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关训练)答案_第1页
专题06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关训练)答案_第2页
专题06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关训练)答案_第3页
专题06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关训练)答案_第4页
专题06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关训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专题06《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关训练一、选择题1.(2021·天津市第八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各项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午后,贾宝玉到梨香院探望薛宝钗。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与宝钗金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正好一对儿,于是宝玉要了锁看。B.在协理宁国府办理丧事的过程中,王熙凤果敢决断,赏罚分明,有条不紊,行事大方,她的管理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她发挥才智、树立威权的开始。C.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注: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吧”。D.贾府浩繁的省亲园林建造工程终于完工。元宵之日,元春归宁省亲,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最后正式赐名为“大观园”。大观园楼阁中,贾元春极爱怡红院和蘅芜苑,次爱潇湘馆和浣葛山庄/稻香村。【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D.“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错。元宵之日,元春归宁省亲,将“天仙宝境”改为“省亲别墅”,一是不想如此张扬,二是为了纪念此次省亲,并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之意。故选D。2.(2020·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二月考)以下选项中与《红楼梦》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句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宝玉。B.“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首判词是在暗示迎春的悲剧命运。C.宝玉看望将死的秦钟,秦钟劝他“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D.秦可卿死后,尤氏这时偏偏卧病不能理事,因此王夫人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D.“王夫人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错,向贾珍推荐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人是宝玉。见《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因为病痛去世,在临死之前托梦给凤姐,待凤姐惊醒后便听到秦可卿去世的消息,第二天,贾家各门亲戚便匆匆赶到奔丧,其公公贾珍更是悲痛至极,为儿媳定制千两银子的棺材。主持葬礼这么大的事,宁国府无人料理,宝玉便给贾珍出主意,让王熙凤来料理,故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故选D。3.(2020·北京海淀区·清华附中高一期中)下文中宝钗吃的丸药的名字是()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A.暖香丸 B.冷香丸 C.人参养荣丸 D.芙蓉丸【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红楼梦》第七回中说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书中记载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考“冷香丸”一方,医籍未见记载。即或作者杜撰之笔,但其处方遣药之意,亦颇有耐人寻味之处。故选B。4.(2019·江苏南京市·南京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贾瑞母亲早亡,只有父亲代儒教养。代儒素日管教最严,忽见贾瑞一夜未归,便发狠将贾瑞打了三四十板,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功课来方罢。B.跛足道人送给贾瑞一面镜子,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跛足道人告诉贾瑞,此镜只可照正面,千万不可照反面。但因贾瑞经不住诱惑,不听跛足道人告诫,最终送了性命。C.林如海身染重病,写信特来接林黛玉回去。宝玉听后,心中很不自在,于是便在贾母面前多次拦劝,想不让黛玉回去。怎奈父女之情,人伦之常,贾母也没有办法。D.“金陵十二钗”中最先香消玉殒的是秦可卿,她在临死之前,先托梦给王熙凤,提醒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A项,“贾瑞母亲早亡,只有父亲代儒教养”说法错误。应该是“父母早亡,由祖父贾代儒教养”。B项,“此镜只可照正面,千万不可照反面”说法错误。应该是“此镜只可照反面,千万不可照正面”。C项,“于是便在贾母面前多次拦劝”说法错误。应该是:“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故选D。5.(2021·浙江高一月考)选出下列有关《红楼梦》1-10回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雨村在中秋夜晚,仰望明月,诗兴大发,吟出一首绝句:“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B.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C.刘姥姥找到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猜着她的来意。一则因她丈夫昔年争买田地一事,多得板儿他父亲之力;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于是很主动地引她去见王熙凤。D.为了使宝玉和秦钟不被人欺侮,在贾蔷的挑动下,宝玉的书童茗烟大闹学堂,与嫉恨宝玉和秦钟的金荣等人发生冲突。后来李贵力压各方,平息了事端。【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名著内容的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掌握主要的故事情节,积累大量的人物形象,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B项,“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错,不能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应该表明贾家的荣华富贵由来已久。故选B。6.(2020·福建漳州市·龙海二中高一月考)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D.《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涉及角度有:内容、主旨、结构、手法。要做好此题,一定要全面提取信息,迅速筛选,准确整合概括,本题考查的角度比较细微,因此在把选项和文本对照比较时需要冷静细致耐心,争取不遗漏一丝一毫。粗心马虎大意,往往是是失分的主因。