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医《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_第1页
南中医《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_第2页
南中医《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_第3页
南中医《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南中医《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外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

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中医专业主干课程

之一。

中医外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运用“有诸内,必行诸外”,治外

必本诸内的人体内外统一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应用全身治疗和局

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

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悉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

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I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达到应用型人

才标准。并配合职业医师法的实施,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

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

对中医外科基本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

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

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和中医外科调护,共六章。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介绍中医

外科学特点,要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并要求学生掌握外科的专用方剂及

外治药物的各种剂型、适应证、用法等。

各论为临床篇,以中医病名为主(无恰当中医病名者则用西医病名)分章列

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荡、乳房疾病、瘦、瘤、岩、皮肤及性

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其他外科疾病,共九

章。要重点介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并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

关系,在保持中医外科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客观反映目前临床研究

的新成就。

总学时为90学。

本课程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

突出重点,分清难点,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与本教材配套的图谱、

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授课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可适当扩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总论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树立

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2.了解中医外科在世界医学领域中有过领先地位的成就和近年的发展,引导学生

为创建中医外科的新成就去探索。.

【教学内容】

1.介绍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

2.讲解历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重点介绍陈实功、王

维德、高锦庭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

3.强调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和新成就。.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原则。

2.掌握外科基本术语。

【教学内容】

1.介绍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2.举例说明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

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则。

3.讲解外科基本术语。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三章中医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特点。

2.掌握外科疾病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致病因素:阐明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

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的致病特点。

2.发病机理:从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方面说明外科疾病的

病理基础。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第一节辨病

【目的要求】

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

【教学内容】

强调详询病史、全面体检、局部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综合分析在临床辨病过程中

的重要性。

第二节阴阳辨证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辨证方法。

【教学内容】

1.辨疮疡阴阳属性可从下述各条辨别:

①发病的缓急;②病位的深浅;③皮肤的颜色;④皮肤的温度;⑤肿胀形势;⑥

肿胀的

范围;⑦肿块的硬度;⑧疼痛的性质;⑨脓液的稀稠;⑩病程的长短;⑩全身症

状;⑩预后顺逆。

2.应注意阴证、阳证常混杂在一起。

3.应提示阴证、阳证可相互转化。

第三节部位辨证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辨证方法。

【教学内容】

外科疾病发于上、中、下三部的病因及发病特点,常见症状和疾病等。

第四节经络辨证

【目的要求】

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强调疮疡患在何经,按经络气血多少引经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2.人体各部经络所属。

头顶、面部、乳部、耳前、耳后、手足心部、背部、臀部、腿部、腹部。

3.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

经多气少血。

第五节局部辨证

【目的要求】

掌握肿、痛、痒、脓、麻术以及肿块、结节、溃疡、出血的辨证特点。

【教学内容】

1.辨肿

(1)以肿的性质来辨热、寒、风、湿、痰、气、瘀血、脓肿、实肿、虚肿的临

床特点。.

(2)以其病位和形色来辨肿的不同表现。

2.辨肿块、结节.

从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及生长速度等辨肿块、结节的

特点。

3.辨痛

痛是外科疾病的重要症状,是病势进退的标志,虽然痛总由经络阻塞不通所

致,但是各种外科疾病造成经络阻塞疼痛的病因病机各异,因此每种疾病甚至--

种疾病的各个阶段的疼.痛各有其特性。

(1)以疼痛原因来辨有热、寒、风、气、湿、痰、化脓、瘀血痛等。

(2)以疼痛发作情况来辨有卒痛、阵发痛、持续痛。

(3)以疼痛性质来辨有刺痛、灼痛、裂痛、钝痛、酸痛、胀痛、绞痛、啄痛、

抽掣痛I等。I

(4)疼痛与肿临证中可结合起来辨证。

4.辨痒

痒亦是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所致。所谓甚者痛,微者痒是也。为皮肤病、疮疡的

常见症.状。

(1)以其原因来辨有风、湿、热、虫、血虚。

(2)以其病变过程来辨有肿疡作痒、溃疡作痒。

5.辨麻木

麻木是由于气血不运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而成。由于病因不同,麻木

的情况亦有差异。

6.辨脓

脓乃火热蒸酿腐肉而成,气血所化,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

(1)辨成脓特点。

(2)辨成脓的方法有: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及B超等。

(3)辨脓的部位深浅。

(4)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

7.辨溃疡

(1)辨溃疡的色泽有阳证溃疡、疔疮走黄、有头疽虚陷

(2)溃疡的形态有化服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岩性、疮跨性溃疡、梅毒性溃疡

TT0

8.辨出血

中医外科疾病以便血、尿血最常见。应从出血的颜色、伴发症状等来辨别出血的

部位、原因,以便及时诊断、进行合理治疗。

【教学时数】

第四章共4学时。

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一节内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概念及适应证。

2.熟悉内治十一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消、托、补三大法是外科疾病的治疗总则。

2.举例说明内治十一法:解表法、通里法、清热法、温通法、祛痰法、理湿法、

行气法、和营法、内托法、补益法、调胃法在临证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二节外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用药物疗法的辨证施治特点。

