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技术HSDPA_第1页
宽带无线技术HSDPA_第2页
宽带无线技术HSDPA_第3页
宽带无线技术HSDPA_第4页
宽带无线技术HSDP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BroadbandWirelessCommunicationTechnology李卓明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Schoolof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zhuoming@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第5章HSPA技术5.1HSPA概述5.2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5.3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5.4HSPA的演进(HSPA+)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Chapter5HSPA技术5.1HSPA概述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5.1HSPA概述WCDMA如何应对流量的飙涨?HSPA(HSDPA、HSUPA)Web1.0时代,网络上体现的特点就是下行数据流量激增,而上行流量的增长曲线要平滑得多。移动网络下行流量的飞速增长催生了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Web2.0时代,出现了了上行流量的爆炸性增长。随着Twitter和微博的兴起,在移动网上这种趋势也越发明显,HSUPA

(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也开始换发强大的生命力。无线宽带再提速–HSPA+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Web1.0是拨号上网,50K平均带宽,Web2.0是1M平均宽带,那Web3.0就该是10M带宽,全视频的网络,这才感觉像Web3.0。”──ReedHastingsWeb1.0:群雄并起、逐鹿网络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巨大的点击流量,向综合门户合流(个人网站、大英百科全书在线、发布、目录)Web2.0:英雄集结、信息聚合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博客、wiki百科、参与、标签、社群、开放平台)Web3.0:开放智能、无处不网定义争论,将互联网转化为数据库,人工智能进化(无处不联网、开放技术、开放身份)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5WCDMA/HSPA用户的增长情况在缓慢的起步阶段后,从2006年开始,增长速度加快,到2009年底,用户总数达到4.5亿。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6HSDPA(R5)为无线网络带来的变化HSDPA在3GPPR5中引入,由于分组调度和重传从RNC挪到基站里,使得网路结构更为扁平,峰值速率从最初0.384Mbit/s增加到1.8~3.6Mbit/s,直到目前的7.2~14.4Mbit/s,频谱效率和网络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而且等待时间从200ms降低到100ms以下。HSUPA在3GPPR6版本中引入。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7HSPA数据用量的增长情况HSPA全球部署情况2010年5月,全球共有341个HSPA网络在143个国家运行,380个单位承诺推出HSPA服务(中国联通运营着最大的HSPA网络,2009年首次建网就有接近15万个基站,2010年全球HSPA基站总数超过100万个)。WCDMA网络在亚洲和欧洲起步于2100MHz频段,在美国则是1900MHz频段。这样的高频段使得小区尺寸较小,这就制约了覆盖范围。因此WCDMA/HSPA网络最近在850MHz和900MHz这种低频段的部署日渐增加。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8WCDMA/HSPA衍生频段典型的HSPA终端支持2~3个衍生频段,两个在高端(2100MHz和1900MHz),一个在低端(900MHz或850MHz)。一些高端终端甚至支持5个频段。HSPA的演进3GPP在Release5和6版本中对移动宽带接入定义了基准眼球,而在R7、8和9版本中HSPA的演进内容进一步提升了HSPA的能力,并且于2010年在R10版本中持续有所发展。3G网络的能力从R99到R9已经有了极大地改进。简单的原因就是天线方面已经从WCDMA的电路续接工作方式完全改变为HSPA的全分组。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9HSPA极限峰值速率的演进路线图HSPA未来展望HSPA的威力在于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方式使用一个网络支持所有的应用,从简单的CS域话音业务,到高速宽带数据业务,以及智能终端的永远在线应用。3GPP的一些工作内容在HSPA和LTE之间是相通的,诸如针孔小区等。某些LTE-A方面的内容也在考虑加入HSPA的技术规范。从长远角度看,数据速率和容量的演进需要用到LTE技术。HSPA可以平滑地演进到LTE,并且这样两个无线网络可以长期共存。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0几种广域无线技术预期的用户增长Chapter5HSPA技术5.2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15.2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5.2.1R99版本WCDMA下行链路分组数据的能力5.2.2HSDPA概念5.2.3HSDPA对无线接入网络体系结构的影响5.2.4HSDPA物理层结构5.2.5HSDPA移动性5.2.6HSDPA性能5.2.7Release6版本的演进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2HSDPA是WCDMA规范R5版本中包含的关键性的新特征。通过使用NodeB(收发信基站BTS)控制的快速物理层(L1)重传传输合并技术以及快速链路自适应技术,HSDPA的概念在设计时是要提高下行链路分组数据的吞吐量。HSDPA的关键技术: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

