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关系实证探析13000字(论文)】_第1页
【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关系实证探析13000字(论文)】_第2页
【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关系实证探析13000字(论文)】_第3页
【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关系实证探析13000字(论文)】_第4页
【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关系实证探析1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目录TOC\o"1-2"\h\u摘要 1第1章文献综述 31.1问题提出 31.2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 41.3自我接纳的研究综述 51.4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关系的研究现状 6第2章研究设计 72.1研究假设 72.2研究对象 72.3研究工具 72.4数据处理 8第3章研究结果 93.1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差异分析 93.2初中生自我接纳的差异分析 133.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 153.4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的回归分析 16第4章讨论与分析 174.1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结果分析 174.2初中生自我接纳的结果分析 184.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的关系分析 19第5章结论与不足 215.1结论 215.2不足 21参考文献 22附录 24 摘要为了解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与《自我接纳问卷》,研究对象是河南信阳一所中学的480名初中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的包括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惩罚严厉,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几个维度;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在年级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2)男生的整体自我接纳水平显著高于女生;非单亲、非留守家庭中的初中生整体自我接纳水平显著高于单亲、留守家庭。(3)与整体自我接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的维度是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拒绝否认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4)父情感温暖和理解、母情感温暖和理解能正向预测初中生整体自我接纳水平,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拒绝否认起负向预测作用。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初中生第1章文献综述1.1问题提出1.1.1研究背景初中生涯是青春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个体的重要成长时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生巨大改变。初中生的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但未完全成熟,初中阶段是他们身心发展的一个过渡期,相较于生理发展,他们心理成熟的更缓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演变成为内心的冲突,所以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同时初中生在对自我、他人和外界的认知上会发生重大转变,自身和外部环境的矛盾也会随之产生。作为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生感知到得到来自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跟不上,所以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初中生在面临各种冲突和心理落差的时候,就会陷入无法自我接纳的状态。有研究指出,初中生的自我接纳与心理弹性、同伴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密切,其中家庭教养方式对自我接纳有着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一个自我接纳水平高的个体,心理更健康。有些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采用了许多不恰当的方式,从而导致他们内心产生消极情绪,以及自我接纳水平偏低。选择一些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会在初中生自我接纳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进一步探究哪种教养方式对培养初中生自我接纳水平起积极作用很有必要。因此本次研究从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其与初中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关系。作为个体行为和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接纳与家庭教养方式联系紧密。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状况和自我接纳水平的研究,探究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对自我接纳的预测作用,进而寻求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程度的对策,有效地帮助、指导他们做到接纳自我。1.1.2研究意义从理论上来说,解析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水平的现状,知晓两者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并探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在对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水平特点及两者关系调研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同时加深对初中生心理状态的把握。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些依据,力争于摸索到最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举措。1.2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1.2.1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界定作为一个教育学名词,历年来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相关研究人员对此持有不一的说法。仅仅在表达方面,存在“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两种。叫法虽然有差别,但它们的含义是相同的。Daring和Steinberg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具体表现为将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持有的教育观点,和实际采用的方法三者结合[1]。