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西省夏县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山西省夏县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山西省夏县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山西省夏县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山西省夏县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液体石蜡分解及其产物性质实验。下列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B.实验中可能看不到b、c中溶液明显褪色

C.d中溶液变浑浊证明石蜡分解产生了CCh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K可以防止液体倒吸

2、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游液中c(H+)相同

B.相同物质的量的两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同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均变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固体,c(H+)均减小

3、已知A、B、D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

断不正确的是()

A.若A为碳,则E可能为氧气

B.若A为Na2cCh,则E可能为稀HC1

C.若A为Fe,E为稀HNO3,则D为Fe(NO3)3

D.若A为AlCb,则D可能为Al(OH)3,E不可能为氨水

4、锂机氧化物二次电池成本较低,且对环境无污染,其充放电的反应方程式为VzOs+xLi姜善LLV2O5。如图为用该

电池电解含银酸性废水制取单质银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I

.

RI肉

/P

0.5molL-11%NaCI含NF+、Cl-

NaOH溶液溶液的性溶液

A.该电池充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V2O5-xe-=V2O5+xLi+

B.该电池可以用LiCl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C.当电池中有7gLi参与放电时,能得到59gNi

D.电解过程中,NaCl溶液的浓度会不断增大

5、亚硝酸钠广泛用于媒染剂、漂白剂等。某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取较纯净的NaNCh。

反应原理为:2NO+Na2O2=2NaNO2,已知:NO能被酸性KMnCh氧化成NO-MnO/被还原为Mi?*。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甲中滴入稀硝酸前需通人N2

B.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f-g-d-e-b

C.丙中CaCL用于干燥NO

+2+

D.乙中吸收尾气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3MnO4+5NO+4H=3Mn+5NO3+2H2O

6、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T?O和18gH2。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IONA

B.ILlmol/L的Na2cCh溶液中CCh?-和HCCh-离子数之和为NA

C.78g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D.加热条件下,含0.2molH2sCh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Ch的分子数小于O.INA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Cu+2Fe3+=Cu2++2Fe2+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K1溶液:Ag++I-=AgI;

C.向明帆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2Al3++3S*=ALS31

2+

D.向NaHCCh溶液中滴加少量Ca(OH)2溶液:Ca+OH+HCO3=CaCO3;+H2O

8、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NaHCChB.HNO3C.AglD.HC1O

9、下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II步的离子方程式为Na+NH3+H2O+CO2->NaHCO3;+NH4

B.第HI步得到的晶体是Na2cO3TOH2O

C.A气体是CO2,B气体是NH3

D.第W步操作的过程主要有溶解、蒸发、结晶

10、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O、CuO、MnO2,KC1和K2cO3中的若干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

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

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③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滴于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

④向乙溶液中滴加AgNC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中一定不存在FeO

B.Z溶液中一定含有K2cO3

C.不溶物Y中一定含有MnCh和CuO,而Fe与FeO中至少含有一种

D.向④中所生成的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若沉淀不完全溶解,则粉末X中含有KC1

11、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还原性:HF>HCl>HBr>HI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D.NazCh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12、Fe3(h中含有Fe(II)、Fe(ffl),以FesOVPd为催化材料,可实现用H?消除酸性废水中的致癌物NO*其反应

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Fe(II)与Fe(III)的相互转化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

C.反应过程中NO2-被Fe(II)氧化为N2

D.用该法处理后水体的pH降低

13、如图所示装置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C.图用于酒精萃取碘水中的L

D.图用于FeSCh溶液制备FeSO4«7H2O

14、实验室处理含FeBn废催化剂的溶液,可得到澳的苯溶液和无水FeCb。下列做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C1:

2"使BL转化为Brz

泣的某溶液

分液,先放出水层,再倒出漠的苯溶液

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干获得无水FeCb

15、如图所示,电化学原理与微生物工艺相组合的电解脱硝法,可除去引起水华的NOJ原理是将NOJ还原为犯。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H出液口

