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HJ 565-2010)_第1页
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HJ 565-2010)_第2页
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HJ 565-2010)_第3页
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HJ 565-2010)_第4页
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HJ 565-20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565—2010

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fordraftingandpublishing

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ndards

HJ565—2010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编写、出版和印制工作,保证标

准制修订工作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保护标准的结构、编写排版规则,量、单位和符号使用的一般原则,以及标准出

版的编排格式和字体、字号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2月2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v

HJ565—2010

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结构、编写排版规则,量、单位和符号使用的一般原则,以及标

准出版的编排格式、字体和字号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编制和出版工作。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编制和出版工作可参照本

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3102(所有部分)量和单位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788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T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GB/T200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

3术语和定义

GB/T20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保护标准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ndards

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人

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要求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

件。

3.2

环境保护标准编制drafting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ndards

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

的工作。

1

HJ565—2010

4结构

4.1构成要素

环境保护标准构成要素见表1。

表1环境保护标准构成要素

要素类型要素是否必备

封面是

资料性概述要素目次是

前言是

标准名称是

规范性一般要素适用范围是

规范性引用文件否

术语和定义否

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内容是

规范性附录否

资料性附录否

资料性补充要素

参考文献否

4.2一般要求

在每项标准或系列标准内,标准的结构、文体和术语应保持一致。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其章、条的编

号应尽可能相同。类似的条款应使用类似的措辞来表述。

4.3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应符合GB/T1.1的要求。表2给出了标准可能具有的层次名称,层次编号示例见图1。

表2层次及其名称

名称编号示例

章4

条4.1

条4.1.1

条4.1.1.1

段[无编号]

列项列项符号;字母编号a)、b)和下一层次的数字编号1)、2)

附录附录A

附录B

2

HJ565—2010

图1层次编号示例

4.4层次的描述和编号

4.4.1章

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

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对章编号。编号应从“适用范围”一章开始,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

每一章均应有标题。标题应置于编号之后,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

4.4.2条

条是章的细分。

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对条编号,见图1的示例。第一层次的条(例如4.2、4.3等)可分为第二层次的

条(例如4.3.1、4.3.2等)。需要时,一直可分到第五层次(例如4.3.1.1.1.1、4.3.1.1.1.2等)。

同一层次中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的条时才可设条。例如,第6章的条文中,如果没有6.2条,就

不应设6.1条。应避免对无标题条再分条。

第一层次的条宜给出标题。标题应置于编号之后,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第二层次的条可同样处理。

某一章或条中,其下一层次上的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例如,第6章的下一层次,6.1有标题,则6.2、

6.3等也应有标题。

4.4.3段

段是章或条的细分。段不编号。

为了在引用时不产生混淆,应避免在章标题或条标题与下层次条之间设段(称为“悬置段”)。

示例:

下面右侧所示,按照隶属关系,第6章不仅包括所标出的“悬置段”,还包括6.1和6.2。鉴于这种情况,在引用这

些悬置段时有可能发生混淆。下面左侧给出避免混淆的方法之一:将未编号的悬置段编为“6.1×××××”,并且将

原来的6.1和6.2重新编号,依次改为6.2和6.3。避免混淆的方法还有,将悬置段移到别处或删除。

3

HJ565—2010

正确不正确

6标志6标志

6.1×××××

×××××××××××××××××××××××××××××}

×××××××××××××××××××××××××××××××}悬置段

××××××××××××××××××××}

6.2×××××6.1×××××

××××××××××××××××××××××××××××××××××××

6.3×××××6.2×××××

××××××××××××××××××××××××××××××××××××

××××××××××××××××××××××××××××××××××××××××××

××××××××××××××××××××××××××××××××××××××××××××××

××××××××××××××××××××××××××××××××××××××××××××××

××××××××××××××××××××××××××××××××××××××××××××××

××××××××××××××××

7试验报告7试验报告

4.4.4列项

列项应由一段后跟冒号的文字引出。在列项的各项之前应使用列项符号(“破折号”或“圆点”)(见

示例1、示例2),在一项标准的同一层次的列项中,使用破折号或圆点应统一。

列项中的项如果需要识别,应使用字母编号(后带半圆括号的小写英文字母)在每项之前进行标示。

在字母编号的列项中,如果需要对某一项进一步细分成需要识别的若干分项,则应使用数字编号(后带

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在各分项之前进行标示(见示例3)。

示例1:

下列各类仪器不需要开关: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功耗不超过10W的仪器;

——在任何故障条件下使用2min,测得功耗不超过50W的仪器;

——用于连续运转的仪器。

示例2:

仪器中的振动可能产生于:

·转动部件的不平衡;

·机座的轻微变形;

·滚动轴承;

·气动负载。

示例3:

图形标志与箭头的位置关系遵守以下规则:

a)图形标志与箭头采用横向排列:

4

HJ565—2010

1)箭头指左向时,图形标志应位于右侧;

2)箭头指右向时,图形标志应位于左侧;

3)箭头指上向或下向时,图形标志宜位于右侧。

b)图形标志与箭头采用纵向排列:

1)箭头指下向时,图形标志应位于上方;

2)其他情况,图形标志宜位于下方。

4.4.5附录

附录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范性附录给出标准正文的附加条款;资料性附录给出对理解

或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

5编制排版

5.1通则

标准条文编排格式参见附录A。

标准编制和排版的格式见以下各条的规定。

5.2封面

5.2.1每项标准均应有封面。封面的内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

境保护标准”字样和标准的标志(分别为“GB”和“HJ”),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标准编号、代替标

准编号(适用于修订的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部门等。用GB编号的标准还应注明

ICS号(国际标准分类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应按照GB/T20000.2的规定在封面上

给出一致性程度标志。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志应置于标准名称的英文译名之下,并加圆括号。

封面的编排格式见附录图B.1、附录图B.2。

5.2.2名称由多个要素组成时,各要素之间应空一个字的间隙,在封面和正文首页上,可排成上下多

行,行间距3mm。

英文名称各要素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名称各要素之间的连接号为一字线。

5.2.3封面上标准编号中的标准代号与标准顺序号之间空半个字的间隙,标准顺序号与年号之间的连

接号为一字线。如果有代替的标准,则在标准编号之下另起一行,“代替”两字之后接排代替标准的标

准编号。标准编号和代替标准编号右端对齐。

5.2.4封面上的ICS号和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分上下两行编排,不留行空,左端对齐。

5.3目次

目次应列出前言、章、附录、参考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条。

目次的编排格式见附录图B.3。目次中章的编号和前言、附录、参考文献等均应顶格起排。第一层

次的条空一个汉字起排,第二层次的条空两个汉字起排,一般不宜超过第二层次。

章、条的目次应给出编号,后跟完整的标题;附录的目次应给出附录编号,后跟附录的性质并加圆

括号,其后为附录标题。章、条的编号以及附录的性质与其后面标题之间应空一个汉字的间隙。前言、

各类标题、参考文献与页码之间用“……”连接,页码不加括号。

“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不应在目次中列出。

5

HJ565—2010

5.4前言

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前言不应包含要求、图和表。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组成,应符合《国

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

前言应另起一面,其编排格式见附录图B.4。

5.5正文首页

正文首页应从单数页起排,其编排格式见附录图B.5。

5.6章、条、段

章、条的编号应顶格编排,章的编号与其后的标题,条的编号与其后的标题或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

的间隙。

章的编号和章标题应占三行。条的编号和条标题应占两行。

段的文字空两个汉字起排,回行时顶格编排。

5.7列项

各项前面的破折号、圆点或字母编号(后带半圆括号的小写英文字母)均空两个字起排,其后的文

字以及文字回行均应置于距版心左边五个汉字的位置。字母编号下一层次的数字编号(后带半圆括号的

阿拉伯数字)、破折号或圆点均空四个汉字起排,其后的文字以及文字回行均应置于距版心左边七个汉

字的位置。

第一层次列项中的段空四个字起排,回行时应置于距版心左边五个字的位置。

5.8规范性引用文件

5.8.1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一览表,这些文件经过标准条文的引用后,成为标准应用时必

