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形(附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形(附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形(附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形(附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形(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字形(山东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B.瑕疵鄙薄邀请赛赔理道歉C.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D.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考查考生对常用汉字正确写法的掌握程度。本题选用的四组词语都是人们常用易错的词语。随着网络语言的兴起和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人们准确书写汉字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了,这种现象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准确书写,尤其对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的准确书写很不以为意。本题设置的干扰点均是常见一般词语中的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A项D项使用了看似更符合问语意义的同音字和形似字“萃”“理”和“霄”来迷惑考生。A选项“精萃”应为“精粹”;B选项“赔理道歉”应为“赔礼道歉”;D选项“元霄节”应为“元宵节”,C选项没有错别字,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C项。考生答错这个题目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平时不注重积累,掌握的词汇量少,或者记忆不牢固,因此易受干扰;二是缺少正确书写的意识,在日常交际中不在意文字的正确与否;三是不会通过意义来分析词语的写法,如“元宵节”的“宵”。(安徽卷)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脉搏/平添造型/摄像机强档/轻歌慢舞B.慈祥/影牒摩挲/万金油返聘/凤毛麟角C.峰会/对峙修葺/结骨眼戏谑/张皇失措D.贸然/夜宵竣工/终身制熨贴/扶老携幼15.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辨析能力。A.轻歌慢舞→→→节骨眼(湖北卷)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羞涩袅娜歌声缈茫荷塘薄雾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C.细腻箫索落蕊残叶秋蝉嘶叫D.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答案】D【解析】A项“歌声渺茫”;B项“寥廓”;C项“萧索”;D项全都正确。(湖南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冀望建档捷足先登宁缺毋烂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仇寇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答案】B【解析】难度不大。具体为A项中的“宁缺毋烂”应为“宁缺毋滥”。C项中的“赎职”应为“渎职”,D项中的“得垄望蜀”应为“得陇望蜀”。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平时正确的读写的积累,否则很容易错选。【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A。(江西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家具赝品气概水乳交融B.萎靡帐篷更叠暴殄天物C.国粹输赢蛰伏旁证博引D.惭怍诟病九洲呕心沥血答案:A(B、更迭;C、旁征博引;D、九州。)(四川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讳疾忌医微言大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B.磬竹难书两全其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掷地有声曲意逢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至高无上原型必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辨析能力。A.万事具备→万事俱备B.磬竹难书→罄竹难书D.原型必露→原形毕露(天津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概率陶治冠名权众志成城B.渲泄开销暴发力杯水车薪C.余暇神彩发祥地掉以轻心D.倾泻凑合摄相机摄像机相儒以沫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重点考查同音字的误写。B项“渲泄”应写为“宣泄”。C项“神彩”应写为“神采”。D项“相儒以沫”应写为“相濡以沫”。(浙江卷)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解析:A倍受应为备受;B轰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D急言厉色应为疾言厉色。(重庆卷)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修炼俏皮话集腋成裘动则得咎朱砂冷飕飕锥心泣血犯而不校恭候岔路口废话连篇故弄玄虚敲诈副作用大块朵颐分庭抗礼2.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C项的“块”应为“快”。高一语文暑假精粹作业天天练17一、积累与运用(18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⑵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应,。(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5),塞上风云接地阴。(6)沧海月明珠有泪,(7)画图省识春风面,。(8)过去的评论家说杜甫的《登高》为“杜诗七律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诗中能集中表现作者忧国伤时的一联是:,。(9)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剑阁峥嵘而崔嵬的两句是:,。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3分)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情节、、。《老人与海》塑造的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的一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下列几句话中,加点的谦辞和敬辞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B.犬儿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D.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二、课内阅读(19分)4.选出下列对课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过了目好送过来”――这是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问话,意在表明自已能干,办事周到,也充分表现了她的机变。 B.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这是人物的行动描写,表现了“初出家门时的我”明朗欢快的心情。 C.我在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的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段祝福景象的描写,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吃人罪恶的愤懑,也表现了作者对鲁镇的未来寄予了希望。 D.“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和划线的句子。(6分)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⑵不爱珍器重宝,以致天下之士爱⑶于其身,则耻师焉,惑矣。惑⑷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因=5\*GB2⑸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6\*GB2⑹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而=7\*GB2⑺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文:6.以下关于《红楼梦》和《高老头》的情节介绍,错误的两项是()()(5分)

A.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修建了大观园,里面楼台廷阁、山水花鸟,样样都有。元春叫家中的姐妹寡嫂以及在姐妹丛中长大的宝玉,一起住进了园中。贾宝玉住的是怡红院,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苑。

B.当拉斯蒂涅向雷斯多伯爵夫人介绍自己是鲍塞昂夫人表弟的时候,雷斯多伯爵的大门马上就打开了,但当他提到高老头的时候,雷斯多伯爵觉得有损贵族的身份,马上大门又关上了。

C.有个姓王的小官当年依附王夫人的娘家,认了同宗,后来家境败落,他家的岳母刘姥姥便到贾府来求助。刘姥姥费了一些周折,才见到了管家的王熙凤,王熙凤抹不开脸面,就送给她二十两银子。