我国心理学家关颖曾提出,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在教育子女时,父母自决选取的手段和要领[2]。也有学者将家庭教养方式定义为一种行为偏向,多在平日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表现出来,曾琦认为它体现的是父母对教育方面的见解,以及教育方法的展现[3]。张文新指出,当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情境有差异,情感表达与反映就会有分别,与之对应的就是会呈现不同的教养观点与行为,这些观点和行为可以定义家庭教养方式[3]。岳冬梅在修订EMBU量表的时候提出,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子女时的行为体现,以及父母人格中隐藏的特质和他们对教养的态度。本研究采用岳冬梅对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界定。1.2.2家庭教养方式的维度界定家庭教养方式里,针对维度的研究有很多。抚育儿童的两种形式,包括要求性与反应性由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前者具体表现是: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关心爱护时,能做到充足,在满足孩子内心需要时,务必做到实时。而后者则指在量度、评价孩子行为时,能有详尽规范的准绳[4]。以上文中的分类为基础,之后有学者提出将忽略型、权威型、专制型和溺爱型,作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四种全新类别[5]。作为家庭教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重点研究惩罚。惩罚被霍夫曼分为两方面:强制和爱的收回。前者的具体行为是:当孩子犯错时,将接受来自于父母对其身体方面的责罚,或者限制他们的自由。后者可被称为冷暴力,即在精神上对孩子实施伤害,不理睬以达到忽视和孤立的目的。父亲和母亲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也是教养方式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由于性别差异,又因为传统的加持,父亲是支撑整个家庭生计的存在,而母亲则负责调节、维持家庭内部的稳定。现代社会,虽然不用再死死遵循传统。但不论改变与否,家庭中父母的分工仍旧不同[6]。在西蒙兹的研究下,母亲教养方式被他分为四种类型:过分保护型、不关心型、残酷型、放纵型。1990年左右,简单粗暴型、因材施教型、启发引导型、娇纵溺爱型、放任自流型五种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由关颖提出[2]。1993年,岳冬梅修订了EMBU,修订之后的问卷更符合中国国情,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及偏爱被试维度[7]。本次研究采用的岳冬梅修订的问卷。1.2.3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当青少年出现内化问题时,父母正念养育能起到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抑郁有缓解作用,对自尊水平有提升作用[8]。也有研究得出结论:在家庭环境中,子女作为初学者,当父母倾向于使用某种方式处理事情时,子女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在日积月累中习得此行为。一个充满暴力行为的家庭,时常对配偶和孩子或者他人实施武力的成年人。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势必不会成长为一个温和平静的人,难免存在攻击行为[9]。亲子关系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从而有研究提出,个体在使用网络时的行为表现,受亲子关系的影响[10]。目前已有的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主要探究其对个体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人格特征,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则会降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1.3自我接纳的研究综述1.3.1自我接纳的概念界定经过众多学者多年的钻探,发展至今,关于自我接纳的定义有很多种。奥尔波特最先提出自我接纳的概念。他认为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其含义为:坚持自己已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轻易发生摇摆甚至崩塌。同时认可自己存活于世的价值,不过分夸大以至于自满,也切忌自轻自贱[11]。朱建军指出意象可成为形容自我接纳的工具,即当事物承载着相应含义出现时,个体能够察觉到并接受它。即使是负面的,也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接受事件后续的结果。他同时认为负面情绪的产生,需要的是一个释放的出口,刻意压制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选择合适的方式释放消极情绪,有助于个体自我接纳[12]。王光辉认为人无法做到滴水不漏,绝大一部分普通人都是集优缺点于一身。因此要对此有恰当的认识,从心出发做到自我接纳[13]。丛飞、高文风的观点是个体无论做何种抉择,无非是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情感需求出发。自我接纳也不例外,其最终目的就是达到悦纳自我的境界[14]。本次研究采用丛飞、高文风对自我接纳的定义。1.3.2自我接纳的研究现状众多学者对自我接纳相关研究的脚步一直在前进。总的来说,倾向于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心理健康大致包含幸福感、心理障碍和完美主义。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自我接纳。自我接纳水平低的个体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幸福感也更低,并伴有完美主义的人格倾向。除此之外,自我接纳与自尊、认知以及人际关系的研究,也一直在发展。对于自我接纳的跨文化研究和干预研究,虽然存在,但比较少。1.4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关系的现状王子豪、吴真、李洁在探究高职生与自我接纳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倘若父母过多地对孩子实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过分干涉等教养方式,孩子将长时间处于一个弥漫着消极情绪的状态里。家庭对他们来说,将不再有归属感,相反是充满危机的存在。随之而来的就是敏感多疑、悲观厌世,至此悦纳自我遥不可及[15]。王涛的研究选取的被试是大学生,在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中,他得出结论,与子女的自我接纳是呈正相关的是父母情感温和与理解。这表明对贫困大学生来说,在家庭中当父母对其倾注更多的精力,并注重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时,子女将更容易做到自我接纳[16]。总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个体自我接纳能力的提高。查阅文献,我发现针对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多为高中生和大学生,但关于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关系的研究较少。