快速小区切换(FCS,FastCellSelection)

分组调度算法(PS,PacketScheduling)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35.2.1R99版本WCDMA下行链路分组数据的能力R99/R4版本的WCDMA规范中,有三种不同信道用于传送下行链路分组数据:专用信道(D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SCH);前向接入信道(FACH)。DCH基本上可以用于承载任何类型的业务,它在下行链路中有固定的SF。因此,它根据接续的峰值速率来预留码树资源。DSCH是动态变化的(与DCH或FACH相反),这个SF以10ms逐帧的方式在相关联的DCH上由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信令来通知(R5以后删除)。S-CCPCH承载的FACH也可以用于下行链路分组数据的传输,但是不能同时承载语音和分组数据业务。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45.2.2HSDPA概念HSDPA技术的核心概念是通过使用从GSM/EDGE标准时就已知的方法来提高分组数据的吞吐量,这些方法包括链路自适应和物理层快速重传合并技术。采用HSDPA方式承载用户数据的传输信道称为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5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6NodeB根据功率控制、ACK/NACK比率以及HSDPA特定的用户反馈等相关信息来估计每个激活用户的信道质量,并根据当前采用的调度算法和用户优先级算法,快节奏地进行调度和链路自适应。使用HSDPA,WCDMA的两个最基本特征,即可变SF和快速功率控制就不起作用了,取而代之的是自适应编码、广泛使用的多码工作方式以及频谱有效的快速重传策略。HSDPA的一般工作原理以及相关信道5.2.3对无线接入网络体系结构的影响R99版本所有传输信道终止于RNC。因此,分组数据的重传进程是在服务RNC中进行,SRNC(ServingRadioNetworkController)还处理特定用户到核心网的接续。随着HD-DSCH的出现,NodeB中还新增了HSDPA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提供的功能。这样,NodeB可以直接控制重传,在分组数据需要重传时可以加快重传速度,缩短所需的延迟。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7HSDPA的协议结构图中包括HS-DSCH不同的协议层。RNC仍然保留RLC的功能,比如重传功能的管理。NodeB新增的MAC层功能(MAC-hs)的关键内容不仅有有限级处理,而且包括ARQ功能和调度机制。任何情况下的加密工作均由RLC层负责,以确保每次重传采用一致的加密掩码,使物理层能够将重传结果进行合并。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85.2.4HSDPA物理层结构HSDPA工作方式类似于DCH加DSCH的混合使用,它承载业务时有更为严格的时延限制。HSDPA物理层技术规范引入了三种新的信道: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在下行方向承载用户数据,采用16QAM时,其峰值数据速率可以达到10Mbit/s。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承载必需的物理层控制信息,以确保能够对HS-DSCH上的数据进行解码。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承载上行链路中必要的控制信令,即ARQ确认(肯定/否定)和下行链路质量反馈信息。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19

