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化学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在这一年的化学学习中,同学们学习了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在分子和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及变化等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物质遇冷凝固为固态物质时分子会静止不动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溶液和乙物质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原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3.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 B.过滤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称氯化钠质量5.有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10g二氧化锰粉末,过氧化氢全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03.6g,则此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78.6% B.89.6% C.92.% D.56.8%6.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的微观示意图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86320反应后的质量/g1050x14注: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甲、乙、丙、丁都可能是氧化物C.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5D.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7..“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8.将稀硫酸加入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进行反应,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投入一枚铁钉,片刻后取出铁钉,发现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不溶物一定是Cu B.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FeC.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但不一定含有CuSO4 D.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一定不含有CuSO4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酚酞试液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三种固体:加水D.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加热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此反应叫做___反应;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___的试剂瓶;写出把硫酸转化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7(填>、=、<)。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碘酸钾(KIO3).图为“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碘酸钾中钾、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20mg碘,则成人每天需食用这种碘盐_____g._____mg碘酸钾中含20mg的碘;用单质碘(I2)与氯酸钾(KClO3)发生反应可制得碘酸钾,同时生成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1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中医“拔火罐”时,将点燃的酒精棉伸入玻璃罐内又迅速拿出,立即将罐口扣到皮肤上,玻璃罐被紧紧吸住,罐内的皮肤凸起。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完成下列探究:图1图2如图1: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高低不同的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现象是_____,本实验中放置两支蜡烛的目的是_____.分别向集满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淸石灰水,并充分振荡发现二者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某同学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如图2:先在烧杯内壁上贴上干的和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再将充满二氧化碳的敞口集气瓶轻轻放入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现象是_____;本实验可以说明的分子运动论的知识是_____;烧杯内壁贴的干的石蕊纸条起_____作用,目的是证明_____;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6.实验室有一瓶常用的无色溶液标签模糊了(如图1)。为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1:可能是氢氧化钠;猜想2:可能是碳酸氢钠;猜想3:可能是碳酸钠;猜想4:可能是氯化钠。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稀溶液显碱性;②碳酸氢钠稀溶液不与氯化钙稀溶液反应。(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亮同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猜想1正确,猜想4不正确小丽同学取2mL该无色溶液与试管中,倒入3mL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猜想_____不正确(交流讨论)(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亮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请说出理由:_____。(2)为确定无色溶液到底是什么,小强同学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氯化钙溶液,边加边震荡,观察到_____现象。由此得出猜想3正确,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②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丽和小强都是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现象不尽相同呢?(延伸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强和小丽分别用下面的数字化技术分别测量密闭容器中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所用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相同,稀盐酸的浓度也相同)。小强和小丽分别从注射器中缓慢滴入盐酸,记录数据。小强用图2装置得到的数据如图4,小丽用图3装置得的数据如图5。(交流评价)(3)由图4图5可知,所用两种溶液碱性强的是_____(写化学式)。(4)c点的溶质是_____。(5)将图5和图4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判断b点的溶质是_____和_____。此结论可以解释小强第二次实验开始时无明显气泡产生的原因。(6)由图4可知,当稀盐酸加至80mL时,Na2CO3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小于7,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液态物质遇冷凝固为固态物质时分子不断的运动,故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是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但不是离子,故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故正确;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错误;

故选:C。2、D【解析】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A错误;B、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甲物质的溶液和乙物质的溶液状态、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不能确定。B错误;C、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3℃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正确。故选D。3、B【解析】

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关;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故选B。4、B【解析】A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B过滤时应该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洒在过滤器外边;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D称量一定量的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选B5、B【解析】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再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过氧化氢的质量,即可算出过氧化氢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详解】解:设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3.6g过氧化氢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水含氧元素的质量为:此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B。6、D【解析】

利用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以及反应类型的特点解决此题。【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38+6+32)-(10+50+14)=2。A、反应后甲、丙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由微粒的构成都成可知,丁是单质,不可能是氧化物,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无法确定,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7、C【解析】

由题意可知NiFe2O4促进了反应的发生,但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符合催化剂的定义,属于催化剂。故选C。8、D【解析】

解: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则能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片刻后,取出铁钉,发现铁钉无任何变化,则滤液中没有硫酸和硫酸铜,不溶物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故选D。【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A【解析】

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溶于水之后的热效应等来分析题目。【详解】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正确;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错误;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错误;D、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错误。故选A。10、D【解析】

A、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可燃物要燃烧必须要有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而没有氧气,一般可燃物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B、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什么都不是,故选项错误;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比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就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6HCl+Fe2O3═2FeCl3+3H2O中和浓盐酸H2SO4+BaCl2═BaSO4↓+2HCl【解析】

(1)稀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2)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故打开瓶塞会看到有白雾产生,而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没有白雾生成;(4)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可知硫酸转变为盐酸可以是硫酸与氯化钡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2)10.6g(3)24.2%【解析】试题分析:(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A点时表示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表示的是盐酸过量,此时溶液的PH<7;(2)由图可知当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73g×10%=7.3g,利用化学方程式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那么: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11744x7.3gyz106/x=73/7.3g117/y=73/7.3g44/z=73/7.3gX=10.6gy=11.7gz=4.4g(3)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包括两部分:11.7g+(20.4g-10.6g)=21.5g烧杯中溶液的质量=20.4g+73g-4.4g=89g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21.5g/89g×100%=24.2%答:略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214;39;127;48;59.3%(2)7.5g(3)33.7mg(4)I2+2KClO3=Cl2+2KIO3;置换【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碘酸钾相对分子质量=39+127+16×3=214;利用各元素的质量比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计算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39:127:(16×3)=39:127:48;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知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9.3%;(2)1000g碘盐中约含20mg碘,设x克碘盐中约含0.15mg碘,则x×=0.15mg,解得x=7.5g;(3)含20mg碘元素的碘酸钾的质量=20mg÷×100%≈33.7mg;(4)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碘和氯酸钾反应生成碘酸钾和氯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KClO3=Cl2+2KIO3,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信息中物质的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学生应注重与所学知识的结合来解答,本题还注重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加强学习兴趣的引导。14、酒精燃烧放热,罐内气体受热,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体积膨胀,部分气体逸出;罐内气体被密封,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体积收缩【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燃烧放热,罐内气体受热,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体积膨胀,部分气体逸出;罐内气体被密封,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体积收缩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蜡烛都熄灭且下层的蜡烛先熄灭;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a(OH)2+CO2═CaCO3↓+H2O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色分子在不断运动对照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CO2+H2O=H2CO3【解析】

(1)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蜡烛火焰后熄灭,这是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答案为:蜡烛都熄灭且下层的蜡烛先熄灭;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加入石灰水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看到盛有呼出气体的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