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从原子到星系-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1页
考点1 从原子到星系-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2页
考点1 从原子到星系-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3页
考点1 从原子到星系-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4页
考点1 从原子到星系-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从原子到星系一、原子1.物质构成了物体,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2.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①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建立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②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③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根据量子理论,建立了原子的“电子云模型”。约瑟夫·汤姆生欧内斯特·卢瑟福埃尔文·薛定谔葡萄干蛋糕模型行星模型电子云模型3.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二、地球和太阳系1.太阳系:恒星是太阳;2.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3.地球的卫星:月球、人造地球卫星。例1、(2020•上海中考)如图5所示,当一个带负电的物体甲靠近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乙时,乙的a端会带正电、b端会带负电。---------甲+++++a-----b乙图5①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可移动的自由电子,电子带_________电(选填“正”或“负”);自由电子受到物体甲所带电荷的_________作用移动到导体乙的一端(选填“吸引”或“排斥”)。②若将图5中的物体甲换成带正电的物体,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导体乙的_________(选填“A”“B”或“C”)。A.a、b两端都不会带电B.a端会带正电、b端会带负电C.a端会带负电、b端会带正电【答案】①负;排斥;(2)C。【解析】(1)电子带负电;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乙中自由电子会受到带负电的物体甲的排斥力;(2)将图中的物体甲换成带正电的物体,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乙中自由电子会受到带正电的物体的吸引,移动到导体乙的a端,使a端带负电,而b端因失去电子(失去负电荷)而带正电,故C符合题意,AB不合题意。故答案为:①负;排斥;(2)C。例2、(2021•上海中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答案】B【解析】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故B正确。故选:B。例3、(2022•上海中考)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答案】A【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选:A。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由于原子是不带电的,因此他推测原子中一定存在其他带______的物质,且与电子所带电荷量相同。卢瑟福基于a粒子散射实验,设想:___________就像太阳,而___________就像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一样高速旋转,这个原子模型被成为_________模型。电子云模型认为,原子中的电子运动时_______(选填“像”或“不像”)行星绕太阳运转时具有固定的轨道。【答案】正电;原子核;电子,行星;不像【解析】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从而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奥秘;1909年,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设想电子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在核外绕核旋转,这一模型叫做“行星模型”。以后的实验进一步表明,原子中的电子不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时那样有固定的轨道,而是形成“电子云”。故答案为:正电;原子核;电子,行星;不像。2.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_和质子组成.在原子核外带负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_,在太阳系中,我们的家园地球是___________星。【答案】中子;电子;行。【解析】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在原子核外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太阳系中,我们的家园地球是行星。故答案为:中子;电子;行。3.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并且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是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夸克【答案】A【解析】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且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是分子。原子不满足题意,它无法保持物质原来性质。故选:A。4.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A.原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答案】C【解析】A、原子整体对外不显电性,即不带电,故A不合题意;B、电子带负电,故B不合题意;C、质子带正电,故C符合题意;D、中子不带电,故D不合题意。故选:C。5.天问一号在距火星约220万千米处传回首幅火星图像,火星属于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答案】A【解析】火星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故选:A。6.在太阳系中,月球属于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答案】C【解析】太阳是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一颗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选:C。7.下列星球中,属于卫星的是 ()A.太阳 B.地球 C.土星 D.月球【答案】D【解析】太阳能够发热发光,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土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选:D。8.在太阳系中,围着地球转动的月球是 ()A.类地行星 B.卫星 C.恒星 D.远日行星【答案】B【解析】八大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太阳为能够发光发热的,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选:B。9.下列星球中,被降级为“矮行星”的是 ()A.月球. B.太阳. C.冥王星. D.地球.【答案】C【解析】行星的具体条件是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3、不受到轨道周围其他物体的影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物体。由于冥王星无法满足行星条件,所以被降级为“矮行星”。故选:C。10.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原子行星模型②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③原子电子云模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答案】C【解析】三种模型依次为②葡萄干蛋糕模型、①行星模型、③电子云模型,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电子云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有关电子的现象。故选:C。11.如图所示,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AA.B.C.D.【答案】A【解析】原子核应该是在中央位置,而且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的体积;核外电子是在外层绕着原子核作轨道运动,故只有A符合。故选:A。12.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 ()A.原子 B.质子 C.电子 D.中子【答案】A【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选:A。13.建立正确原子模型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汤姆生 D.卢瑟福【答案】D【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类似于行星绕日的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4.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a)、(b)、(c)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顺序正确的排列为()(a(a)葡萄干蛋糕模型(b)电子云模型(c)行星模型A.(a)、(b)、(c) B.(c)、(b)、(a) C.(b)、(c)、(a) D.(a)、(c)、(b)【答案】D。【解析】1897年汤姆生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葡萄干蛋糕”;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按照一定轨道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即“行星模型”;20世纪20年代以来,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认为,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最新研究确认,电子云模型是最接近原子模型的。