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_第1页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_第2页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_第3页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_第4页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第一部分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概述 2第二部分系统调用:用户态程序访问内核服务的方式 4第三部分中断处理:内核对外部事件的响应机制 6第四部分异常处理:内核对内部错误的处理机制 9第五部分内核态与用户态的地址空间隔离 13第六部分内存保护:防止内核态程序访问用户态内存 15第七部分特权指令:内核独占的指令集 18第八部分上下文切换:内核态与用户态之间的切换 21

第一部分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概述关键词关键要点【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概念】:

1.用户空间是指进程运行时,其代码和数据所在的地址空间。

2.内核空间则是指操作系统内核运行时,其代码和数据所在的地址空间。

3.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是完全隔离的,互不干扰。

【系统调用】: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概述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是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内核与用户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流转的一种机制。它为用户程序提供了访问内核提供的系统服务和资源的途径,同时也保护了内核免受用户程序的错误操作或恶意攻击。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系统调用和中断。

*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一种由用户态程序发起的、请求内核提供服务的机制。当用户态程序需要访问内核提供的系统服务时,它会通过系统调用指令将请求传递给内核。内核收到系统调用请求后,会暂停用户态程序的执行,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态,并执行相应的系统调用服务程序。系统调用服务程序执行完成后,内核将结果返回给用户态程序,并恢复用户态程序的执行。

*中断

中断是一种由硬件设备或软件错误触发的、请求内核处理的事件。当硬件设备发生中断时,它会向CPU发送一个中断信号。CPU收到中断信号后,会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态,并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成后,内核会恢复被中断的程序的执行。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用户程序提供了访问内核提供的系统服务和资源的途径,同时也保护了内核免受用户程序的错误操作或恶意攻击。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的特点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安全性: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将内核与用户态程序分开,防止用户态程序直接访问内核数据和代码,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可靠性: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通过系统调用和中断机制来实现内核与用户态程序的交互,这使得内核与用户态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流转更加可靠。

*性能: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通过系统调用和中断机制来实现内核与用户态程序的交互,这使得内核与用户态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流转更加高效。

*灵活性: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需求进行定制,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的应用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

*系统服务:内核为用户态程序提供了丰富的系统服务,包括文件系统操作、内存管理、进程管理、设备管理等。用户态程序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访问这些系统服务。

*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是内核与硬件设备之间的桥梁。它将硬件设备的具体操作细节封装起来,并提供给用户态程序一个统一的接口。用户态程序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访问设备驱动程序,从而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控制。

*进程管理:内核负责管理系统中的所有进程。它为每个进程分配和回收系统资源,并调度进程的执行。用户态程序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创建、销毁、挂起和恢复进程。

*内存管理:内核负责管理系统中的内存资源。它为每个进程分配和回收内存空间,并控制进程对内存空间的访问。用户态程序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申请和释放内存空间。

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机制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用户态程序提供了访问内核提供的系统服务和资源的途径,同时也保护了内核免受用户程序的错误操作或恶意攻击。第二部分系统调用:用户态程序访问内核服务的方式关键词关键要点【系统调用:用户态程序访问内核服务的方式】:

1.系统调用本质:通过一种定义良好且受控的接口机制,允许用户态程序请求内核执行某些操作或获取特定服务。

2.通用机制:系统调用通常通过一个专用的系统调用指令或特殊中断实现,并将请求传达给内核态的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3.特权指令限制:用户态程序无法直接访问内核地址空间或执行内核代码,只能通过系统调用指令访问内核服务,这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内核与用户态的交互过程】:

系统调用:用户态程序访问内核服务的方式

系统调用是用户态程序与内核交互的唯一途径。用户态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来请求内核提供服务,如文件读写、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系统调用通常通过一个中断指令来实现,当用户态程序执行系统调用指令时,CPU会自动进入内核态,并跳转到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系统调用的分类

系统调用可以分为两类:

*单参数系统调用:这类系统调用只有单个参数,如`getpid()`系统调用,用于获取当前进程的进程ID。

*多参数系统调用:这类系统调用有多个参数,如`write()`系统调用,用于向文件或设备写入数据。

#系统调用的实现

在大多数操作系统中,系统调用都是通过一个中断指令来实现的。当用户态程序执行系统调用指令时,CPU会自动进入内核态,并跳转到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系统调用处理程序通常分为三个步骤:

1.参数检查:检查用户态程序传递的参数是否合法。如果参数不合法,则返回错误代码。

2.执行系统调用:执行用户态程序请求的服务。

3.返回结果:将系统调用执行的结果返回给用户态程序。

#系统调用的性能优化

系统调用是用户态程序与内核交互的接口,因此系统调用的性能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优化系统调用性能的方法:

*减少系统调用的次数:减少系统调用的次数可以减少内核态和用户态之间的切换,从而提高性能。例如,可以将多个小文件写入操作合并成一个大文件写入操作。

*使用异步系统调用:异步系统调用可以在内核态和用户态之间并行执行,从而提高性能。例如,可以使用`aio_write()`系统调用来异步地向文件写入数据。

*使用直接系统调用:直接系统调用可以绕过系统调用处理程序,直接调用内核函数,从而提高性能。例如,可以在Linux系统中使用`syscall()`系统调用直接调用内核函数。

#总结

系统调用是用户态程序与内核交互的唯一途径。系统调用通常通过一个中断指令来实现。系统调用的性能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减少系统调用的次数、使用异步系统调用和使用直接系统调用来优化系统调用的性能。第三部分中断处理:内核对外部事件的响应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中断处理概述】:

1.中断处理是内核对外部事件的响应机制,当发生中断时,处理器会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去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2.中断可分为同步中断和异步中断,同步中断是由于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引起的,异步中断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硬件故障或外部设备请求。

3.中断处理程序通常会完成以下任务:保存当前程序的状态、分析中断原因、执行与中断相关操作、恢复程序的状态并继续执行。

【中断处理流程:】:

中断处理:内核对外部事件的响应机制

中断处理是内核对外部事件的响应机制,它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核与硬件设备交互的重要手段。当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网卡、磁盘等)或软件(如操作系统本身或其他应用程序)向内核发送中断信号时,内核就会执行中断处理程序来响应这些事件。

#中断处理的种类

中断处理程序可以分为两类:

*硬件中断处理程序:也称为设备中断处理程序,是内核用来处理来自外部设备的中断信号的中断处理程序。当外部设备向内核发送中断信号时,内核就会执行对应的硬件中断处理程序来响应该中断。硬件中断处理程序通常会读取设备的状态寄存器,并根据设备的状态寄存器中的信息来判断设备发生了什么事件。

*软件中断处理程序:也称为系统调用处理程序,是内核用来处理来自软件的中断信号的中断处理程序。当软件(如操作系统本身或其他应用程序)向内核发送系统调用时,内核就会执行对应的软件中断处理程序来响应该系统调用。软件中断处理程序通常会检查系统调用的参数,并根据系统调用的参数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中断处理的过程

中断处理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中断发生:当外部设备或软件向内核发送中断信号时,中断就会发生。

2.中断控制器接收中断信号:中断控制器收到中断信号后,会将中断信号发送给CPU。

3.CPU执行中断处理程序:CPU收到中断信号后,会执行中断处理程序来响应该中断。

4.中断处理程序处理中断:中断处理程序会读取设备的状态寄存器,并根据设备的状态寄存器中的信息来判断设备发生了什么事件。然后,中断处理程序会执行相应的操作来处理该事件。

5.中断处理程序返回:中断处理程序处理完中断事件后,会返回到中断前正在执行的程序。

#中断处理的优点

中断处理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中断处理可以使内核快速地响应外部事件,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提高系统的吞吐量:中断处理可以使内核同时处理多个事件,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中断处理可以防止外部事件对系统造成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中断处理的缺点

中断处理也存在以下缺点:

*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中断处理需要内核维护大量的中断处理程序,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降低系统的性能:中断处理会打断正在执行的程序,从而降低系统的性能。

*可能导致系统死锁:如果中断处理程序执行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系统死锁。

#提高中断处理效率的方法

为了提高中断处理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中断优先级:为不同的中断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使高优先级中断能够优先处理。

*使用中断屏蔽:当内核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可以屏蔽其他中断,以防止其他中断打断正在处理的中断。

*使用中断队列:将需要处理的中断放入中断队列中,然后由内核统一处理中断队列中的中断。

*使用中断聚合:将多个中断聚合成一个中断,以减少中断处理的次数。第四部分异常处理:内核对内部错误的处理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内核崩溃:内核无法恢复的致命错误】:

1.内核崩溃是指内核无法从内部错误中恢复并导致系统停止运行。

2.内核崩溃通常由硬件故障、软件错误或驱动程序问题引起。

3.内核崩溃会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和安全漏洞。

【内核恐慌:内核崩溃的严重级别】:

