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疾病课件_第1页
乳房疾病课件_第2页
乳房疾病课件_第3页
乳房疾病课件_第4页
乳房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房疾病乳房疾病概述乳腺疾病临床常见的当属乳腺增生、乳腺炎、乳癌等病。中医虽无上述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当分别属于乳癖、乳痈、乳岩。本次择要介绍乳腺增生。乳房疾病乳房的生理与病理乳房不仅是女性最显著的第二性征,亦是广义生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乳房的发育、成熟、稳定,继而衰退萎缩,是在人体阴阳消长转化规律的影响下进行的,并与肾、肝、胃及冲任两脉关系最大。乳房的病理变化亦与阴阳气血的失常变化有关。肝郁气滞,脾胃虚弱,冲任失调,是其常见的主要病机,但根本上是由于肾阴阳的失衡。因此,对乳房既要注意局部病变的发生发展,更应重视整体阴阳及肝脾(胃)失调的病变。乳房疾病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冲任二脉起于胞中故有“肾经入乳房,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之称谓乳房疾病乳房疾病的治疗法则

乳房疾病的治疗有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内治法着重在疏肝解郁理气,补肾调冲治气,尤其重视治气。清·余听鸿在《外科医案汇编》谓:“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矣。脾胃土气,壅则为痈;肝胆木气,郁则为疽;正气虚则为癌;气虚不摄为漏;气散不收为悬;痰气凝结为癖,为核,为痞;……若治乳从一‘气’字,……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挟理气通络之品,使其乳络疏通,气行则血行,……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乳房疾病此言在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治疗乳病既要重视补肾调周法纠正整体病变;又要根据局部病变,选择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通络、理气行血、利湿消肿等攻邪法;配以外治,注意饮食调养,预防护理,早期治疗,早日康复。乳房疾病乳腺增生一、概念乳腺增生是发生在乳腺的一种良性疾病。表现为乳房内条索状,片块状或囊性结节。中医称之“乳癖”。乳腺增生结节一般质地较软,伴有压痛,结节活动度好,常随月经周期或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乳腺增生临床常见:单纯性乳腺增生、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该病发病率较高,占乳腺疾病的70%,占整个育龄妇女发病率的40%,且多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乳房疾病二、病因病机肝郁气滞,血瘀痰凝乳络。素禀肝郁之体常情志抑郁寡欢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思虑伤脾脾伤则聚湿生痰痰气郁结血气瘀滞阻于阳明胃络发为乳腺增生乳房疾病冲任失调,痰凝血瘀,癥结乳络。中年以上妇女经期产后失于摄养肾虚肝郁水不涵木气滞血瘀肾阳虚,脾失温煦水湿不运聚湿成痰痰湿凝结

冲任失调气血不畅脉络失和痰浊与气血凝结结于乳络发于乳腺增生乳房疾病在病变的过程中,由于体质因素的不同,或心理状态、环境因素等的差异,表现不同的证型。本病有偏于肝郁气滞者,有偏于冲任失调,痰凝血瘀者,亦有偏于肾阳虚或肾阴虚者。

乳房疾病三、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表现乳房疼痛和肿块为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乳房疾病(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乳房疾病(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乳房疾病四、乳腺增生的治法

1.内治辨证施治

2.外治局部敷贴法

3.其他疗法单方、验方、针灸等乳房疾病1.乳腺增生中医内治法辨证施治

辩证施治

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肾亏虚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两虚型+局部用药乳房疾病1)肝郁气滞,血瘀乳络型临床表现乳房肿块,经前胀痛,痛引两胁,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口干且苦,月经量少,经周期提前,舌黯,苔薄腻,脉弦细。治法: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方药:逍遥撒加味柴胡10g,赤白芍各l0g,当归12g,茯苓10g,青皮10g,王不留行子15g,丝瓜络15g,制香附15g,郁金12g,炒山栀6g,夏枯草15g,浙贝母12g,甘草5g。乳房疾病加减:血瘀明显者加炙山甲片10g、五灵脂10g。乳房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g;经量少加益母草12g,丹参12g;经前痛甚者加桃仁10g,泽兰9g。乳房疾病2)肝郁脾虚,痰血瘀络型临床表现患者乳房有肿块,常双乳胀痛,与情志及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胸闷不舒,头眩心悸,体倦,大便塘,舌质谈红,苔白腻,脉沉细滑。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痰、软坚通络。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0g,赤白药各12g,当归12g,青陈皮各10g,橘络10g,法半夏15g,白芥子12g,王不留行子15g,浙贝母15g,生牡蛎30g,鹿角霜15g,仙茅12g,漏芦10g,甘草6g。乳房疾病加减肿块较硬者酌加鳖甲10g,山甲片10g,莪术15g,皂角刺15g,山慈菇10g。心肝火旺者加钩藤15g,黄连10g。乳房疾病3)肝肾亏虚,血滞乳络型临床症状乳房肿块,经前或经后均有隐隐疼痛,伴有情绪郁闷,烦热咽干,月经紊乱,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舌黯红,苔薄腻,脉弦细或沉细。治法:滋肾疏肝,养血通络。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

