料,分别是可以用叶繁殖、地下茎繁殖、根繁殖和茎繁殖的一些植物种类,其实学生对植物的繁殖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教材提供的材料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唤醒他们的已有经验,以便他们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类,在相互讨论启发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使模糊的认识清晰化。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学会主动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指导学生能够自行设计植物繁殖的观察实验,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研究结果。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参与植物繁殖的研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自行设计植物繁殖的观察实验,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研究结果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解+实验教学准备月季的枝条、喷壶等课时安排1授课时间待定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学引入教师与学生谈话:你见过不用种子就能来繁殖的植物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入本课板书:植物的分身术探究新知一、与学生交流植物繁殖的方式:用种子繁殖后代,方式多样:有的新的地方就会生根发芽,繁殖后代。除了这些植物用种子繁殖方式以外,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植物有另外的繁殖方式。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识秋海棠、红薯、马铃薯、草莓、月季、大蒜植物,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对这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已有的了秋海棠、草莓可以用叶繁殖等。)二、动手探究繁殖新植物1.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学习活动,下发资料卡,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观点。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3.教师下发准备的部分实验材料:植物类:月季、秋海棠、甘薯、马铃薯等。材料类:细沙、水、草木灰、剪刀、花盆、土等物4.指导学生按照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5.学生试验完成交流心得。6.教师提示学生要做好长期观察自己繁殖的植物的心理准备。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繁殖的一些方式。其中用茎繁殖有好多方法:扦插、压条、嫁接等。课余时间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做繁殖实验,做好观察记录。课堂检测课外作业板书设计14.植物的分身术种子、根、茎、叶茎繁殖方法:压条、扦插、嫁接教学反思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