异常处理:内核对内部错误的处理机制

异常处理是内核对内部错误的处理机制。当内核检测到内部错误时,会引发一个异常。异常可以分为两类:同步异常和异步异常。

同步异常是指在指令执行期间检测到的错误。例如,除数为零错误、内存访问越界错误等。当发生同步异常时,内核会立即停止当前指令的执行,并转到异常处理程序。

异步异常是指在指令执行期间没有检测到的错误。例如,硬件故障、电源故障等。当发生异步异常时,内核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才检测到错误。当内核检测到异步异常时,会立即停止当前指令的执行,并转到异常处理程序。

异常处理程序是处理异常的代码。异常处理程序可以分为两类:内核异常处理程序和用户态异常处理程序。

内核异常处理程序是内核代码的一部分。当内核检测到异常时,会调用内核异常处理程序。内核异常处理程序会负责分析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用户态异常处理程序是用户态代码的一部分。当用户态程序检测到异常时,会调用用户态异常处理程序。用户态异常处理程序会负责分析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异常处理机制是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常处理机制可以保证内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异常处理机制的详细介绍:

1.异常的分类

异常可以分为两类:同步异常和异步异常。

*同步异常是指在指令执行期间检测到的错误。例如,除数为零错误、内存访问越界错误等。

*异步异常是指在指令执行期间没有检测到的错误。例如,硬件故障、电源故障等。

2.异常的处理

当内核检测到异常时,会立即停止当前指令的执行,并转到异常处理程序。

异常处理程序可以分为两类:

*内核异常处理程序

*用户态异常处理程序

3.内核异常处理程序

内核异常处理程序是内核代码的一部分。当内核检测到异常时,会调用内核异常处理程序。内核异常处理程序会负责分析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内核异常处理程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终止当前进程

*重新启动内核

*进入调试模式

4.用户态异常处理程序

用户态异常处理程序是用户态代码的一部分。当用户态程序检测到异常时,会调用用户态异常处理程序。用户态异常处理程序会负责分析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用户态异常处理程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终止当前进程

*重新启动用户态程序

*进入调试模式

5.异常处理机制的优点

异常处理机制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了内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方便了内核的调试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6.异常处理机制的缺点

异常处理机制也存在一些缺点:

*增加了内核的复杂性

*降低了内核的性能

7.异常处理机制的应用

异常处理机制广泛应用于各种操作系统中。例如,Linux内核、Windows内核、MacOSX内核等。

8.异常处理机制的发展趋势

异常处理机制的发展趋势如下:

*异常处理机制将变得更加智能化

*异常处理机制将变得更加自动化

*异常处理机制将变得更加安全第五部分内核态与用户态的地址空间隔离关键词关键要点地址空间隔离技术

1.地址空间隔离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安全机制,用于将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地址空间分开,防止用户态进程访问内核态内存。

2.地址空间隔离通常通过使用内存管理单元(MMU)来实现。MMU是一个硬件组件,它将虚拟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MMU可以配置为允许或阻止对特定内存区域的访问。

3.在地址空间隔离的系统中,内核态进程可以在整个物理内存空间中运行,而用户态进程只能访问自己被分配的内存空间。这种隔离可以防止用户态进程访问内核态数据和代码,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

内核态与用户态的地址空间隔离的好处

1.提高系统安全性:地址空间隔离可以防止用户态进程访问内核态内存,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

2.提高系统稳定性:地址空间隔离可以防止用户态进程错误地修改内核态数据和代码,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

3.提高系统性能:地址空间隔离可以减少内核态和用户态进程之间的内存冲突,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内核态与用户态的地址空间隔离

为了保护内核代码和数据免受用户程序的访问,操作系统采用了地址空间隔离机制。地址空间隔离是指内核态和用户态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彼此之间不能直接访问对方的内存。

#1.物理地址空间划分

物理地址空间通常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内核地址空间和用户地址空间。内核地址空间是内核代码和数据的存放区域,而用户地址空间是用户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放区域。

#2.内核地址空间

内核地址空间通常位于物理地址空间的高端,而用户地址空间位于物理地址空间的低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用户程序访问内核地址空间,因为内核地址空间中存放着重要的系统数据。