2.熟悉中医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3.了解外科其他外治方法。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外治药物疗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阐明中医外治法的机理。

2.介绍临床常用的手术疗法。

3.讲解其他外治方法在外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六章中医外科调护

【目的要求】

1.了解外科病人的疗养环境和身心调养的重要性。

2.熟悉外科疾病的饮食护理要求。

【教学内容】

介绍外科病人疗养环境的重要性。

讲解身心护理的意义。

强调饮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学。

各论

第七章疮疡

疮疡有阴证、阳证的区别,对疮疡的辨证施治是中医外科的特色。通过学习

要熟悉疮疡的病因病机,掌握疮疡的辨证论治规律和预防措施以及内治、外治常

用方药,要重点掌握走黄和内陷的发生原因及辨证救治方法。

概说

【目的要求】

1.结合总论内容,掌握阳证疮疡、阴证疮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

2.熟悉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和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

【教学内容】

1.介绍疮疡的概念。

2.疮疡的成因。强调外感六淫邪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机体气血凝滞,

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肉腐为服口”

3.按疮疡的初期、中期(成服期)、后期(溃荡期)分述其分期及转归。1

4.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重点讲解内治原则及外治

方法。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用。外治分阴证、阳证,按初期、中期(成服期)、

后期(溃疡期)不同时期的治疗。

5.疡的成因和辨证论治为本章的要点和难点。疮疡的预后一般较好。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一节疳

【目的要求】

1.掌握疳、疳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2.了解蟋站将的预防。

【教学内容】

1.强调疳和疝病的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

受暑毒而生;脓毒潴留,头皮窜空而成螃站疳。体虚者容易染毒得病,并可能反

复发作。

3.重点讲解有头拜、无头将、楼姑用、将病的辨证论治和临床特点以及与痈、

颜面疔疮、囊肿型座疮的鉴别。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

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暑热浸淫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体

虚毒恋,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体虚

毒恋,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和胃、清化湿热,方用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外治用金黄散调敷;蟋站疳宜作十字形剪开,配合用垫棉法。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二节疔

【目的要求】

1.掌握颜面部疔疮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2.掌握手足部疔疮、红丝疗的辨证论治特点。

3.了解烂疗、疫疗的特点和防治。

【教学内容】

颜面部疔疮

1.强调其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的命名。

2.病因病机:脏腑火毒,或外伤染毒,或外感火热,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肉

腐为脓而成。

3.重点讲解疔疮的诊断。尤其是发生在颜面部的疔疮,病情变化快,容易并发

走黄。

4.注意本病应与用作鉴别。

5.辨证论治: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

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

消毒饮加减;脓成加山甲、皂角刺。外治按阳证疮疡初起、成脓、溃后治疗。忌

早期切开,忌挤脓。

手足部疔疮

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外伤染毒,或脏腑蕴热,血凝毒滞,阻隔经络,肉腐为脓而成。

3.根据发病部位不间,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各自特点,蛇眼疔甲旁红肿,蛇头

疔手指末节肿如蛇头,蛇肚疔通指红肿,托盘疔手掌、手背肿胀延及腕臂,足底

疔肿在足底等。均易损伤筋骨。

4.注意手指疔应与类丹毒鉴别。

5.辨证论治:内治参见颜面疔疮,足底疔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五神汤合革

薜渗湿,汤加减。外治按阳证疮疡处理,蛇眼疔剪除嵌甲;蛇头疔及早切开,切

口位于手指掌侧面;蛇肚疔侧切,切口不可过上下关节;托盘疔、足底疔应按手

足掌纹切开。

红丝疔

1.强调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内因火毒凝聚,外因破损染毒。

3.讲清楚其发病特点,手、足部应先有疔疮或破损,而后突然出现红丝,沿患肢

内侧迅速向上走窜。重者红丝下可出现结块疼痛,并可溃脓。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火毒人络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

毒饮加减;火毒入营证,治宜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

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可用硬镰法,寸寸挑断红丝,外敷太乙膏、红灵丹。

若结块成脓,则宜切开引流。

烂疔

1.强调其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皮肉破损,感染特殊毒气,加上湿热火毒内蕴,以致毒聚肌肤,气

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易成走黄重证。

3.本病特点:初起忽觉患肢沉重如绑,胀裂痛,暗红肿胀迅即蔓延成片,12天

后皮肤紫黑,起水疱,迅速坏死,脓稀污浊,混有气泡,疮面凹形,边缘有捻发

音,腐肉大片脱落。伴高热,寒战,极易出现七恶逆证合并走黄而致死。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湿火炽盛证,治宜清热泻火、解毒利湿,

方用黄连解毒汤合草薜化毒汤加减;毒入营血证,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方

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早期广泛、多处、纵深切开,敞开疮口,

外撤蟾酥合剂,或双氧水纱布松填塞。

需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

疫疔

1.强调其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感受疫畜之疫毒而生,毒邪炽盛,气血凝滞而成。

3.讲解发病过程,初起如蚊迹蚤斑,次日起水疱,周围肿胀烦热,第三、四日

水疱干枯坏死,形成脐凹,后期腐肉与正常组织脱离。伴明显全身症状,有走黄

可能。

4.注意本病应与颜面部疔疮、丹毒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疫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方