当归15g,赤白芍15g,山萸肉10g,熟地黄15g,青皮10g,鳖甲15g,炒山栀、炒柴胡各6g,王不留行子15g,浙贝母15g,生牡蛎30g,山慈菇10g,甘草6g。乳房疾病加减:乳房肿块呈囊状者加漏芦I2g,白芥子10g;月经期紊乱者加益母草12g,川断12g;月经提前者加生地黄12g,知母10g,阿胶12g,旱莲草15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2g,桑寄生15g,川续断12g;乳房疼痛较甚者加制香附12g,延胡索15g;乳头溢液者加芡实15g,漏芦12g,半边莲30g。乳房疾病4)脾肾阳虚,痰湿瘀滞型临床症状乳房肿块,经前或经后胀痛,或伴有乳头溢液,或见头晕耳呜,腰酸膝软,月经紊乱,色淡量多,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沉细或弦缓。治法:温补脾肾,化痰通络。方药: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各12g,当归12g,巴戟天12g,党参15g,白芍药15g,半夏15g,青陈皮各10g,制香附15g,莪术12g,鹿角霜15g,王不留行子15g,浙贝母15g,甘草6g。乳房疾病加减肿块较硬者酌加半边莲30g,漏芦10g,鳖甲15g,炙山甲片10g,山慈菇10g。痰湿较重者酌加苍白术各15g,橘核10g,夏枯草15g,白芥子12g。乳房疾病5)气血两虚,血滞湿瘀型临床表现乳房肿块,隐隐作痛,劳累后加重,心悸气短,头晕体倦,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舌质偏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补益气血,行血利湿,软坚散结。方药:八珍汤加味八珍汤加炙黄芪30g,王不留行子12g,丹参12g,郁金12g,浙贝母15g,制香附10g,生牡蛎30g。乳房疾病加减肿块较硬者加鳖甲10g,炙山甲片10g、山慈菇10g以软坚通络,消痈散结。月经量少者加益母草30g。痰湿偏盛者加半夏12g,海藻、昆布各15g。乳房疾病2.外治法外敷法治则:理气止痛、活血化府、通络散结。①.基本外敷方药组成:炙山甲片15g,川芎9g,丹参30g,三棱、莪术各10g,路路通15g,当归12g,赤芍药9g,皂角刺15g,乳香10g,没药10g。外敷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生蜂蜜调成糊状,敷贴与屋翳、膻中、肩井、肾俞、肝俞、乳根穴处。根据肿块及疼痛的范围,取上药膏适量,贴敷于乳房患处(即阿是穴)。总有效率96.8%。乳房疾病②

乳香、没药、黄柏、大黄、冰片,共研细末,蛋清调敷患处。③香附末、麝香末、蒲公英,以醋煎之,调敷患处。

④山慈菇15克,白芷、鹿角、山甲、血竭各9克麝香0.6克,研为细末,酷调成糊状,敷于患部。治疗乳腺增生症。

⑤南竭膏(由南瓜藤炭50克,血竭、金银花各lO克乳香、没药、白芷各15克,蜈蚣2条。)共为细面,加入适量饴糖调制而成。外敷患处,每日1次。治疗乳腺增生症。乳房疾病⑥山慈菇、生半夏、浙贝母、生南星、僵蚕白芷、细辛、生川乌、生草乌、白蔹、樟脑各10克。共研细末,用黄酒、鸡蛋清调敷患处,每日换1次。治疗乳房纤维腺瘤。乳房疾病3.其他治法①针灸:体针取穴:屋翳、膻中、合谷、天宗、肩井、肝俞等,留针20~30分钟。耳针取穴:乳腺、神门、内分泌等。穴位注射:川芎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注射三阴交、期门、气海等穴。②择期电针:有报道取穴屋翳、膻中、合谷,另加一些配穴,根据患者的月经情况选择月经周期的不同时相,用电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乳房疾病③单方、验方、中成药乳块消(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万)

处方:丹参、橘核、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角刺(常规用量)