#3.用户地址空间

用户地址空间通常被划分为多个段,包括代码段、数据段和堆栈段。代码段存放着用户程序的代码,数据段存放着用户程序的数据,堆栈段存放着用户程序的临时数据。

#4.页表机制

为了实现地址空间隔离,操作系统采用了页表机制。页表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将物理地址空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并为每个页分配一个对应的页表项。页表项中包含该页的物理地址以及一些其他信息,例如该页是否可读、可写或可执行。

#5.内存管理单元(MMU)

内存管理单元(MMU)是一种硬件设备,它负责将虚拟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当用户程序试图访问内存时,MMU会先检查该虚拟地址是否在用户地址空间内。如果该虚拟地址在用户地址空间内,MMU会根据页表将该虚拟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然后将数据从物理内存中取出并返回给用户程序。如果该虚拟地址不在用户地址空间内,MMU会引发一个异常,操作系统会对该异常进行处理。

#6.地址空间隔离的意义

地址空间隔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保护内核代码和数据:地址空间隔离可以防止用户程序访问内核地址空间,从而保护内核代码和数据免受用户程序的破坏。

-防止用户程序相互干扰:地址空间隔离可以防止用户程序相互访问对方的地址空间,从而防止用户程序相互干扰。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址空间隔离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为用户程序无法访问内核地址空间,因此即使用户程序出现错误也不会影响到内核的正常运行。第六部分内存保护:防止内核态程序访问用户态内存关键词关键要点隔离访问权限

1.内核态程序只能访问内核态内存,而用户态程序只能访问用户态内存。

2.这种隔离是为了防止内核态程序意外或恶意地访问用户态内存,从而导致系统崩溃或安全漏洞。

3.内存保护机制通常由硬件和软件共同实现,硬件为内存提供物理隔离,软件则提供逻辑隔离。

页表机制

1.页表机制是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将物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面,并为每个页面分配一个页表项。

2.页表项包含该页面的物理地址和一些控制信息,如是否可读、可写、可执行等。

3.当进程访问内存时,系统会检查该页面的页表项,以确定该进程是否具有访问该页面的权限。

分段机制

1.分段机制是内存管理的另一种技术,它将内存划分为可变大小的段,每个段都有自己的属性,如是否可读、可写、可执行等。

2.段机制可以提高内存管理的灵活性,但它也会增加内存管理的复杂性。

3.目前,大多数操作系统都同时使用页表机制和分段机制来管理内存。

权限检查

1.当进程访问内存时,系统会检查该进程是否具有访问该内存的权限,权限检查通常由硬件和软件共同完成。

2.硬件提供基本的权限检查功能,如检查进程是否具有访问该页面的权限等。

3.软件提供更复杂的权限检查功能,如检查进程是否具有访问该文件的权限等。

内核特权访问

1.内核态程序拥有特殊的权限,可以访问用户态内存,这种权限称为内核特权访问。

2.内核特权访问通常用于实现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用户态程序请求内核态服务的一种机制。

3.内核特权访问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以防止内核态程序滥用这种权限。

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ASLR)

1.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ASLR)是一种安全技术,它可以防止攻击者通过猜测内存地址来攻击系统。

2.ASLR通过在每次启动系统时随机化内核态和用户态内存的布局来实现安全保护。

3.ASLR可以有效地防止缓冲区溢出攻击和代码注入攻击。一、内存保护概述

内存保护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安全机制,用于防止不同程序或进程访问未经授权的内存区域。在计算机系统中,内存被分为内核态内存和用户态内存。内核态内存用于存储和执行操作系统内核代码,而用户态内存用于存储和执行用户应用程序代码。

二、内核态程序访问用户态内存的危害

如果内核态程序能够访问用户态内存,那么它就可以修改用户态程序的数据和代码,从而导致用户态程序出现异常行为。例如,内核态程序可以修改用户态程序的输入数据,从而导致用户态程序计算出错误的结果;内核态程序还可以修改用户态程序的代码,从而导致用户态程序执行错误的指令。

三、内存保护机制

为了防止内核态程序访问用户态内存,计算机系统采用了多种内存保护机制。这些机制包括:

*地址隔离:将内核态内存和用户态内存分开,并使用不同的地址空间来标识。这样,内核态程序只能访问内核态内存,而用户态程序只能访问用户态内存。

*权限控制:对内存区域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例如,内核态内存可以被内核态程序读写,但不能被用户态程序读写;用户态内存只能被用户态程序读写,但不能被内核态程序读写。

