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重庆市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重庆市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重庆市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重庆市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重庆市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A.H2COCH4 B.CH4COH2 C.COCH4H2 D.COH2CH42.下列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点燃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B.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C.在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前,先向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D.在使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氢气3.如图所示,以澄清石灰水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碱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蓝色;B.反应②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C.工业上用X溶液跟反应制得烧碱D.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4.2018年5月阳泉市举行中考实验操作考试,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振荡试管充分反应 B.溶解NaCl固体 C.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D.干燥气体5.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B.滤液中可能有CuSO4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6.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因为升温使原子间间隙变大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因为物质的气态分子小而液态分子大D.同样质量的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7.根据右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A.酸性变弱B.碱性变弱C.酸性变强D.酸性不变8.下列各项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氧气、二氧化碳、氢气通入澄清石灰水B除去铁粉少量铜粉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C检验一氧化碳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D鉴别软水与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A.A B.B C.C D.D9.“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A.1种 B.2种 C.3种 D.4种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下图是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t2°C时,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3)N点表示t3°C时A物质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下图是M、N两点代表的溶液相互转化的途径路线图(“→”表示转化方向),其中,采取“先将M点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再升高温度至N点对应的温度”这一措施来实现M→N转化的途径路线图是_____(填序号)。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兴趣小组用9.8%的稀硫酸测一瓶标签破损的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将9.8%的稀硫酸滴入到10gNaOH溶液样品中,反应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1)pH=7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2)据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g。(3)求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4)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看图回答.①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②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③在室温时,将分别盛有甲、丙饱和溶液的试管各两支,分别放入盛有冰水或热水的烧杯中.根据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现象被叫做_____.14.NO1为红棕色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可用NH3将NO1还原生成N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1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问题:如图一氨气的制备。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①指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X___。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一中的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②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图一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如图二NH3与NO1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1(两端用夹子K1、K1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试回答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①Y管中___②反应的方程式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再打开K1③___④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_____。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猜想三:丙同学:_____。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是:_____。设计并进行实验:①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pH_____(填“>”、“=”或“<”)7猜想一不成立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3)拓展探究: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16.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澄清的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同学们对得到的澄清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猜想一:含有_____(填物质名称)猜想二: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猜想三: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猜想四: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小岑同学认为猜想四不合理,他的理由是_____。同学们发现,只需用原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他们对得到的澄清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得到的澄清溶液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①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填化学式)溶液_____猜想二不正确②__________猜想三正确(讨论交流)小熙同学提出,也可往得到的澄清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即可证明猜想三正确。细心的小诗同学发现,往得到的澄清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刚开始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你认为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Y是CO;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Z是CH4,故X是H2,故选A。2、B【解析】

A、甲烷、一氧化碳为可燃气体,在空气点燃容易爆炸,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实验前需要验证纯度,避免爆炸;B、中和反应中加入酚酞指示剂,便于观察反应的进行状态,利于明显观察;C、在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防止温度较高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直接接触瓶底,集气瓶炸裂,引发安全事故;D、氢气也是可燃气体,在空气中也可爆炸,所以实验前先通入氢气排空,避免爆炸,引起安全事故;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B。故选B。【点睛】可燃气体点燃或者加热前,需要验证纯度,防止爆炸。3、D【解析】

澄清石灰水为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液呈碱性。【详解】A、反应①中碱性溶液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反应②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反应③是碱与盐反应,若X为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工业上用X溶液跟反应制得烧碱,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应④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4、D【解析】

A、振荡试管时,振荡的正确方法是用手腕的力左右摆动,故实验操作错误;B、不能在量筒中配制NaCl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故实验操作错误;C、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取样检测,不能将酚酞直接滴入试剂瓶,故实验操作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气体反应,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故实验操作正确。故选D。5、C【解析】

A、铁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FeSO4,所以在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但是加入铁钉后铁片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H2SO4,故A结论不正确;B、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CuSO4,故B结论不正确;C、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如果硫酸的量不足,那么滤渣里就可能有Fe和CuO,故C结论正确;D、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题中没有提及铁粉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中可能含有Fe也可能不含Fe,故D结论不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是一道推断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最后加入铁后无变化的分析,也就是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及硫酸的存在,这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

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因为升温使原子间间隙变大,故不符合题意;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冰是由水分子构成,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不符合题意;C、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因为物质的气态分子间隔比液态分子大,故符合题意;D、同样质量的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不符合题意。7、A【解析】由表中pH变化可知,肉类变质过程中pH逐渐增大,酸性减弱。故选A。点睛: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8、D【解析】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水,而氧气、氢气不能,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B、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C、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D、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分别滴加肥皂水,起泡较多的是软水,没有或很少的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故选D。【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9、B【解析】

根据常见物质的名称与俗称来分析解答。【详解】苛性钠、火碱和烧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所以“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有两种。故选B。10、A【解析】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的结论,故说法不正确.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说法正确.C、工业上,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故说法正确.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化学性质稳定,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说法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增大20%不饱和丙【解析】

(1)A物质溶解度曲线是上升型,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在t2°C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搅拌,15gA不能完全溶解后,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t3°C时,N点在曲线下方,表示t3°C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4)先将M点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说明温度不变,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M点移动到曲线下方,然后再升高温度至N点对应的温度,即水平移动到N点。这一措施来实现M→N转化的途径路线图是丙。【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中,一定温度时,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恰好饱和,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不饱和,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溶质剩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Na2SO4(或硫酸钠)1.9616%9.5%【解析】

(1)pH=7时,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钠;(2)据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20g,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0g×9.8%=1.96g;(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硫酸的质量是1.96g,设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x=16%;(4)解:恰好完全反应时,设反应生成的硫酸钠的溶质为y,y=2.84g,则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9.5%。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乙>甲>丙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36gAD结晶【解析】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乙>甲>丙;②40℃时是甲乙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即此温度时二者溶解度相等,且易查得此时溶解度为36g.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36g;③由溶解度曲线分析可知,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丙的饱和溶液在升温时,溶液中有晶体析出,甲的饱和溶液在降温后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该过程叫结晶.故答案为:AD;结晶。【点睛】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14、试管A1NH4Cl+Ca(OH)1CaCl1+1H1O+1NH3↑a→d→c→f→e→j红棕色消失8NH3+6NO17N1+11H1O氢氧化钠溶液进入Y管反应后气体分子减少,导致Y管内气压减小【解析】

(1)①X是试管;反应需要加热,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一中的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NH4Cl+Ca(OH)1CaCl1+1H1O+1NH3↑。故填:试管;A;1NH4Cl+Ca(OH)1CaCl1+1H1O+1NH3↑。②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a(导出气体)→d→c(干燥气体)→f→e(收集气体)→j(防止液体倒吸)。故填:a→d→c→f→e→j。(1)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Y管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17N1+11H1O;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再打开K1,氢氧化钠溶液进入Y管,是因为反应后气体分子减少,导致Y管内气压减小,实验过程如下所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Y管中红棕色消失反应的方程式:8NH3+6NO17N1+11H1O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再打开K1氢氧化钠溶液进入Y管反应后气体分子减少,导致Y管内气压减小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NaOH+HCl=NaCl+H2O猜想三:两种物质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理由是:若氢氧化钠有剩余,则反应后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就不会出现无色的现象,而溶液会变红才对.<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1-2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溶液变红猜想三成立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猜想三成立【解析】

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钠和水,所以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1)在猜想时要考虑两种物质恰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