石厦、:上谷

,微生物腴

多孔发泡

r操电极

»一进液口

A.若加入的是NaN。:溶液,则导出的溶液呈碱性

B.银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Ni-2e-=Ni2+

C.电子由石墨电极流出,经溶液流向银电极

D.若阳极生成().Imo】气体,理论上可除去().04molNO;

16、海水提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池中的反应利用了相同条件下Mg(OH)2比Ca(OH”难溶的性质

B.干燥过程在HC1气流中进行,目的是避免溶液未完全中和

C.上述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D.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也和Ch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华法林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可由化合物E和M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

催化剂CiH,OCOCjllj

'(XCH,-------►CUJsOOCCH,JML.e\-C-CHi—--------—~»

催化剂.△△&催化刑

GJ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名称为,A—B的反应类型为o

(2)E的分子式是。DfE的反应中,加入的化合物X与银氨溶液可发生银镜反应,该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3)GfJ为取代反应,其另一产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ImolG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

___________mol02„

k7h

(4)L的同分异构体Q是芳香酸,Q^fe-»R(c8H7o2ci)>S^°-->T,T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

组峰,Q的结构简式为,R-S的化学方程式为0

(5)上图中,能缩合成体型高分子化合物的酚类单体是,写出能检验该物质存在的显色反应中所用的

试剂及实验现象o

0O

(6)已知:LfM的原理为:①C6HQH++C2H50H和

C;H5O(R-♦(;.!I4XR

11

②‘"+C2H5OH,M的结构简式为

RICCHJfCiHsOCR:~»R|CC»2CR2

18、H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中间体,由芳香克A制备H的合成路线如图。

H

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一氯代物共有种;

(2)B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3)①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③的反应的类型是;

(4)E物质通过多次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可以获取F物质,用系统命名法对E物质命名,F物质的结构简式

为;

(5)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0

(6)对甲氧基乙酰苯胺(HS—OY^―NH-g—CH、)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写出由苯甲醛

(H3C—0—)制备对甲氧基乙酰苯胺的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达方式为:AB……目标产物)。

19、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c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某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温度下气体产物的组

成.实验装置如下:

无水氯化钙

每次实验后均测定B、C质量的改变和E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实验数据如下(E中气体体积已折算至标准状况):

实验组别温度称取CuSO4质量/gB增重质量/gc增重质量/gE中收集到气体/mL

①Ti0.6400.32000

T20.64000.256V2

③丫

T30.6400.160322.4

T40.640x40.19233.6

(1)实验过程中A中的现象是.D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

(2)在测量E中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先,然后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的液面相平,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

测得气体体积(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①中B中吸收的气体是.实验②中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4)推测实验②中CuSCh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③中理论上C增加的质量丫3=______g.

(6)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比较T3和T4温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0、水合脐(N2H4H2O)又名水合联氨,无色透明,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

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肿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填标号)。

A.容量瓶B.烧杯C.烧瓶D.玻璃棒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设计实验方案: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NaOH的浓度(实验提供的试剂:H2O2溶液、FeCh

溶液、0.10mol・L」盐酸、酚酸试液):o

实验二:制取水合肺。(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4)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储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

微分。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填标号)。A.CO(NH2)2溶液B.NaOH和NaClO混合溶液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三:测定储分中脐含量。

(5)称取憎分5.0g,加入适量NaHCCh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

淀粉溶液,用O.lOmobL”的L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已知:N2H,氏。+2L=N2T+4HI

+H2O)

①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本实验滴定终点的现象为O

②实验测得消耗L溶液的平均值为18.00mL,像分中水合游(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

21、镁带能在Cth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Q)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金刚石的熔点远高于足球烯的原因是.