不可缺少的文件。对于标准条文中注日期引用的文件,应给出版本号或年号(引用标准时,给出标准代

号、顺序号和年号)以及完整的标准名称;对于标准条文中不注日期引用的文件,则不应给出版本号或

年号。标准条文中不注日期引用一项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标准时,应在标准顺序号后标明“(所有部分)”

及其标准名称中的相同部分。

如果引用的文件可在线获得,宜提供详细的获取和访问路径。应给出被引用文件的完整的网址(见

GB/T7714)。

文件一览表中,如列出国际标准、国外标准,应在标准编号后给出标准名称的中文译名,并在其后

的圆括号中给出原文名称;列出非标准类文件的方法应符合GB/T7714的规定。

5.8.2注日期引用是指引用指定的版本,用年号表示。凡引用了被引用文件的具体章或条、附录、图

或表的编号,均应注日期。

对于注日期的引用,如果随后被引用的文件有修改单或修订版,适用时,引用这些文件的标准可发

布其本身的修改单,以便引用被引用文件的修改单或修订版的内容。

注日期引用时,使用下列表述方式:

——“……GB×××××.3—1988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注日期引用其他标准特定的部

分);

——“……遵照GB/T××××—1997中第3章……”(注日期引用其他标准中特定的章);

——“……应符合GB/T××××.4—1996表1中规定的……”(注日期引用其他标准的特定部分中

具体的表)。

引用其他文件中的段或列项中无编号的项,使用下列表述方式:

6

HJ565—2010

——“……按GB/T××××—1997,4.1中第二段的规定”;

——“……按GB/T××××—2001,5.3中列项的第二项规定”;

——“……按GB/T××××.2—2007,4.1中第二个列项的第三项规定”。

5.8.3不注日期引用是指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具体表述时不应提及年号或版本号。

对于规范性的引用,根据引用某文件的目的,在可接受该文件将来的所有改变时,才可不注日期引

用文件。为此,引用时应引用完整的文件(包括标准的某个部分),或者不提及被引用文件中的具体章

或条、附录、图或表的编号。

对于资料性的引用,只要引用完整的文件(包括标准的某个部分),或者不提及被引用文件中的具

体章或条、附录、图或表的编号,即可不注日期。

不注日期引用时,使用下列表述方式:

——“……按GB/T4457.4和GB3102规定的……”;

——“……参见GB/T16273……”。

5.8.4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含GB、HJ编号)、其他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有关规范性文件、国际标准(ISO、IEC发布的标准)、其他国际组织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

准、其他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其他国际组织标准先按标准

代号的英文字母和(或)阿拉伯数字的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5.8.5规范性引用文件均空两个字起排,回行时顶格排,每个文件之后不加标点符号。所列标准的编

号与名称之间空一个汉字的间隙。

5.8.6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

5.9术语和定义

给出为理解标准中某些术语所必需的定义。

术语条目应包括:条目编号、术语、英文对应词、定义。

排版方式为:条目编号(黑体)顶格编排;术语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起排,后空一个汉字接排英文

对应词(黑体,小写,除非原文本身要求大写);术语的定义或说明另起一行空两个字起排,回行时顶

格排。

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不应采用表的形式编排。

5.10公式

公式应以正确的数学形式表示,由字母符号表示的变量,应随公式对其含义逐一进行解释。公式不

应以量的描述性术语或名称的形式表示。

示例:

重金属镉的质量分数用下式计算:

()50ρρ−××F

w(Cd)=10

m

式中:w(Cd)——重金属镉的质量分数,mg/kg;

ρ1——从标准曲线上测得的试验溶液(镉)的质量浓度,μg/ml;

ρ0——试剂空白质量浓度,μg/ml;

50——萃取溶液的定容体积,ml;

F——稀释因子;

m——称取的样品质量,g。

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排,较长的公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回行,或者在“+”、“−”等运算符号处回行。