用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初起敷玉露膏掺蟾酥合剂或升丹,腐肉将

离未脱时改用五五丹或瞻酥合剂。脓腐净后生肌收口。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三节痈

【目的要求】

1.掌握发于不同部位的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在病因病机、辨证

论治上与其他痈的区别口

2.了解中医“痈”与西医“痈”内涵的不同。

【教学内容】

1.强调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的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由外感、内伤,或外伤染毒循经流窜,火毒蕴结而成,但病位不

同各有差异。颈痈系风温、风热挟痰为患,腋痈系肝郁痰火为患,胯腹痈、委中

毒系湿热壅滞为患,脐痈系心脾湿热火毒为患。

3.诊断:发生于颈部两侧、腋部、胯腹部、胭窝部结块肿痈,溃后脓出黄稠。

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脐痈见脐部渐渐高突若铃,触之剧痛。如脓出臭秽夹有粪

质样物,脐孔下方有条索硬结者,多成脐漏。

4.注意颈痈与炸腮、腋痈与腋疽作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总宜清热解毒,分上、中、下三部论治。外

治参照阳证疮疡,脓成注意切口位置、方向,配合垫棉法以防袋脓、促进愈合。

愈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脐痈成漏者按窦道或屡管治疗。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四节发

【目的要求】

1.熟悉发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不同部位发的证治特点。

【教学内容】

1.强调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的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总由血热火毒所致,但病位不同各有差异。锁喉痈系风热痰毒为

患,臀痈系湿热火毒蕴结为患,手发背系湿热蕴结为患,足发背系湿热下注而成。

3.诊断:患部烟红肿胀蔓延成片,灼热疼痈,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四周较淡,

数天后皮肤湿烂而成黑色腐溃,伴有明显全身症状。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上、中、下三部论治,以凉血清热解毒为

主。锁喉痈以普济消毒饮加减,臀痈以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手发背以

五味消毒饮合活命饮加减,足发背以五神汤合草薜渗湿汤加减。溃后用益胃汤或

八珍汤加减。外治同阳证疮疡,初起宜用玉露散或金银花露调敷以箍毒消肿。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五节有头疽

【目的要求】

1.掌握有头疽的诊断及标本虚实在辨证论治上的意义。

2.熟悉老人及消渴病患者有头疽容易引起内陷的防治。

3.了解各部有头疽的命名。

【教学内容】

1.强调其定义、特点及其不同部位的命名。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气郁化火;劳伤精气,阴虚火旺;恣食厚味,湿热火毒

内生,致脏腑蕴毒;外受风温湿热之毒,毒邪凝于肌肤之间而成。

3.诊断:初起即有粟粒样脓头,烦红肿胀,范围较大,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溃

脓时多个脓头状如蜂窝、腐烂。病程较长。老人及消渴患者易患本病,并容易引

起内陷。

4.注意应与发际疮、脂瘤染毒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火毒凝结证,治宜清热泻火、和营托毒,方

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湿热壅滞证,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托毒,方用

仙方活命饮加减;阴虚火炽证,治宜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用竹叶黄黄汤加减;

气虚毒滞证,治宜扶正托毒,方用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初起火毒凝结、

湿热壅滞证,治宜外敷金黄膏,阴虚火炽、气虚毒滞证,宜外敷冲和膏。浓毒溃

破,加掺九一丹或八二丹-;腐肉阻塞,宜做十字形切开,使引流通畅。脓腐脱尽,

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可加用垫棉法。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六节流注

【目的要求】

1.掌握流注的特点及不同病因引起的流注的辨证论治。

2.熟悉骸窝流注与环跳疽的鉴别。

【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病因引起流注的命名。

2.病因病机:流注总由正虚邪壅而致。

3.诊断:初起在四肢近端或躯干见一处或数处漫肿疼痛,伴明显全身症状。2~3日

后触及肿块,以后他处游客起发相同肿块,每处肿块约两周后成脓。骼窝流注患

侧大腿突然拘挛不适,跛行,2~3日后大腿即向上收缩,不能伸直,7~10日后骸

窝隆起肿块,一个月左右成脓。

4.注意骼窝应与环跳疽、髓关节流痰、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余毒攻窜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

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暑湿交阻证,治宜解毒清暑化湿,方用清暑汤加

减;瘀血凝滞证,治宜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肿而无

块的用玉露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用太乙膏掺用红灵丹外敷。服成宜切开排

脓,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可加用垫棉法。骼窝流注愈后功能障碍

者要作功能锻炼。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七节发颐

【目的要求】熟悉发颐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伤寒或温病后热毒结聚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肉腐为脓;

或有脾胃积热,上蕴阻络而成。

3.诊断:初起颐颔间肿痛,张口困难,唾液少,压迫局部颊粘膜,腮腺口分泌

稠物,1周后成脓,局部红肿,有波动感,腮腺口出脓,脓出臭秽,严重时伴高热

等全身症状,甚至发生内陷。亦有转成慢性,反复发生颐颔部肿胀结块者。

4.注意本病应与炸腮、颈痈、骨槽风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普济消

毒饮加减;毒盛酿脓证,治宜清热解毒透脓,方用普济消毒饮加皂角刺、白芷等;

