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 课件 第1-12章 金融法的基本范畴-信贷法律制度_第1页
金融法 课件 第1-12章 金融法的基本范畴-信贷法律制度_第2页
金融法 课件 第1-12章 金融法的基本范畴-信贷法律制度_第3页
金融法 课件 第1-12章 金融法的基本范畴-信贷法律制度_第4页
金融法 课件 第1-12章 金融法的基本范畴-信贷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法陶广峰主编(第四版)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编金融法总论第一章金融法的基本范畴第一节金融范畴概述一、金融范畴的界定(一)金融的含义金融是指融通资金,使资金融洽通达。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指全社会的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借贷、使用和管理活动的总和,包括财政融通和信用融通。狭义的金融在金融学和金融法意义上,仅指信用融通。在经济生活中,银行、证券或保险业者从金融市场主体(例如:储户、证券投资者或者保险者等)募集资金,并借贷给其他市场主体,以实现各自的经济目的。从其主要内容看,金融是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第一节金融范畴概述金融活动涉及金融主体、金融行为、金融客体三个要素。(1)金融主体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金融行为十分广泛,如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金银、外汇的买卖;票据的发行、背书、承兑;支付结算;保险、信托、融资租赁等。(3)金融客体也称金融工具,包括货币、票据、有价证券、金融衍生产品等。第一节金融范畴概述(二)金融的一般分类1.根据有无金融中介,金融可分为:(1)直接金融(2)间接金融2.根据金融活动是否跨越国界,金融可分为:(1)国内金融(2)国际金融第一节金融范畴概述(三)货币与金融货币是为了提高交易效率而用于交换的中介商品,即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货币是金融活动最基本的客体,其他金融客体如票据和有价证券,都是由货币派生而来或衍化而来的,而且,票据和有价证券的标的仍然是货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金融就是以货币为对象,以信用为形式所进行的货币收支、资金融通活动的总称。第一节金融范畴概述(四)信用与金融在广义上,金融信用是发生在金融领域的信用。金融信用从主体方面来看,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保险信用、证券公司信用、信托信用、融资租赁信用、国家信用和个人消费信用等。其中,银行信用居于核心地位,因为一个国家的货币——财富的最终表现形式——主要集中于银行。金融信用从市场关系角度来看,有货币市场信用(如存贷款、结算、票据信用、外汇市场信用)和资本市场信用(如股票、债券、衍生证券市场信用等)。第一节金融范畴概述二、现代金融体系(一)金融市场体系1.金融市场的含义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金融交易关系的总和;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通的场所;狭义的金融市场仅指金融产品交易的现实场所,如票据交换所、证券买卖场所、同业拆借市场、黄金外汇交易市场等,不包括证券发行市场、存贷款市场等。2.金融市场的要素金融市场的要素主要包括金融交易的主体、金融交易的客体和金融交易行为。第一节金融范畴概述(二)金融主体体系由于金融机构在金融主体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所以,这里的金融主体体系主要指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也称信用机构,是专门从事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机构。根据不同的标准,金融机构有不同的分类:根据金融机构组织形式的不同,金融机构可分为公司型金融机构、合作型金融机构和特殊法人金融机构。根据金融机构创造货币信用以及经营金融产品的不同,可将金融机构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第一节金融范畴概述(三)金融工具体系金融工具的含义和特征金融工具的分类根据表示信用关系的性质和功能,可分为货币和有价证券。根据金融工具的有效期限,可分为长期金融工具、短期金融工具和不定期金融工具。根据金融工具的基础性和派生性,可分为基础性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第一节金融范畴概述(四)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是指为实现特定社会经济目标,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机构的总和。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与金融市场主体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早期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由于金融业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专业化的金融监管机构。第一节金融范畴概述三、金融的功能(一)货币供应功能(二)融资功能(三)支付中介功能(四)化解风险的功能(五)资源配置功能(六)经济调控功能第二节金融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一、金融法的概念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金融法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法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金融法律,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信托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法律;广义的金融法还包括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司法解释、我国缔结或者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条约等。第二节金融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二、金融法的调整对象(一)金融组织关系(二)金融交易关系(三)金融调控关系(四)金融监管关系第二节金融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三、金融法律关系金融社会关系经过金融法的调整和规范,就上升到金融法律关系的高度。金融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意志关系,它是金融主体之间在金融活动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相比,金融法律关系有一些特殊性:首先,金融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金融机构;其次,金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金融产品,是虚拟资本,不是有体物或普通给付行为;再次,金融权利和义务关系具有严格的要式性,要受到外部监管,金融主体的自由意志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节金融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根据其性质的差异,金融法律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金融组织法律关系金融交易法律关系金融调控法律关系金融监管法律关系第二节金融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四、金融法律责任金融法律责任是金融主体违反金融义务或职责所承担的制裁性法律后果。金融法律责任具有综合性特征,它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责任形式构成的统一体。(一)民事责任(二)行政责任(三)刑事责任第三节金融法的地位及作用一、金融法的地位从体系的角度,将金融法体系定位于经济法比较恰当。事实上,我国现有的经济法教科书都将金融法划入宏观调控法范畴。当然,在划分法律部门时,不能用绝对的观点说金融法全部是经济法规范。从总体上而言,金融法属于经济法部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否认将某些具体的金融法律或法规划入其他法律部门,比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也属于商法的领域。由于在立法上我国采取民商合一主义,商法属于民法的特别法,因而,金融法中的一些法律,如信托法也属于民法的特别法。第三节金融法的地位及作用二、金融法的作用(一)规范金融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秩序(二)保持货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三)保护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第四节金融法的渊源、体系和基本原则一、金融法的渊源金融法的渊源是指金融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金融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金融法律、金融行政法规、金融部门行政规章、金融地方性法规、金融司法解释、国际条约。第四节金融法的渊源、体系和基本原则二、金融法的体系金融法的体系是指金融法的制度体系,是现实的规范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者主线,将金融法的制度体系贯穿起来:按照立法效力,构成金融法的渊源体系;按照调整对象,形成金融机构法、金融市场业务法、金融调控法和金融监管法的体系;按照现实的立法体系,也就是按照立法文件形式,可以分为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货币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期货和衍生品法、银行业监管法等。第四节金融法的渊源、体系和基本原则三、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一)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原则(二)分业经营、综合监管原则(三)政府统一监管和金融业自律相结合原则(四)与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接轨原则第二章金融体制与金融立法第一节金融体制与金融立法一、金融体制的含义与主要类型一般而言,所谓金融体制,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各种信用活动组织、调节货币流通与资金运动的形式和管理制度的总和。根据金融体制的运作纽带是以市场为基础还是以计划为基础,金融体制可分为市场经济金融体制和计划经济金融体制。