服法:水煎分服,1日2次。适应病证:肝郁夹瘀型乳腺增生病。疏肝消核方(《江苏中医杂志》l98l(3))

处方:柴胡、生白芍各12克,当归10克,郁金、香附、橘核各12克,延胡,白术各10克,瓜蒌皮、鹿角霜各12克,炙甘草6克。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适应病证:肝郁夹痰之乳癖证。乳房疾病鹿角片(研粉)3克合小金散3克,分2次吞服。小金丹,每次1粒,日服2次。适用于肝郁痰凝证。乳癖消糖衣片,口服,每次6片,日服2-3次。清热化瘀,软坚散结。橘核丸,每次9克,日服1-3次,空腹温酒或淡盐汤送下。行气止痛,软坚散结。乳房疾病总之在辨治方面,应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药治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局部调治,系指在辨治的基础上,必须加入清肝软坚、化痰通络的方药,如山慈菇、夏枯草、丝瓜络、五灵脂、川郁金、漏芦、山甲片、土贝母、地鳖虫等药。整体治疗注意补肾调阴阳,特别要重视调肝治气法。内治的同时可合用外治法,再结合心理疏导,解除患者思想顾虑,稳定情绪,舒畅情怀,将有助于早日病痊。此外,在经前5~7天或经期加服枸橘李粉,每次3克,日服2-3次,排卵后加服鹿角片粉,每次3克,日服3次,将有助消散乳癖,恢复黄体功能而巩固疗效。乳房疾病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良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因此,极少发生于月经来潮前或绝经后。本病多发生在20,--~30岁之间,尤以25岁前发生者最多。此病的好发部位是乳房的外上象限,大多数亦为单侧单个。要与乳癌相辨别,要点是本病的肿物增长速度缓慢,在妊娠期可加速增大,肿块一般只有一个指节大小,扪之质坚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大。除肿块外,病人并无其他症状。乳房疾病对乳腺纤维腺瘤,应着重局部治疗,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外用散寒化凝:温经化痰、化瘀消瘕的药膏敷贴,如阳和解凝膏、化坚膏,用法同上。内服方药以景岳化肝煎。重用川贝母,并加山慈菇、海藻、昆布、制半夏、制南星、蒲公英、五灵脂等;同时加服小金丹、梅花点舌丹(改名为疮毒丹);对保守治疗无效者,须行手术切除。如亦伴月经失调者,仍当结合补肾调周法整体治疗,以巩固疗效,防其复发。景岳化肝煎:青皮、陈皮、芍药、丹皮、栀子、泽泻、贝母乳房疾病小金丹白胶香、草乌头、五灵脂、地龙、木鳖、乳香、没药、麝香、墨炭、当归。活血化瘀,祛痰化湿。乳房疾病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调治乳房疾病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辨证治疗

乳房疾病随着乳腺癌生物学研究及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乳腺癌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模式已发展成为局部和全身齐头并进的综合治疗模式。局部治疗模式包括手术与放射治疗,全身治疗包括化疗与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加之)、中医药治疗。其中放化疗可控制或预防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毒副反应:机体受到损伤,常有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机体衰弱三组证候群严重影响放化疗的完成率。乳房疾病能整体调治,既考虑局部,又采取扶正固本的治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二是个体化治疗,因人因病辨证施治。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扶正固本中药能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减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祛邪中药能抑制或杀灭癌细胞。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乳房疾病总之,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在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减少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放化疗敏感性;对乳腺癌及乳腺癌术后病人的治疗有着广阔的适应症和独特的优势。现将乳腺癌术后按围化疗期、围放疗期、随访期分期辨证论治进行介绍。乳房疾病一、乳腺癌术后围化疗期的中医辨证论治化疗使机体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使脾胃功能受到损害,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以及恶心呕吐,胃纳欠佳等消化道反应。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精血同源,肝肾旺盛,则精气充沛,生血旺盛。认为:治疗应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健脾和胃为原则,从气血、脾胃、肝肾等方面着手防治。乳房疾病1.对骨髓抑制的作用化疗后出现头晕乏力,神情萎软,面色少华,极易外感。此系肝肾受损,精血不复,需加滋养精血之品,如熟地黄、首乌、黄精、山茱萸、当归、阿胶、龟板、鹿角片、鳖甲等。

乳腺癌化疗期间配合使用中药龟鹿二仙丹加味

(生龟板、鹿角胶、阿胶、枸杞子、西洋参、沙参),能有效减轻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放化疗加当归补血汤,对骨髓抑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乳房疾病2.减轻胃肠道反应