7

HJ565—2010

公式中分数线的横线,长短要分清,主要的横线应与等号取平。

如果为了便于引用,需要对标准中的公式进行编号,则应使用从1开始的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编号,

且以右端对齐。

公式下面的“式中:”顶格起排。公式中所要解释的符号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分行空两个

字排,再用破折号与释文连接,回行时与上一行释文对齐。上下行的破折号对齐。释文与其单位用逗号

分开,每条释文用分号“;”,最后用句号。

标准中的公式宜用公式编辑器制作。

5.11图

5.11.1如果用图提供信息更有利于标准的理解,则宜使用图。每幅图在条文中均应明确提及。

5.11.2每幅图均应有编号。图的编号由“图”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图2”

等。图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并与章、条和表的编号无关。只有一幅图时,仍应标为“图

1”。

附录中图的编号按各个附录重新从1开始编起,例如附录A中的图用“图A.1”、“图A.2”等

表示。

5.11.3每幅图宜有图题,并置于图的编号之后,图题与编号之间空一个汉字的间隙。标准中有无图题

应统一。

5.11.4每幅图与其前面的条文均宜空一行,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的下方,占两行居中。

5.11.5图中的说明位于图题之上,见示例1。

图注和图的脚注应区别于条文的注与脚注。图注应置于图题之上,并位于图的脚注之前,图的说明

之后(见示例2)。图中只有一个注时,应在注的第一行文字前标明“注:”。同一幅图中有多个注时,

应标明“注1:”、“注2:”、“注3:”等。每幅图的图注应单独编号。图的脚注应由上标形式的从“a”

开始的小写英文字母编号,即a、b、c等。在图中需注释的位置应以相同的上标形式的小写英文字母标明

脚注。每幅图的脚注应单独编号。

示例1:

单位:mm

1——试验构架;2——样品;3——支架;4——砝码。

图×高温下压力试验用试验仪器

8

HJ565—2010

示例2:

说明:

1——说明的内容;

2——说明的内容。

注:图注的内容.。

a图的脚注内容。

b图的脚注内容。

图×图题

5.12表

5.12.1如果用表提供信息更有利于标准的理解,则宜使用表。每个表在条文中均应明确提及。

5.12.2每个表均应有编号。表的编号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表1”、“表2”

等。表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并与章、条和图的编号无关。只有一个表时,仍应标为“表

1”。

附录中表的编号按各个附录重新从1开始编起,例如,附录A中的表用“表A.1”、“表A.2”等

表示。

一个表应尽量放置于同一面中,若无法避免,应在下一面接排,接排的表应加表头,并在表头右上

角处加“续表”字样。

5.12.3每个表宜有表题,并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题与编号之间空一个汉字的间隙。标准中有无表题

应统一。

5.12.4每个表与其后面的条文均宜空一行,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的上方,占两行居中。

5.12.5表头中若有量名称和单位符号,它们之间用斜杠线“/”分开。

5.12.6表注和表的脚注应区别于条文的注与脚注。表注应置于表中,并位于表的脚注之前。表中只有

一个注时,应在注的第一行文字前标明“注:”。同一个表中有多个注时,应标明“注1:”、“注2:”、“注

3:”等。每个表的表注应单独编号。表的脚注应由上标形式的从“a”开始的小写英文字母编号,即a、

b、c等。在表中需注释的位置应以相同的上标形式的小写英文字母标明脚注。每个表的脚注应单独编号

(见5.12.7的示例)。

5.12.7表的外框线、表头的下框线、表注和(或)表内的段的上框线均应为粗实线,仅有表的脚注时

其上框线也为粗实线。

9

HJ565—2010

示例:

表×××××

类型长度/mm内圆直径/mm外圆直径/mm

a

l1d1

b

l2d2

注1:表注。

注2:表注。

a表的脚注。

b表的脚注。

5.13附录

每个附录均应在正文或前言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提及。附录的顺序应按条文中提及附录的先后次序编

排。每个附录均应有一个编号。附录编号由“附录”和随后表明顺序的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字母从“A”

