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学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学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学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学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2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30毫米=()分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一、认识千米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四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重点、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1米=()分米1分米=()毫米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3、体验1000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三、全课总结5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教学重点、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的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三、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6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的数学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8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进位加法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基础训练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教学例1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做一做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9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3、估算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巩固发展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课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重点、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竖式计算。(学生板演)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1、教学例题1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2、教学例题2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退位减法----24页例题3(根据知识点有所修改教材)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课前已准备)男生组:(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三、新课教学(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2)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多1?多加1后应怎样?师板书:多加1要减1(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4)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出示例2:276+98(1)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要减2,师板书)(3)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4)为什么减去3?板书:多加3要减3。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要减几(师板书)(二)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加减法的验算--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板书:135+48=183(元)(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④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加减法的验算--教科书第28页的内容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生2:……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200-183=17(元)师:小明说什么?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减法的验算合作学习探究新知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③比一比,看谁聪明。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⑤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教学反思加减法的验算--教科书第29页到31页1、(出示)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小组合作)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ü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4、教科书第30页,6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5、教科书第31页,8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6、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①第29页,3、4第30页,5、7加减法的验算--教科书第32页、33页。①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②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1、小组交流、整理知识。(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巩固练习、发散思维。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订正时提问)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正)(反馈)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第二题:啄木鸟诊所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应用拓展,解决问题。①课件出示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②课件出示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118=455(只)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445=792(只)学生独立列式计算:900-792=108(个)●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第三单元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2)小组讨论。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在学习“四边形”之前,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四边形的概念,如果由我直接交代四边形的特点,学生显然兴趣不大,正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四边形是怎么样的?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又能满足学生表现意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通过“围一围,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来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脑筋,;然后让学生“找出四边形,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四边形涂上颜色”,让他们感觉数学学习也是很轻松很有趣的。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四边形分类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又安排学生动手量、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自主探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在整堂课中,使学生一直处于兴趣高涨的阶段。通过说一说、围一围、涂一涂、猜一猜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已一步步自己总结出四边形的特点,使课堂充满着探索的气息,让学生很轻松地在“玩”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在处理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够机智,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还有在课堂设计方面,还有待今后加强。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一)认识平行四边形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二)掌握平行四边形。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三)巩固平行四边形。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本节课我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长方形框架拿出来拉动后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个三角形的框架,比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再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归纳、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数学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数平行四边形时,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主动探究规律,渗透有序思维的方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参与面广,热情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合作、交流的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不足:课中的练习量还是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一、认识周长1.活动一(3)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3.活动三(2)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4.周长的概念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一、复习1.什么叫做周长?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3.学生探究(1)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3)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4)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4.算法概括(1)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6分米8厘米2厘米1厘米3分米8厘米(2)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3)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4)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计算下图的周长呢?(出示图)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练习内容:教材第44页练习十练习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一、基础练习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1)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二、综合练习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2)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1)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三、活动练习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教学重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一、引入新课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二、新授1.教学例5(1)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2)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4)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5)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1)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安排这一内容,目的让学生在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并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从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入手,让学生回忆了这些长度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建立长度概念,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比较准确地进行估计做好准备。然后用四条长短不一的带子,请学生从中选择合适的带子来包装礼盒,使学生能够利用生活经验得出太长的绳子和太短的绳子都不适合。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出示了有关礼盒的一些信息——长10厘米,高5厘米,蝴蝶结需要40厘米,从而带着复习了有关周长的内容。紧接着,便对判断剩下的两条带子哪一条是70厘米展开了第一次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起了自己的经验,寻求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估计,并能加以总结。之后在学生兴趣最高涨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提出最想估计的物品,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选择,让学生进行了第二次活动。这次活动巩固了学生对估计方法的掌握。在第三次活动时,我将具体的物品抽象为具体的长度,请学生再一次估计。在这次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完善了估计的方法,再一次提高了估计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估计有着非常广泛地应用,在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整节课在教学时,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获得了相应的长度的线段的表象,并使表象从模糊到清晰,估算的结果从很不精确到不很精确,甚至精确。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概念,并行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教学道具:(略)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3)各组代表汇报。(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6)学生汇报。(略)(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1、每份3个,共几份?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3、每根5个,共几份?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1、学生对于除法的算式很难掌握,比如20÷4=5,学生20÷4会写好算式,但是对于4×5=20而且写在原来的20下面学生就是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写上去,总认为和以前的加减是一样的。而我在教学时也一直强调,这里的20是分了几个。2、学生对于有余数的竖式也许可以掌握,但是对于横式中总是习惯不写,以前是整除3、学生很难确定商几,总是随便写一个,然后在下面写上得数,可是余数又是很大的正的理解余数比除数要小。