(一)市场经济金融体制(二)计划经济金融体制第一节金融体制与金融立法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通过对各国金融体制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归纳为两类模式:一类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一类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一)美国的金融体制(二)英国的金融体制(三)德国的金融体制(四)日本的金融体制第一节金融体制与金融立法三、金融立法的历史沿革银行法的产生标志着现代金融法的产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一些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的努力,国际社会于20世纪30年代相继推出了一些经系统编纂的国际金融惯例并通过了多项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典型标志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金融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际金融条约有重大发展,产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金融服务贸易规则。第一节金融体制与金融立法四、世界各国的金融立法体系(一)银行立法体系(二)票据和证券立法体系(三)信托和保险立法体系第二节中国金融体制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一)复合型中央银行体制(二)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三)单一式中央银行体制第二节中国金融体制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一)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的金融体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金融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第三节中国金融立法一、中国早期的金融立法以规范“四行二局一库”为核心的旧中国金融法体系。二、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金融立法金融组织法规银行业务法规货币法规信托和保险法规第三节中国金融立法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立法(一)市场经济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1992年-2001年11月)(二)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和走向成熟时期(2001年12月11日至2012年)(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和走向成熟时期(2012年至2022年)第二编金融机构法第三章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的概念和类型中央银行是一国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货币政策,并对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核心机构。在实行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的国家,立法和实践都表明,中央银行既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又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关。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一)机构设置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制中央银行制度类似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二)资本金构成国有独资型国家与私人混合持股型私人独资型集体所有型成员国所有型无资本型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二、中央银行法的概念和特点中央银行法是调整中央银行的内部组织活动与外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是指确认中央银行的性质、法律地位、职责权限、组织体系,以及规范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央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同时,中央银行还承担着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职能,因而其组织形式和机构的设置区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国家机关。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三、中央银行法的性质中央银行法是一国金融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质上属于公法,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中央银行法通过规范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活动,发挥着宏观调控法的作用;通过保护金融业的充分竞争、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履行金融监管法的职能;通过规范中央银行发行通货、经理国库、提供金融统计信息等活动,发挥着金融服务法的功能。中央银行法发挥上述功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稳定币值和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故其本质上体现了作为经济法的基本法的公法性质。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一、中国人民银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中国人民银行不仅是国务院组成部门,而且属于《民法典》第96条规定的特别法人中的机关法人,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成立,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场所,能以自身独立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中国人民银行的资本中国人民银行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中国人民银行独立的财务核算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二、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看,中国人民银行属于行政机关,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就中国人民银行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看,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监督管理情况的工作报告。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三、中国人民银行是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不对工商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业务,只与普通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作为银行的银行,其主要职能包括:集中控制、保管普通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为普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承担最后贷款人责任;支持和办理普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票据清算业务。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四、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调控和监督管理机构(一)作为金融调控机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总则部分的相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控制货币和信用,从而在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金融调控,不仅要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而且要借此干预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其职能具体如下。利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手段进行调控;利用再贴现和再贷款手段进行调控;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调控;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调控,比如证券保证金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二)作为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同法第4条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职责。职责是职能的具体化,职责内容的规定是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机构依法享有金融管理权、承担金融管理责任的体现。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副行长(一)行长、副行长的法律地位与职责行长的法律地位行长、副行长的职责(二)行长产生的程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0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未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任期,因总行行长是国务院的组成人员,所以按我国《宪法》对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任期规定,每届任期为5年,可以连任。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二、货币政策委员会性质及构成职责委员的权利和义务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三、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2017年1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银行,接受金融委直接领导,承担金融委日常工作,负责推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金融委各项工作安排,组织起草金融业改革发展重大规划,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建议,协调建立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风险处置、消费者保护、信息共享等协作机制,承担指导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具体工作,拟订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金融监管问责办法并承担督导问责工作等。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四、内设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中国人民银行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组成部门。