热毒内陷证,治宜清营解毒、化痰泄热、养阴生津,方用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加

减;余毒未清证,治宜清脾泄热、化瘀散结。外治同阳证疮疡处理。应及时切开,

避免从口腔内溃破。口腔粘膜出脓处

常用青吹口散外擦。

【教学时数】

自学

第八节丹毒

【目的要求】

1.掌握丹毒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2.熟悉丹毒与发的鉴别。

3.了解下肢丹毒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及预防。

【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血分有热,外伤染毒,血热火毒发于肌肤所致,在上多挟风,中

挟郁火,下部挟湿热。

3.诊断:好发于小腿、头面,发病前突然见寒战壮热,继见局部小片红斑,迅

即蔓延

4.注意骼窝应与环跳疽、髓关节流痰、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余毒攻窜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

用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暑湿交阻证,治宜解毒清暑化湿,方用清暑汤

加减;瘀血凝滞证,治宜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肿而

无块的用玉露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用太乙膏掺用红灵丹外敷。服成宜切开

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可加用垫棉法。骼窝流注愈后功能障

碍者要作功能锻炼。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九节无头疽

【目的要求】

1.掌握附骨疽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2.熟悉附骨疽的辅助检查。

3.了解环跳疽的临床表现特点。

【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患疔疮、有头疽、疮疳等化脓性疾病,或伤寒、天花、麻疹、猩

红热等病后余毒末清,湿热壅盛,深窜入里,留着筋骨,使经脉阻隔,气血不和,

血凝毒聚而成。

3.诊断:好发于气血未充,骨骼柔弱的小儿,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发

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股骨次之。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

感受邪毒等诱发因素。分初中后三期。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十节走黄与内陷

【目的要求】

1.掌握走黄和内陷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2.了解走黄和内陷的预防与调摄。

3.强调本病的定义及其特点。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主要在于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生疔之后,早期失治,

毒势不得控制,或挤压碰伤,过早切开,疔毒虽未骋张,每得以直入营血,或误

食辛热及酒肉鱼腥等发物,或艾灸疮头,更增火毒,均可促使疔毒发散,入营入

血,内攻脏腑而成。

3.诊断:多有疔疮病史,其症状变化多端,多与火毒走窜的途径及侵害部位有

关。症状一般多为在原发病灶处忽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软漫,迅速向周围扩散,

边界不清,失去护场,皮色转为暗红。全身有寒战、高热(多数在39°C以上),

头痛,烦躁,胸闷,四肢酸软无力,舌质红绛,苔多黄燥,脉洪数或弦滑数。或

伴恶心呕吐,口渴喜饮,便秘腹胀或腹泻;或伴肢体拘急,骨节肌肉疼痛,或并

发附骨疽、流注等;或伴身发瘀斑,风疹块,黄疸等;甚至伴神志昏迷等。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十一节流痰

【目的要求】

1.掌握流痰的定义及特点。

2.熟悉本病的辨证论治。

3.了解流痰的预防与调摄。

【教学内容】

1.讲解本病的定义及其特点。

2.病因病机:正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外邪和损伤是常见诱因。

3.重点介绍本病的好发人群、好发部位。病变特点和不同部位出现的特殊表现。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以扶正祛邪为总则。阳虚痰凝证治以温经补

肾、散寒化痰,用阳和汤加减;阴虚内热证治以养阴清热托毒,用六味地黄丸合

清骨散加减;肝肾亏虚证治以补益肝肾,用左归丸合香贝养荣汤加减;气血两虚

证治以补气养血,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外治初期以回阳玉龙膏或阳

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成脓应穿刺或切开,溃后用五五丹药线引流。

【教学时数】

自学

第十二节爆疡

【目的要求】

1.熟悉爆病属阴证疮疡的属性。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肺肾阴亏、痰火凝结;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聚成

核。

3.诊断:好发颈部两侧、耳前、耳后、颌下、锁骨上凹。初起结核如豆,皮色

不变,坚而可移,不疼不热。中期皮核粘连,融合成块,微热波动。后期溃破后

脓水清稀,收,疮顶馅下,疮色紫滞或晦暗,脓少或干枯无脓,鲜红的疮面忽而

白板光亮等局部症状。兼见证。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宜中西医结合救治。走黄内治宜凉血清热解

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内陷内治分邪盛热极证,

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方用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紫

雪散加减;正虚邪盛证,治宜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方用托里消

毒散、安宫牛黄丸加减;脾肾阳衰证,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阴

伤胃败证,治宜生津养胃,方用益胃汤加减。外治分别参照颜面疔疮、有头疽。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十三节褥疮

掌握褥疮的防治。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

【教学时数】

自学

第十四节窦道

掌握窦道的防治。介绍窦道的特点、好发部位特点、好发部位,重点讲解外

治方法。

【教学时数】

自学

第八章乳房疾病

通过乳房疾病的学习,重点应掌握乳房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检查方法。

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乳房疾病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2.熟悉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

