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城关中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专项方案_第1页
竹溪县城关中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专项方案_第2页
竹溪县城关中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专项方案_第3页
竹溪县城关中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专项方案_第4页
竹溪县城关中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溪县城关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方案依据《教育信息十年计划》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通知》精神,为加紧我校教育信息化步伐,深入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深入利用,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全方面融合,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和学习模式,不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现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订城关中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方案。一、学校现实状况我校成立于8月,是直属县教育局管理一所正科级学校,也是我县城区第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现有三个年级30个教学班,学生1400余名,老师101名,其中专任信息技术老师3人,90%教职员能应用电脑进行日常办公和教学。建校三年来,根据“分步进行,逐步完善”标准,前后筹措资金100余万元,配置了电子显示器2个,微机室1个,相继为各年级教室安装了55寸大屏幕液晶平板电视、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和音箱等班班通设备。每个老师办公室配置2台电脑,外接互联网,经过“三层交换”技术把各楼、各室信息点连通。同时配置了2个物理试验室、1个生化试验室及相关试验器材,建立了校园网站,完善了广播系统。现在,现代化教育装备基础满足教学、办公需要,网络信息全覆盖,实现了内外资源共享,为远程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整合提供了便利条件。因为我校刚成立三年,全校老师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化水平有待深入提升,学校信息化工作制度化建设亟待深入完善;学校信息技术人员队伍数量和结构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开发、研究需要,还未形成一支稳定、有责任、能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管理团体;信息化建设投入有限,尤其对资源开发、网络维护和建设。办公软件开发投入偏少;学科信息化建设还比较微弱,特色学科资源和信息教学平台缺乏。以后,我校需要主动争取社会及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加大信息装备建设投入力度,构建综合性、网络化学校信息化管理基础平台,实现校园教学信息化、校园管理数字化发展要求。二、指导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应用为根本,以提升效益为关键,加紧教育信息化发展,构建信息化平台,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快速提升,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形成“设施完备、功效齐全、运行高效、应用广泛”学校教育信息化格局。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全方面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加大资金、人员、物资等方面投入,构建一个人人可享受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信息化学习环境,逐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标,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发展水平不停提升,基础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电子化要求,为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和学习模式,提升人才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1、网络环境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不停更新信息设备,办出特色校园网,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师生优质资源共享提供良好服务平台。2、办公电子化目标:深入推行办公自动化,对学籍、教学、德育、财产等方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3、资源建设目标:以引进、购置、自制等渠道,加紧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建设,搜集整理多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不停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充足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开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实现校校互通、班班互通。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全体老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信息技术和各科课程整合水平。开辟个人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组织老师经过网络研修、名师工作室、老师博客等网络学习平台开展自主、互动学习,提升老师专业素质和能力。5、课题研究目标:以信息技术教育和课程整合研究和实践为方向,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试验,切实提升教和学质量和效益。四、具体方法(一)更新设备,规范信息管理,逐步扩大信息化应用范围。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部门及社会支持,投入一定财力、物力,根据学校计划,统一布署,加紧微机教室、多功效教室、电脑应用软件等网络信息设备添置步伐,争取在近五年内以50M-100M光纤模式接入互联网,升级学校网络宽带接入方法,安装数字化校园软硬件系统,配置并升级相关硬件设备,完善数字化资源建设,对接省市教育资源库,不停丰富、更新校园网站,2、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设置信息化管理机构,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形成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人,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培训、利用和研究,包含搜集校内课件、教案、整合媒体课堂实录等资料,不停健全学校网站,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完善学校信息化相关规章制度及考评机制,促进学校设备规范管理和使用,为信息化应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3.加强设备管理和网络维护。实施专员负责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电教设备和信息网络正常使用。牢靠树立网络发展安全第一思想,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制订信息安全防范方法,加强对学校信息安全管理,对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进行动态跟踪、病毒预防智能化,确保网络信息资源不受攻击和破坏,深入增强其安全性。完善学校网站应用平台,扩充学校网站容量,增强网站应用性功效,使之成为一个展示学校形象、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学习交流应用平台。4,拓展信息化应用范围。逐步拓宽办公、教学、服务、资料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初步实现日常办公无纸化、学校管理电子化、教研备课网络化、师生档案信息化。近五年内,学校努力实现“每15个学生不低于一台、每个老师一台”计算机配置标准;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室,最低满足20%在校学生同时使用;完成数字化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基础实现信息化教学、移动办公等数字化校园应用服务;引入市场机制,使用信息化手段和教育融合时,和信息技术、网络运行企业企业开展多个形式校企合作和交流。(二)共享共建,整合教育资源,不停丰富信息化应用内涵。坚持引进和开发并重、共建和共享同存标准,采取引进、购置、自制等多个路径购置和整合IP教学资源,对接省市教育资源库,逐步完善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专递课堂(学校未曾开设、新开设和开设条件不完善视频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教授教学理论讲座、本校优质学科课件等和课程改革相适应教学资源库,充足发挥校园网站宣传媒介功效,宣传教育教学文件法规、教育宏观决议信息、教育组织活动信息,开辟老师论坛、学科教学素材库、教学软件库、优异教案、优异课例、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栏目,为师生学习、老师备课和课改实践提供丰富教学资源。

每学期每名老师必需提供一定数量优质教案、课件或论文,并拍摄优异老师课堂录像,存入学校网络资源库,努力争取形成“人人有资源,资源人人用”良好局面。(三)培用结合,创新应用模式,大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效益。1、推进老师专业成长。将信息技术培训纳入每学期老师学习培训内容,分期开展电教设备使用、课件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设计、校园数字平台使用、常见网络工具等方面培训,努力争取五年内使全体老师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能达成依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完成教学课件,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和探索新教学模式,整合各学科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工作、学习效益。建立老师网上进修学习机制,建设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充足利用校园网站交流平台,建立老师博客,上传教学反思、课件,推进个人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经过数字化校园平台,逐步建立校内老师、老师和教授、老师和外校外省市老师互联互通,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实时视频教育科研,增强教研活力,开阔老师视野,提升教研实效。2、构建高效课堂。要讨老师充足借用网络搜集教学资源,博采众长,拓宽备课思绪,丰富备课内容。课中结合学科特点,充足融合信息技术,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学习模式,以直观形象课件、优质共享资源,激发学生爱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效率。3、推进素质教育。将微机课纳入其它学科相同关键位置,要求微机老师一起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不停提升微机课课堂质量。优化信息化教学,加大信息化设备开放力度,扩建计算机爱好小组,培养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开展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含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4、优化学校管理。经过校园网搭建家、校交互式平台,开设校长信箱、网上调查等专栏,推进民主治校,提升管理效能和办学水平。实现学校人事、财务、教务、科研、资产管理信息化,将学校信息充足反应到校园网络上,学校各类通知、学习材料、相关文件等尽早在校园网上公布,让全体老师养成主动浏览校园网习惯;提供校园内部查询、统计等功效,提升办公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实现网络视频会议、群发电话通知等应用。5、开展课题研究。确立“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资源有效利用”、“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等方面课题,探索教育信息化和学科课程有效整合在提升教学效益方面关键作用,切实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使我校信息化实力得到全方面提升,并逐步各科教学中推行。五、保障机制1、健全组织管理。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创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机制,制订教育信息化工作方案,完善考评措施、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督查落实,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全方面推进。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组长:王世鹏副组长:周端方卢忠华胡全斌成员:董明潮杨建宏王立峰吴立友柯亭根许厚斌伍淑白桂光武孟正刚吴彩云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负责师资培训、技术咨询和服务,资源开发和建设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组员以下:组长:周金奎组员:王山根肖鹏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