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历史】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历史】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历史】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历史】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就未来,新教育伴你成长联系电话:400-186-9786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卷I(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汉武帝以前,西南夷部落多“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经济文化都很落后。而汉明帝时的益州西部都尉郑纯“为政清洁,化行夷貊,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美德。天子嘉之,即以为永昌太守”。这一变化主要说明汉代()A.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得到增强 B.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点C.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民族政策 D.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体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依据题干可知,汉武帝以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与中原地区也缺乏密切往来,而汉明帝时期官员郑纯在当地为政清廉,教化百姓,得到百姓的拥护,由此反映出汉朝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得到增强,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郑纯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教化,并不是体现因俗而治或灵活多变,排除B、C项;题干没有体现边疆治理与内地的管理趋于一体化,没有对内地与边疆治理进行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2.如表所示是1975年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部分考古调查结论。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从舍根墓群的考古结果看,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陶罐、陶壶、马具和海螺等饰物已经成为促进该地区鲜卑、匈奴和契丹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辽代韩州城遗址、豫州城遗址及墓地等考古遗存,说明古代通辽地区作为东部“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传播、扩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通道进入清朝以后,通辽地区进入由游牧向定居转型的社会发展状态A.少数民族地区封建经济发达 B.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C.游牧民族生产方式遭到废弃 D.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汉时期机已经存在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加绒,反映了我国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间的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封建经济并未达到发达的程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生产方式依旧还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排除C项;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3.1945年,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坚持为弱小民族代言,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这一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从而为战后的非殖民化进程提供了法理支撑。这表明当时中国()A.为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作出贡献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致力于维护新兴民族国家的利益 D.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主导作用【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945年的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不顾西方国家的反对,坚持为弱小国家代言,推动“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的主张写进联合国宪章,推动了战后的非殖民地化进程,从而为战后新的国际秩序的构建做出了贡献,A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排除B项;新兴独立国家主要是在二战后广泛建立的,材料提到的是联合国的改革,排除C项;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4.维也纳会议规定:当国界是山脉时,应该以山脊的分水线为边界线。河流、湖泊和桥梁做国界时,也是以划线的方式明确区分,以避免可能的领土纠纷。现在世界各国的国界线也大致遵循了维也纳会议的规定。这表明,维也纳会议()A.开创会议解决国际争端先河 B.推动了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C.消除了欧洲各国的领土争端 D.划分了当今世界各国分界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维也纳会议规定了国界线的划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会议解决国际争端先河,排除A项;消除了欧洲各国的领土争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维也纳会议主要是针对欧洲,且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当时是否将当今世界各国分界线进行划分,排除D项。故选B项。5.15世纪下半期英国兰开斯特和约克两大封建贵族集团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长达30年的战争。兰开斯特家以红玫瑰力族徽,约克家以白玫瑰为族徽,史称红白玫瑰战争。在这场内战中,英国封建贵族相互残杀殆尽,最后都铎家族的亨利获胜,夺得英国王位,英国进入了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这场战争()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B.推动了封建制度的发展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提升了国民的民族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英国)。据材料“在这场内战中,英国封建贵族相互残杀殆尽,最后都铎家族的亨利获胜,夺得英国王位,英国进入了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及所学知识可知,红白玫瑰战争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为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加强王权,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形成,A项正确;战争打击了封建贵族势力,不利于封建制度发展,排除B项;红白玫瑰战争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但没有“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白玫瑰战争主体是封建贵族,与国民民族意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 B.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生产C.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 D.促进了民族共同繁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国家的统一……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加强民族联系,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发展边疆经济,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各民族共同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7.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与1952年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基本结构相似,民族区域“自治权”部分从11条增至28条,新增部分主要涉及招工、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外贸、流动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等。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B.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工作重心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D.基层民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84年(中国)。据材料“新增部分主要涉及招工、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外贸、流动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变化主要与当时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有关,且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工作重心,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是这一变化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并未提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属于基层民主建设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8.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掀起留苏热潮,大量大学生、研究生、实习生和进修教师纷纷前往苏联各高等院校、研究所、工厂学习。与此同时,大量留学人员历经坎坷回到祖国,其中多数从欧美返回祖国。这反映出()A.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B.