开始,例如:“附录A”、“附录B”等。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仍应标为“附录A”。附录编号下方应标明附

录的性质,即“(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再下方是附录标题。

每个附录中章、图、表和数学公式的编号应重新从1开始,编号前应加上附录编号中表明顺序的字

母,字母后跟下脚点。例如:附录A中的章用“A.1”、“A.2”、“A.3”等表示;图用“图A.1”、“图

A.2”等表示。

规范性附录在条文中提及时的措辞方式为“符合附录A的规定”或“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在条

文中提及时的措辞方式为“参见附录B”。

每个附录均应另起一面,附录的编排格式见图B.6。

5.14条文的注、示例和脚注

5.14.1条文的注和示例。条文的注和示例应只给出有助于理解或使用标准的附加信息,不应包含要求

或对于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信息。注和示例宜置于所涉及的章、条或段的下方。

章或条中只有一个注,应在注的第一行文字前标明“注:”(黑体)。同一章(不分条)或条中有几

个注,应标明“注1:”“注2:”“注3:”等。每条注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起排,其后接排注的内容,回

行时与注的内容的文字位置左对齐。

章或条中只有一个示例,应在示例具体内容之前标明“示例:”(黑体)。同一章(不分条)或条中

有几个示例,应标明“示例1:”“示例2:”“示例3:”等。每条示例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起排。“示例:”

或“示例×:”宜单独占一行。文字类的示例回行时宜顶格编排。

5.14.2条文的脚注。条文的脚注用于提供附加信息,不应包含要求或对于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任

何信息。条文的脚注应置于相关页面的下边。脚注与条文之间用一条长度为版面宽度的1/4细实线分开,

细实线置于页面左侧。脚注应尽量少用。

通常,应使用后带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对条文的脚注进行编号,条文的脚注编号从前言

开始全文连续,即1)、2)、3)等。在条文中需注释的词或句子之后应使用与脚注编号相同的上标数字

1)、2)、3)等标明脚注。

每条脚注另起一行空两个字排,编号后的文字以及文字回行均应置于距版心左边五个字的位置。

5.15参考文献和索引

如果有参考文献,则应置于最后一个附录之后。参考文献的编排应遵照GB/T7714的有关规定。

如果有索引,则应作为标准最后一个要素。非术语标准需要索引时,宜自动生成。

10

HJ565—2010

参考文献和索引均应另起一面编排。

5.16书眉和终止线

5.16.1从标准目次开始在每页书眉位置应排标准编号,单数页排在书眉右侧,双数页排在书眉左侧。

5.16.2终止线为居中的粗实线(即反线),长度为版面宽度的1/4(即10个字长)。终止线应排在标准

的最后一个要素之后,不能另起一面编排。

5.17字号、字体和页码

标准的封面、目次、前言、引言、正文首页、附录、参考文献、索引、封底和其他各面文字的字号

和字体的规定,见附录C。

从目次页到正文首页前用正体小写罗马数字从i编页码。正文首页起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另编页

码。页码单数页排在右下侧,双数页排在左下侧。

5.18封底

封底的格式见图B.7。

6开本与版心

出版标准采用GB/T788规定的A系列规格的A4幅面(210mm×297mm),允许公差±1mm。

标准排版版心(含书眉标准编号及页码)为164mm×250mm。

7量、单位、符号

7.1一般要求

编制标准时应按照国家标准GB3100、GB3101、GB3102.1~3102.13给出的量、单位及其符号的

一般规定执行。

7.2量及其符号

编制标准涉及量名称时,有专门名称者,应使用国标最新版中推荐使用的名称;没有专门名称者,

应本着科学、简明、通俗的命名原则,参照GB3101进行命名。

常用量的名称和符号见附录D。

标准中应使用现行规范的量的名称和符号,而不应使用已弃用或废止的量的名称和符号(表3)。

表3量名称用法举例

不规范的或应废除的量名称规范的量名称或注释

百分浓度含义不确切。应根据所表示的量改为“质量分数,w”,或“体

积分数,ϕ”,或“摩尔分数,x”