由以上分析可知:依照提出时间的顺序正确的排列为D。故选D。15.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答案】D【解析】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即原子的核式结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而整个宇宙中有无数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故此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在太阳系中,太阳属于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答案】A【解析】太阳是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故选:A。17.我们居住的地球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答案】A【解析】地球不能发光,围绕太阳这颗恒星运行,所以地球是行星。故选:A。18.原子中绕核高速运转的粒子名称及其电性是 ()A.电子、带负电 B.中子、不带电C.质子、带正电 D.核子、正电【答案】A【解析】原子中绕核高速运转的粒子是电子,电子带负电。故选:A。19.在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 ()A.地球 B.土星 C.太阳 D.月球【答案】C【解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故选:C。20.去年年底,我国成功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探测的星球是 ()A.太阳 B.火星 C.地球 D.月球【答案】D【解析】2018年12月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落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探测的星球是月球。故选:D。21.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分布于原子核外的粒子是 ()A.核子 B.中子 C.质子 D.电子【答案】D【解析】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认为: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故D正确。故选:D。22.首次发现电子,打破原子不可再分观念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 B.卢瑟福 C.伽利略 D.奥斯特【答案】A【解析】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是首先打破“原子不可再分”的科学家,故A正确。B、卢瑟福发现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他还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故C错误。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故选:A。23.在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A.太阳 B.金星 C.火星 D.月球【答案】D【解析】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是月球。故选:D。24.下列物体中,质量最小的是 ()A.电子 B.原子核 C.月球 D.地球【答案】A【解析】整个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在原子中,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很大,所以质量最小的是电子,故A正确。故选:A。25.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大约需要 ()A.1天. B.28天. C.31天. D.365天.【答案】B【解析】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真实时间为27.32天,这是月球绕地球一周的真实时间,不过由于地球本身也在绕太阳运行,因此月亮绕到和地球与太阳在一个角度的时间为29.54天,是为朔望月,因此农历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由此而来我国的农历就是参照月球的运行制定的。故选:B。26.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地球是_______星,水星是_______星.(均选填“恒”、“行”或“卫”).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___________.【答案】行,行,电子。【解析】由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可得,地球是行星,水星是行星;在原子内部,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故答案为:行,行,电子。27.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粒子,他把这种粒子称为_______。他的发现打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念。左图中“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庄子远在古希腊原子论之前就提出的,其中包含了物质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第2第2题图【答案】电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连续可分。【解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就是电子,它的发现表明原子是可分的。古代大思想家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说明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即使再小的微粒都可以分割。故答案为:电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连续可分。28.汤姆生在1898年提出: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之中,而带负电的电子则均匀镶嵌其中。汤姆生的这个原子模型我们称之为_________(选填字母)。A葡萄干蛋糕模型 B行星模型 C电子云模型卢瑟福在1909年用如图6所示的实验装置,把带正电的氦原子核(又称α粒子)射向厚度为10-6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前进,而平均1/8000的α粒子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或被弹回。从汤姆生提出的原子模型进行推理:在α粒子进入原子后,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的1/7300,它对α粒子的影响如同灰尘撞枪弹。而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α粒子穿过原子时受到各方向正电荷对它的斥力会相互平衡。基于以上推理,对于“α粒子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或被弹回”的现象:均匀镶嵌的电子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原因,均匀分布的正电荷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原因。(均选填“是”或“不是”)因此,汤姆生的原子模型理论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答案】A;不是;不是;不能【解析】(1)由物理学史知识可知,汤姆生最早提出: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之中,而带负电的电子则均匀镶嵌其中的原子模型,被称之为“葡萄干蛋糕模型”,故A正确;(2)分析题意并推理可知,电子质量很小,“它对α粒子的影响如同灰尘撞枪弹”,因此,对于“α粒子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或被弹回”的现象:均匀镶嵌的电子不是产生这一现象原因;又因为“α粒子穿过原子时受到各方向正电荷对它的斥力会相互平衡”,所以均匀分布的正电荷也不是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由此可以证明:汤姆生的原子模型理论不能解释“α粒子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或被弹回”这一现象。故答案为:A;不是;不是;不能。29.原子非常微小,星系极其宏大,但两者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某同学搜集了碳原子和太阳系的一些信息,整理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原子星系原子直径约10-10米太阳系直径约1016米原子核体积约占原子总体积的1/1013太阳体积约占太阳系总体积的1/1021原子核质量占原子总质量的99.97%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7%(1)原子内部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可类比为星系中行星绕着恒星运转.(2)原子核或恒星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极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2)但原子核或恒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却极大。【解析】(1)在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心,核外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在星系中行星绕着恒星运转,因此原子内部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的场景可类比为星系中行星绕着恒星运转。(2)在原子中,原子核占总体积的比例极小,但质量占原子的大部分,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在太阳系中,太阳位于中心,恒星质量也占了太阳系的质量的大部分。故答案为:(1)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2)但原子核或恒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却极大。30.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打破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