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意愿C.国际局势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D.新中国“一边倒”战略落到实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掀起留苏热潮,……与此同时,大量留学人员历经坎坷回到祖国,其中多数从欧美返回祖国。”可知,反映了新中国初期国内掀起了留学苏联的热潮,同时欧美地区的爱国留学生纷纷返回祖国,这体现了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愿望,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未涉及国际局势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新中国采取的“一边倒”战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9.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使新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B.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C.体现“一边倒”的和平外交方针 D.取代国际法在世界上的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包括采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其包容性和开放性,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得新中国迎来了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的第二次建交高潮,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主张与采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共处,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不同,排除C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也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而非“取代”国际法,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外交目的在于()A.独立自主、各自为政 B.和平发展、公平正义C.主权在民、宪法为纲 D.民族至上、发展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外交目的在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B项正确;我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自为政并非我国当前外交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主权在民、宪法为纲的内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至上、发展经济的内容,我国当前外交的目的在于和平发展和公平正义,排除D项。故选B项。11.20世纪60、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为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外交从战略上进行了新的调整。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中法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③中日建交④中美建交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1964年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2.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对外直接投资是美元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美国经常用由本国发行的价值被高估的货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资产。可说明上述现象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美国长期控制着雅尔塔体系C.美国经济依赖世界资源 D.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对外直接投资是美元,是因为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的规则,确立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控制雅尔塔体系的相关内容,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经济依赖世界资源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构成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13.某一国际金融机构,主要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的短期所需的资金,期限一般为3-5年,利率由4%到6%。2010年,我国成为该组织第三大成员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一国际金融机构是()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的短期所需的资金,与题干内容相符,D项正确;A项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排除A项;B项是世界银行,排除B项;C项是世贸组织会标,排除C项。故选D项。14.唐朝时,被用于“均田”的土地主要是国有的无主荒地,并不触动所有权明确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唐朝中期,土地迅速向各类地主手中集聚,国家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授田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发展。这可用于说明()A.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 B.消解阶级矛盾的可能性C.限制社会流动的风险性 D.重建中央集权的迫切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唐初推行的均田制,没有触动地主士地所有制,到唐朝中期出现士地兼并严重的现象,均田制遭到破坏。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使得赋税制度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因此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由此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唐朝中期两税法推行的原因,因此材料可用于说明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A项正确;“消除”的说法绝对化,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社会流动风险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重建中央集权”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调整赋税制度”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15.“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两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缒各二史,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中所讲的赋役制度()A.主要征收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B.使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C.有助于保证农民生产劳动时间 D.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隋唐时期(中国)。材料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根据材料“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可知,庸的规定有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劳动时间,C项正确;租庸调制征收实物地租,排除A项;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是均田制,均田制下的土地不能买卖,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排除B项;北魏时期实行的是租调制,非租庸调制,排除D项。故选C项。16.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迫使中国降低关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进口关税降无可降。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为提高清政府对巨额外债的偿付能力,西方列强主动提出将关税税率提高到“值百抽五”的水平。据此可推断晚清关税变迁()A.加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推动了关税税率与国际接轨C.服务于晚清政府发展外贸的策略 D.增加了列强的资本输出成本【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材料表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迫使中国降低关税,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列强也是为了提高清政府对巨额外债的偿付能力才提高了关税税率,这都是服务于西方列强,加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所述关税税率的变化主要是出于列强侵略中国的利益需要,而非为了“与国际接轨”,排除B项;材料所述关税的变化是西方列强主导的,服务于西方列强,而非晚清政府,排除C项;关税主要是影响外国商品进口,也即主要影响商品输出而非资本输出,排除D项。故选A项。卷II(非选择题,共4大题,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边境继续设交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隋交市监为互市监。《唐六典》“诸市互监”云:“诸互市监各掌诸蕃交易之事”,唐代互市监的品级相对于隋代大大提高。还规定,“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若蕃人须籴粮食者,监司斟酌须数,与州司相知,听百姓将物就互市所交易。”——摘编自李叶宏、惠建利《唐代“互市”法律制度探析》材料二唐初,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为要义,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对于封授的羁縻府都督、刺史等职,唐朝明确规定“皆得世袭”,对内附“酋领”厚于赏赐,其中包括官秩很高的虚衔。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当地的民族和部落参与作战,对参战首领授予军职。