分子量(原子量)无单位的改为“相对分子(原子)质量”,其单位为1;有单

位的改为“分子(原子)质量”,其单位为kg,常用u,不用

Da(道尔顿)

比热比热容,质量热容,单位为J/(kg·K)

比重有单位的为体积质量或[质量]密度,无单位的为相对体积

质量或相对[质量]密度。“比重”一词不再使用

11

HJ565—2010

续表

不规范的或应废除的量名称规范的量名称或注释

定容比热容,定容质量热容比定容热容,质量定容热容

定压比热容,恒压热容,定压质量热容比定压热容,质量定压热容

电流强度电流,单位为A

发光率发亮度(简称“亮度”)

光能光量

光强度发光强度

光通光通量

克分子吸收系数摩尔吸收系数

克分子量,克原子量摩尔质量

克分子体积摩尔体积

克分子百分数,摩尔百分浓度摩尔分数

克分子浓度,体积克分子浓度,摩尔浓度,当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浓度,单位为mol/m3,常用mol/L

摩尔数,克原子数,克分子数,克离子数,克当量物质的量

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

绝对零度0K,零开[尔文]

马力(量)功率

热功当量过去用Cal或cal表示热,J表示功,现Cal和cal已废除,故

这里的概念已不存在

体积百分浓度,体积百分比浓度体积分数

重量浓度,浓度(单位为mg/L)质量浓度

重量克分子浓度质量摩尔浓度

重量百分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质量分数

周波频率

年数,月数,天数,时数,分数时间

公里数,米数长度

方数,立方数体积

放射性强度,放射性[放射性]活度,单位为Bq

含量“含量”泛指混合物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定性概念,不

是一个物理量。在定性表述文字中可继续使用。定量表述时,

应根据这个词所指的量(如质量浓度、浓度、质量分数、摩尔

分数、体积分数等)将其改为所指的量名称或其符号

注1:在定量表述“浓度”时,要正确区分“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

分数”所表达的量的含义,并使用相对应的量符号(浓度—c、质量浓度—ρ,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ϕ、摩

尔分数—χ)和量单位。

注2:量的符号可以借助辅助符号,以下标、上标、顶标、底标、侧标符号和(或)其他说明性标记来表示不同的量或

同一个量的不同状态。一般将物质名称或化学式、状态、条件等置于符号后的括号中。例如:“标准摩尔定压热

容”的符号是“Θ(,,)”,“硫酸的质量浓度”的符号是或。

Cp,mH2Og298.15Kρ(H2SO4)ρH2SO4

量的符号使用时注意:

a)一般不应将元素符号、化学式作为量符号使用。例如:盐酸的质量不应写成HCl=6kg,而应写

成m(HCl)=6kg或mHCl=6kg;铜的质量分数不应写成Cu%=87.89%,而应写成w(Cu)=87.89%或

wCu=87.89%;盐酸的浓度应写成c(HCl)=5mol/L或cHCl=5mol/L,在化学中也写成[HCl]=5mol/L,

++

氢离子浓度应写成c(H)或cH+,在化学中也写成[H]。

b)一般不应用量的英文名称的缩写字母组合作为量的符号。但是,如遇到用缩写字母组合作为“量

符号”而又无合适的符号可替代时,如COD、BOD等,可以使用,但必须用正体,以表明它

12

HJ565—2010

们是物理量英文名称的缩写。

c)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量的符号一般使用斜体字母,只有pH等少数量符

号例外。

7.3单位及其符号

标准中应使用GB3100、GB3101、GB3102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我国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三

部分组成(表4):

——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简称“SI基本单位”);

——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和由于人类健康安全防护上的需要而确定

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简称“SI导出单位”);

——可与SI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非SI法定单位)。

表4我国现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

单位结构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换算关系和说明

长度米m

SI质量a千克(公斤)bkg

基时间秒s

本电流安[培]cA

单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位物质的量摩[尔]mol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平面]c角弧度rad1rad=1m/m=1