D.王夫人在大观园中拾到了一个绣春囊,认为是伤风败俗,她又羞又气,命令王熙凤抄检大观园,结果晴雯等一些丫鬟被撵出荣国府,当时晴雯正生病,回到家中不久就病死了。

E.宝玉将要娶宝钗的事情被黛玉知道了,她精神恍惚,病情加重,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此时贾府中的人们都在忙宝玉的婚事,没有一个人来看望病中的黛玉。黛玉把过去的诗稿和宝玉送的手帕都付之一炬,带着满腔幽怨去世了。7、简答。(任选1小题,100字左右)(5分)(1)《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了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请简要叙述这两件事。(2)“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都是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所唱的《葬花吟》,请简述一下林黛玉因何事而唱这样的诗句。我选的是第题答:三、课外阅读(4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6分)植物睡眠之谜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8、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9、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①两首诗从内容上看,都属于诗。(2分)②古诗中的一些意象有特定的用法,这两首诗写到的共同的意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不同的寓意?(4分)1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9分)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⑴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犯笑侮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B.因抗颜而为师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C.被南越中数州被:覆盖D.余以为过言过:过失、错过。⑵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①群怪聚骂②指目牵引A.①素善留侯张良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②非能水也②天下云集响应C.①辱书云,欲相师D.①不耻相师②却匈奴七百余里②履至尊而制六合⑶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的行为,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戴盈之①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②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③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注释】①戴盈之:人名,宋国大夫。②兹:年。③攘;偷。将文段中的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17分)穷人(俄)列夫·托尔斯泰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帆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冉娜抱起睡着的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五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嗳,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嘛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诉你说,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呛,可有什么办法呢!”夫妇俩都不做声了。“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是吗?”“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你怎么,不愿意吗?你怎么啦,冉娜?”“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13.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冉娜的形象。14.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15.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穷人”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1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大作家的小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它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打动着读者的心。B.小说以女邻居西蒙的死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既赞颂了人世间美好的品质和行为,更控诉了社会的不平和罪恶。C.小说十分讲究情节构思,开头以平常的生活场景起笔,结尾则陡起波澜,出人意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D.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写女主人公将孩子抱来家中后激烈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E.渔夫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收养邻居孩子问题上他跟妻子不谋而合,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主旨。四、作文(70分)17.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常言道:谎话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又常言道: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可《红楼梦》里有句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有个成语马上附和“以假乱真”。有不少文人把坚持“说真话”作为一生的追求,有人挺身揭示真相留给世人诸多感慨,也有人用“真实的谎言”演绎出感天动地的故事……生活中的真真假假啊,其实很难一言以蔽之!读了上面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实际,自定立意,以《真假之辨》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季延中学08-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答题卷(语文必修3)一、积累与运用(18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⑴。⑵,。(3),(4)。(5)(6)(7)。(8),。(9),。2.、。(3分)3.()(3分)二、课内阅读(19分)4.()(3分)5.⑴不必⑵爱⑶惑⑷因=5\*GB2⑸焉=6\*GB2⑹而(3分)=7\*GB2⑺译文:(3分)6.()()(5分)7、我选的是第题答:(5分)三、课外阅读(43分)8、(3分)9、(3分)10、①(2分)②(4分)11、=1\*GB2⑴=2\*GB2⑵=3\*GB2⑶(9分)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3、(4分)14、(4分)15、(4分)16、()()(5分)四、作文(70分)题目:700800参考答案1、(12分)略2、(3分)人物、环境。(2分)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内容基本上对就可以给1分。)3、(3分)B4、(3分)C,错在“也表现了作者对鲁镇的未来寄予了希望”。5、(6分)⑴不必:不一定⑵爱:吝惜⑶糊涂=4\*GB2⑷因:凭借=5\*GB2⑸焉:兼词“于此”“从这里”或“在这里”=6\*GB2⑹而:表修饰(3分,每小题0.5分)=7\*GB2⑺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3分,异1分,状语后置1分,语句通顺1分)6、(5分)DED(应为傻大姐在大观园中拾到了绣春囊,被邢夫人发现。)E(李纨和探春曾前去探望。)www.xkb7、(5分)(1)贾宝玉一出,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将各种东西摆了,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因此大不高兴。(2)黛玉葬花:林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十分懊恼。次日,见园中落花无主,乃荷锄葬花,并赋“葬花词”,以遣愁思。宝玉追寻黛玉到花园中,向黛玉诉说衷肠,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8、B【分析】A项中“植物的叶子”所指范围太大,从原文看,并不是所有植物都会发生睡眠现象,因而A项可以排除。C项中的“所有豆科植物”所指范围仍然偏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豆科植物都会发生睡眠现象,仍有以偏概全之嫌。D项的“豆科植物和捕蝇草”也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只是说“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并没有说捕蝇草有睡眠现象,因而D项也与原文意思不符,也可以排除。9、C【分析】A项“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因为原文中只是说“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配糖体”,“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所以A项可以排除。B项“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只提到“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并没有说它的安眠物质也是配糖体,因而B项也可以排除。D项“目前……‘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与原文意思不符,因为原文最后一段中提到“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说明这种农药还没有研制出来。至于“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睡眠阻断剂还只是处在实验阶段,原文中有“实验结果”,说明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也可以排除。10、(6分)(1)送别诗(2)水。上一首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这与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下一首借流尽年光的“宫前水”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沧桑变化的感慨。11、(9分)⑴D(“过”过分、太甚)⑵例①是“以……为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例②“用眼看”,名词作动词,D.与例句完全相同。A.①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②名词活用作动词;B.①形容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C.①“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单指作者,无活用;;②动词的使动用法。⑶C(A.“自喻”不正确;B.不含“自己”;D.没有表明处境的意思。)12、(5分)参考译文:戴盈之说:“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市场的征税,今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们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彻底实行,怎么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