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_第1页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_第2页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_第3页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_第4页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例2仍然是利用主题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运算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难点: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教学策略:1、情景创设策略: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知识与跨越式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自主探究、归纳乘法运算定律。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策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探索新知、验证猜想、运用知识的工具,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课堂学习的互动。3、感受成功策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通过科学的验证确定猜想的成立,感受成功的喜悦,为学习注入动力。4、激趣策略:课件的使用比普通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课堂学习更具趣味性。教法和学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理解规律,通过猜测—验证,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2、自始至终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比较,还充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手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观察到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教学资源: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课本。2、多媒体演示课件:利用图片、文字,创设情景,进行练习环节。说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调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舒缓紧张环境。(二)、在新课时有意识地设计了“问题创设,引发思考——自主探究、获得规律——巩固应用、解决问题”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这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说教模型,解决问题。这是在(三)、在发现学习了结合律的规律后,安排了一个及时巩固的环节,主要是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所学的规律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巩固。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并能很好的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实用性、有用性的渗入)(四)、在探索完乘法结合的规律后,直接引出两组算式,并由此让学生推导、验证出乘法的交换律。这种简约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在乘法结合的理解基础上,并且乘法交换律相对简单易理解。(五)、最后是运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是在学习完这两种规律后,在学生心中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后,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主要是根据认知的特点,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同时也是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方便。第二篇: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环节3、巩固练习:为了构建学生完善的认知结构,我设置了几道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习题,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它们包括35面的做一做1、2,和32面的第2题。环节4、课堂总结首先,我让学生自我陈述今天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帮主我诊断学生今天的学习情况,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力求简单明了,并且重难点突出,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你们辛苦了。板书设计:乘法运算定律①25x4=100②4x25=100①(25×5)×2②25×(5×2))25x4=4x25=125x2=25x10a×b=b×a=250(桶)=250(桶)(25×5)×2=25×(5×2))(a×b)×c=a×(b×c)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会根据不同算式的特征,正确灵活、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出示上节课出来的本单元的框架,指出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并提出要求,掌握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并能灵活的运用于简便计算。(二)复习定律1、简算。4×13×25125×(8+80)全班练习、两位学生板演,完成后反馈校对,并说明计算的理由。教师板书运算定律的名称。2、掌握定律。简要的`叙述运算定律和字母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的字母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区别?根据字母公式说说他们的结构特征。(三)定律运用1、课本第6题(1)归类,各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画出具有特征的数学运算符号。(2)全班练习,完成上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3)全班练习,完成下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2、判断、改错练习。(1)400×(25+1)=400×25+1(2)(64+4)×25=64×25+25(3)25×32=25×(4×8)=25×4+25×8(四)综合练习1、练习第7题。(1)找出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算式,并各自归入相应运算定律类型中。(2)余下的两题:32+144+68+56,1230-216-184,为什么不能归入相应的类型?他们可以简算吗?(3)独立练习。(4)反馈矫正。2、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练习。(1)计算课本第8题,完成后校对。(2)计算第9题,完成后的、反馈讲评。3、应用题练习。(1)独立练习第10题。(2)反馈讲评,对25×400+25×400、25×400×2两种方法进行比较。4、思考题指导。(1)独立思考2分钟。(2)指名已解答的同学说思路。(五)巩固知识结构通过两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复习,说一说第一单元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六)作业:《作业本》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三一、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二、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三、学情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四、教学过程1、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卡片纸2、教学流程1、巧设疑问,自主整理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2、层层深入,发展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道题目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说明学生的简算意识还很差。那么,在复习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基本练习:教师给出三个数8、40、125,让学生根据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分别编三道式题,在四人小组内说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设计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乘法交换律编题为8×40×125=8×125×40乘法结合律编题为40×125×8=40×(125×8)乘法分配律编题为(8+40)×125=8×125+40×125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2)引申练习:将40和8合在一起,怎样计算简便?用乘法分配律:48×125=(40+8)×125=40×125+8×125=5000+1000=6000用乘法结合律:48×125=6×8×125=6×(8×125)=6×1000=6000题目相同,结果相同,但应用的运算定律不相同,因此审题很重要,所选方法一定要合理简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44×25808×125你们能再出一题用两种方法做的题目吗?3)拓展练习:课上到这时,同学们兴致很高,教师又灵活出了一些含有“一组半”、“两组半”的适合用乘法分配律的题目供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留给学生创新机会,题目如下:①27×99+27②45×55+45×47-45×2③125×(8+40)×253、总结提升,拓展应用。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我力求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1)小明做数学题时很粗心,把25×(+4)错算成了25×+4请你帮忙算一算,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2)判断题:(a)(32-17)×35=32×35-32×17(b)58×91+91×25=58+25×91(c)8×(125×9)=8×125×8×9(d)125×(8+4)×25=125×8+25×43)简便计算:999×27+333×1938×48+961999+999×999先读一读、议一议、做一做。第一个练习。难度不大,只要他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直接做,第二个练习,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判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算定律运用的正确性,第三个练习,需要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先要利用积不变来转换成有相同因数的算式,再利用分配律简便计算。4、总结: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四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应。2.能灵活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3.能正确计算。单元知识结构图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几是多少)分数意义一个数乘以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整数看作:)分数乘法:分数计算法则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一个数乘以分数计算法则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分数混合运算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简算)教学重点、难点剖析重点:1.掌握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有关的文字题。2.灵活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相乘。3.掌握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4.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难点:1.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2.