立体角球面度sr1sr=1m2/m2=1

频率赫[兹]Hz1Hz=1s−1

力牛[顿]N1N=1kg·m/s2

压力,压强,应力帕[斯卡]Pa1Pa=1N/m2

能[量],功,热量焦[耳]J1J=1N·m

功率,辐[射能]通量瓦[特]W1W=1J/s

电荷[量]库[仑]C1C=1A·s

电压,电动势,电位,(电势)伏[特]V1V=1W/A

SI

电容法[拉]F1F=1C/V

电阻欧[姆]Ω1Ω=1V/A

电导西[门子]S1S=1Ω−1

磁通[量]韦[伯]Wb1Wb=1V·s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特[斯拉]T1T=1Wb/m2

电感亨[利]H1H=1Wb/A

摄氏温度摄氏度℃1℃=1K

光通量流[明]lm1lm=1cd·sr

[光]照度勒[克斯]lx1lx=1lm/m2

[放射性]活度贝可[勒尔]Bq1Bq=1s−1

吸收剂量,比授[予]能,比释动戈[瑞]Gy1Gy=1J/kg

剂量当量希[沃特]Sv1Sv=1J/kg

13

HJ565—2010

续表

单位结构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换算关系和说明

时间分min1min=60s

[小]时h1h=60min=3600s

日,(天)d1d=24h=86400s

[平面]角d度°1°=60′=(π/180)rad(π为圆周率)

[角]分′1′=60″=(1/60)°=(π/10800)rad

[角]秒″1″=(1/60)′=(π/648000)rad

质量吨t1t=103kg

可与SI单

原子质量单位u1u≈1.660540×10−27kg

位并用的

体积升L,(l)1L=1dm3=10−3m3

我国法定

旋转速度转每分r/min1r/min=(1/60)s−1

计量单位

长度海里nmile1nmile=1852m(只用于航行)

速度节kn1kn=1nmile/h=1852/3600m/s(只用于航

行)

能电子伏eV1eV≈1.602177×10−19J

级差分贝dB

线密度特[克斯]tex1tex=10−6kg/m

面积公顷ehm21hm2=104m2

注:本表依据GB3100—1993表1~表3及表5合成。

a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b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的名称的同义词。

c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和单位名称均为全称。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去掉

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名称的简称。单位名称的简称可作为单位的中文符号。

d平面角单位度、分、秒的符号,在组合单位中应采用(°)、(′)、(″)的形式。例如,不用°/s而用(°)/s。

e公顷的国际通用符号为ha。

单位及符号使用时注意:

a)“无量纲量”的正确表述为“量纲一的量”。

b)不应使用非标准化的缩略语表示单位,例如:“sec”(代替秒的“s”),“mins”(代替分的“min”),

“hrs”(代替小时的“h”),“y”或“year”(代替年的“a”),“cc”(代替毫升的“ml”),“lit”(代

替升的“L”),“amps”(代替安培的“A”),“rpm”(代替转每分的“r/min”),“amu”(代替原

子质量的“u”)等。

c)不应通过增加下标或其他信息修改标准化的单位符号。例如:“Umax=500V”而不写作“U=

500Vmax”;LAeq=60dB而不写作Leq=60dB(A)或LAeq=60dB(A);“质量分数为5%”而不写作“5%

(m/m)”;“体积分数为7%”而不写作“7%(V/V)”。

d)不应将信息与单位符号相混。例如:“含水量20ml/kg”而不写作“20mlH2O/kg”或“20ml

水/kg”;“含碳量20mg/kg”而不写作“20mgC/kg”或“20mg碳/kg”;土壤中氮的质量分数单

位“g/kg”不得写作“gN/kg土。

e)不应使用诸如“ppm”、“pphm”和“ppb”之类的缩略语。这些缩略语在不同的语种中含义不同,

可能会产生混淆。它们只代替数字,所以用数字表示则更清楚。例如:“质量分数为4.2μg/g”

或“质量分数为4.2×10−6”,而不应写作“质量分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