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技术规程+CJJT+241-2016》详细解读_第1页
《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技术规程+CJJT+241-2016》详细解读_第2页
《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技术规程+CJJT+241-2016》详细解读_第3页
《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技术规程+CJJT+241-2016》详细解读_第4页
《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技术规程+CJJT+241-2016》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技术规程CJJ/T241-2016》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监控中心5本地监控站6通信网络7施工、调试与验收contents目录8运行与维护附录A系统调试记录附录B系统测试记录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制订说明011总则03推动供热行业技术进步通过应用先进的监测与调控技术,推动供热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01促进城镇供热系统节能减排通过监测与调控,提高供热系统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02保障城镇供热安全稳定实时监测供热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供热安全稳定。1.1目的和意义123包括热源、热网、热力站及用户等部分的监测与调控。适用于城镇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水供热和蒸汽供热等不同的供热方式。适用于不同供热方式包括住宅、公共建筑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供热监测与调控。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1.2适用范围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如《城镇供热系统评价标准》、《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等。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总结国内外供热监测与调控的实践经验,借鉴相关科研成果。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如《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1.3编制依据01021.4术语和定义明确术语和定义的范围和界限,避免歧义和误解。对本规程中使用的专业术语进行定义和解释,如“供热系统”、“热源”、“热网”、“热力站”、“用户”等。022术语供热监测是指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热量供应、能源消耗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或定期的测量、记录和分析的过程。旨在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定义目的2.1供热监测定义调控系统是指对供热系统进行集中或分散的控制和调节的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功能通过对供热系统关键参数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执行,实现对供热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调节。2.2调控系统2.3传感器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类型在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用于测量供热系统各环节的关键参数。指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供热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或定期的采集和记录。数据采集指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到上位机或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传输2.4数据采集与传033基本规定03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01本规程适用于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02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应保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满足节能和环保要求。3.1一般规定0102043.2系统设计要求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显示、控制等功能。系统设计应根据供热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和安全等级确定相应的配置。监测点的设置应满足对供热系统主要参数进行全面、准确监测的要求。调控设备的选择应满足对供热系统进行有效、稳定调控的要求。03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并按规定进行质量检查。施工前应具备完整的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并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调试和试运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3.3系统施工要求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的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验收前应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调试报告等。验收过程中应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逐项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应办理交接手续,并签署验收文件。010203043.4系统验收要求044监控中心010203监控中心应设立在具有安全、可靠、便捷通信条件的场所,并具备独立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监控中心应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确保对供热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调控。监控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4.1一般规定监控中心应能够实时采集供热系统的各项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并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控中心应能够对供热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实时监测与报警监控中心应能够对供热系统进行远程调控和管理,包括调整供热参数、控制设备启停等。远程调控与管理监控中心应能够对供热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优化供热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数据统计与分析4.2功能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备用电源与防雷设施通讯接口与传输设备4.3配置监控中心应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监控中心应配备备用电源和防雷设施,确保在电力故障和雷电天气等恶劣环境下系统的正常运行。监控中心应使用专业的供热监测与调控软件系统,实现各项功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控中心应配备标准的通讯接口和传输设备,确保与上级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055本地监控站监控站应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显示和传输等功能,能够实时监测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变化。监控站应配备专业的监控设备和软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本地监控站应设置在供热系统的关键节点,如热源厂、中继泵站、热力站等,以实现对供热系统的全面监测与调控。5.1一般规定热源厂监控站应监测锅炉、燃烧器、鼓风机、引风机、除渣机等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监控站应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调节,根据供热需求和系统负荷调整热源厂的输出热量。热源厂监控站还应具备故障诊断和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5.2热源厂中继泵站监控站应监测水泵、阀门、压力表、流量计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确保水泵正常运行和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监控站应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调节,根据供热需求和管网压力调整水泵的转速和阀门的开度。中继泵站监控站还应具备能耗监测和分析功能,为优化运行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5.3中继泵站热水蓄热器监控站应监测蓄热器内的水温、水位、流量等参数,确保蓄热器的正常运行和供热效果。监控站应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调节,根据供热需求和峰谷时段调整蓄热器的充放热时间和流量。热水蓄热器监控站还应具备安全保护功能,如超温、超压、低水位等自动报警和联锁保护。5.4热水蓄热器储水罐监控站应监测罐内的水位、水质、温度等参数,确保储水罐的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监控站应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调节,根据用水需求和罐内水位调整进出水阀门的开度。储水罐监控站还应具备水质监测和处理功能,如定期排污、加药等,确保水质符合标准要求。