唐代龟兹地区存在着与中原大致相同的差役制度,胡汉同被征发服役。唐王朝还在龟兹建立都督府、州、城、村、坊等类似中原的地方行政建制。——摘编自范恩实《唐羁縻州制度是一体而治的重要一环》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西北边境互市的贸易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在西北地区推行羁縻政策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评这一政策。【答案】(1)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吏负责;承袭前代做法且有立法保障;贸易受到地方政府监督;西北贸易重要性增强(地位提高);实行物物交换,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等等。(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成理酌情赋分)(2)表现:设置羁縻府州;厚赐少数民族首领;羁縻府州相关职位均可世袭;重视发挥少数民族的军事作用;实行和内地相似的制度和政策。(任答四点即可)简评:唐代羁縻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民族政策;促进了边境和内地贸易往来;推动了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了民族交融;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隋唐时期。根据材料“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边境继续设交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可以得出,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吏负责;根据材料“《唐六典》……”可以得出,承袭前代做法且有立法保障;根据材料“诸互市监各掌诸蕃交易之事”可以得出,贸易受到地方政府监督;根据材料“ 唐代互市监的品级相对于隋代大大提高”可以得出,西北贸易重要性增强(地位提高);根据材料“听百姓将物就互市所交易”可以得出实行物物交换,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唐朝。表现:根据材料“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可以得出,设置羁縻府州;根据材料“对内附酋领厚于赏赐,其中包括官秩很高的虚衔。”可以得出,厚赐少数民族首领;根据材料“对于封授的羁縻府都督、刺史等职,唐朝明确规定皆得世袭”可以得出,羁縻府州相关职位均可世袭;根据材料“唐朝还积极吸收当地的民族和部落参与作战,对参战首领授予军职。”可以得出,重视发挥少数民族的军事作用;根据材料“唐代龟兹地区存在着与中原大致相同的差役制度,胡汉同被征发服役……”可以得出,实行和内地相似的制度和政策。简评:根据材料“对内附酋领厚于赏赐”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羁縻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边境和内地贸易往来;根据材料“唐王朝还在龟兹建立都督府、州、城、村、坊等类似中原的地方行政建制。”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这些做法促进了民族交融;结合所学可知,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维也纳会议最开始的目的正如梅特涅曾指出的“就是政治和领土状态恢复到1792年以前”。从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相反,他们也关注他国利益,并能保持克制。维也纳会议通过共同召开国际会议,在共同协商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划分国家疆界和领土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也纳会议中《最后议定书》的附件《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章程》从外交实践中解决了外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第一次以国家法的形式确认了外交代表的名称、等级和位次问题。——摘编自丛培影、黄日涵《维也纳体系对国际合作的启示》材料二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摘自《联合国宪章·宗旨》(1945)(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也纳体系形成的背景及意义。(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是对维也纳体系的继承与发展的表现。【答案】(1)背景:拿破仑战争结束,法国战败;为了确保维也纳体系的完整,防止革命再度发生;为了维护各国利益,确定各国的疆域及利益。意义:形成了新世界格局,解决了外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第一次以国家法的形式确认了外交局面。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另外,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2)表现:继承:二者都是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都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稳定外交秩序。发展:联合国有民族自决,提出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国际间合作,各国协调一致。这是联合国的内容和原则,维也纳体系没有。【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维也纳会议最开始的目的正如梅特涅曾指出的‘就是政治和领土状态恢复到1792年以前’”,可以得出为了维护各国利益,确定各国的疆域及利益。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拿破仑战争结束,为了确保维也纳体系的完整,防止革命再度发生。第二小问意义,“第一次以国家法的形式确认了外交代表的名称、等级和位次问题”,可以得出解决了外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第一次以国家法的形式确认了外交局面。而在此之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也就是维也纳体系。结合所学可知,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另外,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表现,继承:维也纳会议后确立维也纳体系,联合国也是通过召开国际会议而形成的可知二者都是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据材料一“第一次以国家法的形式确认了外交代表的名称、等级和位次问题”和根据材料二“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可以得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稳定外交秩序。这是二者继承的表现。发展:“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可以得出民族自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可以得出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国际间合作,各国协调一致。这是联合国的内容和原则,维也纳体系没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统一流通。人民币的出现使各区间的物资流通有了统一的参照系。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使人民币市场迅速扩大,新解放区规定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之合法货币。货币统一的实施也对20世纪50年代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摘编自王春英《新中国货币统一初探》材料三中国外汇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2000-2022年1季度)图示。(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货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深远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币统一发行的历史意义。【答案】(1)趋势: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多种货币向统一货币演变。意义: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对后世钱币体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意义:使各区间的物资流通有了统一的参照系;对新中国的国家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束了几百年来外国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买卖的混乱历史;适应战争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解析】1题】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一“先秦的中国贝币”“秦统一货币”“中国最早的纸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由多种货币形态向统一货币演变。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秦统一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经济与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秦统一货币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对于后世,同时对后世钱币体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题】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人民币的出现使各区间的物资流通有了统一的参照系。”可知,使各区间的物资流通有了统一的参照系;根据材料二“货币统一的实施也对20世纪50年代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知,对新中国的国家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材料二“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统一流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束了几百年来外国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买卖的混乱历史;根据材料二“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使人民币市场迅速扩大,新解放区规定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之合法货币。”可知,适应战争和经济建设的需要。20.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1712年,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实行“摊丁入亩”,人头税彻底废除。阅读上述材料,请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