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剩余教案_第1页
二年级数学剩余教案_第2页
二年级数学剩余教案_第3页
二年级数学剩余教案_第4页
二年级数学剩余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尽量

简化,开门见

山,但又明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理解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理

解,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

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理解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

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

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

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协助学生理解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

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实行准确的抽象和概括,

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个特点,通过实

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协助学生学习几

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角,知道角的各

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直角,会用三角

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理解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实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各

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理解(总第二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对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角,知道角的各部

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理解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理解角。板书:角的初步理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理解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

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

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

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理解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

角?

思考一下,你能够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

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

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相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理解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

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

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

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

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理解(总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对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

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理解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相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这种角就是直

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

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

小组内交流理解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理解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

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

痕对折就能够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

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能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

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

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

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

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三课时锐角和钝角(总第二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理解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准确的画出锐角和钝

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

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

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

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理解理解。并实行

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

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

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

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

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实行提问。活跃课

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

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

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

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

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

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

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

伸展到什么水准时是锐角,什么水准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

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

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拼角(总第二十八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42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加深对各类角的理解。

教学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会玩三角尺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三角尺。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解决问题

1)知道了什么?

要拼出一个钝角

观察三角尺,你还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2)应该怎样做?

想一想,应该怎样做?

动手拼一拼,试一试。

思考:钝角比直角大,能够用两个什么样的角来拼呢?

3)拼出的是钝角吗?

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

思考: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钝角吗?为什么?

三、知识拓展

1、完成做一做。

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指名汇报展示。

2、完成第45页练习八第13题。

玩七巧板思考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附表1

授课班级授课人授课时间

教研组审批人:

审批意见年月日

教导处审批人:

审查意见年月日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五课时角的初步理解练习课(总第二十九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直角的画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找找角,下面的图形中那些是角?并

说说为什么说他们是角。

出示图片:

学生:学生独立做出判断,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同学汇报,主要说说那个是角,为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判断的非常准确,1、4、6、7这些图形是角,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且边是直直的组成,所以这些图

形是角。而其他的图形,有的没有顶点,有的边不直,所以他们不是

角,

2,完成练习八9题,

3,做练习八11题,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六课时练习课(总第三十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熟练比较角的大小;

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

动手操作水平和抽象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独立学习水平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生实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

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理解往往仅仅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理解阶段,对

角缺乏系统的理解,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准确表象,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熟练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

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并适时的

调动学生的激情,尤其是在出现有争议的问题时完全把问题抛给学

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来把错误的思考排除出去,在这个过

程中我还重点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合理的猜测、简介的排除

等等。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理解,下面我们实行一节复习课,请同

学们思考:在学习角的理解这节课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

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复习

1>认角

首先复习角的组成,想一想,一个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一个顶点两条边。重点强调两条边不能弯曲。

出示几个已经画好的图形让学生理解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并说出

理由。(通过辨别角让学生加深角的理解以及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水

平)

2、画角

想一想怎样画角?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角的大小方向任意,

并写上角各部分名称。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教师巡视。找一名

学生投影展示,说说自己画角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画的角对不

对。

展示错误画法和准确画法实行对比。(进一步感受角的画法。)

展示优秀作品和失败作品实行对比。(感受画角的技巧。)

教师实行板演示范。(规范画法加深印象)

3、比角

比较出这个同学画的这个角和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样大吗?(出

示一位同学所画角和三角板)

看来角有大有小,(板书: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什么相关系?与什

么没相关系?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

先看一看再估计一下猜一猜哪个大(锻炼学生估计水平)

指名一位同学上前操作(不但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到

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角度相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更让同学们理解到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演示:活动角大小,剪掉一块儿,角大小不变。

汇报板书:与两边叉开的大小相关

与边的长短没相关系

4、直角

我们学习过一种特殊的角叫什么名字?