第2章研究设计2.1研究假设本研究提出假设如下:(1)在是否单亲、年级、性别及是否留守人口学变量上,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存在差异。(2)初中生自我接纳水平性别、是否留守、是否单亲及年级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与自我接纳水平存在显著相关。(4)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自我接纳水平存有预测作用。2.2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以河南信阳一所中学的4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我接纳问卷》(SAQ)进行问卷调查。经过仔细筛选,剔除有问题的部分,最终得到问卷433份,有效问卷率为96.22%。详情见表1:表1初中生人口学分布(N=433)变量类别频数百分比(%)性别男25258.20女18141.80年级初一15235.10初二15034.60初三13130.30是否单亲是378.50否39691.50是否留守是14232.80否29167.20299152.3研究工具2.3.1家庭教养方式问卷采用岳冬梅等人修订的EMBU,此问卷的应用比较广泛。该问卷包括六个维度,父亲教养方式分别为情感温暖(F1)、过分保护(F2)、父亲惩罚严厉(F3)、拒绝否认(F4)、过分干涉(F5)以及偏爱被试(F6);母亲教养方式则分别为情感温暖(M1)、过分干涉与保护M2)、惩罚严厉(M3)、拒绝否认(M4)和偏爱被试(M5)。此问卷一共有66个题目,计分实行的是4分制,含“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分别记为1、2、3、4分。0.51-0.9为分半信度系数区间,它的再测信度区间则是0.58-0.82。2.3.2自我接纳问卷此问卷的制定者是丛中和高文凤,它包含的题目较为简易。相较于其他相关的问卷,被试作答起来更容易。问卷大致包括题目16个,维度有自我接纳、自我评价,每个维度上分布8个题目。选择反向计分的是自我接纳维度,为4级评分制,包括“非常相同”“基本相同”“基本想法”“非常相反”,分别记为1、2、3、4分。自我评价维度上则使用正向计分,包括“非常相同”“基本相同”“基本想法”“非常相反”,分别记为4、3、2、1分。问卷的重测信度是0.7653,自我接纳因子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9347,自我评价因子是0.9124。2.4数据处理本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是SPSS21.0。将数据录入软件之后,对其进行的处理为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

第3章研究结果3.1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分析3.4.1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总体特点表2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所测分数的描述性统计(N=433)维度MSD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2.400.52父亲惩罚严厉1.700.58父亲过分干涉2.000.42父亲偏爱1.790.54父亲拒绝否认1.690.57父亲过度保护2.130.52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2.550.56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2.280.45母亲拒绝否认1.900.64母亲惩罚严厉1.710.59母亲偏爱1.940.50如表2所示,在父亲教养方式各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情感温暖与理解,剩下依次是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偏爱、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在母亲教养方式中,各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偏爱、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3.1.2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特点从表3中可以看出,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中,男生在父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惩罚严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其他维度在性别变量上均无显著差异。表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M±SD)维度男(n=252)女(n=181)tp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2.41±0.502.39±0.540.480.63父亲惩罚严厉1.79±0.591.58±0.533.62<0.01父亲过分干涉2.05±0.441.92±0.393.05<0.01父亲偏爱1.75±0.541.85±0.54-1.860.06父亲拒绝否认1.80±0.581.53±0.524.88<0.01父亲过度保护2.19±0.512.05±0.532.79<0.01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2.56±0.552.55±0.570.030.980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2.33±0.462.20±0.432.86<0.01母亲拒绝否认1.97±0.621-80±0.662.62<0.01母亲惩罚严厉1.78±0.561.60±0.613,15<0.01母亲偏爱1.93±0.521.96±0.49-0,470.643.1.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特点表4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年级上的差异(M±SD)维度初一(n=152)初二(n=150)初三(n=131)FpLSD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2.55±0.482.34±0.522.30±0.519.41<0.01①>②,①>③父亲惩罚严厉1.73±0.551.69±0.571.70±0.610.280.76父亲过分干涉2.00±0.402.00±0.421.99±0.450.010.99父亲偏爱1.80±0.561.81±0.541.75±0.510.410.66父亲拒绝否认1.70±0.611.69±0.511.67±0.580.100.90父亲过度保护2.15±0.492.16±0.562.07±0.531.330.27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2.71±0.502.46±0.592.48±0.548.85<0.01①>②,①>③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2.27±0.402.29±0.522.26±0.430.120.88母亲拒绝否认1.85±0.571.96±0.701.89±0.651.050.35母亲惩罚严厉1.71±0.561.71±0.641.70±0.570.030.98母亲偏爱1.98±0.501.96±0.551.88±0.441.270.28注:①为初一,②为初二,③为初三。如表4所示,父亲情感和理解与母亲情感和理解在年级变量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经过多重检验可知,初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学生。其他区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4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单亲差异特点表5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单亲方面的差异(M±SD)维度是(n=37)否(n=396)tp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2.36±0.482.40±0.52-0.500.61父亲惩罚严厉1.73±0.551.70±0.580.300.76父亲过分干涉2.02±0.391.99±0.430.350.73父亲偏爱1.81±0.431.79±0.550.170.86父亲拒绝否认1.74±0.521.68±0.570.490.62父亲过度保护2.07±0.422.13±0.53-0.650.52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2.52±0.492.56±0.56-0.370.72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2.14±0.352.29±0.46-1.740.08母亲拒绝否认1.77±0.581.91±0.64-1.180.24母亲惩罚严厉1.72±0.551.71±0.600.080.94母亲偏爱2.06±0.511.94±0.501.230.22由表5中可以得出,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在是否单亲变量上无显著性差异。