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文化和文学常识(知识梳理)_第1页
专题02 文化和文学常识(知识梳理)_第2页
专题02 文化和文学常识(知识梳理)_第3页
专题02 文化和文学常识(知识梳理)_第4页
专题02 文化和文学常识(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专题02文化和文学常识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文学常识积累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状态。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孔子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他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言行及思想主要记载于《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某些章节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已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2.文化常识积累(1)千乘之国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百人。春秋时期,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2)关于“子”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孔子。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如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③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④地支的第一位。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子时,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地支与天干配合可以用来纪日、纪年。《齐桓晋文之事》1.文学常识积累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口号,兼言仁与义。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功夫,成为宋代理学心性说之本。在儒家学派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2.文化常识积累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庖丁解牛》1.文学常识积累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庄子》,道家尊称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2.文化常识积累(1)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2)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3)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4)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在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5)切中肯綮: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6)批郤导窾: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7)新硎初试: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硎新试”。(8)官止神行: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9)善刀而藏: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烛之武退秦师》1.文学常识积累左丘明(约前502—前422),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他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量史料,依《春秋》的顺序著成了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文化常识积累(1)我国古代史书主要的六种体例: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②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汉书》。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④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⑤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都属于断代史)。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兼有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优点。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2)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们就谦称自己是“寡人”。在古代,一般人谦称自己时用鄙人、在下等,尊称对方时常用阁下、足下等。(3)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4)烛之武的“之”:一般认为这是一个语助词,是可以删掉的。也就是说,烛之武也可称烛武。春秋时期在人名中加“之”字比较普遍,如介之推、舟之侨、宫之奇等。这是因为古人为文喜用助词,以使文章委婉曲折,避免单调,这一现象也自然延伸到了人的名字当中。《鸿门宴》1.文学常识积累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遍及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为太史令。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辩解,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含垢忍辱发愤著书,终成《史记》。《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史事。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和地位。2.文化常识积累(1)古代方位与礼仪①室内宴会座次:在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东向),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座。主人一般坐东向西,所以称“东家”;最尊贵的客人坐西向东,称为“西宾”(也称“西席”)。②朝堂座次:君主坐北向南,臣子向北。所以,君主也可称“南面”,对君主称臣则可称“北面”。③官位以右为尊,如“(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贬官则称为“左迁”。车骑以左为尊,如成语“虚左以待”即指空着尊位恭候别人。但左右哪个为尊也因朝代而异,并不绝对。(2)季父古代兄弟姊妹间习惯以“伯(孟)”“仲”“叔”“季”排序,伯(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出自《鸿门宴》的成语(1)秋毫无犯: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犯,侵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3)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第二单元:《窦娥冤(节选)》1.文学常识积累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但大都佚失,现仅存18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被誉为“曲家圣人”,简称“曲圣”。此外,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1958年还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戏”或“旦本戏”。《雷雨(节选)》1.文学常识积累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当代语言大师”。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这部话剧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原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成话剧,从而达到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1949年以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和《王昭君》。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样式,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文明戏。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著名的话剧有《雷雨》《日出》《屈原》《茶馆》等。《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蘩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与婢女四凤相恋。蘩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而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也就是周萍的亲生母亲。同时,三十年前被鲁侍萍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且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哈姆雷特(节选)》1.文学常识积累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英国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莱特》内容概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狄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狄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狄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第五单元:《谏逐客书》1.文学常识积累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人。秦朝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从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后被秦王嬴政任为客卿。秦王嬴政十年(前237),李斯上《谏逐客书》反对驱逐客卿,为嬴政所采纳。他在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王绾、冯劫尊秦王嬴政为皇帝,李斯被任为丞相。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他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的实行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与妻书》1.文学常识积累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第六单元:《促织》1.文学常识积累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家贫,设馆为生,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他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聊斋志异》是中国18世纪成书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共43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聊斋志异》内容极为丰富,故事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传奇或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形式多样,除小说外,还有笔记、杂文、寓言故事等。作者继承“传奇”“志怪”的传统,以说狐谈鬼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愤懑。作品主要内容有:①揭露当时官场的腐败黑暗,贪官污吏残害人民,如《席方平》等篇。②暴露科举制度弊端及试官的昏庸无能,如《考弊司》等篇。③描写爱情,多为人与鬼狐的恋爱故事,数量多,成就最高,如《婴宁》等篇,都写得委婉动人。作者主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丰富的想象,又与现实密切结合。“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一副对联,这是对《聊斋志异》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的高度概括。2.文化常识积累(1)促织:又名蛐蛐、蟋蟀。古谚:“蟋蟀鸣,懒妇惊。”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2)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但需要注明的是,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学子。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3)东曦:通常指初升的太阳。在古代中国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中驰骋。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1.文学常识积累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晋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于其手。唐贞观十一年(637)上《谏太宗十思疏》,十三年上《十渐不克终疏》。《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魏征集》20卷,已散佚。2.文化常识积累“疏”通称“奏疏”。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也就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汉代,后世人们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类文体的通称。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疏”。如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出自《谏太宗十思疏》的成语(1)居安思危: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2)载舟覆舟:载,承载;覆,颠覆。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3)择善而从: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4)善始善终: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5)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治,平安。古时多指统治者以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6)戒奢以俭:戒,戒除;奢,奢侈;俭,节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答司马谏议书》1.文学常识积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学,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2.文化常识积累“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答司马谏议书》文题意思:给司马谏议大夫的回信。《阿房宫赋》1.文学常识积累杜牧(803—852),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早年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晚年趋保守消极,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工于诗、赋、文、辞,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议论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