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五、国内分支机构及驻外机构根据2023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体制,按照行政区设立分支机构。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分行,在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厦门设立计划单列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保留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牌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合署办公。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一、业务范围和基本原则(一)业务范围(1)负债业务,包括发行货币、吸收存款及其他形成中央银行负债的业务;(2)金融服务业务,包括形成中央银行资产的再贴现、再贷款业务与清算服务、经理国库以及会计、统计业务等。(二)开展业务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2)合规性原则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二、负债业务货币发行业务财政性存款账户存款准备金及其他负债业务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三、金融服务业务再贴现业务再贷款业务清算服务经理国库代理发行、兑付政府债券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四、法律禁止的业务不得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账户透支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第四章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第一节商业银行法律制度概述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是依法设立的,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为其基本业务的企业法人。1.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2.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第一节商业银行法律制度概述二、商业银行法的性质与立法模式(一)商业银行法的概念商业银行法是调整商业银行组织和商业银行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我国,商业银行法包括广义的商业银行法和狭义的商业银行法两个方面。商业银行法是商业银行组织法商业银行法是商业银行行为法第一节商业银行法律制度概述(二)商业银行法的性质商业银行法是金融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商业银行法的立法模式单一立法模式分别立法模式第一节商业银行法律制度概述三、商业银行法的立法宗旨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二节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一、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作为金融法律关系中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一方,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表现为:商业银行与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关系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的关系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关系第二节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二、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一)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的类型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集团银行制连锁银行制第二节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2.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根据《商业银行法》第19条和第22条的规定,商业银行总行与分支机构的关系是:商业银行总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商业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分支机构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资金额;拨付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总行资本金总额的60%。第二节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根据投资者数量和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的不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个人独资银行、合伙制银行和公司制银行三种。(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指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主要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种类型。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一、商业银行的设立(一)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有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二)商业银行的设立程序设立申请审批机构审批登记机关登记(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程序并未简化,也包括申请、审批和登记三个环节。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二、商业银行的变更商业银行的变更包括商业银行一些重大事项和商业银行主体自身的变动。商业银行重大事项的变更商业银行主体自身的变更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三、商业银行的接管与终止(一)商业银行的接管商业银行接管的概念与特征商业银行接管的目的与实施商业银行接管的期限与终止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二)商业银行的终止商业银行的解散商业银行的撤销商业银行的破产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范围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依法独立自主经营原则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信贷还本付息原则合法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公平竞争原则接受监管原则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范围二、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商业银行法》第3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进行了相关规定。《商业银行法》的其他条款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都有具体的规定。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范围三、商业银行业务的基本规则(一)贷款业务的基本规则主要业务类型贷款担保制度借贷合同借款人的义务禁止商业银行从事的业务及行为商业银行的营业时间应当方便客户,并予以公告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范围(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本规则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有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广义负债业务主要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外来资金两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业务,主要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除了留存部分准备金以外,全部可以用来贷款和投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第五节违反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一、规定违反商业银行法律制度责任的意义《商业银行法》用专章规定了违反该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其意义在于通过法律的强制力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防止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商业银行的违法行为与违法责任《商业银行法》第73条、第74条、第75条、第76条、第77条、第78条、第79条、第80条、第81条中对商业银行违法行为与违法责任进行规定。第五节违反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及其违法责任《商业银行法》第78条、第52条、第88条对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及其违法责任进行规定。四、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及其违法责任《商业银行法》第81条、第88条中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与违法责任进行规定。