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与Release99版本中已有的信道相比,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在许多方面有其特有的特征:传输时间间隔(TTI)或交织周期已经规定为2ms(3个时隙),这使得在重传过程中终端和NodeB之间可以有较短的往返时延。与Release99版本支持的10ms、20ms、40ms和80ms长的TTI相比,HS⁃DSCH2ms长的TTI显然要短。引入如16QAM这样的高阶调制方案以及降低编码冗余是为了增加瞬时的峰值数据速率。从码域来看,SF固定为16,而且多码传输和不同用户间的码复用都是可能出现的。可以分配的最大码字数目取决于终端的能力,最大值为15。终端可以接收的最大码字数为5、10和15。扩频因子SF为16时信道化码的总数为16(在同一加扰码字下),但是由于需要给公共信道、HS⁃SCCH以及相关联的DCH预留可用的信道码,最大可用信道码数就设置为15。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0两个用户同时使用一个HS⁃DSCH的情况:两个用户都要监听HS⁃SCCH信息,以决定采用哪些HS⁃DSCH码字来解扩,并且还要接收其他正确检测所必要的参数。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1两个激活用户的码复用示例A.HS-DSCH的调制除R99版本中的QPSK调制,HSDPA还引入了16QAM调制。与QPSK相比,16QAM的峰值速率是其两倍,而且当采用SF为16的15个码字时,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0Mbit/s。高阶调制在移动环境下的使用代价:使用16QAM时,还需要用幅度估计来区分坐标点,而且需要更加准确的相位信息(QPSK只需要相位估计值)。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2QPSK和16QAM的坐标图B.HS-DSCH信道编码与R99版本相比,HS-DSCH的信道编码进行了简化。因为激活的HS-DSCH传输信道固定数目为1,因此同一用户不再需要传输信道复用码块。交织深度为一个2ms的周期,而且没有单独的帧内交织或帧间交织。信道编码类型固定为Turbo编码。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3HS-DSCH信道编码链C.HS-DSCH与其他下行信道比较除了DCH,分组数据本身都不能在软切换状态下传送。如果物理层的定时器超时或者重传次数超过最大值,HS-DSCH的HARQ处理也在RLC层进行。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4信道类型HS-DSCH下行链路DCHFACH扩频因子固定为164~512内固定值4~256内固定值调制方法QPSK/16QAMQPSKQPSK功率控制固定/慢功率设置1500kHz功率控制固定或慢功率设置HARQL1完成分组合并RLC层RLC层交织长度2ms10~80ms10~80ms信道编码Turbo编码Turbo和卷积编码Turbo和卷积编码传输信道复接否是是软切换关联的DCH是是规范版本Release5Release99Release99不同信道类型的比较

高速共享控制信道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承载HS⁃DSCH解调所需的关键信息。根据码复用所支持的最大用户数,UMTS的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需要分配相应数目的多个HS⁃SCCH。如果HS⁃DSCH没有承载数据,那么也就不需要发送HS⁃SCCH。从网络的观点看,在某一个给定时刻,需要分配大量的HS⁃SCCH,但每个终端在既定的时间仅需考虑最多4个HS⁃SCCH。网络会发送信令告知终端所需接收的HS⁃SCCH。实际上,不太可能需要多于4个HS⁃SCCH。但是,对于HSDPA能力有限的终端,最好需要不止一个HS⁃SCCH来更好地匹配可用的码资源。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5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6每个HS-SCCH消息块持续的时间为3个时隙,分为两部分功能:第一部分承载对时间敏感的信息(解扩码字、调制方式、冗余方式、ARQ处理序号和首次传输指示或重传指示),用于按时启动解调过程以避免码片级数据的缓冲动作;第二部分承载对时间不蜜柑的参数,包括验证HS-SCCH信息有效性和HARQ过程信息有效性的循环冗余校验(CRC)。HS-SCCH和HS-DSCH的定时关系

