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_第1页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_第2页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_第3页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_第4页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异化劳动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异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必要的阐述,然后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局限性,最后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理性看待当前社会的异化现象,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马克思异化现象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背景(一)卢梭的异化观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卢梭是异化思想的首推者。在他的大部分著作中,异化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这一异化思想主要是从政治、经济、伦理和道德方面阐述的。起初,他认为人们创造了财富的同时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幸,这一社会事实就是异化,而私有财产正是产生异化的根源。他在《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促进了风俗的淳厚》和《爱弥尔》中,批判了科学艺术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用来巩固王权的利器,并反过来驾驭人的异化现实。(二)费希特的异化观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中,费希特首次用“外化”的概念,从哲学的高度说明了异化问题。他企图利用这一概念来表现他全部的唯心主义哲学。他提出了“自我”和“非我”两个概念,并且认为二者是对立的。但是作为本原的自我具有外化自身的能动性,自我只有通过外化才能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从而才能实现主客体的统一。这一具有扬弃性质的过程正是费希特所说的外化,即异化过程。自我外化为非我,从而否定自身,使原来与自我同一的东西变成异己的东西。费希特仅仅是注意到了外化及其结果,并没有更细致地考察结果背后的真实关系。因此,在他那里,异化仅仅是一种自我异化。(三)黑格尔的异化观黑格尔继承并且发展了费希特的异化理论,起初他在批判基督教“实证性”时,曾指出人们所创造的基督教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反过来排斥、压抑自己的力量。后来,在《精神现象学》中,他认为“异化”就是“对象化”。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大厦中,绝对观念成为了世界的本原,而它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绝对观念通过扬弃自身的抽象性而异化出与自身相对立的自然界。黑格尔认为,“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然而它不会只停留在自然的发展阶段上,而是要扬弃自然,复归精神,从而实现绝对观念永不停息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在整个异化和异化扬弃的过程中,黑格尔始终深信绝对观念是异化的主体,正是绝对观念派生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此,在黑格尔思辨哲学的世界里,异化被理解为精神的异化或者说是观念的异化。(四)费尔巴哈的异化观费尔巴哈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将异化的主体定格在以自然为基础的,感性直观的人身上。他认为宗教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或者上帝只不过是人们参照自我形象异化出来的,与人自身对立、异己的存在物。他认为异化问题的核心就是人的类本质同人相脱离。这种异化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性被摧残,灵魂被扭曲。费尔巴哈作为人本主义的大师,他最杰出的贡献就在于把哲学从虚空的精神领域拉回到了现实的物质世界。但是,费尔巴哈的哲学只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哲学,他把异化的主体限定在离开一定历史条件,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身上。正如马克思所言,“费尔巴哈是从宗教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可以称之为人本主义的异化。(五)马克思的异化观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卢梭、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学说,认为异化的主体是历史的、现实的人。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思想并不是偶然的,其自身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他又认为,“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的宗教异化论截然不同。马克思从客观的社会经济事实出发,用劳动而不是抽象思维去说明社会发展的历史。“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了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马克思表示异化应根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只要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存在,异化的事实就不可避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不仅把人当作商品、当作商品人、当作具有商品的规定的人生产出来;它依照这个规定把人当作既在精神上又在肉体上非人化的存在物生产出来。”这样,异化劳动不仅生产出和劳动者相异化的劳动产品,还生产出不生产的资本家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其次,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费尔巴哈和马克思虽然都意识到异化的主体是人本身,但是在如何说明人的本质的问题上,两人的意见是不一致的。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将人的本质看作是一种直观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他用类意识去揭示人的类本质,即理性、意志、心。马克思则批判神性宣扬人性,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地活动。劳动的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他用现实的生产劳动去说明社会发展的历史,为唯物史观的确立找到了突破口。因此,马克思认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绝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人的学说方面,他探究人的本质,探索人扬弃异化,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途径,倡导复归人性,这些尝试无处不折射出马克思本人深邃的哲学思想。因此全面而准确地解读《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深人地研究、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民生,实现共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局限性首先,马克思在阐述异化劳动理论时,把劳动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而不是脑力劳动。从雇佣工人体力劳动的异化事实出发,从劳动的消极影响出发,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但是理论并没有分析以资本家为代表的脑力劳动者在生产、流通领域中所面临的异化事实。因此,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理解缺乏整体性。其次,马克思在阐述异化劳动理论时,把人看作是类存在物,将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然而,这种理想化劳动仅仅表现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那时物质极大丰富,产品按需分配,阶级差别、社会差别荡然无存,国家消亡,劳动已经不再成为维持生存的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马克思用劳动的异化来说明人的本质的异化,但是他用未来社会的劳动去说明人的本质,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他还是没有把人真正理解为社会的历史的人。后来,马克思运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了人类历史活动,终于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论断,从而纠正了他在1844年期间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片面理解。四、如何理性看待当前社会的异化现象(一)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角度看待社会的异化现象马克思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分工日益深化,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但是,我国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区域和城乡差别还很突出,所以异化现象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此外,由于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因而私有制经济并没有完全消失,反而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分工和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直接原因,所以我们应当客观正确地看待当今社会的异化现象。(二)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角度看待社会的异化现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当代中国的异化现象不但与私有制、分工有关,还与长期以来的封建思想和腐朽观念相连。在人脑中的思想观念问题,不是通过改革或者强有力的物质手段就可以在短期内解决的。由于某种反动势力或者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旧的社会意识仍然有生存的空间。在某些偏远地区还存在着人身依附的关系,在一些“黑工厂”里,保守的封建意识继续存在,严重的剥削行为经常发生。正是在这些思想和行为的作用下,工人受到更加甚至残酷剥削甚至非人待遇,从而导致了社会中更加严重的异化现象。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从而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社会道德水平下降,贪污腐败屡禁不止。那些公共权力的执行者,,仅仅出于一己私利,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视野之外。人民让渡的权利反倒成为了个人用来奴役、控制人民的手段,成为了个人用来贪污腐化、巧取豪夺的工具。这种权力的异化只是现代社会中众多异化现象之一,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社会中的种种异化问题。五、结语尽管异化劳动理论中还夹杂着青年马克思许多不太成熟的想法,但是它的形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并且为后来马克思确立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维对象和研究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精辟分析,为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启示,使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0卷,第41卷,第42卷,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