第五章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第一节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概述一、政策性银行的概念与特征政策性银行是专门经营政策性货币信用业务,也即专门为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作为银行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在业务上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但它也有着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设立政策性银行保本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是特定的第一节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概述二、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一)政策性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二)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三)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第一节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概述三、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一)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的概念政策性银行法是规定政策性银行的组织和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的特征政策性银行法是政策性银行的组织法和行为法政策性银行法是政策性银行的监管法第一节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概述四、政策性银行法的立法沿革政策性银行立法在外国的实践历史悠久。在20世纪中期以前,美国就先后制定了《联邦农业信贷法》《1932年住房贷款银行法》《1933年农业信贷法》《1945年进出口银行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各国政策性银行立法日益成熟,其中以日本最为典型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政策性银行法律体系。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立法比较滞后,尚未制定统一的《政策性银行法》。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主要是依据国务院的决定、行政命令设立和运作的。第二节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设立1994年,我国设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之所以设立政策性银行,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目的:(1)实现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以解决国有专业银行身兼二任的问题;(2)割断政策性贷款与基础货币的直接联系,确保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权。第二节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组织(一)国家开发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组织机构(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组织机构(三)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组织机构第二节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三、国家开发银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国家开发银行的性质和任务(二)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和筹措办法(三)国家开发银行资金的运用和投向(四)国家开发银行经营和办理的业务第二节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性质和任务(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注册资本与资金来源(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第二节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五、中国进出口银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一)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性质和任务(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资金来源(三)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范围第六章保险机构法律制度第一节保险机构概述一、保险机构的概念与特征(一)保险机构的概念保险机构,是指专门从事风险的经营,并以保险作为营业的机构。(二)保险机构的特征法定性互助性社会性第一节保险机构概述二、保险机构的种类(一)保险公司(二)相互保险公司(三)相互保险社第二节保险公司一、保险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一)保险公司的概念保险公司是指经保险监管部门批准设立,并依据公司法和保险法登记注册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二)保险公司的特征依法成立以营利为目的是企业法人第二节保险公司二、保险公司设立的条件和程序(一)保险公司的设立条件(二)保险公司设立的程序三、保险公司的变更与终止(一)保险公司的变更(二)保险公司的终止第二节保险公司四、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及其限制(一)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二)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的限制五、保险公司的经营规则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保险准备金管理规则保险保障基金管理规则保险公司公积金提取第二节保险公司自留保费的限制单一危险的限制再保险规则保险资金运用规则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的禁止行为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规则第三节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和公估人一、保险代理人(一)保险代理人的概念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二)保险代理人的设立除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另有规定外,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应当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以公司形式设立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适用我国《公司法》和《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第10条的规定。第三节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和公估人二、保险经纪人(一)保险经纪人的概念(二)保险经纪人的设立条件(三)保险经纪人的经营规则第三节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和公估人三、保险公估人(一)保险公估人的概念(二)保险公估人的设立条件(三)保险公估人的经营规则第七章证券机构法律制度第一节证券机构法律制度概述一、证券机构的概念与特征证券机构是指依法成立,从事证券业务以及相关业务的机构。依法批准成立从事证券及相关业务具有法人资格第一节证券机构法律制度概述二、证券机构的种类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第二节证券交易场所一、证券交易场所的概念与特征证券交易场所是指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证券交易所、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证券交易场所是实行自律管理、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法人。证券交易场所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证券交易场所的设立、变更和解散由国务院决定。第二节证券交易场所二、证券交易所的职能与组织(一)证券交易所的职能(二)证券交易所的组织证券交易所按照组织形式可分为公司制和会员制两种。第二节证券交易场所三、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变更与解散(一)设立条件(二)证券交易所人员任职条件第二节证券交易场所四、证券交易所停牌与复牌证券交易所停牌,即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暂停交易,是指因出现某种因素,为了防止股票价格大幅度波动,暂时停止股票买卖复牌额的措施。复牌是指被停牌的股票恢复交易。股票的停牌有上市公司申请停牌和证券交易所决定停牌。上市公司申请的停牌或者复牌证券交易所采取停牌第二节证券交易场所五、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规则(一)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活动的监管实时监控风险监测制定监管规则实时公布即时行情第二节证券交易场所(二)证券交易所对会员的监管制定会员管理规则管理会员的交易席位交易单元管理对会员的内控制度的监管第二节证券交易场所(三)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定上市规则订立上市协议建立上市保荐人制度证券终止上市和退市暂停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督促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市交易证券的停牌与复牌第三节证券公司一、证券公司的设立条件与程序根据《证券法》第118条的规定,设立证券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章程。主要股东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诚信记录,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有符合《证券法》规定的注册资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符合《证券法》规定的条件。第三节证券公司5.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6.有合格的经营场所、业务设施和信息技术系统。7.法律、行政法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三节证券公司二、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根据《证券法》第120条的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取得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证券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证券业务。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第三节证券公司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融资融券证券做市交易证券自营其他证券业务第三节证券公司三、证券公司的变更与终止(一)证券公司的变更证券公司变更证券业务范围,变更主要股东或者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合并、分立、停业、解散、破产,应当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证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能勤勉尽责,致使证券公司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者重大风险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证券公司予以更换。