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章第3节二、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震与地震波三、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内容

|地球的圈层结构前苏联·科拉半岛超深钻孔科拉超深钻孔是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SG-3在1989年达到12,263m(12Km),截止目前,以垂深计算,这个钻孔仍是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但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一、地震和地震波(一)地震1.概念: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震源深度震中等震线震中距震源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对震源的点。从震中到震源垂直距离。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位置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一)地震

2.构造震源深度震中等震线震中距震源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释放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5级以上造成破坏,7级以上破坏极大。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一)地震

2.构造如同一个炸弹,其所含的炸药量相当于震级;炸弹爆炸后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有大有小,这相当于地震烈度。房屋建筑的地基坚固程度、设计的好坏、抗震结构和施工质量等,都会影响到地震的破坏程度。注意区分:震级和烈度(二)地震波1.概念:地震波是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而形成的。是在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的弹性震动震中震源波面断层断面2.分类:纵波、横波(二)地震波速度传播介质感受横波(S波)纵波(P波)速度慢速度快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固、液、气均可传播左右摇晃上下颠簸质点振动方向质点振动方向震源横波纵波(二)地震波速度传播介质感受横波(S波)纵波(P波)速度慢速度快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固、液、气均可传播左右摇晃上下颠簸(二)地震波思考:地震发生时,在水中与在陆地上的人分别具有怎样的感受?(不考虑水体的水平运动)陆地:先上下颠簸,再左右颠簸水中:只有上下颠簸二、地球的内部圈层二、地球的内部圈层读图1-18,思考: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发生了变化?如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横波(S)纵波(P)03691215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千米速度/(千米/秒)图1-18地震波传播速度与距离地表深度关系示意图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33km莫霍界面二、地球的内部圈层——不连续面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2900km古登堡界面二、地球的内部圈层——不连续面横波(S)纵波(P)03691215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千米速度/(千米/秒)地震波传播速度与距离地表深度关系示意图地幔外核内核莫霍面地壳古登堡面二、地球的内部圈层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地核1.地壳1.地壳①地壳是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②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地壳地幔地核2.地幔2.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2900千米)以上。地幔能传播横波,具有固态特征,主要有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合称岩石圈。软流层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400300200100深度/千米大洋地壳大陆地壳莫霍面软流层岩石圈上地幔地幔外核内核地面6371千米2900千米地壳软流层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3.地核3.地核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三、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地壳地幔外核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地球外部圈层与自然环境…

……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岩石圈的表面高低不平,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覆盖读P27-28,思考:1.什么是大气圈?其密度如何变化?2.水圈有哪些水体组成?3.生物圈分布在哪?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近地面大气密度大,随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水圈(连续但不规则)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可分为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按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地球生物的活动和影响范围虽然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但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集中于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的范围)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生物圈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这张图助你理解四个圈层的关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地球的自然环境。这张图助你理解四个圈层的关系地球的圈层结构地震和地震波地震地震波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本节课小结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固态地幔:体积80%外核:液态内核:固态34横波纵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