5.5储水罐热力站监控站应监测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泵、阀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以及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监控站应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调节,根据室外温度和供热需求调整换热器的热量输出和循环水泵的流量。热力站监控站还应具备能耗监测和分析功能,为优化运行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同时应具备故障诊断和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5.6热力站066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应满足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的数据传输需求,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通信网络应具备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以适应未来系统发展的需求。通信网络的建设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6.1一般规定123通信方式可采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或混合通信方式,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线通信方式可采用以太网、光纤等传输介质,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无线通信方式可采用GPRS、CDMA、4G/5G等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布线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6.2通信方式6.3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协议,如TCP/IP、MODBUS等,以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在特殊情况下,如采用非标准协议,应进行充分论证,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4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应选择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产品,并满足系统数据传输的需求。通信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防雷击能力,以适应恶劣的现场环境。通信设备应易于安装、调试和维护,以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077施工、调试与验收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并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安全,遵守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7.1一般规定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施工日志、质量检查记录等。对于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7.2施工调试过程中应逐步增加负荷,检查系统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调试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调试时间、调试人员、调试结果等。调试前应检查系统各部件是否安装正确、紧固可靠。7.3调试验收前应完成系统调试,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验收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进行,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等。验收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验收时间、验收人员、验收结果等。验收合格后,应签署验收文件并交付使用。7.4验收088运行与维护8.1一般规定运行与维护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系统操作和维护流程。应建立完善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制度,包括值班、交接班、巡检、维修等制度。应保持系统设备、设施及环境的清洁、整齐,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查。系统应保持连续、稳定运行,不得随意停机或调整参数。应定期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系统性能,及时调整和优化系统运行方案。运行人员应密切监视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应做好系统运行记录,包括运行时间、状态、参数、能耗等数据。8.2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巡检,发现故障或隐患及时进行处理。应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更新和升级,确保系统的最新版本和最佳性能。8.3维护应按照设备维护手册对系统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应建立系统维护档案,记录维护时间、内容、人员等信息,方便追踪和管理。09附录A系统调试记录确认系统设备已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检查系统电源、通讯线路等是否连接正确,确保系统可正常供电和通讯。准备调试所需的工具和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温度计等。调试前准备01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控制等功能的验证。02对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控制精度符合设计要求。03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响应速度等指标的测试。调试过程记录记录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设备故障、通讯故障、软件问题等。对处理结果进行验证,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系统可正常运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修复或更换故障设备,调整系统参数等。调试问题处理将系统调试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作为系统验收和维护的重要依据。对系统调试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认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编写系统调试报告,详细记录调试过程、问题处理、结果确认等内容。调试结果确认10附录B系统测试记录测试目的010203检测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评估系统性能,为后期优化提供依据。验证系统各项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硬件环境包括服务器、传感器、通讯设备等硬件配置。网络环境网络带宽、稳定性等网络条件。软件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通讯协议等软件配置。测试环境01020304功能测试按照设计要求,逐项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性能测试通过模拟不同工况,测试系统的响应速度、处理能力等性能指标。稳定性测试长时间运行系统,观察系统是否出现异常或故障。可靠性测试通过人为制造一些故障,测试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测试内容及方法功能测试结果系统各项功能均正常,符合设计要求。性能测试结果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响应速度快,处理能力强。稳定性测试结果系统长时间运行稳定,未出现异常或故障。可靠性测试结果系统容错能力强,能够快速恢复故障,保证供热监测与调控的连续性。测试结果及分析11本规程用词说明指向城市、县城、乡镇等居民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提供的集中供热服务。指对城镇供热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调控和管理的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术语和定义监测与调控系统城镇供热本规程中使用的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本规程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符号单位符号和单位准确性本规程用词应准确、清晰,避免产生歧义。规范性本规程用语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避免使用非标准用语。严谨性本规程在描述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时,应严谨、细致,确保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并执行。用词和用语03020112引用标准名录该标准规定了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运行管理、检修维护、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是保障城镇供热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标准。《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该标准规定了城镇供热用单位耗热量计量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是规范供热计量装置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城镇供热用单位耗热量计量装置》国家标准该规范规定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的基本原则、热负荷计算、水力计算、管道布置、管道材料及保温等方面的要求,是指导城镇供热管网设计的重要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的基本要求、节能诊断、节能改造方案设计、节能改造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是推动城镇供热系统节能降耗的重要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