24g金刚石中含有一个碳碳单键。

(2)氧化镁的电子式为,CO2的结构式为»与镁同周期、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的电

子排布式为,其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有个。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石蜡油在碎瓷片催化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物中含有烯烧,把生成物通入漠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溶液

褪色,通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可使酸性高锯酸钾溶液褪色,据此解答。

【详解】

A.装置b中溟的四氯化碳溶液与分解生成的烯燃发生加成反应,装置c中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与分解生成的烯崎发生

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A正确;

B.石蜡油受热分解需要温度比较高,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石蜡油受热分解生成的产物较少,实验中可能看不到b、c

中溶液明显褪色,B正确;

C.装置c中烯免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也能生成CO2使d中溶液变浑浊,所以d中溶液变浑浊不能证明石蜡分解

产生了CO2,c错误;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K,后面装置中的液体就不会因为温度下降压强变化而产生倒吸,D正确;

答案选C。

2、B

【解析】

A.醋酸为弱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盐酸为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完全电离,故两者溶液中c(H+)不相同,A错误;

B.相同物质的量的两溶液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H+,中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同,B正确;C.醋酸为弱电解质,稀

释溶液会促进醋酸电离,pH不会增加至5,C错误;D.氯化钠和醋酸钠均为强电解质,所以溶液中c(H+)不变,D错

误。故选择B。

3、C

【解析】

A.若A为碳,E为氧气,则B为CO2,D为CO,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选项A正确;

B.若A为Na2cCh,E为稀HCL贝!JB为CO2,D为NaHCCh,CCh和NaHCCh可以相互转化,选项B正确;

C.若A为Fe,E为稀HNO3,则B为Fe(NO3)3,D为Fe(NO3)2,选项C错误;

D.AlCb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Kh,符合转化关系,若E是氨水

则不符合,因为AlCb与少量氨水和过量氨水反应都生成Al(OH)3沉淀和NH4C1,选项D正确。

故选C。

4、D

【解析】

V2O5+XU逑LixV2O5,分析反应得出Li化合价升高,为负极,V2O5化合价降低,为正极。

【详解】

A.该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故A错误;

B.Li会与LiCl水溶液中水反应,因此LiCl水溶液不能作电解质溶液,故B错误;

C.根据电子守恒得到关系式2Li-Ni,因此当电池中有7gLi即Imol参与放电时,能得到0.5molNi即29.5g,故C错

误;

D.电解过程中,碳棒为阳极,阳极区钠离子穿过阳离子膜不断向右移动,右边是阴极,阴极区氯离子穿过阴离子膜不

断向左移动,因此NaCl溶液的浓度会不断增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

分析电池中化合价,对放电来说化合价升高为负极,降低为正极,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就是充电时的阴极,书写时

将原电池负极反过来书写即可。

5、B

【解析】

A.甲中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需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全部排尽,空气中有

少量二氧化碳,也会和过氧化钠反应,否则丁装置中无法制得亚硝酸钠,则滴入稀硝酸前需通人N2排空气,故A正

确;

B.制取的一氧化氮含有水蒸气,过氧化钠可与水反应,导致制取产物不纯,可用氯化钙吸收水蒸气,一氧化氮有毒,

不能排放的大气中,可用高镒酸钾溶液吸收,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e-f-g-b或a-d-e-g-f-b,故B错误;

C.根据B选项分析,制取的一氧化氮含有水蒸气,过氧化钠可与水反应,导致制取产物不纯,可用氯化钙吸收水蒸

气,故丙中CaCb用于干燥NO,故C正确;

D.根据已知信息:NO能被酸性KMnCh氧化成NO。MnO4-被还原为MiP+,则乙中吸收尾气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

3MnO4+5NO+4H=3Mn+5NO3+2H2O,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过氧化钠与NO制取亚硝酸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过氧化钠的性质,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和水反应,导致实

验有误差,还要考虑尾气处理装置。

6、D

【解析】

990

A.T2O的摩尔质量为22,18gT2O的物质的量为石■mol,含有的质子数为^NA,A选项错误;

B.Imol/L的Na2cCh溶液中,由物料守恒有c(Na+)=2c(CO3")+2c(HCO3-)+2c(H2co3)=2moi/L,则

22

c(CO3)+c(HCO3)+c(H2CO3)=lmol/L,c(CO3)+c(HCO3-)<1mol/L,即离子数之和小于NA,B选项错误;