第三节证券公司(二)证券公司的终止证券公司违法经营或者出现重大风险,严重危害证券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该证券公司采取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或者撤销等监管措施。在证券公司被责令停业整顿、被依法指定托管、接管或者清算期间,或者出现重大风险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以对该证券公司直接负责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以下措施:(1)通知出境入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2)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第三节证券公司四、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关系投资者应当与证券公司签订证券交易委托协议,并在证券公司实名开立账户,以书面、电话、自助终端、网络等方式,委托该证券公司代其买卖证券。证券公司为投资者开立账户,应当按照规定对投资者提供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证券公司不得将投资者的账户提供给他人使用。投资者应当使用实名开立的账户进行交易。证券公司根据投资者的委托,按照证券交易规则提出交易申报,参与证券交易所场内的集中交易,并根据成交结果承担相应的清算交收责任。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根据成交结果,按照清算交收规则,与证券公司进行证券和资金的清算交收,并为证券公司客户办理证券的登记过户手续。第四节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概念与特征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指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存管与结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机构。设立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具有以下特征。经批准成立的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证券交易提供服务第四节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组织形式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实行行业自律管理。我国内地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2001年3月30日设立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负责全国集中统一运营的证券登记结算。第四节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三、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设立、变更与终止(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设立条件(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变更与终止第四节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四、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职能与业务范围(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职能(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业务范围第四节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五、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业务规则证券账户管理规则证券账户登记规则证券托管与存管规则结算风险基金提取规则投资者开户规则结算参与人管理规则第五节证券服务机构一、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投资咨询机构是指依法成立,并经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投资咨询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人员,必须具备证券专业知识和从事证券业务或者证券服务业务2年以上经验。认定其证券从业资格的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制定。第五节证券服务机构二、其他证券服务机构2019年修订后的《证券法》规定,对从事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业务的机构实行核准制;对从事其他证券服务业务的机构,实行备案制。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从事资产评估、资信评级、信息技术系统服务的证券服务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应当依规向中国证监会备案。第八章期货机构法律制度第一节期货市场法律制度概述一、期货与期货市场(一)期货与期货合约的概念期货期货合约金融期货合约(二)期货交易的演变与期货立法期货市场外国期货立法第一节期货市场法律制度概述二、我国的期货市场及其立法(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二)我国的期货立法第二节期货参与者法律制度一、期货交易者期货交易者是指依照《期货和衍生品法》从事期货交易,承担交易结果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期货交易者包括个人交易者和机构交易者。期货交易者从事期货交易,除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另有规定外,应当委托期货经营机构进行。根据财产状况、金融资产状况、交易知识和经验、专业能力等因素,交易者可以分为普通交易者和专业交易者。第二节期货参与者法律制度二、期货经营机构期货经营机构是指依照《公司法》和《期货和衍生品法》设立的期货公司以及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核准从事期货业务的其他机构。期货经营机构应当依法经营,勤勉尽责,诚实守信。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范经营机构与客户之间、不同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将其期货经纪业务、期货做市交易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其他相关业务分开办理,不得混合操作。期货经营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反洗钱制度。第二节期货参与者法律制度三、期货交易场所期货交易所是指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履行相应职责,按照章程和交易规则,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设立、变更和解散期货交易所,应当由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期货交易所应当制定章程。期货交易所可以采取会员制或者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会员制期货交易所的组织机构由其章程规定。期货交易所的所得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应当首先用于保证期货交易的场所、设施的运行和改善。目前,我国期货业主要交易场所有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第二节期货参与者法律制度四、期货和衍生品结算机构根据《期货和衍生品法》的规定,期货结算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为期货交易提供结算、交割服务,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期货结算机构包括内部设有结算部门的期货交易场所、独立的期货结算机构和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与证券业务相关的期货交易结算、交割业务的证券结算机构。期货结算机构作为中央对手方,是结算参与人共同对手方,进行净额结算,为期货交易提供集中履约保障。根据2023年3月17日中国证监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衍生品结算机构,是指期货结算机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依法为衍生品交易提供集中结算服务的机构。第二节期货参与者法律制度五、期货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期货保证金存管机构、交割库、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等期货服务机构,应当勤勉尽责、恪尽职守,按照相关业务规则为期货交易及相关活动提供服务,并按照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期货服务机构接受期货经营机构、期货交易场所、期货结算机构的委托出具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文件,应当对所依据的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第二节期货参与者法律制度六、期货和衍生品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是期货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加入期货业协会;期货服务机构可以加入期货业协会。期货和衍生品行业协会依法实行自律管理。期货业协会的权力机构为会员大会。期货业协会的章程由会员大会制定,并报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期货业协会设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依照章程的规定选举产生。衍生品行业协会,是指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等对衍生品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行业协会。第九章其他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第一节其他金融机构法律制度概述一、金融机构的分类金融机构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金融业务和金融监管活动的组织,是金融活动的主体,是金融关系的参加者。根据在金融监管活动中的角色不同分为监管主体和被监管主体。根据从事金融业务的不同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根据金融机构业务的地域范围不同分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地域性金融机构。根据金融机构的产权构成形式可分为独资、合伙和股份制金融机构。