D项,“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说法有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宝钗的诗,“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也不是薛宝钗的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故选D。7.(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列《红楼梦》中情节发生在端午节的是()A.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B.憨湘云醉眠芍药裀C.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D.王熙凤效戏彩斑衣【答案】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答案。A项,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琉璃世界”“白雪”,可知情节发生在冬天,不是端午节;B项,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原文表述为,“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原来宝琴也是这日……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可知,此情节发生在宝玉生日那天,不是发生在端午节。C项,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原文表述为,“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可见,此情节发生在端午节。D项,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且说宝玉一径来至园中,众婆子见他回房,便不跟去,只坐在园门里茶房里烤火,和管茶的女人偷空饮酒斗牌“凤姐儿走上来斟酒,笑道:‘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可见,此情节发生在大冷天,不是发生在端午节。故选C。8.(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对下面这一情节,以下选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A.林黛玉认为紫鹃多此一举。 B.林黛玉感激紫鹃费心想到。C.林黛玉害怕被薛姨妈误解。 D.林黛玉借此奚落宝玉。【答案】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答案。《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表述为,“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可知,黛玉说这些话的目的是借此奚落宝玉。故选D。9.(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有人统计,《红楼梦》中出场人物达千人之多,他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下对贾府人物关系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尤氏、尤二姐、尤三姐是三姐妹。尤氏是贾珍的妾,尤二姐是贾琏的妾。B.周瑞和王善保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林之孝是邢夫人的陪房,来旺是王熙凤的陪房。C.袭人、晴雯、紫鹃最初都是老夫人的丫鬟,后来袭人、晴雯成了宝玉的丫鬟,紫鹃成了黛玉的丫鬟,袭人在服侍宝玉前还做过湘云的丫鬟。D.“四春”中,元春是王夫人的女儿,探春是赵姨娘的女儿,属于荣国府;迎春和惜春的母亲都没有提到,但她们都属于宁国府。【答案】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答案。A项,“尤氏是贾珍的妾”说法错误,宁国府贾珍妻子早亡续娶了大姐尤氏做继室,不能称妾;B项,“周瑞和王善保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林之孝是邢夫人的陪房”说法错误,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林之孝是王熙凤的陪房;D项,“迎春和惜春的母亲都没有提到,但她们都属于宁国府”说法错误,《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表述为,“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可以看出,虽然贾家四姐妹名字相仿,但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是荣国府的人,而贾惜春是宁国府的人。故选C。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1·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D.“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真实心性又有害。11.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12.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答案】10.B11.C12.①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②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③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三段为“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是“有些女子”和“另一些女子”,选项范围扩大,变成“红楼女子”。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C.“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错误,原文材料三第三段“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文意入手,理解文中的观点和看法,抓住重点语句。如材料一“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这是人物形象的真实塑造角度;材料二“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可见立场不同,评价不同;材料三“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可见作者手法也影响了读者对人物的评价。考生可综合这些分析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21·太原市·山西实验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土地。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踩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他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住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说笑一会,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户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户上的换了。”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贾母听了笑道:“呸,人人都说你没有不经过、不见过,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明儿还说嘴。”薛姨妈等都笑说:“凭他怎么经过、见过,如何敢比老太太呢?老太太何不教导了他,我们也听听。”凤姐儿也笑说:“好祖宗,教给我罢。”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像,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薛姨妈笑道:“别说凤丫头没见,连我也没听见过。”凤姐儿一面说,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说:“可不就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凤姐答应着,众人都看了,称赞不已。