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化疗病人出现的消化道反应,对化疗引起的呕吐,;属胃热者用橘皮竹茹汤加减,;属胃寒者选用丁香柿蒂散,;腹泻用参苓白术散及四神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乳房疾病以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樊淳理健脾益肾、益气养血活血为主(生黄芪、党参、麦冬、白芍、当归、百合、丹参、仙茅、仙灵脾、陈皮、半夏等)效果好。乳房疾病3.对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免疫功能的调节四生汤(生黄芪、生地黄、生白术、生薏苡仁,随症加减)对放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免疫功能下降具有很好的对抗作用,并且体重下降指数及口干等症状改善。肝复乐有预防和减轻化疗和介入治疗的毒副反应的作用。

乳房疾病肝复乐功效:健脾理气,化瘀软坚,解毒抗癌。组成:党参、白术、鳖甲、沉香、黄芪、柴胡、重楼等二十几味。(重楼:又称蚤休、七叶一枝花、俗称草河车)服法:口服,薄膜衣片一次6片,一日3次。注意:少数患者开始服药后出现腹泻,多可自行缓解。国药准字国药准字Z20050817乳房疾病二、乳腺癌术后围放疗期的中医辨证论治放射线的辐射电离破坏对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无选择性,因而可引起一系列全身和局部毒副反应。

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相结合的目的和作用包括三个方面:防治放射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后遗症;发挥中医药的放射增敏作用;在放射治疗后,中医药巩固治疗以减少复发及转移,提高远期疗效。

乳房疾病乳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外来热毒过盛。容易造成气血不和,津液受损,肾气亏虚,肝肾不足,天癸枯竭,冲任失调,出现气阴两虚,脏腑功能下降。治疗应以养阴生血,扶正祛邪为主。乳房疾病1.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免疫功能下降调节四生汤(生黄芪、生地黄、生白术、生薏苡仁,随症加减)对放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免疫功能下降具有很好的对抗作用,并且体重下降指数及口干等症状改善。以康复冲剂防治放疗所致全身及局部反应,效果好。

乳房疾病圣尊康复冲剂主要成分:仙鹤草、人参、猪苓、三七、天冬、茯苓。功能主治: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扶正驱邪。适用于:胃癌、肺癌、食道癌、淋巴癌等癌瘤。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一袋,一日三次,小儿酌减。规

格:6g/袋,30袋/盒批准文号:滇药制字(Z)04A0004号地

址:云南必胜天然药物研究所(云南昆明市圆通街129号,云南烟草外贸大厦705市)乳房疾病以四君子汤为主加减的中药综合治疗对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四物汤能增加肿瘤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乳腺癌术后放疗后出现放射性皮炎多属阴虚,宜在扶正祛邪辨证治疗基础上再加石斛12g、生地黄18g、天花粉18g。乳房疾病放疗后咳嗽胸痛,干咳或痰中见血丝,舌红少苔,X线胸片示肺部纤维条索增深影,此系光热灼肺伤阴。拟加养阴清肺之品,如北沙参、天冬、野百合、紫菀、桑白皮、杏仁、冬虫夏草等。乳房疾病三、乳腺癌随访期的中医辨证论治随访期是指手术至术后5年这段时期。

这段时期,大多数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口服三苯氧胺等药物,。出现一系列类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比如月经失调,心烦易怒,潮热多汗,胸闷神疲,心情抑郁等等,影响了生活质量。中医中药介入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此期,应从整体出发,根据不同临床证候,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辨证论治,调整患者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乳房疾病有人对407例乳癌术后患者进行了辨证分型,探讨其辨证规律。结果表明:患者出现气阴两虚证占绝大多数,384例占94.35%

;气血两虚证占少数,22例占5.41%

;冲任失调证331例占88.57%

;肝气犯胃证79例占19.41%;出现气阴两虚同时伴冲任失调证313例占76.90%。乳房疾病以党参、白术、黄芪、首乌、海藻、夏枯草、半枝莲、鹿衔草、白花蛇舌草、黄药子为主方,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共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76例,连续服药2年,结果实际随访68例,随访时间2~8年,其中3例复发,65例健康状况良好,28例恢复工作。乳房疾病有人以疏肝解郁的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阴虚加天冬、麦冬、石斛;血虚加熟地黄、阿胶、三七;血瘀加三棱、莪术、穿山甲、王不留行;热毒加蚤休、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湿热加薏苡仁、白蔻仁;便秘加火麻仁、槟榔,每日1剂,连服3~6日,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117例,结果3年生存率为97.4%,其中66例已观察治疗5年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