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透镜及其应用1、(2022·北京·T7)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2、(2018·北京·T10)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3、(2021·北京·T21)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小航送给奶奶一个放大镜,奶奶借助这个放大镜能够细致欣赏邮票上的图案,如图所示。此时奶奶看到的是一个___________、放大的虚像。为了模拟上述现象,小航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如图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A、B、C三点中的___________点处,然后再从透镜的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该像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4、(2020·北京·T29)某同学利用焦距为y1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1)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f1的凸透镜(f1<y1),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侧移动。5、(2019·北京·T31)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一、单选题1.(2022·北京·101中学二模)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白塔和景物在水中的倒影B.街角凸面镜扩大视野C.用放大镜看中国地图 D.墙上的手影2.(2022·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三模)图所示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手影 B.叉鱼C.放大镜 D.照镜子3.(2022·北京丰台·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5cmB.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将无法看到完整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线处,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2022·北京平谷·二模)下列光学知识中,说法错误的是()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D.我们看到雨后空中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5.(2022·北京顺义·二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鸟巢在水中形成倒影C.放大镜把字放大 D.雨后出现彩虹6.(2022·北京朝阳·二模)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0cmB.若将光屏取走,则蜡烛不能通过凸透镜成像C.若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可将蜡烛适当向下移动,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D.当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若不改变光屏的位置,可在凸透镜前再放一个凸透镜,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7.(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照镜子时人越靠近平面镜,在镜中所成的像越大C.远视眼镜是用凹透镜制成的D.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8.(2022·北京大兴·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露珠把叶脉放大了 B.利用后视镜扩大视野C.利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D.烛焰通过小孔在屏上成像9.(2022·北京房山·二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故宫角楼在水中倒影B.草坪上的人影C.人透过水球成像D.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10.(2022·北京昌平·二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人透过水球成的像 D.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11.(2022·北京东城·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可以不在其入射光线与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D.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二、综合题12.(2022·北京东城·一模)小东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适当位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光屏置于凸透镜的右侧。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改变蜡烛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发现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且小于20cm时,通过调节光屏的位置,都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_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实像。(2)这个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三、填空题13.(2022·北京昌平·二模)请阅读《天宫课堂——水球光学实验》并回答题。天宫课堂——水球光学实验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王亚平用水球做了一个有趣的成像实验,她把一个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中,再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然后用饮水袋慢慢向水膜上注水。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水膜就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将水球看作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王亚平站在两倍焦距以外,我们看到了她倒立的像,如图甲所示。随后,她用注射器往水球中注入空气,形成一个空气泡,因为在太空中浮力已经消失,所以气泡不会向上飘,而是老老实实待在水球中间。当她站到水球后面时,我们发现又在空气泡部分形成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如图乙所示。这个现象是因为把带气泡的水球的中间部分单独切出来看,相当于是两个凹透镜,如图丙所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中间部分就可以成正立缩小的像。而在水球内加气泡之后,水球虽然没有原来完整,但对光线仍然有会聚作用,依然能够成一个倒立的像。因此,在水球上形成了一倒一正两个像的神奇现象。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天宫课堂”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主要依靠中继卫星系统,为“天宫课堂”牵起天地沟通的重要“线路”。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可以对地外航天器进行约60分钟的实时监控,体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水球光学实验中能形成如图甲所示的水球是因为空间站的_______。A.微重力环境

B.真空环境(2)利用如图的装置模拟图的水球实验,应在_______加入水。A.球形鱼缸

B.球形鱼缸和烧瓶(3)水球上形成了王亚平一倒一正两个像的神奇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A.反射

B.直线传播

C.折射

D.色散14.(2022·北京延庆·一模)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则该像为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在光屏一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这个成像规律可以说明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四、实验题15.(2022·北京·101中学二模)如图所示,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得出如下实验数据表,请根据数据回答。实验次数1234物距u/cm3020155像距v/cm152030/上表是他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___cm;(2)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3)第3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成像特点;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4)第1次实验完成后,小华将一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眼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此眼镜为应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16.(2022·北京·清华附中三模)小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1)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2)接着他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使蜡烛从20刻线处向右靠近透镜移动5cm,此时需要向___________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才能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比(1)中光屏上的像更___________。17.(2022·北京顺义·二模)某同学用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1)他将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接着,他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则又能在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2)他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A、B、C三点中的_______点处,光屏上无法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只能从透镜的右侧用眼睛直接观察烛焰的像。18.(2022·北京密云·二模)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光具座放置在水平面上,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左右两侧,如图所示。(1)实验前,某同学应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的位置,使它们在同一______;(2)某同学将蜡烛移到0刻线位置,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了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3)如图所示,某同学将蜡烛移到0刻线位置,光屏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为了能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左侧加装一块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此透镜能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19.(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1)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2)若将凸透镜挡住一半,在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完整的蜡烛的像。(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C.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20.(2022·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分校实验学校三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_____cm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实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最佳操作是______;(填序号)①蜡烛上调

②透镜下调

③光屏下调(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______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21.(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1)实验前应先将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调到________;(2)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22.(2022·北京大兴·一模)小明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使可以自由移动的光屏置于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然后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处,如图所示。(1)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可以在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这个成像规律可以说明______(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2)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后,再将光具座上的凸透镜替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23.(2022·北京丰台·一模)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常用的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薄凸透镜,同样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了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不移动光屏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24.(2022·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一模)小彤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情形如图所示,可见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小彤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3)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0cm刻线处,凸透镜固定在50.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4)现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仅将蜡烛移动到2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添加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25.(2022·北京门头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