刘姥姥也觑着眼,口里不住的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贾母道:“倒是做衣裳不好看。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再做一个帐子我挂,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凤姐忙答应了,仍令人送去。贾母起身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往秋爽斋去。一行人等来至探春房中。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东西。”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正说话,忽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这里临街倒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们演习吹打呢。”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凤姐听说,忙命人出去叫来。又一面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众人都说那里好。(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有删减)1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为线索,从潇湘馆到秋爽斋,从外部环境到内部陈设,体现了大观园的气派。B.刘姥姥让路给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土地,这既表现她内心的卑微,也能看出她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品质。C.画线句以刘姥姥的视角写黛玉居室,她将绣房错认为公子书房,符合刘姥姥身份见识,也侧面点出了黛玉爱好读书的特点。D.文章描述探春房中摆设时,连用了六个“大”字,是对“探春素喜阔朗”的具体解释,意在与上文潇湘馆的狭小形成对比。14.文中“板儿挨打”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5.请结合选文,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答案】13.D14.①板儿挨打是因为他要这要那的乱闹,侧面说明探春居室的装饰风格比较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表现探春豪爽质朴、喜欢民间小玩意儿的性格特点;②刘姥姥打骂板儿,看似是表现自己见过世面,其实是掩盖自己内心的惶恐,体现刘姥姥世故狡黠的一面。(刘姥姥看出探春的不满而斥孙,侧面表现她的察言观色和机灵应变。)③在表现形式上,又区别于在黛玉处单纯的惊叹,板儿挨打一节显得有声有色,生动多姿。15.①富而有礼,有慈悲心。不因刘姥姥贫苦而歧视她,反而带她逛大观园,关心她是否扭了腰,称她“刘亲家”等。②见多识广,趣味高雅。介绍众人闻所未闻的软烟罗,关于潇湘馆窗纱颜色与环境的搭配,“借着水音”听演奏的音乐趣味等。③慷慨豁达,不做守财奴。对于珍奇的软烟罗做及时的处置,或做家用,或送人。④慈爱,善于观察。疼爱黛玉,给黛玉换窗纱。【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意在与上文潇湘馆的狭小形成对比”错误。文中并没有说“潇湘馆的狭小”,此处只是说布置显着宽绰,是为了表现探春的性格。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小说中情节作用的能力。本选文中“板儿挨打”这一情节,写得有声有色,与上文中在黛玉处单纯的惊叹形成了对比,让故事的情节更加生动丰富,避免了情节的呆板,让叙事更加生动多姿;《红楼梦》中的许多情节伏笔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板儿挨打是因为他要这要那的乱闹,侧面说明探春居室的装饰风格比较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表现探春豪爽质朴、喜欢民间小玩意儿的性格特点;而从另一方面,则将刘姥姥这个质朴又不失世故狡黠的形象刻画出来,刘姥姥打骂板儿,看似是表现自己见过世面,其实是掩盖自己内心的惶恐,怕被贾府的众人笑话。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贾母是本段文字的一个重要人物,从“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他来,只站着笑。’”这一情节可以体现出富而有礼,不因刘姥姥贫苦而歧视她,同时贾母还关心她是否扭了腰,可见其是有慈悲心的,同时她称刘姥姥为“刘亲家”,体现了她对别人的尊重。对于众人都不知道的“软烟罗”,她侃侃而谈,将它的来龙去脉将得清清楚楚,而对于潇湘馆窗纱颜色与环境的搭配,贾母也说得头头是道,加上“借着水音”听演奏的细节,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她见多识广,趣味高雅的特点。而对于珍贵的“软烟罗”窗纱,她并没有吝啬,而是慷慨的送与刘姥姥两匹,同时还送给丫鬟们做衣裳,这一切都表现了贾母的慷慨豁达。而一到潇湘馆她就看出这里的窗纱旧了,从中可看出她善于观察,而从她拿出“软烟罗”等情节看,她极其疼爱黛玉,体现出长辈度晚辈的慈爱。(2021·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文段,结合《红楼梦》全书,完成下列小题。刘姥姥①初见贾母曹雪芹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正说笑。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道了万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让坐着。那板儿②仍是怯人,不知问候。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稼活也没人作了。”贾母道:“眼睛牙齿都还好?”刘姥姥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困了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的大家都笑了。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刘姥姥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贾母又道:“今儿既认着了亲,别空空儿的就去,不嫌我这里,就住一两天再去。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你也算看亲戚一趟。”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贾母笑道:“凤丫头,别和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说着,又命人去先抓果子与板儿吃。板儿见人多了,又不敢吃。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顽去。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益发得了趣味:正说着,凤姐儿便命人来请刘姥姥吃晚饭。贾母又将自己的菜拣了几样,命人送过去与刘姥姥吃。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鸳鸯③忙命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自己挑了两件随常的衣服令给刘姥姥换上。那刘姥姥那里见过这般行事,忙换了衣裳出来,坐在贾母榻前,又搜寻些话出来说。彼时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们说的书还好听。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话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④,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贾母最胆小的,听了这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贾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王夫人等也忙过来请安,又回说“已经下去了,老太太请进房去罢”。贾母足的看着火光熄了方领众人进来。