根据金融机构的国籍可分为本国金融机构和外国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机构所依赖的营业场所和科技手段,还可分为实体金融机构和非实体金融机构。第一节其他金融机构法律制度概述二、银行类金融机构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名称冠以“银行”字样的,从事金融业务和金融监管活动的组织。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如下。未冠以“银行”名称业务范围较为单一由单行法调整第二节信用合作机构法律制度一、农村信用社省级联合社的概念根据《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农村信用社省级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是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县(市、区)联合社、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自愿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履行行业自律管理和服务职能,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授权,省联社承担对辖内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第二节信用合作机构法律制度二、农村信用社省级联合社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省联社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命名为“××省(自治区、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设立省联社,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省联社解散、被接管、被撤销和被宣告破产,适用《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和《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二节信用合作机构法律制度三、农村信用社省级联合社的组织结构社员大会是省联社权力机构,由社员社代表组成。每个社员社的代表数量相同。社员社代表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社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召开临时社员大会。社员大会由理事会负责召集,由理事长主持。理事会应当将会议审议的事项于会议召开10日以前书面通知各社员社。临时社员大会不得对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项作出决议。社员大会必须由二分之一以上的社员社代表出席时方可召开,社员大会实行社员社代表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第二节信用合作机构法律制度四、农村信用社省级联合社的基本职能省联社履行下列职能:督促农村信用社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落实支农工作;制定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指导农村信用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财务活动、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及内部管理等工作进行辅导和审计;督促农村信用社依法选举理事和监事,选举、聘用高级管理人员;第二节信用合作机构法律制度(6)指导防范和处置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7)指导、协调电子化建设;(8)指导员工培训教育;(9)协调有关方面关系,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10)组织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资金调剂;第二节信用合作机构法律制度(11)参加资金市场,为农村信用社融通资金;(12)办理或代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和结算业务;(13)提供信息咨询服务;(14)省联社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能。省联社应当尊重农村信用社的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不得无偿调动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第三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制度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概念和法律地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两类:一类是从事“优良”资产管理业务;另一类是从事“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前者外延较广,涵盖诸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部或资产管理方面的子公司,主要面向个人、企业和机构等,提供的服务主要有账户分立、合伙投资、单位信托等;后者是专门处置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第三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制度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与组织机构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促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经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其成立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由财政部核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果设立分支机构,须经财政部同意,并报金融监管机构批准。第三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制度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经营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其收购的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范围内,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时,可以从事下列业务活动:追偿债务;对所收购的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进行租赁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重组;债权转股权,并对企业阶段性持股;资产管理范围内公司的上市推荐及债券、股票承销;发行金融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财务及法律咨询,资产及项目评估;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活动。第四节信托公司法律制度一、信托公司的概念和地位信托公司,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设立的主要经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所谓信托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信托财产不属于信托公司的固有财产,也不属于信托公司对受益人的负债。信托公司终止时,信托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第四节信托公司法律制度二、信托公司的设立、变更和终止设立信托公司,应当采取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并应当经银行业监管机构批准,领取金融许可证。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银行业监管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信托业务,任何经营单位不得在其名称中使用“信托公司”字样,信托公司不得设立或变相设立分支机构。信托公司成立后,根据市场变化,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可以对许多事项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公司目标。信托公司可因解散、被撤销和被宣告破产而终止,并应依法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信托公司终止时,其管理信托事务的职责同时终止。第四节信托公司法律制度三、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信托公司可以根据《信托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开展公益信托活动。信托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按照信托目的、信托财产的种类或者对信托财产管理方式的不同设置信托业务品种。信托公司固有业务项下可以开展同业拆放贷款、融资租赁、投资等业务。投资业务限定为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和自用固定资产投资。信托公司不得以固有财产进行实业投资,但银行业监管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除同业拆入业务以外的其他负债业务,且同业拆入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20%,银行业监管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信托公司可以开展对外担保业务,但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第四节信托公司法律制度四、信托公司的经营规则信托公司管理、运用或者处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维护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信托公司管理、运用或处分信托财产时,可以依照信托文件的约定,采取投资、出售、存放同业、买入返售、租赁、贷款等方式进行。信托公司不得以卖出回购方式管理、运用信托财产。第四节信托公司法律制度五、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根据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20年第4号),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应当遵循分类管理、优良稳定、结构清晰、权责明确、变更有序、透明诚信原则。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遵循审慎监管原则,依法对信托公司股权实施穿透监管。股权监管贯穿于信托公司设立、变更股权或调整股权结构、合并、分立、解散、清算以及其他涉及信托公司股权管理事项等环节。