(1)在三角板上找出直角。

(2)画直角。

(3)比较直角的大小,课本上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黑板上的

直角比较。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

a)角的顶点与直角的顶点对齐。

b)一条边与直角边对齐,看角的另一条边,在另一直角边的里面,

这个角比直角小。

c)在直角边的外面,这个角比直角大。

(4)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

5、数角

出示一张已经画好的图形(共三张,层层递进实行对比)

(在数角过程中不但要练习指导如何数角,对角的理解叶进一步

加深,在几个图形对比中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和排除。)

(三)、综合练习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

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

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

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

动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1、填空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一个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3)课桌面上有()个角,这些角都是()角。

0我们的红领巾上有()个角。

2、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

L乙L

3、判断:

(1)边越长,角就越大。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乘法(一)

单元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理解这个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

理解。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

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表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

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

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能够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

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

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

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展开有意

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理解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理解(总第三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47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理解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

比较简便,理解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

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二、理解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

+1+1+1=20有1+1++1+1=20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

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

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X”,叫

乘号。板书

1)1+1+...+1+1=20X1或1X20

2)4+4+44-4+4+4=5X4或4X5

3)2+2+2+2+2+2+2+2+2+2=2X10或10X2

4)6+6+6+6+6+6=6X6

用乘号“X”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1

乘20,5乘4,4乘5,2乘10,10乘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X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三、尝试练习: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2、书上的主题图。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

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

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

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四、随堂练习::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总第三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48页。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乘数和积在乘法算式中的

位置。会准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

相同加数?

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

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能够。

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协助有困难的

学生。

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

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

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

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

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5+5+5=155X3=15

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

5乘以3表示3个5连加;

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乘数。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

的个数是3,3也是乘数,5乘3得15,15是积。

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

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X9=36,

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卡片,应

制成不同内容的多张卡片,以便反复练习。)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47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分别填出:相同

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乘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用几做乘数,

最后写出乘法算式。

做练习九第3〜8题。

第3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先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

只?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

第7题,能够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

个相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

3+3+3+2改写成3X3+2,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

可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

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三课时练习课(一)(总第三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

示,理解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理解,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

来考考你们。

出示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

定时间内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4-1+1

2+2+24-2

3+3

乘法算式

1、赛龙舟: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

算式?

二、指导练习

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OOO

OOOOOO

OOOOOOOOO

乘法算式:()X()或()X()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X()

(2)3+3+3+3+3=()X()

(3)8+8+84-8+8+8+8=()X()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6和4相乘。)

三、课堂作业:随堂练习

附表1

授课班级授课人授课时间

教研组审批人:

审批意见年月日

教导处审批人:

审查意见年月日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四课时练习课(二)(总第三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练习九的第7〜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

的位置。会准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0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0

二、读一读。

4X56X35X23X4

三、看图写算式

★★★★★★★★★★★★♦♦♦♦♦♦♦♦♦

算式是()X()算式是()

X()

读作()乘()读作()

乘()

四、指导完成书本7〜11题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五课时5的乘法口诀(总第三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的:

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实行计算。

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二二()一三()四四()

一四()二四()二四()三三()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

的乘法口诀”。1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

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

一个要用5根小棒)

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

1)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

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义5=55X1=5)

2)再摆出一个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

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

板书:5+5102X5=105X2=10

4、教学口诀"二五一-h”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

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口诀。那

么1X5=55X1=5

口诀怎样编?试一试一五得五

教学其余口诀。

1)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2)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5153X5=155X

3=15

3)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5+5204X5=205X4=20四五二十

20+5255义5二25五五二十五

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相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

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

好办法?把你的

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

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2、教材51页《做一做》3、教材52页3、4题。

四、拓展性练习

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五一-h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一五得五

()()()()

()()()()

2、在□里填上准确的数。

3+3+3+3=nxO5+5+5+5=nxn

6X3=□+□+□=□+□+□+□+□+□

4X5二□+□+□+□+□=□+□+□+□

3、教师出示。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回答5乘以

这个数等于多少。例如,教师指4,要求学生回答“5乘以4等于20”。

开始练习时,能够全班学生集体回答,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4、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I〜3题。

五、随堂练习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六课时5的乘法口诀练习(总第三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练习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悉5的乘法口诀,记住5的乘法口诀。

2、学会用口诀实行计算。

3、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对口令

一五()()()()一十四五()()

三五()()()()二十五二五()()

学生模仿,同桌同学互对口令,看谁对得又对又快。

2、写乘法算式

正正()X()=()

正正正()X()=()

正正正正()x()二()

3、填口决。

三五()()()()一十四五()()

五五()()()()二十五二五()()

4、计算

5X3=5X1=1X5=5X5=5X2=4X5=5X4=2X5=

5、看图写算式。

△△△△△△

△△△△△△

二、实践题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算式。

三五()

二五()

四五()

三、随堂练习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七课时:2、3、4的乘法口诀(总第三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书本第54、55页的例2〜例3、4及相对应

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

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是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实行乘法

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16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开火车,对口令

—Jfi_***••四7L***2Ljfi.........