我在教学时也强调了,如果余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道具:(略)1、在()里最大能填几?1、教学教材P50例1。(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5/~-1~-5--…被除数(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1)先填一填。(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订正错误。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找病因(并改正)(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并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通过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教材较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例题从简单事实抽象出“7里面最多有几个3”,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2.设立了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专项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三)教学内容:教材P52例和“做一做”,P53第2、4题。教学目标: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一、复习。(略)教学P52例3。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如果是25盆呢?板书:(略)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五、作业练习。(独立完成)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六、下课。教学反思: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在于原有的没有余数的出发掌握不错的基础上,所以学习这块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由此使我想到,教师的责任的重大,要上好每一节课,一步一步,为下面打基础!比方学生的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更要求我们教师要二次修改!有余数的除法(四)练习内容:教材P54第5、6、7、8题和补充题。练习目的: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4、计算:(用竖式计算)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二、全课总结。(略)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有余数的除法(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教学道具: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学生1,口算:32÷6=5(组)………………2人学生2,笔算:5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1)先从图中找信息。(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有关现实生活问题一般都很好动,如何有效的控制课堂或者换言说是课堂驾御能力的提高是我值得研究与学习的,学生有个习惯就是会的题目会不由自主的站起来,这些需要我慢慢的耐心的教导,也值得我思考!有余数的除法(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内容:教本P57~~P58上的内容,第4~8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中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P57第5题,开放性题目,讲出道理既可)(1)P58第6题。(2)P58第7题。(3)P58第8题。五、全课总结。(略)教学反思:这节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的很认真,但有5、6个学生还是比较困难,对题目的理解能力比较差,需要平课本第59页至61页的内容。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间?(1秒)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一一秒,今天就来认识秒。1、出示课本60页的情境图。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明和妈妈来到钟表店,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表?(电子表、手表、钟表和秒表。)2、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3、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4、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5、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6、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7、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从1数到30用了()秒。)秒,120秒=()分3、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我们今天学习了秒的认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时间的计算课本第62例1、例2及练习十四。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二学习新知1、学习例1.(2)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点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2、学习例2。(1)出示例2: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小明7:30离校,7:45(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算的?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45减30,也就是15分。)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师问: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用钟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8:40到9:00要经过多长时间。1、练习十四第2题。2、练习十四第4题。3、练习十四第5题。4、练习十四第3题。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教学内容:课本64至66页的内容。3、张小琴跑60米的成绩是9()。4、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5、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2)下午2:10同学们在上第一节课。(3)我最晚7:00起床,学校要求7:40到校,我最晚7:30从家出发,那么7:00起床到7:30这段时间我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大约用15分钟,再洗漱和吃早饭大约用15分钟。(4)不能提出许多问题,如:A、中午11:30同学们正在做什么?2、在()里填上“>、<或=”。)120秒3、吃一顿饭大约要用15()。四、思维训练:1、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是()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一条线时是()时整,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时是()时整。2、小强开始做作业,从镜子里看到钟面(该钟面只有刻度没有数字)是6:15,做完作业后,再看桌上的钟正好也是6:15,这是怎么回事?他做作业花了多少时间?我们今天练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时间不等人,只要你抓紧每一分每(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1)、学生汇报。(略)(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四、全课小结。(略)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①6个十是多少?②8个百是多少?②40是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十多少?1200是几个十?12个10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800是几个百?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2、出示例1,进行教学。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生2:10个2相加是20。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2×9=18(元)2×10=20(元)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①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教学反思:口算乘法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口算方法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在交流反馈中,引出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运用。再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口算的方法,但算理的理解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能理解。另外课堂的机智度还不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经后应该在课上后,课后多看些有关的书籍,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三、拓展引伸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一、引入(略)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②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教学反思:如何有效的设计练习课?练习课该如何选择习题?如何开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五、小结(略)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重点是让学生会用笔算来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用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题中,让学生列出算式(横式)最后利用各种方法算出结果后而结果未写到横式上,致使这类笔结果学生并没有发现也未指出,自己最后也忘记处理这个问题,导致这节课总体上很不圆满(这类问题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指出而在公开课中学生可能因拘束不想说,因为这个问题平时经普遍存在的应集体强调一下而我没强调,这也是使自己忘记处理此问题的原因。在以后教学中我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一、复习(略)二、探讨交流2、教学p26中的例2。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18×3=54(本) 54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2、教师小结(略)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进一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的计算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及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算法多样化;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课堂开始我从身边的“买作业本”入手,创设了问题情景,提出了计算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方法。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第七课时两、三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3,练习十八第1——4题。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挂图。2、说一说计算两、三位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3、计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1、出示例3的情境图。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们准备了矿泉水。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4、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个位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个2应写在积的百位上,1应写在积的个位上。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位的十位后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几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有两道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有两道题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又增加了1。1、自己列算式计算:137×6=2、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1、练习十八第1题。2、练习十八第2题。3、练习十八第3题。4、练习十八第4题。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计算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仔细,教学反思:本节课相对于前面来说,学生越来越难掌握,错误率也在增加,因为当进位多了,学生连加加都会错。所以我在练习中一再的强调学生学会在竖立算式旁边写上加法算式,因为这个会避免学生当出现进位时忘了,哪怕竖式上已经记上进几了,但是这里有个转折,先算出乘法的连续进位乘法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1.P79例4的教学。(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1.P79“做一做”教学反思: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节课既是对这一知识的巩固教学,又是让教学内容:课本P80第2题—第4题补充练习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1)5乘173是多少?(2)4个2531是多少?(3)23的2倍是多少?4.课本P80第2、3题。其中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了连续进位的乘法竖式之后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及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对学生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学生不但要先明白题目的意思,而且还要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结果是在竖式的帮助下解答出来的。第十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零乘任何数得零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2×5表示几个几相加?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0+0二0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4.教学例题.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教学反思:对此部分内容,在进行相对量的练习后,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写过的式子,从中得出得用0占位,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写0或者盲目地进位。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一、复习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二、新课1.教学例9.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1.做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怎样计算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建立口算简便算法与笔算的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概括总结后得出笔算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迁移类第十二课时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2.做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教学反思:在估算这一题中可能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