第五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法律制度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性质和法律地位财务公司又称财务有限公司,是指经营部分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承办有存款期限的大额存款、发放贷款、经销证券、买卖外汇、代理保险、财务咨询等金融业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不开立私人账户,不办理小宗存款、贷款和储蓄,以此与商业银行相区别。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依托企业集团、服务企业集团,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五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法律制度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设立、变更和终止设立财务公司,应当报经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批准。一家企业集团只能设立一家财务公司。财务公司名称中应标明“财务有限公司”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字样,包含其所属企业集团的全称或者简称。未经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其名称中使用“财务公司”等字样。财务公司发生合并与分立、跨省级派出机构迁址,或者所属集团被收购或重组的,根据业务需要,可申请在成员单位集中且业务量较大的地区设立分公司。财务公司的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由财务公司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授权其开展业务活动,其民事责任由财务公司承担。未经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批准,财务公司不得在境外设立子公司。第五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法律制度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和风险控制财务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本外币业务:吸收成员单位存款;办理成员单位贷款;办理成员单位票据贴现;办理成员单位资金结算与收付;提供成员单位委托贷款、债券承销、非融资性保函、财务顾问、信用鉴证及咨询代理业务。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可以向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及其派出机构申请经营下列本外币业务:从事同业拆借;办理成员单位票据承兑;办理成员单位产品买方信贷和消费信贷;从事固定收益类有价证券投资;从事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第五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法律制度财务公司不得从事除中国人民银行或国家外汇管理局政策规定之外的离岸业务或资金跨境业务。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经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及其派出机构批准后,应当在财务公司章程中载明。财务公司不得发行金融债券,不得向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财务公司分公司的业务范围,由财务公司在其业务范围内根据审慎经营原则进行授权,报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派出机构备案。财务公司可以在其业务范围内,根据审慎经营原则对所设立境外子公司的业务范围进行授权,并报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派出机构备案。第六节金融租赁公司法律制度一、金融租赁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一)金融租赁公司的概念金融租赁也称为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适用于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为固定资产。第六节金融租赁公司法律制度(二)金融租赁公司的特征金融租赁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以下特征。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集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于一体。金融租赁公司在业务活动中具有出租人和买受人的双重身份。金融租赁公司业务活动的标的物大多是固定资产。金融租赁公司的某一具体业务结束后,承租人将租赁物退还给公司,公司可以对租赁物进行残值变卖及处理。第六节金融租赁公司法律制度二、金融租赁公司的设立、变更与终止《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第第7条、第21条、第22条对金融租赁公司的设立、变更与终止进行了相关规定。三、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及监督管理经银行监管机关批准,金融租赁公司可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本、外币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吸收股东1年期(含)以上定期存款;接受承租人的租赁保证金;向商业银行转让应收租赁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境外外汇借款;租赁物品残值变卖及处理业务;经济咨询;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第六节金融租赁公司法律制度金融租赁公司不得吸收银行股东的存款。金融租赁公司经营业务中涉及外汇管理事项的,需遵守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规定。金融租赁公司的公司治理应当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金融租赁公司应实行风险资产五级分类制度。金融租赁公司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呆账准备制度,及时足额计提呆账准备。未提足呆账准备的,不得进行利润分配。第七节汽车金融公司法律制度一、汽车金融公司的性质和法律地位汽车金融,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汽车需要贷款时,可以直接向汽车金融公司申请优惠的支付方式,可以按照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来选择不同的车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汽车金融公司,是指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企业法人,是专业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汽车金融公司名称中应标明“汽车金融”字样。未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汽车金融业务,不得在机构名称中使用“汽车金融”“汽车信贷”等字样。第七节汽车金融公司法律制度二、汽车金融公司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汽车金融公司的出资人为中国境内外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其中主要出资人须为生产或销售汽车整车的企业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汽车金融公司出资人,应当具备相应条件。汽车金融公司变更公司名称、注册资本、住所或营业场所、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调整业务范围,改变组织形式,变更股权或调整股权结构,修改章程,合并或分立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应报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汽车金融公司因解散、依法被撤销或被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其清算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第七节汽车金融公司法律制度三、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和风险控制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汽车金融公司可从事下列部分或全部人民币业务:接受境外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和境内股东3个月(含)以上定期存款;接受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保证金和承租人汽车租赁保证金;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购车贷款业务;提供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包括展示厅建设贷款和零配件贷款以及维修设备贷款等;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售后回租业务除外);向金融机构出售或回购汽车贷款应收款和汽车融资租赁应收款业务;办理租赁汽车残值变卖及处理业务;从事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经批准,从事与汽车金融业务相关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业务;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其他业务。第七节汽车金融公司法律制度汽车金融公司应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指引和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汽车金融公司依法接受银监会的监督、管理。同时,汽车金融公司可成立行业性自律组织,实行自律管理。自律组织开展活动,应当接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和监督。第八节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一、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为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第八节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二、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名称应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其中行政区划指县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向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即省金融办公室提出正式申请,经批准后,到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此外,还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派出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相关资料。