3.1.5初中生家教养方式是否留守差异特点表6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留守方面的差异(M±SD)维度是(n=142)否(n=291)tp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2.37±0.502.41±0.53-0.750.45父亲惩罚严厉1.66±0.521.72±0.60-0.960.34父亲过分干涉1.96±0.382.01±0.44-1.240.22父亲偏爱1.74±0.521,81±0.55-1.210.23父亲拒绝否认1.65±0491.71±0.60-1.060.29父亲过度保护2.15±0.502.12±0.530.430.67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2.55±0.522.56±057-0.240.81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2.24±0.442,29±0.46-1.140.26母亲拒绝否认1,87±0.591.91±0.66-0.670.50母亲惩罚严厉1.68±0.561.72±0.61-0.590.55母亲偏爱1.91±0.471.96±0.52-1.070.305从表6中可以看出,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在是否留守变量上无显著性差异。3.2初中生自我接纳的差异分析3.2.1初中生自我接纳的一般状况表7初中生自我接纳各维度所测分数的描述性统计(N=433)维度MSD自我接纳2.340.64自我评价2.350.55整体自我接纳2.340.46从表7可以看出,在初中生自我接纳两个维度中,自我评价得分稍低,自我接纳得分稍高。3.2.2初中生自我接纳的性别差异特点表8初中生自我接纳在性别上的差异(M±SD)维度男(n=252)女(n=181)tp自我接纳2.35±0.642.31±0.640.630.53自我评价2.43±0.572.23±0.493.85<0.01整体自我接纳2.39±0.472.27±0.442.56<0.05在表8中不难看出,在性别变量上,男生整体自我接纳、自我接纳维度差异性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自我接纳维度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3.2.3初中生自我接纳的年级差异特点表9初中生自我接纳在年级上的差异(M±SD)维度初一(n=152)初二(n=150)初三(n=131)FP自我接纳2.36±0.602.29±0.592.36±0.720.550.58自我评价2.38±0.532.37±0.512.30±0.600.710.49整体自我接纳2.36±0.462.33±0.392.33±0.540.230.80从表9中可以看出,在年级变量上,初中生整体自我接纳和两个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3.2.4初中生自我接纳的单亲差异特点表10初中生自我接纳在是否单亲方面的差异(M±SD)维度是(n=37)否(n=396)tp自我接纳2.09±0.552.36±0.64-2.48<0.05自我评价2.18±0.652.36±0.53-1.920.06整体自我接纳2.10±0.482.36±0.46-3.13<0.01由表10可知,在是否单亲变量上,非单亲家庭中的初中生整体自我接纳和自我接纳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自我评价维度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2.5初中生自我接纳的留守差异特点表11初中生自我接纳在是否留守方面的差异(M±SD)维度是(n=142)否(n=291)tp自我接纳2.23±0.622.39±0.64-2.34<0.05自我评价2.32±0.502.36±0.57-0.740.46整体自我接纳2.27±0.452.38±9.46-2.23<0.05如表11中示,在是否留守变量上,非留守家庭中的初中生整体自我接纳和自我接纳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家庭。自我评价维度上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1433.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表12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N=433)维度自我接纳自我评价整体自我接纳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0.14**0.090.15**父亲惩罚严厉-0.13**-0.06-0.13**父亲过分干涉-0.12*-0.02-0.09父亲偏爱-0.050.070.01父亲拒绝否认-0.15**-0.02-0.11*父亲过度保护-0.21**-0.08-0.19**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0.15**0.030.12*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0.14**0.01-0.09母亲拒绝否认-0.20**-0.02-0.15**母亲惩罚严厉-0.10*0.02-0.06母亲偏爱0.020.050.05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表12能够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果:(1)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整体自我接纳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拒绝否认维度与整体自我接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中,与自我接纳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的是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惩罚严厉维度与自我接纳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中,各维度均与自我评价维度无显著性相关。3.4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接纳的回归分析表1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对自我接纳的回归分析(N=433)自变量RR2Bβtp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0.150.020.130.153.02<0.01父亲惩罚严厉0.120.01-0.10-0.12-2.58<0.01父亲拒绝否认0.110.01-0.09-0.11-2.31<0.05父亲过度保护0.180.03-0.16-0.18-3.85<0.01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0.120.010.100.122.43<0.05母亲拒绝否认0.150.02-0.10-0.15-3.02<0.01如表13所示,以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整体自我接纳总分为因变量做逐步回归分析,可知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对整体自我接纳有正向预测作用,分别可以解释2%和1%的方差变异。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拒绝否认对整体自我接纳有负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的方差变异分别为1%、1%、3%和2%。回归方程为:y=0.15x1-0.18x2-0.12x3-0.11x4+0.12x5-0.15x6,x1为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x2为父亲过度保护,x3为父亲惩罚严厉,x4为父亲拒绝否认,x5为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x6为母亲拒绝否认,y代表自我接纳总分。