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单元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单元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单元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单元训练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单元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单元训练一、选择题1.(2014·广东汕头质检)“1734年,只有一艘英国商船到达广州,一艘去厦门,但厦门的勒索比其他港口厉害,该船只得撤回。”这说明()A.英国走私鸦片 B.英国商品没有竞争力C.中国推行海禁政策 D.政府的腐败2.(2014·开封模拟)《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3.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2014·湖南长沙模拟)“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已开始相信有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受谴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为英国侵华进行辩护B.清朝闭关自守政策是战争的根源C.这反映了鸦片战争的实质D.英国维护自由贸易原则是正当的5.(2014·柳州模拟)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6.(2014·浙江名校联考)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军事的落后 B.中国科学落后C.中国无世界知识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7.(2014·来宾模拟)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8.(2014·湖北百校联考)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9.(2014·河北高中联考)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10.(2014·湖南怀化模拟)“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1.(2014·河南洛阳模拟)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标志着()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2.(2014·新乡模拟)“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二、非选择题13.(2014·山东临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道光十九年(1839年),美商旗昌洋行合伙人亨特(WilliamC.Hunter),在广州欲往澳门时,需要带备以下四份文件:第一份(此件须由中国行商代为申请):呈请为核准前往澳门事,兹有夷商亨某,确系去年前来广州贸易,现拟前往澳门一游。不敢妄自行动,彼乞请商等转请颁赐官方执照,以便沿途关卡查验。此事确属夷人请求,商等呈请核准其前往。附注:夷商亨某携有一枪一剑,作为本人防身之用,另有随身衣物及厨房用具等。(签名)浩官茂官潘启官潘海官第二份:准予所请,可前往澳门。此件须出示沿途关卡,并于抵澳之后,将其缴交该处收税人员。(海关监督之印)第三份(此件提交赴澳沿途查验放行):钦命署理粤海关监督加二级豫。为确保来往广州与澳门间行程安全及畅通,自应发给该夷人等过关执照,以便提交沿途关卡,查验放行。并将各处达与离去时间详为注明,据此可通行无阻。如不借故游荡,何致发生纷扰?抵澳门之后,本件必须缴交该地税馆,送回本衙门注销。彼等(手持执照者)须郑重执行本谕。附注:艇一只,乘载夷人亨某一名。彼于四月十六日从省城起程。(印鉴及日期)验照处:西炮台十六日晚到,当晚离去紫泥十七日日间到,当日离去香山十八日午夜到,次日日间离去澳门十九日晚到(此为亨某持照到达及离开时填写的时间)第四份:豫即粤海关监督豫整。,钦命统管外洋贸易各事。现核准商人亨某,乘张叶保艇,携带上等茶叶等物前往澳门发售,所带已完税各物发记如下:,63斤茶叶,分为5盒;4只大银匙;8只小银匙;45斤油,分两罐;10斤图画;36斤蜜饯1箱;27斤咸鱼,1袋;612斤木器,分8箱;30双鞋,1箱;270斤铁器,分3箱;18斤火腿,1袋;1张木桌;27斤白糖,1袋;3幅小油画。,该夷商亨某又带有如下自用物品:,542瓶洋酒,30个玻璃杯及玻璃瓶细颈盛水瓶,1箱毛衣服,2盒剃头用具剃刀,250斤外国衣服,30斤香水,200斤铅,70斤潜水鸟食物,1块玻璃镜,1盏大玻璃灯,20斤外国陶器,10斤铜器,30斤蜡烛,10块洋香皂,1枝洋枪及1把洋刀,1顶帽及1个小望远镜,170斤白色洋纸,5幅有玻璃镜框的图画,40斤卷烟叶方头雪茄烟,1床白色毛毯。——威廉.C.亨特著,冯树铁译《广州“番鬼”录》(1)依据材料1中的四份文件,说明在广州的洋商如欲前往澳门,需要办理哪些行政手续?对此,你如何评价?材料2:《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咸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2)与材料1相比,材料2对外国人在中国游历的规定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这些变化的弊端是什么?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拆毁铁路不过是抵抗侵略者迫不得已的措施。实际情况怎样?……‘二十九夜(5月27日)先闻涿州至琉璃河一带猝被拳匪将铁路焚毁,讵今早由琉璃河至长辛店一百余里沿途铁道车站桥梁并局所洋房,均有拳匪蜂起焚烧’……‘至长辛店线阻,由琉璃河至涿州线,被匪徒砍断,所有电均被阻滞。’他们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而不是为了抵抗侵略者不得不采取的应急行动。同时,这类行动波及各地,不是局部性的偶发现象。也就是说,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而不是某些史家说的抵抗侵略者的功勋。从时间看,西摩尔军从出发到被迫撤回天津是6月10日至26日之间的事,而在此之前拆毁铁路、电线,焚烧车站、抢掠财产的急报,已纷至沓来。义和团烧杀抢掠、敌视和肆意摧毁现代文明在前,八国联军进军在后,这个次序是历史事实,无法也不应修改。”——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材料2:5月16日:直隶练军分统杨福同率马队八十余名由天津乘火车赶往涞水(捕杀团民)。5月17日:杨福同抓捕、杀死团民多人。天津镇总兵罗荣光派营官李瑞带步队四百名由塘沽乘火车开赴高碑店。5月22日:附近义和团纷纷前往涞水助战。义和团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伏击杨福同,将其杀死。