3.掌握乳房疾病的发病特点。

4.掌握乳房疾病的辨证治疗原则。

5.了解乳房疾病治疗现状。

【教学内容】

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强调乳房疾病的肿块检查法。

3.乳房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4.重点讲解乳房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5.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和辨证论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一节乳痛

【目的要求】

1.熟悉乳痛的病因病机、预防。

2.掌握乳痛的早期诊断及辨证论治。

3.了解乳发的特点。

【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时期发病的命名。

2.病因病机: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诱发

本病。

3.诊断:新产妇,乳头破碎、发热恶寒、乳房胀痛、局部红肿有结块,以及乳

汁阻塞不通等是本病的特点。

4.注意本病应与炎性乳癌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气滞热壅证,治宜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用瓜萎牛旁汤加减;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托毒透服,方用透服散加减;

正虚毒恋证,治益气和营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口外治初起可进行乳房按摩;

外用药物同阳证疮疡。

6.介绍乳发表现特点与处理方法。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二节粉刺性乳痈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

2.熟悉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乳头畸形,肝郁气滞化火。

3.诊断: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发病。表现为乳头溢液、乳房肿块、乳腺漏管等。

4.注意与乳腺癌、乳晕部疳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部漏管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经郁热证,治宜疏肝清热,活血消肿,

方用柴胡清肝散加味;正虚邪滞证,治宜扶正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教学时数】

自学

第三节乳痛

【目的要求】

1.熟悉乳癌的病因病机。

2.掌握乳房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肺肾阴虚,或肝郁化火、虚火炼液为痰,痰气互结。

3.诊断:初起如梅李、硬而不坚、边界不清、病程长,经历数月甚至数年而结

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成脓后脓出稀薄夹带败絮样物,日久不愈而成瘦。并

有低热。

4.注意本病应与乳岩相鉴别。

5.在抗痛治疗的基础上,可配合辨证论治,内治分气滞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

滋阴化痰,方用开郁散合消病丸加减;正虚邪恋证,宜托里透脓,用托里消毒散

加减;阴虚痰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外治初起用

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敷贴。溃后用七三丹药线引流。

【教学时数】

自学

第四节乳漏

【目的要求】

1.了解乳漏的发病机理。

2.掌握乳漏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介绍定义、特点及分类。

2.病因病机:乳房部漏多由于乳痈、乳发失治,损伤乳络而致,或乳癌溃后难

敛所致。晕部漏管多因乳头凹陷,复因气滞、血瘀,郁久化湿,溃后成漏。

3.诊断:①乳房部漏:乳痈、乳发、乳癌溃后,疮口经久不愈,漏出乳汁或脓

水。乳将成漏,疮口凹陷,脓水清稀或有败絮样物质。②乳晕部漏:多发于非哺

乳期妇女,伴乳头内缩,乳晕部有黄豆大结块,溃口与乳窍相通,反复发作,难

以痊愈。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以外治为主,乳房部漏用七三丹、八二丹药

线、夕卜

红油膏,脓净后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乳晕部漏多用切开法,或切开挂线法。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五节乳癖

【目的要求】

1.熟悉本病的病因病机。

2.掌握本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冲任失调,乳失所养;脾肾阳虚生痰,肝郁气滞,痰瘀互结。

3.诊断:乳房可触及大小不一、柔韧、边界不清、形态不一的片状肿块,活动、

不粘连,或有结节如砂粒、豆粒,或如条索状结块。肿块经前疼痛加剧,经后明

显减轻。乳头可有黄绿色液体溢出。

4.注意与乳岩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用逍遥萎贝散加减;冲任失调证,治宜调摄冲任,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六节乳疡

【目的要求】

1.了解乳疡的发病机理。

2.掌握乳疡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阐述概念、临床特点。

2.病因病机: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肝失所养,气滞痰凝。

3.诊断:①男、女儿童乳痂多发于10岁左右儿童,一侧或双侧乳晕下扁圆形结

块如围棋子大,轻压痛。②成年男性乳痂或为儿童乳痂样;或自乳晕起双侧或一

侧如女性乳房样,不同程度隆起,或有胀痛和压痛。

4.注意本病应与男性乳岩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散结,方用逍遥篓贝

散加减;肾气亏虚证,治宜补益肾气,方用右归丸或左归丸加小金丹。

【教学时数】

自学

第七节乳核

【目的要求】

1.熟悉乳核与乳癖、早期乳岩的鉴别。

2.掌握乳核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气郁痰凝,痰痕互结乳房而生乳核。

3.诊断:肿块好发于青年妇女,多单发。光滑如丸卵,质硬不坚,不粘连,推之

可动,皮色不变,多无痛感。

4.应与早期乳岩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

用逍遥散加减;血瘀痰凝证,治宜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

汤加减。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八节乳1®

【目的要求】

掌握入乳幽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郁伤脾,脾不统血,肝郁化火,迫血妄行。

3.诊断:乳头溢液呈血性或黄色液体、污染内衣,无痛,在乳晕下多可触到圆形

肿物或结节。挤压乳头常有溢液,必要时应对溢液进行病理检查。

4.注意本病应与乳岩、乳癖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火偏旺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