为什么可以把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统一起来。3.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4.正确运用乘法分配率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子课题教学重点、难点: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法则的推导,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的题目。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课题三:分数混合运算教学重点: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配率运用定律。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教材分析:本课时关键在于如何推导出计算法则。至于意义的归纳总结不存在问题。但无论是意义的总结还是法则的推导,难度都不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法则中提出: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接着才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因为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基因存在,因此,有不少的学生都是按照法则进行,用分子与整数乘得的积再与分母约分,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所以在总结完法则后,要重点强调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重点突破策略:1.做好铺垫:为学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推导做准备。(1)复习2+2+2+2=与5个12是多少?的题型,小结出整数乘法的意义。(2)复习++=++==,然后小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约分成最简分数。2.归纳意义:在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让学生观察3个加数的特点(3个加数相同),接着引导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列式为:3,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3的意义就是求3个的和是多少,是的简便计算。由此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3就是求3个是多少。3.推导法则:根据3===3=推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强调计算的方法:(1)分子可以与分母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使计算简便。(2)用适当的练习强化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的算理。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一个数乘分数,包括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但它们的意义都可以概括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对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因此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的难点在于: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所以一定要将推导过程分析清楚,击破难点。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不管是分数乘整数还是整数乘分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这部分的内容表面看不难,但学生开始做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题目时,往往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建议在讲例题时要加以强调约分的方法。重、难点突破策略:1.意义的教学:(1)铺垫,建立模型:第4页图(1)教学建议:在学生求出3杯的重量后,再多列举几道类型题,求千克的3倍是多少?(3)如求5杯、2杯重几千克?实质就是:求千克的5倍是多少?(5)求千克的2倍是多少?(2)使学生的脑里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模型。(2)导出意义:①第4页图(2)教学建议:求杯水的重量,就是求1杯水重量的半倍是多少,即求千克半倍是多少?根据图(1)的模型类推可以列式:半倍,这里的半倍即杯,那么,半倍就相当于。因此求的是多少?用乘法列式就是:②第4页图(3)的教学可仿照图(2)的教学。③导出意义: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④意义的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一个数=多少)(3)意义的应用:做练习第4页的文字题,巩固一个数成分数的意义。2.推导出计算法则:(!)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着重说明就是求的是多少。第一步先出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的算理,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每份是1公顷的,取其中的1份,就是1。所以:=1(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2)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求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算式是:。第一步先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每份就是,取其中的1份是1,取3份就是3所以:=3(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3)推导出计算法则:==由==推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4)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先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再乘。3.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因为整数看作:,所以分数乘整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形式。所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可以直接将整数看作分子与分母进行约分。但开始做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题型时,有的学生经常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造成错误,所以教学时要加以强调,多做练习巩固。课题三:分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本身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部分内容。便于更好地区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教学中可以通过复习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采取以旧带新的方法理解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此内容难度不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习完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可设计为:自习--讨论--教师点拨关键是确定顺序:理解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两极运算,要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应教材分析: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但要让学生明白:整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凑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它变成整数或变成比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多观察题型的特征,分析是否可以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领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教材第9页的3组题型只是起到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的作用,并不能起到说明使计算简便的作用。建议补充能够反映利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的题型。教材第10页例5、例6只是一般的简便计算题型,而课后的练习和单元卷或其它的书籍,却经常出现象87和99+的类型题,诸如此类题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建议教学时补充适当的例题,帮助学生击破难点。重、难点突破策略:1.通过课本3组算式和以下的几组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15)=(15)(+13)=+132.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同时说明整数运用定律目的是为了凑成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定律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得到的积变成整数或变成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ab=ba(ab)c=a(bc)(a+b)c=ac+bc3.教学例5、6(可由学生合作完成)4.补充例题:(1)8785怎样简便计算?此类题目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拆哪一个数,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为什么要拆87为(86+1)、变85为(86-1)的算理上。(2)99+①讲明白如何将原题变成两个积的和:99+1②对照乘法分配律公式,讲明白如何提取相同因数(只提取一个)(因为有的学生会提出两个,造成错误),如何把剩下的两个因数相加的算理。错例分析:1.约分时找错对象,出现了内战--分子杀分子。13(1)例如:=6(21)3=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方法难度不大,只要叫患者在做题时,花多一点时间,将整数几写成,再运用分数计算法则计算,训练一段时间后应该会有好转。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配时出现了分配不公平的弊端。例如:(+)12=12+=9+=9此类题是学生经常做错的题,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添加弧线来强调分配的原则,一定要使到分配公平公正。如:(+)12特别是象(86+1)的题型,由于第二个加数是1,学生经常没有将1乘上外面的因数。如果使用了上面的弧线记号就会大大降低了错误律。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猜想,观察、比较、概括、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教学难点:验证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a+b=b+a(a+b)+c=a+(b+c)2、引入新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么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呢?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1、验证乘法的交换律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我们来验证保护环境对人类非常重要,植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瞧,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植树呢(出示例5主题图)。(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并解答a、负责挖坑、种树的共有多少人?25×4=100(人)4×25=100(人)探究、发现问题: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b、负责抬水、浇树的共有多少人?25×2=50(人)2×25=50(人)仔细观察这两人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C、每组要浇多少桶水?5×2=10(桶)2×5=10(桶)仔细观察这两人个算式,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