第八节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三、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第八节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四、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运用小额贷款公司在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下自主选择贷款对象。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在此标准内,可以参考小额贷款公司所在地经济状况和人均GDP水平,制定最高贷款额度限制。第八节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五、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凡是省级政府能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并愿意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责任的,方可在本省(区、市)的县域范围内开展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发起人承诺制度,公司股东应与小额贷款公司签订承诺书,承诺自觉遵守公司章程,参与管理并承担风险。第八节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六、小额贷款公司的终止小额贷款公司法人资格的终止包括解散和破产两种情况。小额贷款公司可因下列原因解散: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人民法院依法宣布公司解散。小额贷款公司解散,依照《公司法》进行清算和注销。小额贷款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第九节融资担保公司法律制度一、融资担保公司设立、变更和终止设立融资担保公司,应当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融资担保公司名称中应当标明融资担保字样。未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融资担保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担保字样,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融资担保公司合并、分立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融资担保公司解散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并对未到期融资担保责任的承接作出明确安排。清算过程应当接受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融资担保公司解散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应当将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交监督管理部门注销,并由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公告。第九节融资担保公司法律制度二、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规则除经营借款担保、发行债券担保等融资担保业务外,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融资担保公司还可以经营投标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非融资担保业务以及与担保业务有关的咨询等服务业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原则,建立健全融资担保项目评审、担保后管理、代偿责任追偿等方面的业务规范以及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相应的准备金。第九节融资担保公司法律制度三、融资担保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融资担保公司自有资金的运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融资担保公司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规定。2018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6部委发布的《融资担保公司资产比例管理办法》规定,融资担保公司主要资产按照形态分为Ⅰ、Ⅱ、Ⅲ级。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动态的资产比例管理机制,确保资产等各项风险指标符合规定比例。第九节融资担保公司法律制度四、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测风险,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并与有关部门建立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融资担保公司对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的预警、防范和处置机制,制定融资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应急预案。融资担保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置,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报告。第十节外资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一、外资金融机构的概念外资金融机构是指依法在我国设立和营业的外国独资或合资的外资银行及其代表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外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代表处。第十节外资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二、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法律制度(一)外资银行营业性金融机构的设立(二)业务范围(三)业务监管(四)终止与清算第十章货币市场法律制度第一节货币市场法律制度概述一、货币市场的概念与特征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交易市场,是指资金的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资产交易市场,是短期信用工具的发行与转让市场,但不包括某些存续期在1年以下的商品期货以及金融衍生工具。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等。相对于资本市场为中长期资金提供服务,货币市场则主要为季节性、临时性资金需求提供服务。第一节货币市场法律制度概述二、外国货币市场的历史发展从世界各国金融市场发展来看,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贴现市场等在内的众多货币子市场平衡发展,货币市场结构的发展已经比较完整。相对而言,英国、美国、日本的货币市场是世界上三个最发达的货币市场。第一节货币市场法律制度概述三、我国的货币市场我国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在改革初期,专业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首先受到中央银行的关注。1997年6月,中国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回购与现券买卖。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货币资金市场,并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第二节票据市场法律制度一、票据市场的概念与特征票据市场是指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票据市场是各类票据的发行、流通及转让活动所形成的市场,主要由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以及融资性票据市场和中央银行票据市场构成。票据市场同时也意味着一套有关票据交易规则、惯例和组织安排,它通过提供这些规则和组织安排界定交易主体在票据交易过程中的选择空间,约束和激励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降低交易费用和控制市场竞争中不确定性引起的金融风险,最终确保各种票据交易与交易关系顺畅运行。在票据市场中,资金融通的特点是期限短、数额小、交易灵活、参与者众多、风险易于控制。第二节票据市场法律制度二、票据承兑的法律规定根据我国《票据法》,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票据承兑有如下规定:第一,承兑提示。第二,接受或者拒绝承兑的表示。第三,接受承兑。第四,拒绝承兑。第五,承兑的后果。第二节票据市场法律制度三、票据贴现的法律规定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合法持票人(即贴现申请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并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票据贴现的实质,是票据到期前持有人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而作的票据转让。对于贴现银行来说,就是收购没有到期的票据。第二节票据市场法律制度四、票据再贴现的法律规定票据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也称重贴现。它既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和融资业务,又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银根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票据再贴现是中国人民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之一,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筹资成本,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结构调整。第三节银行间债券市场法律制度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概念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形成了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银行间市场由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等构成。第三节银行间债券市场法律制度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管理主体发行主体交易主体交易中介组织第三节银行间债券市场法律制度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类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包括债券的回购交易和现货交易,其中债券回购交易分为质押式回购交易和买断式回购交易两种。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是指融资方(正回购方、卖出回购方、资金融入方)在将债券质押给融券方(逆回购方、买入反售方、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