C.78gNa2(>2的物质的量为ImoL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应为INA,C选项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降低变成稀硫酸后,不会再与铜发生反应,故加热条件下,含0.2molH2sCh的浓

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小于O.INA,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7、A

【解析】

A.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Cu+2Fej+=Cu2+4-2Fe2+,故A正确;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AgCl(s)+F(aq)-Agl(s)+CF(aq),故B错误;

C.向明矶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化氢:2Al3++3S2-+6H2O=2Al(OH)31+3H2S「故C错误;

D.向NaHCCh溶液中滴加少量Ca(OH”溶液:Ca2++2OH+2HCO3=CaCO31+2H2O+CO3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点睛】

铝离子和硫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气体。

8、A

【解析】

浓硝酸、碘化银、次氯酸见光都易分解;碳酸氢钠加热分解,见光不分解,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gl、HNO3、HC10在光照条件下都可分解,而NaHCOs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本题选项A。

9、A

【解析】

A.第H步发生反应NH/HzO+CCh+NaCHNHdCl+NaHCChl,一水合氨为弱碱,碳酸氢钠为沉淀,所以离子反应为

++

Na+NH3H2O+CO2=NaHCO3j.+NH4,故A正确;

B.第II步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i,过滤是把不溶于溶液的固体和液体分开的一种分

离混合物的方法,从沉淀池中分离沉淀NaHCCh晶体,所以第HI步得到的晶体是NaHCCh,故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依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气体析出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制备碳酸钠,A为氨气,B为二氧化碳,故C错误;

A

D.第W步操作是将晶体碳酸氢钠直接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固体,发生反应2NaHC(h=Na2cO3+H2O+CO2T,故D错

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侯德榜制碱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分析,明确碳酸钠、碳酸氢钠、氨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工艺流程和反

应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0,B

【解析】

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Y可能为Fe、FeO、CuO、Mn(h中的物质,Z可能为KC1和K2c

中的物质;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黄绿色气体为氯气,红色不

溶物为铜,可说明Y中至少含有CuO、MnO2,红色不溶物为铜,说明反应后有Cu生成,说明Y中含有的CuO与酸

反应生成的CuCL被置换出来了,可说明Y中还含有Fe;③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于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说明溶

液呈碱性,应含有K2cCh;④向乙溶液中滴加AgNC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沉淀;以此分析

解答。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不能确定X中是否存在FeO,故A错误;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于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说明Z溶液中一定含有K2c03,故B正确;

C.根据分析,不溶物Y中一定含有MnCh、CuO和Fe,不能确定是否存在FeO,故C错误;

D.向乙溶液中滴加AgNQ,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沉淀,向生成的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盐酸

提供了氯离子,不能说明X中含有KC1,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加入的盐酸对氯化钾的干扰。

11、D

【解析】

A.卤化氢的还原性随着卤素的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即还原性:HF<HCl<HBr<HL故A错误;

B.父女为丙烷的球棍模型,丙烷的比例模型为,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C错误;

D.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Na+Rg:Q:]2.Na+,过氧化钠中既含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形成的离子键,又含0-0共价键,

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

12、B

【解析】

A.从图示可以看出,在Pd上,也失去电子生成H+,所以Pd作负极,故A错误;

B.Fe(II)失去电子转化为Fe(皿),失去的电子被NCh•得到,出失去的电子被Fe(HD得到,Fe(HI)转化为

Fe(fl),所以Fe(II)与Fe(HI)的相互转化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故B正确;

C.反应过程中NO2-被Fe(II)还原为N2,故C错误;

+

D.总反应为:2NO2+3H2+2H=N2+4H2O,消耗了H+,所以用该法处理后水体的pH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13、B

【解析】

A.实验室制取氯气,二氧化锌与浓盐酸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反应,A错误;

B.实验室制取氨气,氯化钱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B正确;

C.酒精和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C错误;

D.Fe?+容易被空气氧化变为Fe3+,加热后得不到亚铁盐,D错误;

故答案选B,

14、C

【解析】

A.实验室制备氯气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镒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稀盐酸与二氧化镒不反应,不能制备氯气,A项错误;