宝玉且忙着问刘姥姥:“那女孩儿大雪地里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贾母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刚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宝玉听说,心里虽不乐,也只得罢了。(有删改)(注)①刘姥姥,一个乡村老寡妇,其女婿家二十年前与贾政的太太王夫人家连过宗。《红楼梦》第六回曾描写她因女婿女儿生活困难到贾府寻求接济,此次到贾府是带着家产的果蔬来报恩。②板儿,刘姥姥的外孙。③鸳鸯,贾母的大丫鬟。④走了水,失火的委婉说法。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描写贾母房里围绕着贾母的人和贾母当时“歪”在榻上的姿态,表现了贾母在贾府的地位。B.文中有两处对板儿的描写,这两处描写虽属闲笔却不可或缺,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可以陪衬主要人物,还能使叙述更显灵活。C.“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一句,在平常的叙述中把凤姐的善于逢迎、贾母和刘姥姥地位的巨大悬殊都表现了出来。D.贾母把家中失火归咎于刘姥姥讲故事说到了抽柴草,这并非贾母的真实的想法,而是为阻止宝玉继续打听故事结尾找的借口。17.《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有几人前来探望,说出了下面的话,下列人物语言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怎么下这般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份儿。”②“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③“你可从此都改了吧!”A.①黛玉②袭人③宝钗 B.①袭人②黛玉③宝钗C.①袭人②宝钗③黛玉 D.①宝钗②袭人③黛玉18.小说中说刘姥姥经历过世情,她的这个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答案】16.D17.C18.①善察言观色,颇有眼光。虽没见过,但根据神态和周围人的表现就能一眼认出贾母;在谈话的过程中,能准确判断贾母和宝玉姊妹的喜好。②知自己身份,行为谨慎。一见贾母忙上前请安;贾母问话,忙立身回答。③懂投人所好,很会说话。称贾母为“老寿星”,不断恭维贾母享福并表示羡慕;见贾母和宝玉姊妹喜欢听自己讲话就编故事给他们听。【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是为阻止宝玉继续打听故事结尾找的借口”说法错误。根据前文失火后,贾母“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判断,贾母即使不认为讲故事说到抽柴草就引发火情,至少也认为不吉利,所以选项说“是为阻止宝玉继续打听故事结尾找的借口”是错误的,不符合人物性格和心理。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之识记人物形象及特点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相关信息在《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宝玉挨打后,人物语言要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1)反映出说话人的奴性,符合大丫鬟袭人的身份。(2)对宝玉微带责备、有点心疼,又不逾矩,符合薛宝钗的性格。(3)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含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符合林黛玉的身份和性格。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本,然后根据人物、情节等来概括答案。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概括: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格。5、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人物基本特征。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中说刘姥姥经历过世情这个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此题可从对人物的描写中分析概括答案。从原文第1段“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正说笑。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道了万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及2、3段的人物对话可知刘姥姥的这个特点表现在善察言观色,颇有眼光。虽没见过,但根据神态和周围人的表现就能一眼认出贾母;刘姥姥很会说话,称贾母为“老寿星”,不断恭维贾母享福并表示羡慕。从原文第6段“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话也编出些话来讲”可知刘姥姥的这个特点表现在从谈话的过程中,能准确判断贾母和宝玉姊妹的喜好;懂投人所好,见贾母和宝玉姊妹喜欢听自己讲话就编故事给他们听。从原文第2段“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可得出刘姥姥的这个特点表现在知自己身份,行为谨慎。一见贾母忙上前请安;贾母问话,忙立身回答。(2021·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嬷便上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央道:“妈妈,我只喝一盅。”李嬷嬤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薛姨妈笑道:“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和众人去吃些酒水。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盅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嬤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吓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玉见到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就问“下雪了么?”一句描写,一方面说明每逢下雪时黛玉的穿着,一方面又表明宝玉对黛玉的平日关注和细心。B.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往往富有潜台词,如黛玉“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中,“他”表面指紫鹃,实际指宝钗;“你”表面指雪雁,实际指宝玉。C.“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一句属动作和神态描写,一个“笑”字写出了黛玉对众人劝宝玉不要喝冷酒时表现的冷眼旁观,表现出她的嫉妒心理。D.李嬤嬷“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说明李嬤嬤也是疼爱宝玉的,她是以老太太、太太责骂为借口劝说宝玉不要吃酒。20.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我来的不巧了”,黛玉是觉得自己打搅了宝玉吗?请简要分析。21.在宝玉喝酒这件事中,林黛玉开始没有像众人一样劝阻,而后又干脆极力怂恿,这里表现出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来?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9.D20.林黛玉见宝玉和宝钗一起玩乐,怀疑二人过于亲密,因而心生醋意。所以说这样的话讽刺二人。21.前者表现出林黛玉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所以不能像众人一样表现自己的心态;后者表现出了林黛玉的反抗精神。【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说明李嬤嬤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