2、组织学生之间实行对口令活动。

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

了这下可高兴了!多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小

叶?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子,根据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2X1=21X2=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1个

2得数是2,我们能够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2棵幼苗,问;“这是几个2?加法算式和

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

们能够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4X5=205X4=20

四五二十。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行有多少棵向日

葵?能够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幼苗,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

呢?能够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如果有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

么?如果有3行呢?2)引导学生对2和3的乘法口诀实行记忆。引

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

纳出口诀:“三三得九”。

3、教学例4。

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到相对应的乘法算式和结果。

板书:1X4=44X1=42X4=84X2=83X4=124X3=124

X4=16

2)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

四十六

3)想一想:1X1=?同桌交流板书:-----得一

教师引导学生想:“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

个1应该是1。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

四;那么,1乘以1得1,口诀应该是得一。”

三、巩固练习

I、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第1、2题时,能够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

的练习题能够协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同时用这些口诀

实行乘法计算,通过计算又能够巩固乘法口诀。

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能够用来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训练

学生记熟每一句口诀。练习时,能够由教师说题目,先让学生集体说

得数,然后再指定学生说得数,尽量多给学生一些练习机会。

第4题,让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协助有困

难的学生。

2、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4的乘法口诀。如果某个学

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

即时给予协助。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2、3、4的乘法

口诀。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八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练习(总第三十八课

时)

教学内容:书本第56〜57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

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实行乘法计

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五五()四五()二

四()三三()二二()三四()

三五()二五()四四()——()

一四()

3、填一填

5*3=*♦*5=10•X5=25■X2=10

4义©)=20

1X5=DAX5=15☆X5=20◊=25

5X*=30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5、想一想。

如果表示5,那么表示(),

二、列式计算

A2乘3得几?

B3个4是多少?

C5个3的积是多少?

D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三、课堂随练

附表1

授课班级授课人授课时间

教研组审批人:

审批意见年月日

教导处审批人:

审查意见年月日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九课时乘加和乘减(总第三十九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准确地实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协助自己记

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准确地实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出示课本图片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坐了多少人?

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想一想能够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3+2

3X3+2

4X3-1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

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

的顺序。

四、拓展性学习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十课时6的乘法口诀(总第四十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6和“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

2、能够准确而比较熟练的使用6的乘法口诀。

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升形式的推理水平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准确而比较熟练的使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大家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说完整。

()五十五三()十二()四得八

()四十六四()二十()五一^f-

()三得九五()二十五()三得六

3、写出乘法算式。

(I)5个3是多少?

(2)4乘以5是多少?

二、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6

的乘法口诀”。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完成下表

豆荚个数123456

豆子个数

2、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请你说说每一列是什么意思?分

别表示有几个几?2)根据这个表你能够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教师随

学生的汇报实行板书:1X6=66X1=62X6=126X2=123X

6=186X3=18

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把你编的乘法口诀和同桌的同学互相

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诀

教师在前面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右边板书:

“1X6=66X1=6一六得六

2X6=126X2=12二六十二”。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61页,在自己一的书上把例6中的乘法算

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让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出乘法

算式和乘法口诀。同时,教师接着板书:

3X6=186X3=18三六十八

4X6=246X4=24四六二十四

5X6=306X5=30五六三十6X6二36六六三十六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在教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6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读

一遍。请你看一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六六三十六只有一个算

式?

三、巩固练习

I.课本61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口诀写出连个乘法算式

2、做一做第2题。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随堂练习

附表2

教学札记

第十一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总第四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记住6的乘法口诀。

2、能够准确而比较熟练的使用6的乘法口诀。

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升形式的推理水平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