B.用氯气氧化溟离子时,导气管应该采用“长进短出”原则,所以该装置错误,不能实现实验目的,B项错误;

C.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C项正确;

D.蒸发时应该,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另外FeCb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直接蒸发,得

不到无水FeCb,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物质制备、实验操作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实验操作规范是解本题

的关键,易错点是选项D,加热氯化铁溶液时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升高温度促进水解,为防止水解,

应在氯化氢氛围中加热蒸干氯化铁溶液。

15、A

【解析】

A、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而3-+6%0+10葭=弗+1201;

B、银电极是阴极,是硝酸根离子得电子;

C、电子流入石墨电极,且电子不能经过溶液;

D、由电极反应2N(V+6H20+10e-=N2+120H-,生成Imol氮气消耗2moi的硝酸根离子。

【详解】

A项、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N0「+6H20+10e-=N2+120H-,所以导出的溶液呈碱性,故A正确;

B项、银电极是阴极,是硝酸根离子得电子,而不是银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项、电子流入石墨电极,且电子不能经过溶液,故C错误;

D项、由电极反应2N03-+6H20+10e=N2+120H-,生成Imol氮气消耗2mol的硝酸根离子,所以若阳极生成0.Imol气体,

理论上可除去0.2molN03',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池的原理,掌握电解池反应的原理和电子流动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16、A

【解析】

A.氢氧化钙微溶,氢氧化镁难溶,沉淀向更难溶方向转化,故可以用氢氧化钙制备氢氧化镁,A正确;

B.干燥过程在HC1气流中进行目的是防止氯化镁水解,B错误;

C.该流程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C错误;

D.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L,过程中没有产生氢气,D错误;

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CHO+2Ag(NH3)2OH_A*^^-

、丙焕加成反应竣基

17CioHioOCOONHx+2Ag;+3NH3+H2O

4HOOC-Vo\—CH3HOOC-(0)-CH2a+2NaOH-^—►NaOOC-(0)-CH;OH+NaCl+H2O

苯酚氯化铁溶液,溶液呈紫色

【解析】

化合物X与银氨溶液可发生银镜反应,说明X中含有醛基,结合D、E的结构简式可知,X为苯甲醛;根据L-M的

反应原理可知,L-M是取代反应,由①的反应信息,L中酚羟基与C2H5OCOOC2H5反应,-COOC2H5与酚羟基H原

子交换,由②的反应信息可知,发生自身交换生成M,则M的结构简式为,化合物E和M在一定条件

下合成得到华法林,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A的结构简式为CH3OCH,含有碳碳三键,属于焕烧,名称为丙焕;A-B是丙焕与H2O反应,反应后碳碳三键

转化为碳碳双键,发生了加成反应,故答案为丙焕;加成反应;

(2)由结构简式可知,E的分子式为CioHioO;X为苯甲醛(CHO),苯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CHO+2Ag(NH3)2OHCOONHx+2Agi+3NH3+H2O,故答案为CioHioO;

CHO+2Ag(NH3)2OH_Aj>^^-COONH1+2Ag|+3NH3+H2O;

(3)G为乙酸酎,G与苯酚生成J同时,还生成乙酸,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竣基,G的分子式为C4H6。3,G完全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ImolG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4+9-3)mol=4moL故答案为竣基;4;

42

(4)L的分子式是C8H80,Q是L的同分异构体,Q属于芳香酸,Q中含竣基,Q-R是苯环上的甲基上的1个H原子

被取代,RTS是氯代克的水解反应,S-T是-CH20H氧化成-COOH,T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组峰,说明2个竣基

处在苯环的对位,Q为对甲基苯甲酸,Q结构简式为H00CY^)-CH3,R为HOOCY^>CH©,则RTS的化学方

程式为:HOOC-H(0)—CH:Cl-2NaOH^CH;OH-NaCFH;O;故答案为HOOC-<^0)^CH3;

H00C-<2>—CH:a-2NaOH~~►NaOOC-^O^CH2OH-NaCl-H:©;