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行链路方向必须承载物理层重传所需的ACK/NACK信息及质量反馈信息,而质量反馈信息在NodeB调度器中用来决定向哪个终端以何种数据速率发送数据。由于一度不是所有的NodeB都已经升级支持HSDPA,因此要求必须保证工作交接要像软切换一样。这样,当时就决定维持已有的上行链路结构不变,在一个并行的码信道上增加一些必要的新的信息元,这个码信道称为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7HS-DPCCH分为两部分承载如下信息:ACK/NACK,反映分组包解码和合并后的CRC校验结果;下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用于指示估计采用何种传输块长度、调制方式以及在下行链路方向上可以正确接收的并行码道数目(有合理的BLER)。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8HS-DPCCH的结构HSDPA物理层的工作过程HSDPA物理层工作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对于不同用户,NodeB内的调度器要评估的内容有:信道条件如何、滞留在每个用户缓冲器内的数据有多少、一个特定用户上次接受服务后经过的时间、哪些用户的重传还没有执行等。一旦决定在给定TTI内需要为某终端提供服务,NodeB需要辨识必要的HS-DSCH参数,比如,可供使用或可以填充的码字数目、可否使用16QAM、终端能力上都有哪些限制。NodeB开始传送HS-SCCH两个时隙,然后传送相应的HS-DSCHTTI,将必要的参数通知终端。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29HSDPA物理层的工作过程终端监听网络发出的HS-SCCH,一旦终端从HS-SCCH的第一部分检测到当前信息是发给自己的,它将立即开始解码HS-SCCH的剩余内容,并且开始缓存来自HS-DSCH的必要信息。一旦从第二部分解码得到HS-SCCH参数后,终端就可以知道数据所属的ARQ序号并且获悉是否需要将其与软缓存内的已有数据合并。一旦对可能要合并的数据进行解码后,终端根据对HS-DSCH数据进行CRC校验的结果,在上行链路方向发送ACK/NACK指示。如果网络在相继的TTI内向同一终端连续发送数据,终端将停留在前一次TTI期间所使用的HS-SCCH上。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0HSDPA工作过程对终端的工作规定了严格的定时值,从HS-SCCH的接收,经HS-DSCH的解码,直至上行链路ACK/NACK指示这段间隔,关键的定时值为7.5个时隙。从网络侧看,下行链路何时进行重传是异步控制的。因此,由于实现方法的不同,网络侧调度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可能不同。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1一次HARQ过程的终端定时因为下行链路DCH以及随后上行链路的DCH不是和HSDPA传输信道按时隙对齐的,因此上行链路HS-DPCCH也可能从上行链路时隙的中间开始,这需要在上行链路的功率设置时加以考虑。这样,上行链路的定时就量化为256码片(符号对齐),最小值在7.5个时隙-128码片和7.5个时隙+128码片之间。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2上行链路DPCH和HS-SCCH定时关系5.2.5HSDPA移动性影响HSDPA用户移动性管理进程的因素是,同一个用户的HS-DSCH和HS-SCCH的传输仅由分配给用户终端的无线链路(即HS-DSCH服务小区)中的一条承载。UTRAN确定一个HS-DSCH服务小区为具有HSPA功能的UE服务,只有两者同步变更HS-DSCH服务小区,才能保证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小区时的HSDPA的连续性。R5版本中包含了一种新的用户发起的测量事件,它告知UTRAN最佳的HS-DSCH服务小区,而不用更新R99版本专用信道的用户激活集,也不用考虑专用信道的建立、释放和重新配置。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3

确定最佳HS-DSCH服务小区E是Energy,c是Chip,Ec是指一个chip的平均能量;I是Interfere,o是OtherCell,Io是来自于其他小区的干扰的意思,为了相除它也是指能量;Ec/Io体现了所接收信号的强度和邻小区干扰水平的比值。HSDPA定义了一种测量事件1d,称为最佳HS-DSCH服务小区测量事件,把最佳的报告给SRNC。可以应用滞后余量来扩展HSDPA的覆盖范围。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4最佳HS-DSCH服务小区的测量NodeB内HS-DSCH到HS-DSCH的切换SRNC给NodeB发送同步的无线链路重配置准备信息,并给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物理信道重配置信息。在特定的时间点,从源小区到新目标小区进行切换时,源小区停止对用户的信号传输,目标小区的MAC-hs分组调度器开始接手控制向该用户的传输。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5NodeB内HS-DSCH到HS-DSCH切换示例1:RNC收到来自UE的测量报告,参考其他因素,决定是否启动HS-DSCH小区的改变;2:RNC向NodeB发送消息(需要切换的源HS-DSCH和目标);3:Node