用丹桅逍遥散加减;脾虚失统证,治宜健脾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必要时可行

手术治疗。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九节乳岩

【目的要求】

1.了解乳岩的分类。

2.掌握早期乳岩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叙述其定义、特点与分类。

2.病因病机:冲任失调,肝脾郁结,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火毒结

于络。

3.诊断:重点讲解诊断要点,早期治疗,早期手术。

4.注意本病应与乳癖、乳核、乳痰相鉴别。

5.介绍中医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用神效瓜萎散合开郁散加减;冲任失调症,治宜调摄冲任,理气散结,方用二

仙汤合开郁散;正虚毒盛证,治宜调补气血,清热解毒,用八珍汤合清热解毒之

品;气血两亏证,宜补益气血、宁心安神,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味;脾胃虚弱症则

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一旦确诊,宜首选手术切除治疗。有手术禁忌者,外治初起

用阿魏消痞膏,溃后用海浮散或红油膏祛腐。坏死组织脱落后,该用生肌玉红膏、

生肌散外敷。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九章瘦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对该病有较全面或较深层的认识,不同类型的瘦治疗

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瘦病的含义及分类。

2.掌握颈部疾病的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简述瘦病的含义和特点。

2.重点讲解颈部肿块的检查方法。

3.注意气瘦、肉瘦、石瘦、瘦痈的鉴别诊断。

4.瘦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

5.瘦病的概念及颈部疾病的检查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一节气瘦

【目的要求】

1.了解地方性与非地方性气瘦的区别及发生原因。

2.掌握气瘦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地方性气瘦因饮水中缺碘;单纯性气瘦由于发育或怀孕、哺乳耗碘

增加;肝郁气滞,肾气亏虚,冲任失养,肝脾气逆,痰气互结均可导致气瘦。

3.重点讲解诊断:初起颈前部弥漫性肿大,逐渐加重,皮色如常,边缘不清,不

痛,按之柔软。气瘦大者可压迫气管影响呼吸。压迫血管可致颈胸静脉扩张,压

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

4.注意本病应与肉瘦、瘦痈鉴别。

5.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软坚,方用四海舒郁丸加

减。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二节肉瘦

【目的要求】

1.了解肉瘦的手术治疗指征。

2.掌握肉瘦的诊断与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忧思郁怒,肝脾气逆,痰气互结,气血凝滞,聚而成形。

3.重点讲解诊断:一侧或双侧颈部生长肿块,边界清,光滑,能随吞咽上下滑动、

生长缓慢。肉瘦大者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B

超可明确诊断。同位素扫描呈温结节。可继发急躁、胸闷、多汗、心悸、手颤、

乏力、消瘦等甲亢症状。

4.注意本病应与甲状舌骨囊肿、瘦痈等鉴别。

5.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气滞痰凝证,治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方用逍遥散

合海藻玉壶汤加减;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方用生脉散合海藻

玉壶汤加减。外治可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必要时手术治疗。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三节瘦痈

【目的要求】

掌握瘦痛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风热、风火客于肺胃,肝郁胃热上壅,挟痰蕴结瘦囊而成。

3.重点讲解诊断:颈前结节质地硬韧、皮色不变或微有灼热、疼痛,其痛可引及

耳后枕部,大者有压迫症状,可伴恶寒、高热、口渴、咽干等全身症状。

4.本病应与颈痈、锁喉痈相鉴别。

5.内治分风热痰凝证,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方用牛旁解肌汤加减;气滞痰凝证,

治宜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用柴胡舒肝汤加减。外治可用金黄散等箍围消肿,成腋

后可循经切循经切开引流,脓尽可生肌散收口。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四节石瘦

【目的要求】

掌握石瘦的症状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脾气逆,痰瘀互阻而发,或由肉瘦日久转化而成。

3.重点讲解诊断:颈前肿块突然增大,坚硬如石、移动性差、高低不平、界限不

清、疼痛,可波及耳、枕部、肩部,可有声音嘶哑。

4.本病应与肉瘦相鉴别。

5.内治可分痰瘀内结证,治宜解郁化痰、活血消坚,方用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

汤加减;瘀热伤阴证,治宜和营养阴,方用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一旦

确诊,首先选择手术治疗。

【教学时数】

自学

第十章瘤、岩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应对瘤、岩有较全面的认识,不同类型的瘤、岩治疗

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应掌握瘤、岩检查方法,做到不漏诊、不误诊,真正做

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瘤、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熟悉瘤、岩的治疗原则。

3.掌握瘤、岩的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阐述瘤、岩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瘤、岩的病因病机。

3.瘤、岩的辨证规律及常用治法和方药。

4.瘤(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岩(恶性肿瘤)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预后较好,否

则预后不良。

【教学时数】

自学

第一节血瘤

【目的要求】

掌握血瘤的诊断及辨证论治,血瘤生长类型、体积大小、部位深浅与治疗方法及

预后的差别。

【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临床特点。

2.病因病机:心火妄动,肾伏虚火,肝火燔灼,脾不统血,血热妄行,络脉扩张

而成。

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多为先天性。瘤体表面呈红或暗青紫色,大小不一,边

界不清,触之柔软,按之可以缩小,必要时穿刺可帮助诊断。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心肾火毒证,治宜清心泻火、凉血解毒,方用苓