第4章讨论与分析4.1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结果分析4.1.1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总体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中,初中生感知到较多的是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意味着家庭氛围的轻松和温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更多,总之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虽然整体情况比较良好,但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等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依然存在,紧张的氛围会使子女从内心深处感到压抑,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放松。正值叛逆时期的初中生,最需要的就是家庭的支持、父母的理解,消极的家庭氛围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此基础上,呼吁广大家长多采取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了解并重视消极家庭教养方式的危害性。父母要采取合适的模式与子女互动,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达成人格的健全,在心灵方面能够做到和谐。4.1.2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从数据分析结果中发现,来自于母亲的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惩罚严厉,相较于女生,男生获取的更多。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也是如此。这与之前他人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且不符合人们的传统认知。因为现在独生子女相对于以前来说更多,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同时又受中国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的影响,所以相对于女生,父母对男生的过分干涉和保护要多。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中,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只有父亲、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除此以外,其他得分差异都不显著。整体而言,相对于高年级初中生,低年级初中生接受到父母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身份发生转变。踏入一个新环境,在学习、人际、生活等方面要重新适应,会遇到很多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就需要父母提供帮助。不仅是他们一时无法适应自己初中生的身份,在父母眼中,他们依旧是小学生的身份。因此父母会延续之前的习惯,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给予的担心和关怀也会更多。经过一两年的适应,父母慢慢接受子女的角色是一名初中生,就会要求他们独立。4.1.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单亲、留守方面的差异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是否单亲、留守变量上,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4.2初中生自我接纳的结果分析4.2.1初中生自我接纳的总体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整体自我接纳在中等偏上水平,这说明初中生在自我接纳方面的状况比较良好。初中生在看待他们自身优势和不足方面,比较客观且符合事实,对自我的认识也比较成熟。初中生在自我评价方面,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和程序。所以在面临他人和外界评价的时候,他们能做到仔细筛选和辨别,从而不会因别人的夸奖洋洋得意、迷失自己,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挑剔而盲目自卑。整体来说,他们能接受性格、能力等方面都有欠缺的自己,也能及时改进自己做错的方面。4.2.2初中生自我接纳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说明,在整体自我接纳以及自我评价上,男、女初中生存在差异。且在接纳自我上,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做到,且对自己有更高的评价。正值青春期,在生理方面,女生比男性发育得更早,身体外在会发生一些改变。若一时接受不了这种转变,就会产生无法自我接纳的情况;与此同时,受传统糟粕观念的影响,例如“男生比女生聪明,只是不愿意学”“男生比女生更会学理科”等言论。在这种观念下成长出来的男生,客观事实上虽然很普通,但主观认知上却难免会更自信、自我评价更高、比女生更轻易接纳自己。从研究结果中能看出,初中自我接纳整体水平及其各维度在年级变量上差异不显著。4.2.3初中生自我接纳在是否单亲、留守方面的差异分析数据调查发现,初中自我接纳整体水平及自我评价维度在是否单亲变量上差异显著。相对于单亲家庭,非单亲家庭的初中生更能够接纳自己且对自己有更高的评价。因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大都是在父母之中选择一个一起生活,虽然父母应尽的责任不曾改变。但现实情况是:相对于非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家庭的完整性更低,成长过程中父母中总是有一个缺席的时间更长。不论是父亲教养缺失时间过长,还是母亲,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其产生自我接纳水平低以及自我评价不客观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初中自我接纳整体水平及自我评级维度在是否留守变量上差异显著。留守家庭的初中生比非留守家庭的初中生更难接纳自我且对自己的评价更低。留守家庭中的初中生要么是跟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要么就是寄宿在学校、亲戚和老师家。首先分析前者,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带孩子,由于年龄和辈分的差距,大多只能给孩子提供可能连充足都做不到的外在物质条件,却不能给予他们过多的精神支持,管教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次分析后者,寄宿在学校、亲戚和老师家的初中生意味着更多条条框框的拘束,更少的自由,且会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极易感到压抑。不论是以上哪一种情况,初中生都难免会陷入无法接纳自己和自我评价低的状态。4.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的关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家庭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与理解是孩子自我接纳的坚实后盾,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孩子自我接纳水平的提高。起相反作用的是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惩罚与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家庭是孩子最后的退路、避风港,家庭中的父母向孩子提供的是温暖与理解这样的正面情绪体验,那意味在面临龙蛇混杂的社会的时候,他们会拥有抵御凶恶的壁垒、消除阻碍的辅助。家庭供给的底气会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被父、母亲理解、接纳的个体必定是更容易接纳自我、他人和世界的存在。