B响应RNC;4:RNC向Node

B发送信息(激活时间);5:在给定激活时间内,Node

B停止在源HS-PDSCH小区向UE发射HS-DSCH;而在目标小区进行;6:RNC向UE发送消息(激活时间、下行链路信息等);7:指定激活时间内,UE在源HS-DSCH小区停止接收HS-DSCH,在目标小区开始接收,然后UE向RNC发送配置完成信息。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6NodeB间HS-DSCH到HS-DSCH的切换3GPP技术规范还支持NodeB间HS-DSCH到HS-DSCH的切换,即新的目标小区处在另一个NodeB,也可能在另一个RNC。SRNC给控制目标小区的浮动RNC和NodeB发送一条同步无线链路重配置准备信息,并给用户发送RRC物理信道重配置信息。小区替换过程中,源小区用户的MAC-hs复位(删除缓存和待传的PDU),目标小区的MAC-hs的流量控制单元开始请求来自SRNC中MAC-d的PDU,以便通过HS-DSCH发送数据。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7NodeB间HS-DSCH到

HS-DSCH的切换示例SRNC?HS-DSCH到DCH切换HSDPA用户移动到没有HSDPA功能的小区(仅支持R99版本的小区),需要HS-DSCH到DCH的切换。SRNC给有关的NodeB发送同步无线链路重配置准备信息,给用户发送RRC物理信道重配置信息。过程与NodeB间HS-DSCH到HS-DSCH的切换类似。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8HS-DSCH到DCH的切换DRNC:DriftRadioNetworkController,漂移无线网络控制器(或候选无线网络控制器)HSDPA切换类型和特征总结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39NodeB内HS-DSCH到HS-DSCH切换NodeB间HS-DSCH到HS-DSCH切换HS-DSCH到DCH切换切换测量由UE测量切换判决由SRNC决定分组包的重传将分组包从源MAC-hs前转到目标MAC-hs不前转分组包,利用SRNC来进行RLC重传利用SRNC进行RLC重传分组包的舍弃无采用RLC确认模式时无采用RLC确认模式时无时延/ms300~500300~500300~500上行链路HS-DPCCHHS-DPCCH可以采用软切换由一个小区接收HS-DPPCH5.2.6HSDPA性能由于WCDMA的两大基本特征,即快速功率控制和可变SF,在HSDPA中均未采用,因此评估HSDPA的性能就与一般的WCDMA有所不同。对于分组业务,HSDPA较R99版本的DCH和DSCH承载能力有明显的增益;HSDPA便于用户间2ms的快速转换,由此给突发的分组业务带来较高的集群效率和码利用率,而且高阶调制和低码率信道编码技术,提高了用户吞吐量和小区容量;先进的分组调度兼顾了瞬时无线信道条件,因而可以维持严格的端到端QoS控制同时,带来非常高的小区容量。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0性能调控因素HSDPA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实际环境和信道特性的不同,通过自适应调制、编码和码资源配置来改变。HSDPA的性能取决于诸多因素,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些:信道条件;终端性能;无线资源管理(RRM)的本质和准确性。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1谱效率、码效率和动态范围WCDMA是码受限和功率受限的系统,因此,谱效率和码效率都是系统优化的重要标准。在这些方面,HSDPA相对于Release99版本的DCH和DSCH有重大的改进: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2单HS-PDSCH的SINR到吞吐量映射表总的链路自适应动态变化范围在30~35dB的量级之间;当使用一个HS-PDSCH码时没转移曲线会在900kbit/s的最大峰值速率左右较早地趋于饱和;与5MHz带宽时理论上的香浓极限大约有1~2dB的差别。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3链路自适应性能与G因子的关系G因子:接收的本小区宽带信号功率与其他小区干扰加噪声功率之比。链路自适应条件:仅1个用户按某个平均G因子进行调度,SF=15。假设使用不一样的重传方式,且75%功率分配给HSDPA使用。典型宏小区,边缘用户G接近-3dB,平均~2dB,好用户12~15dB。步行B和车行A的信道环境下,由于缺乏正交性,这类接收机只限工作在低干扰电平条件下。用户调度、小区吞吐量和覆盖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4HSDPA的小区吞吐量主要取决于小区内的干扰分布、时间色散以及分配给HSDPA的多码资源和功率资源。如图所示为考虑室外宏蜂窝和室外-室内微蜂窝场合下用户瞬时吞吐量的累计分布函数(CDF)。图中显示的CDF曲线对应于采用公平时间调度算法的情况。公平时间调度指的是给所有的用户分配相同的功率,使得信道条件较好的用户有较大的吞吐量。图中假设小区的可用容量都分配给当前考虑的这个用户,并且其他小区都是满负荷的。宏蜂窝和微蜂窝场合下用户瞬时吞吐量的累计概率函数在微蜂窝情况下,由于时间色散有限而且小区间隔离良好,因此30%的用户有足够好的信道质量来支持超过10Mbit/s的峰值数据速率。可以达到的平均比特速率超过5Mbit/s。对于宏蜂窝情况,因为有时间色散和其他小区的强干扰,因而大大地限制了可用峰值速率。尽管如此,70%的时间里还是可以达到512kbit/s以上的峰值速率和1Mbit/s以上的平均速率。对于那些位于NodeB附近的用户,时间色散把峰值数据速率限制在大约6~7Mbit/s附近。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5分组调度选用什么样地分组调度算法对整个小区吞吐量和终端用户的QoS都会有显著影响,这方面与多用户分集增益有关。当有快速调度并且小区内有多个用户时,就有可能在任意时间挑出小区中“最好的”用户,比如最有可能采用的就是一种选择性分集机制。图a的调度方法称为高级或者机遇性分组调度;图b所示为最大吞吐量或者最大C/I分组调度,总是调度信道质量最好的用户。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6a)多用户分集原理示意图b)调度瞬时信道质量最好的用户示意图正比公平调度算法在用户公平性和小区容量间提供折中。在用户经历较好的瞬时信道条件时进行调度,比如经历增强性衰落的用户,与此同时改善用户吞吐量和分时信道的小区容量。通过对每个用户计算相对CQI(信道质量指示)确定可以调度的最佳用户。正比公平调度方法使得所有用户都有近似均等的激活概率。CQI:

调度度量值=用户瞬时支持的数据速率/用户平均吞吐量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7HSDPA与R99的性能比较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8HSDPA与Release99版本的性能比较宏蜂窝(Marcocell):在蜂窝式移动电话的建网初期,蜂窝小区的覆盖半径较大,一般在1~2.5千米左右,有的甚至达到20千米以上,因此被称作“宏蜂窝”小区。宏蜂窝小区的基站的天线尽可能做得很高,基站之间的间距也很大。微蜂窝(Microcell):是在宏蜂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与宏蜂窝相比,它的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在2W左右;覆盖半径大约为100m~1km。微微小区(Picocell):半径非常小,主要用于室内环境,可提供非常高的业务容量的小区。典型的小区半径小于50m。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49上行链路数据覆盖不直接受HSDPA工作的影响,但是上行链路方向仍然需要足够的功率余量才能在HS-DPCCH以及相关联的DCH上传输信号。在业务量基于TCP/IP的情况下,比如网页浏览等,上行业务量不仅包括应用数据,还要包括TCP/IP确认。2024/4/29CommunicationResearchCenter50UE和NodeB间不同的数据流

非HSDPA终端和HSDPA终端混用通常,当网络中有大量用户基础的情况下,WCDMA系统就启用HSDPA。这样一来,了解非HSDPA用户和HSDPA用户都存在时的HSD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