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加减;肝经火旺证,治宜清肝泻火、祛瘀解毒,方用丹桅

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脾统失司证,治宜健脾益气、化湿解毒,方用顺气归

脾丸加减。发于体表者可用硬化剂注射。

【教学时数】

自学。

第二节肉瘤

【目的要求】

掌握肉瘤的特点与诊断。

【教学内容】

1.阐述肉瘤的定义、特点及与西医肉瘤的本质区别。

2.病因病机:脾失运化,痰气郁结,或气机不畅,瘀血阻滞。

3.重点讲解其诊断要点:好发于肩、背、腹、臀及前臂皮下,边界清楚,触之柔

软,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推之移动。

4.介绍治疗原则:小者不必处理,较大者宜手术切除。

【教学时数】

自学

第三节茧唇

【目的要求】

1.掌握茧唇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2.熟悉茧唇与唇风的鉴别。

3.了解茧唇的预防和调护。

【教学内容】

1.介绍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心脾火毒、脾胃实热、阴虚火旺和不良剌激。

3.诊断:多在长期不愈的良性病变基础上发生,初起硬结无疼痛,溃破后如菜

花状,可伴有颌下及颁下淋巴结肿大。注意与唇风鉴别。

4.重点讲解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及早手术。内治分心脾火毒证,治宜清火解毒、

养阴生津,以清凉甘露饮加减;脾胃实热证,治宜通腑泄热、解毒化痰,以凉膈

散合清胃散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凉血解毒,以知柏地黄丸加减。外

治可用皮癌净或蟾酥丸。

【教学时数】

自学

第四节失荣

【目的要求】

掌握失荣的诊断和辨证论治规律。

【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气郁结,痰毒瘀血凝结少阳、阳明之络。

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初起颈侧或耳前耳后肿起,顶突根深,按之如石,推之

不移,渐而肿块增大,形如堆粟,形体消瘦,溃后流血水臭秽,疮面凹凸不平,

坚硬不消,疼痛彻心,或溃血如注。由鼻咽癌转移者可见鼻孔出血,音哑,由口

腔癌继发者吞咽因难。

4.注意本病应与瘵疡相鉴别。

5.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主要作为辅助治疗,应辨证论治;外治初起用太乙膏、

阳和解凝膏等,溃后用白降丹等。

【教学时数】

自学

第五节肾岩

【目的要求】

1.了解肾岩辨证论治。

2.掌握早期肾岩的诊断。

【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湿浊瘀结于前阴而发,日久则化热成毒,火毒伤阴。或包皮过长,

秽垢剌激,结聚龟头所致。

3.重点讲解早期临床表现及诊断。乳头状阴茎癌初起为丘掺或疣状隆起,继而表

面高低不平,溃后翻花,脓水恶臭。浸润性阴茎癌多由湿疹或白斑开始,表面呈

结节状,灰白色,继而溃疡,坚硬,生长较快。

4.本病应与阴茎乳头状瘤、尖锐湿疣、阴茎白斑、软性下疳、阴茎痰核相鉴别。

5.强调本病早期的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湿浊瘀结证,治宜利湿化浊、解毒

化瘀,方用三妙丸合散肿溃坚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泄火、解毒消肿,

方用龙胆泻肝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方

用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加减。外治初起用千金散、红油膏;溃后用皮癌净;癌

肿平复后用生肌收口药。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教学时数】

自学

第十一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3.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

4.掌握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常用方剂。

5.熟悉外用药剂型,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教学内容】

1.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

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3.自觉症状痛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4.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

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皴裂、苔癣样变、

色素沉着。

5.内治法在皮肤病的应用、适应证和常用方剂。

6.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方法、作用、用法、

适应证。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药的剂型,使用注意事项。

7.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皮肤病皮损的特点和外治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节热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病因病机:风热壅阻肺胃,反复发作致阴虚内热。

3.重点讲解诱因、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注意本病应与蛇串疮、黄水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肺胃热盛证,治宜疏风清热,方用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

膏汤加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阴虚内热证,治

宜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加味。外治:疱破糜烂用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中药溶液

湿敷。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二节蛇串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其他中医名称、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经湿热,感受毒邪。

3.重点讲解前驱症状、好发部位、发于身体一侧、皮损特点、带状分布、自觉疼

痛、病程预后。

4.鉴别诊断:与热疮的鉴别要点。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经郁热证,治宜清肝火、泻热毒,方用龙胆泻

肝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

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外治水疱未破

用三黄洗剂、玉露膏;疱破糜烂用中药湿敷。

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三节疣

【目的要求】

了解疣的定义及各种疣的中西医病名,掌握各种疣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了解

疣的防护。

【教学内容】

1.概述疣的定义、特点、分类及相应的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外伤摩擦或肝热血燥,筋气不荣,加之风热毒邪侵袭,搏结于肌肤,

血凝滞而成。

3.重点讲解疣目、扁痕、鼠乳、跖疣、丝状疣的形态特征、好发部位及年龄、自

觉症状。

4.注意跖疣与鸡眼、骄月氐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法:风热血燥证、湿热血瘀证的辨证及方药。各种