*硬件支持:计算机硬件提供了对内存保护的直接支持。例如,Intelx86处理器提供了段寄存器和页寄存器,可以用来实现地址隔离和权限控制。

四、内存保护的实现

内存保护的实现通常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共同配合。硬件为内存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支持,而软件则负责建立和维护内存保护机制。

1.硬件支持

计算机硬件为内存保护提供了以下基本的支持:

*段寄存器和页寄存器:段寄存器和页寄存器用于实现地址隔离。段寄存器和页寄存器将内存分为多个段和页,并为每个段和页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权限控制位:段寄存器和页寄存器中包含了权限控制位,用于控制对段和页的访问权限。例如,段寄存器和页寄存器中的只读位可以防止对段和页进行写入操作。

2.软件支持

操作系统软件负责建立和维护内存保护机制。操作系统软件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内存保护:

*建立内存保护策略:操作系统软件根据系统的安全要求,建立内存保护策略,规定哪些程序可以访问哪些内存区域。

*配置硬件:操作系统软件根据内存保护策略,配置硬件的段寄存器和页寄存器,从而实现地址隔离和权限控制。

*监视内存访问:操作系统软件通过硬件的内存管理单元(MMU)监视内存访问,一旦发现违反内存保护策略的内存访问,就立即终止该内存访问。

五、内存保护的意义

内存保护机制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内存保护机制可以防止内核态程序访问用户态内存,从而确保用户态程序的安全性。同时,内存保护机制还可以防止不同用户态程序互相访问内存,从而确保用户态程序的独立性。第七部分特权指令:内核独占的指令集关键词关键要点【特权指令:内核独占的指令集】:

1.特权指令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组特殊指令,可以实现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和控制,而这些资源通常是用户态程序无法访问的。此外,特权指令还可以实现对应用程序的控制,例如启动、终止和调度进程。

2.特权指令通常用于实现操作系统内核的功能,例如内存管理、进程管理和设备管理。这使得内核能够在更高的权限级别下运行,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特权指令通常是受保护的,用户态程序无法直接使用它们。这有助于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防止用户态程序滥用特权指令来破坏系统或其他应用程序。

【权限环:保护机制的实现】:

特权指令:内核独占的指令集

特权指令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类特殊指令,通常只允许操作系统内核使用。这些指令可以访问受保护的内存区域,执行特权操作,并控制计算机的硬件。特权指令通常分为两类:

*处理器控制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控制处理器的运行状态,例如,设置中断向量表、打开或关闭中断、改变处理器的工作模式等。

*内存管理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控制内存的访问权限,例如,设置页表、改变内存保护属性、刷新快表等。

特权指令通常由硬件实现,并通过特殊的指令编码来标识。只有具有足够权限的程序才能执行这些指令。在大多数计算机系统中,只有操作系统内核具有执行特权指令的权限。

#特权指令的作用

特权指令在操作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允许内核执行以下操作:

*保护内存:内核可以使用特权指令来设置内存保护属性,防止用户程序访问受保护的内存区域。

*管理中断:内核可以使用特权指令来设置中断向量表,并控制中断的处理。

*控制处理器:内核可以使用特权指令来控制处理器的运行状态,例如,设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打开或关闭中断等。

*执行特权操作:内核可以使用特权指令来执行一些特权操作,例如,创建或销毁进程、分配或释放内存等。

#特权指令的安全性

特权指令非常强大,因此它们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如果特权指令被恶意程序滥用,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数据泄露、甚至安全漏洞。为了防止特权指令被滥用,计算机系统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硬件支持:大多数计算机系统硬件都提供了对特权指令的保护机制。例如,x86处理器提供了分段机制和分页机制来保护内存。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内核通常会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特权指令,例如,使用访问控制列表来控制对特权指令的访问、使用代码签名机制来验证特权指令的合法性等。

*软件安全:应用程序应该避免使用特权指令,并使用安全编程技术来保护自己的代码不被攻击者利用。

#结语

特权指令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类特殊指令,通常只允许操作系统内核使用。这些指令可以访问受保护的内存区域,执行特权操作,并控制计算机的硬件。特权指令在操作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的安全性也很重要。计算机系统通常会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特权指令,防止它们被滥用。第八部分上下文切换:内核态与用户态之间的切换关键词关键要点【上下文切换】

1.上下文切换定义:上下文切换是操作系统中从一个处理器上下文切换到另一个处理器上下文的过程,其中处理器上下文是指程序执行所需的数据和状态信息,包括程序计数器、寄存器、栈和内存段。

2.上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