5月26日:一些团民打算从高碑店乘坐火车去涿州,在买票时与铁路员工发生不快,怒而将高碑店铁路拆毁,并拔去电杆。5月27日:大批义和团占领涿州,并开始拆毁卢保铁路高碑店-涿州-琉璃河-长辛店-卢沟桥一线及沿线设施,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按:这是运动开始以来,义和团第一次大规模拆毁铁路)——子乔《矫枉岂能过正——义和团运动史实述评》材料3:(6月底),“拳匪谬称奉旨,妖氛遍地;凡铁路官募工役,概谓之‘二毛’,欲尽除之。铁路人人自危,皆错愕不知所为。或献计曰:‘莫如迎师立厂,拳匪顾念同类,或可免意外之虞。’观察不得已从之,立厂于西关永宁寺,迎师教练,诫毋焚杀。铁路诸色人等尽入其中。由是人心始定,拳匪与工役耦居无猜,附省二百余里铁路得以无恙。然匪首恃权搜杀教民,与他厂无异,观察不敢禁也”。——(清)刘春堂《畿南济变纪略》(1)依据材料1,概括袁伟时先生的观点。(2)比较材料1、2,指出材料2与材料1的主要不同是什么?(3)简要指出材料3的主要意思。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义和团拆毁铁路行为的认识。第二单元课后达标检测31.解析:选D。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734年,可知是清朝中后期。从“英国商船去厦门的勒索比其他港口厉害”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其根源在于政府腐败,故选D项。2.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珠江两岸居民不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不理解本国的反侵略斗争,他们“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说明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民族意识极为淡薄。故选B。A项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3.解析:选B。本题考查《马关条约》。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因此①正确。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获得了协定关税权,故②错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到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法国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该项权利,因此③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可以将使馆设在北京,故④错误。4.解析:选A。材料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护自由贸易,打破中国闭关自守政策而发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的侵略战争,根源在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实行扩张政策。故B、C、D三项的说法错误。5.解析:选D。由“19世纪中叶”可知,“万分火急”的“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迅猛发展使清政府手忙脚乱,无力应对西方的“修约”要求,扩大市场,D正确。6.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失利是中国军事、科学落后,人才的缺失,无世界知识的结果。“全球化”强调的是与世界的联系、接轨,从这个角度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7.解析:选A。注意题中的关键信息“形式和内容”“近代意义”,此处的“近代”,应指近代使用机器动力的军舰。据此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中国近代化的北洋海军进行的黄海海战体现了上述特点。故选A项。8.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分析,甲午战争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救国救民意识没有充分觉醒。A项不符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对日本侵略反抗的史实;C项不符合史实;D项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9.解析:选D。注意本题的落脚点“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答案为D。A、B、C三项都没有准确反映题干的意思。10.解析:选C。关键词“缺乏建设性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维新变法运动提出学习西方,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要求学习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临时约法》等,不符合“缺乏建设性”,故排除A、B、D三项;义和团运动符合“富于反抗精神”和缺乏建设性,故C项正确。11.解析:选D。从“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等信息可知清王朝禁止中国人民进行反帝运动,这表明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12.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中国人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相关的是《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涉及消磨中国人以及清政府抵抗意识的条款。13.解析:第(1)问,材料1中第一份是通过行商向当地负责外贸部门提出申请,第二、三份是要在沿途登记来往的时间,第四份是要详细列出携带物品。从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对贸易管理严格,是当时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第(2)问,归纳材料2要点: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程序方便;可以赴十八省游历,范围扩大;并望以宾礼相待,态度变化等等。这为外国人在中国从事文化侵略等非法活动提供方便。答案:(1)行政手续:向中国政府专门负责外贸部门(“粤海关”)提交办理官方执照的请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