外法,有推疣法、敷药法、熏洗法、挤疣法、结扎法、冷冻法、针灸疗法等。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四节风热疮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的认识、特点。

2.病因病机:血热受风,伤阴化燥。

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母斑与子斑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注意本病应与紫白癫风、圆癖、白尼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法: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

加减风热血燥证,治宜清热祛风、养血润燥,方用凉血消风散加减。外治用三黄

洗剂、霜剂等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五节黄水疮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定义、病因和预防,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特点、流行情况。

2.病因病机:暑湿交蒸,湿毒熏蒸肌肤。

3.重点讲解好发年龄、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全身症状及并发症。

4.注意本病应与水痘、热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味;脾

虚湿滞证,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外用中药湿敷、三黄洗剂、青

黛散等。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六节癣

【目的要求】

熟悉癣的定义、各种癣的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各种癣的诊断

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命名、特点。

2.病因病机:感染浅部真菌,风、湿、热邪侵淫肌肤。

3.重点讲解白秃疮、肥疮、鹅掌风、脚湿气、圆癣、紫白癫风的发病部位、皮损

特征、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注意白秃疮与白屑风、白底;肥疮与头部湿疮;鹅掌风、脚湿气与手部湿疮、

掌跖角化病;紫白癫风与白驳风、风热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风湿毒聚证、湿热下注证的辨证论治,癣的各种外治疗

法,有拔发疗法、浸泡、熏洗疗法,癣药水、药膏的选择应用等。

6.注意预防与调护。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七节虫咬皮炎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防护。

【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虫毒侵入肌肤。

3.重点讲解好发季节和部位、皮损特点、各种虫咬皮炎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及

全身症状。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痒。方用五味消毒

饮合黄连解毒汤。轻症以外治为主,用设薄荷三黄洗剂,松毛虫皮炎用橡皮膏粘

去毒毛刺。

【教学时数】

与疥疮0.5学时

第八节疥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病因、传播途径,掌握临床特点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疥虫特性。

2.病因病机:直接感染疥虫,湿热虫毒郁于肌肤。

3.重点讲解接触史、好发部位、皮损特点、隧道、奇痒夜间加重。

4.注意本病应与皮肤癌痒症、寻常痒疹、丘疹性等麻疹相鉴别。

5.强调外治方法。以外治为主,硫黄制剂有特效,讲解具体用药方法。

6.重视预防调护。

【教学时数】

以自学为主,与虫咬皮炎共0.5学时。

第九节湿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分类、不同部位的不同名称、病因病机,掌握诊断、鉴别诊断

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特点、分类、不同部位的中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风、湿、热郁于肌肤,及急性、亚急性、慢性期病机。

3.重点讲解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疮的发病、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特殊部位湿疮的临床表现。

4.急性者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慢性者与牛皮癖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湿热蕴肤证,宜清热利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

合革薜渗湿汤加减;湿热浸淫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

五味消毒饮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止痒,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

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

减。外治:急性者,滋水多时,用中药煎汤湿敷,滋水少时用青黛散麻油调搽;

亚急性者用洗剂、霜剂;慢性者用青黛膏、黄连膏等,或加热烘,或用中药外洗、

烟熏法。

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教学时数】

1学时。

附:婴儿湿疮。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辨证论治、小儿用药特点。

【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中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脾运不健,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邪,蕴阻肌肤而成。

3.重点讲解发病年龄、好发部位、湿性、干性皮损特点、全身症状、预后。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胎火湿热证、脾虚湿蕴证的辨证论治及外治法,小儿用

药特点。

5.注意预防调护。

【教学方法,】

自学,诊断通过皮损幻灯片讲解。

【教学时数】

与接触性皮炎共用1学时。

第十节接触性皮炎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和病因,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

1.广义与狭义接触性皮炎的概念、中医病名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接触致敏物质,湿热毒邪侵入皮肤与气血相搏。

3.强调接触史、潜伏期,重点讲解皮损特点、自觉症状、预后。

4.注意本病应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

湿热蕴毒证,治宜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方用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血虚风

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外治:红斑、丘疹为

主,用三黄洗剂;肿胀糜烂、渗液为主,用中药水煎湿敷;糜烂结痂者用青黛散

麻油调敷。

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一节药毒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病因,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

1.阐述药毒的定义、范畴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药毒内侵。药毒为热毒,或夹风,或与湿相合致病。

3.重点讲解药毒的基本特点尊麻疹样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固定红斑型、多

形红斑样型、湿疹皮炎样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七种类型药毒的

临床表现,包括皮损形态、部位分布、自觉症状、全身症状、预后。

4.注意分别与尊麻疹、猩红热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湿毒蕴肤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革

薜渗湿汤加减;热毒入营证,方用清营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凉血泻火解毒,

方用清瘟败毒饮;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合益胃汤。外治:

皮损以红斑、丘廖、水疱为主用三黄洗剂;糜烂、流滋水用中药湿敷;湿敷间期

用油调剂;结痂用膏剂或甘草油;脱屑用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