(5)苯酚可与甲醛缩合成体型高分子化合物,检验酚羟基,可加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呈紫色,故答案为苯酚;氯化铁溶

液,溶液呈紫色;

(6)L-M是取代反应,由①的反应信息,L中的酚羟基与C2H5OCOOC2Hs反应,-COOC2H$与酚羟基H原子交换,

由②的反应信息可知,发生自身交换生成M,故M的结构简式为:O

18、4氯原子氯气、光照还原反应2-甲基丙烷

H3C-CH-COOH

+HBr

由B的结构可知,芳香煌为A为(]-CH3,A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加

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发生还原反应生成D,D与G在毗嚏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由F的分子式、

CH3CH

G的结构,可知F为I,E系列转化得到F,结合E的分子式,可知E为I3。

HsC-CH-COOHH3C-CH-CH3

【详解】

(1)由B的结构可知,芳香煌为A为《D-CH3,A物质的一氯代物在苯环上有3种,在甲基上有1种,故共有4种,

故答案为:4;

(2)B的结构简式为:◎-CCI3,B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氯原子,故答案为:氯原子;

(3)反应①是O-CH3转化为O-CC13,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氯气、光照;反应③中硝基转化为氨基,

属于还原反应,故答案为:氯气、光照;还原反应;

CHs

(4)由F的分子式、G的结构,可知F为I,E系列转化得到F,结合E的分子式,可知E为

H3C-CH-COOH

CH3CH3

,用系统命名法对E物质命名为:2-甲基丙烷,故答案为:2-甲基丙烷;

H3C-CH-CH3H3C-CH-COOH

CC)j

CCI,

+HBr,故答案为:

0

(6)结合合成路线图中转化可知,II在眦碇条件下反应生成

H3C-C-C1

O

0

II,乙酸与SOC12/PC13作用生成IIHC-0先发生硝化

H3C-0NH-C-CH3H3C-C-CI3

OCH,

反应,然后与Fe/HCl作用生成,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NH,

0CH3OCH3

不维,

砺鼓A

NO2,故答案为:

OCH3

0

SOCUII

CHsCOOHPCI:H3C-C-C1

OCH3OCH3

浓色,

'衣5瀛A

NO2

OCH3

o

____SOCI、II

"OHFH3C-C-C1

19、白色固体变黑吸收水蒸气,防止影响C的质量变化冷却至室温偏小SO3O2

2CUSO4A2CuO+2S(M+O2T0.128T4温度更高,因为SC>3分解为SC)2和()2是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

生成更多的02

【解析】

(1)根据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分析A中的现象,根据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的作用分

析;

(2)气体温度较高,气体体积偏大,应注意先冷却至室温,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说明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测得气体体积偏小;

(3)实验中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三氧化硫气体,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E的作用是收集到氧气;

0.64g

(4)0.64g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0.004molx80g/mol=0.32g;SO2的

160g/mol

0.256g

质量为:0.256g,物质的量为:—-~-=0.004mol,氧气的质量为:0.64-0.32-0.256=0.064g,物质的量为:

64g/mol

0.064g

-;=0.002mol,CuSCh、CuO、SO2、O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2:2;1,则实验②中CuSCh分解反应方程

32g/mol

式为2CUSO4=^=2CuO+2SO2T+O2t;

0.64g

(5)0.64g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0.004molx80g/mol=0.32g;SO3的

160g/mol

00224

质量为:0.16g,氧气的质量为:——-x32=0.032g,根据质量守恒实验③中理论上C增加的质量丫3=0.64-0.32-

22.4

0.16-0.032=0.128g;

(6)根据表中实验③④的数据可知,T4温度生成氧气更多,因为SO3分解为SO2和02是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

更多的02。

【详解】

(1)因为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故实验过程中A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黑,因为碱

石灰能够吸水,D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防止装置E中的水进入装置C,影响C的质量变化,故答案

为:白色固体变黑;吸收水蒸气,防止影响C的质量变化;

(2)加热条件下,气体温度较高,在测量E中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先冷却至室温,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说明内

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测得气体体积偏小,故答案为: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