反之,长时间接收父亲惩罚严厉、父母亲的拒绝否认这种负能量,会让他们从源头上否认、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致于不能自我接纳。而父亲过度保护则会使个体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大打折扣,一旦面临自己解决问题的局面,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个废物,乃至于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在自我接纳维度上,父亲偏爱与其呈负相关,母亲偏爱则是正相关。翻阅以往的研究文献,在偏爱这个维度上,有与自我接纳正相关的,也有负相关的。前者的观点是:子女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会使其愈发容易自我接纳[15]。后者则认为,在偏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获得的保护太多,从而生活自理、独立能力较差。后期遇到问题时,无法自己解决。以致于其会陷入自我怀疑,由此无法自我接纳[17]。总之,偏爱不似情感温暖与理解或者惩罚严厉等维度,有固定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对于它的研究,不存在统一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的考虑到中国独生子女较多,在研究中不体现偏爱这个维度[18]。关于我的研究结果,我查阅的文献中也有与之类似的[19]。由于相关性低,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不做过多阐释。对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对整体自我接纳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拒绝否认对整体自我接纳有负向预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来提高初中生自我接纳水平。

第5章结论与不足5.1结论(1)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惩罚严厉几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初中生整体自我接纳在性别、是否留守、是否单亲变量上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3)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整体自我接纳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父母拒绝否认以及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与整体自我接纳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4)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能正向预测其整体自我接纳水平,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拒绝否认能负向预测。5.2不足本次研究选取的被试,仅限于河南省信阳市某一所中学,有效数据存在地域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不能够代表全国初中生。此外,单亲家庭的被试远远少于非单亲家庭,这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所以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在此变量上的差异结果不够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Darling

N,

Steinberg

L.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nt

[J].

An

integrative

model.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1993,113:487-496.关颖,刘春芬.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于志涛.初中生父母自我效能感评估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史春晓.从美国家长的心理教育探索优秀父母的基本特征[J].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2008(9).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2005.陈世民,张莹,陆文春.父母教养方式的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4):857-860.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J].《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增刊,1993:122-129.毋嫘,赵伯尧,展昭.父母正念养育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机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17(4):561-568.王璐,宋娟,魏艳秋.初中生家庭环境与攻击性的关系:共情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17(2):216-222.周含芳,刘志军,樊毓美.初中生亲子关系与网络欺负: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17(6):787-794.李闻戈.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1):112-114.朱建军.乌云遮月心朗-自我接纳与意象对话[M].安徽:安馓出版社,2005.王光辉.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接纳[J].中国德育.2008,3(3):65-66.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王子豪,吴真,李洁.高职学生自我接纳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57-60.王涛.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基于上海某高校的调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35):41-43.王磊,覃晓静.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与高中生自我呈现策略的研究[J].心理学进展,2017(12):1442-1452.纪晓琳.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共情能力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张桂香.迁安市职业高中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附录附录A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指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意义。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的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四个等级。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如果幼小时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性别:年龄:年级:父亲是否健在:是否母亲是否健在:是否父母是否离异:是否父母是否外出打工:是否外出打工的是:父亲母亲父母亲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半年以内半年到一年一到三年三年以上父母大约多久回来一次:一个月两到三个月半年一年及以上请选择答案:1234从不偶尔经常总是父母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